《(高清版)DZT 0408-2022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408-2022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ICSCCS17.14017.140D 80/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4082022DZ/T 04082022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Codeof practicefortowedsidescan sonar survey2022-08-24发布2022-12-01 实施2022-08-24发布2022-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IDZ/T 04082022目次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调查比例尺与测网密度.24.2时间基准.
2、24.3定位要求.25技术设计.25.1资料收集.25.2设计书编写设计书编写.35.3测线布设测线布设.36海上作业.46.1准备工作.46.2设备安装与试验.56.3直拖式侧扫声呐测量.66.4压载式侧扫声呐测量.76.5班报记录.96.6数据记录及备份.96.7施工现场质量监控.106.8野外测量报告.107数据处理与解释.107.1数据处理.107.2资料解释.118成果编制与资料提交.118.1成果编制.118.2资料提交.12附录A(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与测网密度.13附录 B(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记录表.14参考文献.18DZ/T04082022DZ/T04082022前言
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牟泽霖、温明明、冯强强、杜子图、郭军、万芃、李勇航、韦成府、李斌。1DZ/T04082022DZ/T04082022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规程1范围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拖曳式侧扫声呐测量的技术设计、海上作业、数据处理与解释、成果编制与资料汇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洋、
4、湖泊、河流等地质调查中的拖曳式侧扫声呐测量工作,其他拖曳式侧扫声呐测量工作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DZ/T0069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侧扫声呐侧扫声呐side scan sonar利用回声测深原理探测海底地貌和水下物体的设备,又称旁侧声呐或海底地貌仪,其换能器可装在船壳内或
5、拖曳体中。3.23.2拖曳式侧扫声呐towed side scan sonar拖曳式侧扫声呐towed side scan sonar通过拖缆拖曳和传输数据,进行测量的侧扫声呐。主要包括直拖式和压载式两种类型的侧扫声呐。3.33.3直拖式侧扫声呐directly towed side scan sonar直接拖曳声呐水下拖体,进行测量的侧扫声呐。3.4压载式侧扫声呐side scan sonar with depressor3.4压载式侧扫声呐side scan sonar with depressor水下单元由声呐拖体和压载装置两部分组成的拖曳式侧扫声呐。该类型的声呐拖体通常为正浮力设计,通
6、过一条脐带缆与压载装置连接,压载装置通过数据拖缆与甲板单元连接。2DZ/T040820224总则4.1调查比例尺与测网密度DZ/T040820224总则4.1调查比例尺与测网密度调查比例尺与测网密度参见附录A。4.2时间基准4.2时间基准时间基准采用格林尼治时间(GMT)或当地时间。4.3定位要求4.3.1基本要求4.3定位要求4.3.1基本要求侧扫声呐测量的定位要求应按照GB/T18314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调查区位置、项目定位精度要求选择适宜的定位系统,确保定位信号和误差校正信号覆盖整个作业区域;b)定位系统的静态定位精度应优于2m;c)定位系统接收机的数据更新率不
7、低于1 Hz;d)出航前对定位信号接收机应进行至少25 h 的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4.3.1b)的要求;e)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CGCS2000)。4.3.2水下拖体定位要求4.3.2.14.3.2水下拖体定位要求4.3.2.1当调查区水深小于100m 时,采用缆长计数装置记录拖缆的长度,拖体定位的准确度应优于拖缆长度的10%。4.3.2.24.3.2.2当水深大于或等于100m、小于1000 m,使用水下定位系统时,要求如下:a)使用符合工作水深要求的定位信标;b)定位精度应优于定位信标至调查船距离的0.5%;c)准确测量水下定位系统换能器相对于水面导航定位参考点的三维
8、偏移距;d)提供系统安装和校正报告。4.3.2.34.3.2.3当水深大于或等于1000 m 时,应采用压载式侧扫声呐,宜配备水下惯性导航系统。5技术设计5.1资料收集5技术设计5.1资料收集设计书编写前应全面收集和分析调查区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资料应包括:a)调查区的最新海图;b)调查区的水下障碍物情况,如输油管线、通信光缆、水下构筑物等资料;c)调查区的实测水深地形图;d)调查区的海底底质资料;e)若调查区为陌生海区,一般应首先进行水深测量。3DZ/T040820225.2设计书编写5.2.1项目设计书编写DZ/T040820225.2设计书编写5.2.1项目设计书编写项目设计书编写应依据任
9、务进行,由委托方审批后实施。如果设计发生变更,需要履行报批手续。主要内容包括:a)调查项目(课题)任务、目的与要求;b)调查海域以往工作程度(概况、成果、存在问题),调查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基本特征等;c)调查比例尺、测网布设、调查工作量;d)海上作业方法及其质量要求;e)海上作业(含海上试验)、资料处理、解释等进度计划;f)预期成果;g)人员组成、职责、分工与协作;h)经费预算;i)管理及安全保障。5.2.2施工设计书编写5.2.2施工设计书编写施工设计书编写应依据项目设计进行,由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审查后实施。如果设计发生变更,需要履行报批手续。施工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a)任务与目的;b)调
10、查区概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等);c)调查比例尺、设计工作量、测线部署(含图表);d)调查船、调查设备以及具体的技术指标;e)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f)作业参数试验;g)施工部署;h)人员配置及责任分工;i)质量控制措施;j)资料验收要求及上交资料目录;k)附件:调查区施工安全评估报告(应包含调查区施工危险源评估及其对策的内容)。5.3测线布设5.3测线布设测线布设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a)应根据最新版本的海图或实地踏勘情况,避开岛礁、渔业养殖区等障碍物;b)参见附录A 的要求布设测线,联络测线与主测线应垂直相交;c)主测线的方向应充分考虑调查区内盛行的海流方向,尤其是在强海流海域,测线
11、方向应尽量与水流方向平行;d)测线编号应体现项目名称,并具有唯一性和可延续性;e)全覆盖测量时,应确保相邻主测线之间的图像重叠率大于或等于50%;f)调查区全覆盖测量时,在施工单位发生变动、使用了不同型号的设备、测量间隔时间超过1年等情况下,均应布设重叠检查区,并在重叠检查区内至少重复测量1条测线;g)必要时,应对海底目标特征物或目标区布设加密测线,同时采用更小的量程对其进行重复测量。4DZ/T040820226海上作业6.1准备工作6.1.1设备选择DZ/T040820226海上作业6.1准备工作6.1.1设备选择根据设计书中规定的工作频率、量程、水平波束角、测量分辨率等指标值,结合调查区水
12、深,选择符合要求的侧扫声呐设备,要求如下。a)声呐换能器的最大耐压水深值应大于调查区的最大水深值的1.2倍。b)声呐换能器水平波束角小于或等于2。c)针对海底特征物的最高分辨率优于1m。d)量程分级可调,且满足工作频率小于或等于100 kHz 时,最大量程大于或等于400 m 或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400 kHz 时,最大量程大于或等于75 m。e)调查区水深大于或等于1000 m 时,应使用压载式侧扫声呐系统。f)远海作业时,应准备足够的备品和备件,其中关键的备品和备件如下:1)拖缆缆端承重装置及制作工具;2)适用作业工区水深的水密接插件,拖缆使用光电复合缆时,应准备相应的光纤水密缆件;3)适
13、用作业工区水深的固化密封材料及模具等。6.1.2辅助设施的配备6.1.2辅助设施的配备根据6.1.1选择的设备,对配备的辅助设施规定如下:a)调查船舶须配备符合所使用侧扫声呐设备要求的绞车,以及配套的供电、通信电缆,起吊装置,缆长计数器等,如使用拖缆的长度不超过100 m,可不使用绞车;b)使用直拖式侧扫声呐时,配备的拖缆总长度应大于调查区最大水深的4倍,一般建议配备的拖缆总长度为调查区最大水深的5倍及以上;c)使用压载式侧扫声呐时,配备的拖缆总长度应大于调查区最大水深的2倍,一般建议配备的拖缆总长度为调查区最大水深的3倍及以上;d)近岸浅水作业时,要求在船尾船舷侧方配置临时拓展支架,用于安装
14、拖缆悬吊点,以减少或避免船舶尾流的影响。6.1.3人员配备6.1.3人员配备海上作业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如下:a)仪器操作组:每个班次至少配备侧扫声呐甲板单元操控人员和导航定位操控人员各1名。b)绞车操作组:1)每个班次至少配备绞车操控人员1名;2)若使用起吊装置,每个班次还需配备起吊装置操控人员1名。c)后甲板操作组:1)使用直拖式侧扫声呐时,每个班次至少配备声呐拖体收放人员2名;2)使用压载式侧扫声呐时,每个班次至少配备脐带缆收放人员1名、脱钩操作人员1名、拖体止荡人员2名、现场指挥1名。d)质量监控组:每个航次至少配备质量监控人员1名,负责作业过程及数据质量的监督和控制。5DZ/T0408
15、2022DZ/T04082022e)上述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充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工作职责、班报记录、质量监控、注意事项、安全及紧急情况处理等。6.2设备安装与试验6.2.1设备安装6.2设备安装与试验6.2.1设备安装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如下:a)侧扫声呐的甲板单元应固定安装在仪器房内,仪器房温度范围一般要求为2030,相对湿度范围 一 般要求为10%90%;b)拖缆绞车在安装前,应充分考虑其质量、几何尺寸等,要求安装后不影响调查船舶的安全航行;c)布设甲板电缆时应避开其他有源线缆,如无法避开,甲板电缆应与其他有源线缆方向垂直;d)侧扫声呐系统的地线应与船舶地线牢固连接。6.
16、2.2码头测试6.2.2.1绞车系统测试6.2.2码头测试6.2.2.1绞车系统测试绞车系统测试要求如下:a)新制作的承重缆端拉力测试:直拖式侧扫声呐拖体连接缆端耐拉力一般测试至10 kN,压 载 式侧扫声呐拖体连接缆端耐拉力一般测试至30 kN,持续耐拉时间应不少于0.5 h,要求测试后的承重缆端无损伤、无变形;b)缆长计数器测试:通过测量收放拖缆的长度,测试缆长计数器的准确度,要求缆长计数器误差范围为分米级;c)拖缆使用光电复合缆时,需要对光电复合缆的光纤衰减性能进行测试,要求其满足通信功能的正常使用。6.2.2.2电源测试6.2.2.2电源测试电源测试要求如下:a)输入电源:侧扫声呐系统
17、通电前,应对其输入电源进行测试,要求输入电源的规格与系统要求的一致;b)输出电源:侧扫声呐拖体通电前,应对侧扫声呐系统的输出电源进行测试,要求输出电源的规格与拖体要求的一致。6.2.2.3联机测试6.2.2.3联机测试联机测试要求如下:a)将导航定位数据输入侧扫声呐甲板单元,要求导航定位数据显示、记录均准确无误;b)通过绞车系统将声呐拖体与侧扫声呐甲板单元连接,要求信号通道、信号控制、数据传输、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或模块工作状态正常;c)压载式侧扫声呐需检查或测试的内容参见附录 B的规定,并完成相关记录(见表 B.2至 表B.6)。6.2.2.4通信设备测试6.2.2.4通信设备测试对驾驶
18、台、仪器房、绞车操作间、后甲板等作业人员使用的通信设备进行测试,要求通信设备工作状6DZ/T04082022DZ/T04082022态完好,各方之间的指令传达顺畅。6.2.3海上试验6.2.3海上试验正式作业前,在调查区应完成以下工作:a)水下拖体的布放和回收演练,明确各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相互间的通信指令等;b)压载式侧扫声呐测量应完成附录B 规定的内容,并完成相关记录(见表 B.2 至表B.6);c)调整量程、增益、拖体离海底高度、船舶速度等作业参数,对比采集的资料,优选作业参数组合;d)对试验数据进行现场分析,要求其信噪比、分辨率等与施工设计的规定相符合。6.3直拖式侧扫声呐测量6.3.
19、1施工要求6.3直拖式侧扫声呐测量6.3.1施工要求直拖式侧扫声呐测量海上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船舶航行:航行方向与测线方向一致,航速不超过6 kn;b)量程选择:目标区全覆盖测量时,相邻测线间声呐图像重叠率大于或等于50%;c)拖体定位:按照4.3.2的规定执行;d)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控制在使用量程的10%20%,海底地形复杂的海域可适当调整量程,但全覆盖测量时,调整后应确保相邻测线间的声呐图像重叠率大于或等于50%;e)偏航距:目标区全覆盖测量时,以确保相邻测线声呐图像重叠率大于或等于50%,否则应加密测线;非全覆盖测量时,偏航距不超过测线间距的10%;f)漏测长度:连续漏测长度不
20、超过制图图上1mm,每条测线累计漏测长度不超过该测线长度的 5%;g)偏航修正:每分钟最大修正航向夹角小于10,特殊情况(例如躲避障碍物)除外。6.3.2施工流程6.3.2.1拖体入水前6.3.2施工流程6.3.2.1拖体入水前拖体入水前工作流程如下:a)安装水下定位信标(如有需要);b)连接承重缆端;c)连接水密接插线缆。6.3.2.2拖体入水6.3.2.2拖体入水拖体入水施工流程如下:a)根据绞车放缆速度、放缆长度、船舶速度、测线端点坐标测算出放缆点的位置;b)船舶航行至放缆点,保持船舶航向与测线方向一致,控制船速,要求不超过3kn,匀速直线航行;c)控制拖缆绞车,将拖体缓慢放至水面后,停
21、止放缆;d)缆长计数器置零,声呐量程设置为最大值,打开声呐发射和接收装置,同时将拖体放至水面以下;e)船舶速度调整至6.2.3 c)中优选后的船舶速度,沿测线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航行;f)拖缆绞车逐级加速放缆,当声呐图像中的海底跟踪线出现后,在其可见的前提下,逐步调整量程至6.2.3 c)中优选后的量程值;7DZ/T04082022DZ/T04082022g)当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达到选用量程的20%时,逐级降低放缆速度,直至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范围稳定在使用量程的10%20%,停止放缆,准备上线。6.3.2.3在线操作6.3.2.3在线操作在线操作流程如下:a)在拖体到达测线首端前,开始数据记录;
22、b)当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范围超出6.3.1 d)规定时,应及时收放拖缆,使其符合6.3.1d)的规定;c)班报记录参见附录 B(见表 B.1)执行。6.3.2.4下线操作6.3.2.4下线操作下线操作流程如下:a)在声呐拖体驶离测线末端后,结束数据记录;b)船舶保持航向和航速,逐级加速回收拖缆;c)当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水深时,停止收缆;d)班报记录参见附录 B(见表 B.1)执行。6.3.2.5转线操作6.3.2.5转线操作转线操作流程如下:a)船舶转弯时,转弯半径应大于拖缆长度的2倍;b)船舶转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悬吊滑轮的状态,若滑轮偏角过大,应及时通知船舶驾驶人员调整船舶航向,使滑轮状态
23、趋于正常;c)执行6.3.2.2 a)的规定;d)执行6.3.2.2e)f)g)的规定。6.3.2.6拖体回收6.3.2.6拖体回收拖体回收流程如下:a)船舶保持航向和航速,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水深时,船速降至3 kn;b)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100 m 时,操控绞车逐级降低收缆速度;c)声呐拖体出水前,停止声呐发射,以最低的回收速度将声呐拖体回收至甲板;d)检查拖体、承重缆端、水密缆件、尾翼等,若存在物理损伤,应及时修复并记录;e)拖体冲洗、拆卸和装箱。6.3.2.7拖缆保养6.3.2.7拖缆保养海上施工结束或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对下水的铠装拖缆完成冲淡水、上油脂等保养工作。6.4压载式侧扫声呐测
24、量6.4.1施工要求6.4压载式侧扫声呐测量6.4.1施工要求压载式侧扫声呐测量海上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船舶航行:航行方向与测线方向一致,航速一般不超过4 kn;b)量程选择:按照6.3.1 b)的规定执行;c)拖体定位:按照4.3.2的规定执行;8DZ/T04082022DZ/T04082022d)声呐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控制在(10020)m,海底地形复杂的海域可适当调整,但全覆盖测量时,调整后应确保相邻测线间的声呐图像重叠率大于或等于50%;e)偏航距:按照6.3.1 e)的规定执行;f)漏测长度:按照6.3.1 f)的规定执行;g)偏航修正:按照6.3.1 g)的规定执行。6.4
25、.2施工流程6.4.2.1声呐拖体入水前6.4.2施工流程6.4.2.1声呐拖体入水前声呐拖体入水前施工流程如下:a)拖曳承重缆端与压载器连接;b)压载器与声呐拖体连接,二者之间的脐带缆须在甲板上呈“8”字形排放;c)参见附录 B检查声呐拖体及配件外观的规定,并记录(见表 B.2),通过检查后,执行下一步;d)参见附录 B 检查传感器和硬件接口的规定,并记录(见表B.3),通过检查后,执行下一步;e)参见附录B 对设备进行甲板测试的规定,并记录(见表B.4),通过测试后,执行下一步;f)6.4.2.1c)d)e)中,若存在未通过检查项或测试项,应在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后,再次检查或测试,直至通过
26、。6.4.2.2声呐拖体入水6.4.2.2声呐拖体入水声呐拖体入水施工流程如下:a)根据绞车速度、船舶速度、水深测算拖体入水位置;b)船舶航行至放缆点附近,调整船舶艏向顶风顶浪,船速控制在1kn2 kn之间;c)按照先拖体后压载器的顺序布放设备,待压载器入水后,拖缆长度计数器置零;d)压载器入水后,一般按不超过20 m/min 的速度施放拖缆,拖缆长度放至200m 后,暂停放缆,进行水下测试;如果测试未通过,则按照6.4.2.6的规定依次回收压载器和声呐拖体;e)测试通过后,船舶加速至3kn,匀速航行,调整船舶航向与测线方向一致,控制绞车放缆,放缆速度一般不超过40 m/min;f)船舶速度调
27、整至6.2.3 c)中优选后的船舶速度,沿测线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航行;g)当声呐图像中的海底跟踪线出现后,在其可见的前提下,逐步调整量程至6.2.3 c)中优选后的量程值;h)当声呐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达到200 m 时,逐级降低放缆速度,直至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范围稳定在100 m左右的范围时,停止放缆,准备上线。6.4.2.3在线操作6.4.2.3在线操作在线操作流程如下:a)在声呐拖体到达测线首端前,开始数据记录;b)当声呐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明显偏离100 m 时,应及时收放拖缆,控制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在100m 左右。6.4.2.4下线操作6.4.2.4下线操作下线操作流程如下:a)在声呐
28、拖体驶离测线末端后,操控侧扫声呐甲板单元结束数据记录;9DZ/T04082022DZ/T04082022b)船舶保持航向和航速,操控绞车回收拖缆,控制初始收缆速度为20 m/min,当声呐拖体离底高度超过200 m 时,收缆速度可增加至40 m/min;c)当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水深时,停止收缆,船舶可加速至4 kn,进行转线。6.4.2.5转线操作6.4.2.5转线操作转线操作流程如下:a)船舶转弯时,转弯半径应大于拖缆长度的2倍,作业顺序相邻的两条测线间距宜大于2倍水深;b)船舶转弯过程中,应密切悬吊滑轮的状态,若滑轮偏角过大,应及时通知船舶驾驶人员调整船舶航向,使滑轮状态趋于正常;c)执行
29、6.4.2.2 a)的规定;d)执行6.4.2.2e)f)g)h)的规定。6.4.2.6声呐拖体回收6.4.2.6声呐拖体回收声呐拖体回收操作流程如下:a)船舶保持航向和航速,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水深时,调整船舶艏向顶风顶浪,船速控制在最低速度;b)拖缆回收至长度小于100m 时,绞车收缆速度控制在20 m/min,停止声呐发射,关闭拖体供电电源;c)依次回收压载器和声呐拖体,在回收过程中,脐带缆应呈“8”字形排放,防止下次布放时打结和缠绕;d)参见附录B 的规定进行回收后检查,并记录(见表B.6)。6.4.2.7拖缆保养6.4.2.7拖缆保养海上施工结束或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对下水的铠装拖缆完成
30、冲淡水、上油脂等保养工作。6.5班报记录6.5班报记录班报记录应准确、完整地记录施工过程,要求如下:a)测线开始、结束时应各记录一次班报,测线作业过程中无异常情况出现时,班报记录的最大间隔时间为1h;b)作业参数设置及更改、拖缆长度变化、调查船舶偏航、仪器故障、外界干扰、海底特征物等情况,应在班报中详细记录;c)班报填写后,应执行操作员、专业负责、技术负责三级质量检查,并签名确认;d)班报格式参见附录B(见表B.1)。6.6数据记录及备份6.6数据记录及备份数据记录及备份要求如下:a)数据记录格式:XTF 格式或可转换为XTF 格式;b)专业负责人每天进行数据备份并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发现数
31、据丢失或不完整时应立即上报,备份的测线数据文件名应与原始测线保持一致;c)专业负责人每天检查一次测量数据质量,确保对原始数据质量进行百分之百检查;d)外部存储介质的备份(如光盘、硬盘等),应统一标签,标明项目名称、内容、编号、编制人、日期等。10DZ/T040820226.7施工现场质量监控DZ/T040820226.7施工现场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包括如下内容:a)导航定位数据:差分信号稳定;若使用水下定位时,水下信标跟踪稳定;b)声呐拖体的姿态数据;c)声呐拖体距离海底的高度;d)声呐拖体的偏航距;e)声呐图像噪声情况;f)测线漏测情况统计;g)检查测量数据的完整性;h)补测或重测情况:
32、连续漏测长度超过制图图件上1 mm,对漏测部分进行补测;累计漏测长度超过该测线长度的5%,该测线需重新测量;全覆盖测量时,应对所有漏测进行补测。6.8野外测量报告6.8野外测量报告野外测量报告应真实地反映野外工作的过程和方法、完成的工作量、获得的资料质量等情况,内容包括:a)任务来源;b)调查区概况;c)测区范围与调查比例尺;d)测线布设与实际工作量;e)调查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调查船的情况;f)仪器设备试验情况;g)工作方法和野外施工;h)原始资料质量评价;i)初步成果或认识;j)结论和建议;k)相关附件(如定位系统接收机的稳定性试验报告、资料质量自检表、仪器设备相对位置图、测区施工航迹
33、图等)。7数据处理与解释7.1数据处理7.1.1数据格式转换7数据处理与解释7.1数据处理7.1.1数据格式转换声呐测量原始数据一般情况下为 XTF 格式;若原始数据为其他格式,应转换为XTF 格式。7.1.2导航数据处理7.1.2导航数据处理应对导航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剔除数据跳变点,将处理后的导航数据重新写入声呐数据文件中。7.1.3海底线跟踪7.1.3海底线跟踪应根据声呐数据的实际情况准确提取海底线;对于不能自动提取或自动提取效果不佳的数据,应手11DZ/T04082022DZ/T04082022动提取海底线。7.1.4斜距改正7.1.4斜距改正根据提取的海底线,剔除声呐图像中的水柱影响,
34、合并声呐左右通道图像,同时消除图像的横向几何畸变。7.1.5速度校正7.1.5速度校正应对拖体的速度进行校正,消除或削弱由非匀速运动引起的声呐图像纵向几何畸变。7.1.6灰度均衡化7.1.6灰度均衡化一般采用时变增益(TimeVaryingGain)对声呐图像两侧边缘的弱反射信号进行补偿,使得声呐图像尽量均衡化。7.1.7地理编码7.1.7地理编码根据拖体的定位坐标信息,计算声呐回波的地理坐标。若未使用水下定位系统,则首先应根据拖缆长度、水深、拖体离底高度、定位系统天线与放缆点的相对位置、船舶定位信息等,计算出声呐拖体的位置坐标。7.1.8声呐图像镶嵌7.1.8声呐图像镶嵌经上述处理后,应生成
35、地理坐标框架下的侧扫声呐图像:a)对于全覆盖测量作业,生成整个测区的镶嵌声呐图像;b)对于非全覆盖测量作业,可生成单个条带的镶嵌声呐图像;c)在镶嵌过程中,可根据野外采集参数及所使用声呐性能设置生成声呐图像的分辨率;d)声呐图像的输出格式根据需要设定,一般应为GeoTIFF、Google EarthImage(KML)、BMP、PNG、TIF 等标准图像格式。7.2资料解释7.2.1定性解释7.2资料解释7.2.1定性解释应判读海底地形起伏程度、延伸方向、区域或范围,并结合底质样品分析资料,判定底质类型、变化和分布区域等。7.2.2定量解释7.2.2定量解释应量算目标特征体的几何尺寸,结合其他
36、资料,判读确定的目标位置、性质、形状等。8成果编制与资料提交8.1成果编制8.1.1测量成果报告8成果编制与资料提交8.1成果编制8.1.1测量成果报告测量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a)前言:任务目的、任务完成概况;12DZ/T04082022DZ/T04082022b)工区概况:工区范围、自然地理概况、地质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含调查比例尺、调查精度)、设计工作量、施工设计图;c)野外测量:调查仪器设备与技术参数、工作方法、野外施工、原始资料质量评价等;d)数据处理与解释:处理方法、处理参数、地质特征判读等;e)成果图件编制;f)结论与建议;g)参考文献8.1.2成果图件要求8.1.2成果图件要求成
37、果图件要求如下:a)成果图件比例尺应与调查比例尺及技术设计规定比例尺相同;b)图示图例按照 DZ/T0069 执行;c)图件格式应为通用格式。8.2资料提交8.2资料提交按照资料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项目资料,内容应包括:a)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b)技术设计(项目、施工设计)及其审批意见;c)测量记录班报;d)测量原始数据;e)野外测量报告;f)处理后的数据;g)测量成果图件;h)测量成果报告;i)成果评审、验收意见书等。1313DZ/T04082022附录DZ/T04082022附录A(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与测网密度(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与测网密度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一般包括:1:
38、250000、1:100000、1:50000、1:10000、1:5000,根据海洋地质调查任务选择适合的比例尺和测网密度,见表A.1。表 A.1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与测网密度表 A.1侧扫声呐测量比例尺与测网密度调查比例尺主测线间距m联络测线间距m备注1:250000500010000如果项目要求实现调查区全覆盖测量,则要求完成不少于1条联络测线;联络测线一般与主测线垂直,且与所有主测线相交1:100000200040001:50000100020001:1000050010001:5000100500附录附录B(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记录表(资料性)侧扫声呐测量记录表侧扫声呐测量记录表见表B
39、.1 至 表 B.6。其中,侧扫声呐记录班报见表B.1,压载式侧扫声呐及配件外观检查记录表见表 B.2,压载式侧扫声呐传感器和硬件接口检查记录表见表 B.3,压载式侧扫声呐甲板测试记录表见表 B.4,压载式侧扫声呐下水测试记录表见表 B.5,压载式侧扫声呐回收后检查记录表见表 B.6。表 B.1侧扫声呐记录班报表 B.1侧扫声呐记录班报项目:调查区:调查船:海况:日期:年 月日测线名定位点号时间航向()量程m缆长m拖体高度m记录文件名备 注设备型号:操作员(签字):专业负责(签字):技术负责(签字):第页共页15项目:表 B.2压载式侧扫声呐及配件外观检查记录表海区:DZ/T04082022D
40、Z/T04082022时间:年月日系统物理检查检查情况1.拖曳载体侧扫声呐电子舱惯性导航单元(如有)水下定位应答器无线电信标频闪灯释放器框架及浮力材料2.甲板控制单元数据采集计算机供电单元同步单元光纤收发机3.压载器高度计压载器及连接4.光电复合拖缆终端5.脐带缆终端6.光纤多路调制解调器7.释放器甲板单元及发射换能器8.无线电接收机记录人(签字):检查人(签字):审核人(签字):表 B.3压载式侧扫声呐传感器和硬件接口检查记录表表 B.3压载式侧扫声呐传感器和硬件接口检查记录表项目:海区:时间:年月 日检查部件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侧扫声呐换能器是否安装牢固,接头是否锁紧侧扫声呐电子舱检查牺牲阳极
41、是否拧紧,接头是否锁紧;检查多路光纤转换器端的接头是否锁紧主控电子舱各个接头连接是否正确,锁盖是否锁紧释放器释放器能否释放,平时磁铁是否插入;释放器上的拖曳卸扣及牵引编织绳是否牢固水下定位应答器水下定位应答器及释放器接头是否锁紧;声学定位应答器的开关是否打开,电池电力是否足够16DZ/T04082022表 B.3压载式侧扫声呐传感器和硬件接口检查记录表(续)DZ/T04082022表 B.3压载式侧扫声呐传感器和硬件接口检查记录表(续)检查部件检查内容检查结果频闪灯将频闪灯伸出约15 cm,拧紧安装螺丝;将开关顺时针旋转置于“开”位置,观察是否闪光,并确认电池电力足够无线电信标将信标伸出约15
42、 cm,拧紧安装螺丝,装上天线;将开关顺时针旋转置于“开”位置,用接收机测试信标是否发射正常,并确认电池电力是否足够光缆光缆是否连接牢固电源接头电源接头是否锁紧高度计检查高度计是否连接正确、牢固光纤多路调制解调器接头是否连接正确、牢固惯性导航单元(如有)安装架的螺丝是否松动;水下接头是否上硅油润滑、锁紧其他传感器安装螺丝是否松动,接头是否上硅油、锁紧记录人(签字):检查人(签字):审核人(签字):表 B.4压载式侧扫声呐甲板测试记录表项目:海区:时间:年月日测试部件或模块测试项目测试结果1.承重端拉力测试2.声呐拖体侧扫声呐模块量程控制测试增益控制测试功率控制测试惯性导航单元(如有)检查和数据
43、采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软件控制水下定位应答器确认应答器可以被激发无线电信标检查接收机能否接收无线电信号频闪灯检查频闪灯是否正常工作声学释放器检查声学释放器是否工作3.高度计检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记录人(签字):检查人(签字):审核人(签字):表 B.5压载式侧扫声呐下水测试记录表表 B.5压载式侧扫声呐下水测试记录表项目:海区:时间:年月日测试模块测试项目水下测试情况1.拖体侧扫声呐量程控制测试增益控制测试功率控制测试17DZ/T04082022表 B.5压载式侧扫声呐下水测试记录表(续)DZ/T04082022表 B.5压载式侧扫声呐下水测试记录表(续)测试模块测试项目水下测试情况惯
44、性导航单元(如有)检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否畅通水下定位应答器确认应答器在母船发射换能器发射范围内是否可以从水面触发其他传感器检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否畅通2.高度计检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否畅通3.电源供应单元检查电压是否稳定4.同步器检查同步器记录人(签字):检查人(签字):审核人(签字):表 B.6压载式侧扫声呐回收后检查记录表项目:海区:时间:年月 日项目状 态备注频闪灯无线电信标浮力材料拖曳点主承重终端脐带缆终端水下多路光纤转换器及各防水接头惯性导航单元及其水密接插件释放器及接头水下声学信标及接头声呐电子舱及接头声呐换能器光纤多路调制解调器及接头各紧固螺丝是否
45、松动其他传感器记录人(签字):检查人(签字):审核人(签字):18DZ/T04082022参 考 文 献DZ/T04082022参 考 文 献1GB/T12763.1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总则2GB/T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3GB/T12763.11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4GB/T175012012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5GB/T175022009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6GB/T175032009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7DZ/T02562014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8BLONDELF.Th
46、eHandbookofSideScanSonarM.PraxisPublishingLdt,ChichesterUK.20099ROYEH.IntroductiontoSyntheticApertureSonarSystemsM.Prof.NikolaiKolev(Ed.),ISBN:978-953-307-3453.201110BLONDEL P,MURTON B J.Handbook of seafloorsonar imageryM.Chichester(Wiley).199711LURTONX.Anintroductiontounderwateracoustic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London(Springer).200212MAZELC.1985.Sidescansonarrecordinterpretation.Salem(KleinAssociatesInc.)13KLEIN ASSOCIATE INC.System 2000 Digital Side Scan Sonar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