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390-2021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mengk****6310 文档编号:98027498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4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ZT 0390-2021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清版)DZT 0390-2021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清版)DZT 0390-2021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390-2021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07.060ICS 07.060CCS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3902021DZ/T03902021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Code ofpractice for digital mapping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2021-12-07发布2022-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2021-12-07发布2022-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IDZ/T 03902021目次目次前言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术

2、语和定义.14总则.24.1目的任务目的任务.24.2工作程序工作程序.24.3基本要求基本要求.25数字填图前期准备.35.1前人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前人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35.2数字化地理底图准备数字化地理底图准备.35.3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收集整理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收集整理.35.4野外数据采集仪软件系统安装与调试野外数据采集仪软件系统安装与调试.45.5数字填图地质字典建立.45.6前人资料包下载和应用.45.7野外手图创建和工作部署图编制.56野外数字化采集.56.1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数据采集.56.2野外地质剖面测制数据采集野外地质剖面测制数据采集

3、.67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整理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整理.77.1路线数据日常整理路线数据日常整理.77.2剖面数据日常整理.77.3阶段整理.87.4综合整理.97.5图件编制图件编制.108数字填图野外验收数字填图野外验收.118.1野外验收数据资料野外验收数据资料.118.2野外验收及要求野外验收及要求.119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119.1建库内容建库内容.119.2建库方法建库方法.129.3建库基本要求建库基本要求.1210成果提交与验收成果提交与验收.1310.1成果验收数据资料提交成果验收数据资料提交.1310.2成果验收成果验收.1310.3资料汇交资料汇交.1

4、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4DZ/T03902021DZ/T03902021前言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南省地质调查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丰丹、刘畅、李超岭、林敏、其和日格、张克信、刘园园、汤建荣、朱云海、于庆

5、文、朱学立、吕霞。朱学立、吕霞。1DZ/T03902021DZ/T03902021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1范围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和设备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存储、整理、成图和建库等全过程的方法、程序与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数字填图技术进行的地质填图工作,其他地质调查中应用数字填图技术进行的地质填图工作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6、,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DZ/T000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91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246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数字填图技术数字填图技术digital mapping techmology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

7、等对野外地质调查所获取的各种地质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整理、分析、成图和建库的技术。3.2野外数据采集仪野外数据采集仪field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for geological mapping用于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的具有空间定位、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和传输,以及摄影、摄像、录音和电子罗盘功能的移动设备。3.3数字地质填图数字地质填图 PRB技术技术PRB technology for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将传统区域地质填图的野外地质路线观察记录过程转化为以地质定点(P 过程)、点间路线观察描述(R 过程)、点和点间地质界线观察

8、描述(B 过程)为主体的数字化过程所采用的技术。2DZ/T039020213.4数字填图系统数字填图系统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system实现各种比例尺数字化地质填图过程的软件系统。3.5数字剖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digital profile system实现地质剖面的数据采集、编辑、计算与成图的软件系统。3.6数宇填图地质字典数宇填图地质字典geological dictionary of digital mapping在数字填图系统中建立的工作区基本信息,工作区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地质内容的标准描述,以文本文件格式存

9、储,可用于地质现象记录与描述的词汇或段落。4总则4.1目的任务4总则4.1目的任务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采用数字填图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存储、整理、分析、成图和成果提交,为建立地质调查全过程数据库,提高地质调查数字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4.2工作程序4.2工作程序按照数字填图前期准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立等程序进行。4.3基本要求4.3.14.3.1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除遵循本技术规程的要求外,还应按照 DZ/T0001和 DZ/T0246 等规定的调查程序、填图方法、研究内容、资料整理开展工作。4.3.2数字填图应配备野外数据采集仪和数字填图系统等软硬件

10、。硬件配备应满足数字填图系统运行的要求。野外数据采集仪可采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应支持多点触控操作,且应具有卫星导航定位、电子罗盘、摄影、摄像和录音等功能。4.3.34.3.3数字填图技术人员应具备区域地质调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区域地质调查标准规范、数字填图系统以及野外数据采集仪的操作方法.4.3.4在数字填图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多源数据整合技术,加强对遥感、物探和化探数据的综合运用。对收集到的遥感、物探和化探数据,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后,整合至数字填图系统中,并应用于数字填图全过程。4.3.5数字填图过程是通过数字地质填图 PRB 技术来实现的,操作过程除遵循本规程外,具体可参照数字

11、地质调查系统操作指南。4.3.6数字填图工作中,数据库的建立应贯穿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从建立原始基础地质数据库开始,逐步建立数字填图不同阶段的各类数据库。通过对各类数据库的综合整理和融合处理,形成最终成果数据库。不同工作阶段的数据库建设应在相应阶段完成,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继承性。4.3.7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结合野外工作环境,可通过有关网络和云环境,实现数据获取3.7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结合野外工作环境,可通过有关网络和云环境,实现数据获取和3DZ/T03902021DZ/T03902021信息共享。主要包括:在数字填图系统中,可查看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模块发布的地图数据资料

12、;通过关键词检索,可获取相应专题详细地质资料;同时,也可将实测的地质剖面、野外路线观察的地质资料发布到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模块上,实现信息共享。上述信息资料在互联网上传输、共享,应遵守国家相关网络安全和保密法律法规。5数字填图前期准备5.1前人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5.1.15数字填图前期准备5.1前人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5.1.1前人地质资料收集整理。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整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钻探与地形图等有关资料,为编制地质草图、野外踏勘、测制(或补测)地质剖面提供依据。5.1.25.1.2资料数字化。按下列程序进行:a)在对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包括野外

13、地质记录、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等)充分研究和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对其中可以利用的、有针对性的地质路线资料,由主要责任人进行合理的地质批注,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录入数字填图系统中,供后期工作使用;b)对前人研究较深入并可利用的地质剖面编录资料,由主要责任人进行合理的地质批注,并对整个剖面进行综合整理成图,编写剖面小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录入数字剖面系统中,供后期工作使用;c)对前人已取得的各类测试分析数据,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可靠性进行全面分析确认后,由主要责任人进行合理的地质批注,并将可以利用的测试分析数据录入相应的数据库中。5.2数字化地理底图准备5.2.15.2数字化地理底

14、图准备5.2.1地理底图收集。应收集或准备工作区数字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作为数字填图的地理底图。地理底图应符合填图精度要求。地理底图数据的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5.2.2地理底图的投影与配准。地理底图中矢量数据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 CGCS2000),投影类型为高斯一克吕格(横切椭圆面等角)投影。当矢量数据不满足上述条件时,须按照工作区所需比例尺进行校正,步骤如下:a)准备校正图件所需的参考矢量文件,可采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数据校正配准”模块生成与原图相对应的标准图框,也可采用已有的满足上述条件的矢量文件;b)分别打开地理底图中的矢量数据与参考矢量文件,在两者中选取对应

15、的控制点,控制点要求在图件中全范围均匀分布,且不少于4个;c)根据所选取的控制点对地理底图中的矢量数据进行“误差校正”。地理底图的成图方法、基本资料的处理、拼贴要求、用色、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按照 DZ/T0191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3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收集整理5.3.15.3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收集整理5.3.1遥感数据资料收集整理。收集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按照 DZ/T0151 中的规定进行预处理、数据融合与信息提取。野外调查前,应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工作区遥感影像图,经与工作区矢量文件配准后,统一到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工作

16、的基础背景图层。5.3.2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收集整理工作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通过分析将可利用的数据资料,相关矢量文件按照5.2.2的要求进行投影配准,统一到数字填图系统中。4DZ/T039020215.4野外数据采集仪软件系统安装与调试DZ/T039020215.4野外数据采集仪软件系统安装与调试获取正版数字填图系统(移动版)软件,安装在野外数据采集仪中,对数据采集、导航定位、摄像、录音以及电子罗盘等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野外实地测量前,导入工作区的野外手图数据。设备保持电量充足,必要时携带移动电源,以确保满足野外工作全程需要。5.5数字填图地质字典

17、建立5.5数字填图地质字典建立5.5.1通用地质字典(一级字典)建立在数字填图系统中,利用字典编辑工具建立通用地质字典。通用地质字典含基本词汇和专业词汇。基本词汇主要包括“目的任务”“图幅名称”“图幅编号”“日期”“天气”“工作人员”“点性”“微地貌”“露头”风化程度界线类型等。基本词汇字典由字典目录文件和词条文件构成。专业词汇主要包括“岩性组合”“颜色”“岩性”“岩石结构”“构造”等。专业词汇字典由字典目录文件和词条文件构成。词条文件名以 DIC 作为扩展名,其文件名必须与字典目录文件记录内容相同。5.5.2结构化描述字典(二级字典)建立5.5.2结构化描述字典(二级字典)建立在数字填图系统

18、中,利用字典编辑工具建立结构化描述字典。主要是地质内容的描述性词汇和段落,分为以下两级:a)第一级:各大类的总体特征,如“填图单位”“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混杂岩”等描述,文件名分别为“填图单位.DIC”“沉积岩.DIC”“侵入岩.DIC”“火山岩.DIC”“变质岩.DIC”“构造混杂岩.DIC”等(见示例);b)第二级:第一级文件中涉及的主要词汇的具体描述段落,文件名分别为第一级文件中的名词+扩展名(DIC),如“花岗岩.DIC”“正长花岗岩.DIC”“二长花岗岩.DIC”等,各文件中的描述内容即为该文件所代表的具体内容。示例:“侵入岩.DIC”文件中为主要侵入岩的岩石

19、类型,如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5.5.3地质字典补充与完善5.5.3地质字典补充与完善地质字典可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直接完成添加、编辑和修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工作区区域地质实际情况,对地质字典及时补充与完善。5.5.4地质字典文件存储5.5.4地质字典文件存储地质字典编辑完成后,字典文件自动存储在系统数据目录中。若在野外数据采集仪中使用,将修改后的地质字典替换野外数据采集仪的“dict”文件夹中内容即可。5.6前人资料包下载和应用5.6前人资料包下载和应用视工作需要,可在野外出队前通过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模块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下载形成资料包,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20、以图幅(填图区域)为单位的米级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等;同时,将工作区地质图件、前人地质调查报告、样品分析结果和大比例尺综合地质图等按实际需要有序组织并下载存储,供野外工作期间快速浏览和查询本区域以往地质填图资源信息,以提升数据获取能力和提高野外工作效率。5DZ/T039020215.7野外手图创建和工作部署图编制5.7.1数字填图野外手图创建DZ/T039020215.7野外手图创建和工作部署图编制5.7.1数字填图野外手图创建野外踏勘前,应完成数字填图野外手图的创建工作。步骤如下:a)新建图幅(填图区域)工程:图幅(填图区域)工程是数字填图中工作区图幅数据的基本组织单位。按照区域地

21、质调查工作相关技术要求,采用相应比例尺的野外工作底图(填图区域)新建图幅工程。数字填图系统提供1:50000、1:100000、1:200000和1:250000 的图幅接图表。1:25000以及更大比例尺的图幅接图表需要使用“白定义接图表”功能白行建立。b)设计地质路线:野外地质路线设计工作是在图幅 PRB 库中完成。路线编号和地质点号一般由字母加数字组成,如路线编号“L0001”,地质点号“D0001”。路线编号和地质点号在同一图幅内应保证唯一性。c)创建野外手图:每条设计路线对应一个野外手图工程。该路线的数据采集以及整理工作都应在对应的野外手图工程中完成,然后再导入图幅 PRB 库。在新

22、建的野外手图工程中,添加野外采集必要的基础背景图层文件。d)转成野外数据采集仪数据:野外手图工程形成后,应将其转换为野外数据采集仪格式数据,然后才能进行野外数据采集。5.7.2工作区工作部署图编制5.7.2工作区工作部署图编制在编制设计(实施方案)阶段,应将补充收集的资料、工作内容和方案等,整合到数字填图系统中。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编制工作区工作部署图;在工作部署图上,布设野外地质调查路线及实测剖面位置。6野外数宇化采集6.1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数据采集6.1.1导航定位数据6野外数宇化采集6.1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数据采集6.1.1导航定位数据利用数字填图系统(移动版)的导航定位模块,自动或手动采集野

23、外路线轨迹点信息。视工作需要,可根据野外导航定位点的空间位置和记录的时间信息创建导航轨迹线。6.1.2地质点观察数据6.1.2地质点观察数据(P 过程)过程)采用导航定位模块,对地质点进行定位。当导航定位信息与实际地质点位置不吻合时,应结合微地貌进行校正,确定地质点点位,录入点号、点位、点性、露头、岩性及接触关系等数据信息;按照 DZ/T0001规定的重要地质界线和地质体的观察方法,对地质点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量取产状,采集必要的样品,对典型地质现象摄影、摄像,并进行素描。地质点观察数据采集操作完成后,及时保存数据。产状、样品、化石、素描和照片(影像)采集过程如下:产状:采集产状点位信息,采

24、用电子罗盘或机械罗盘,对地质点的产状信息(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采集,对产状编号、类型和填图单位等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样品:采集样品点位信息,对样品类型、编号、采样层位、岩性、采样地点和采样深度等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化石:采集化石点位信息,对化石样品编号、类型、采样层位和采样地点等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索描:采集素描点位信息,记录素描图名称、编号和比例尺等数据信息,并利用软件工具绘制素6DZ/T03902021DZ/T03902021描图,也可在纸质材料中绘制素描图,然后通过扫描或拍照方式将素描图导入数据库中;照片(影像):采集照片(影像)点位信息,记录照片(影像)编号、照片(影像)

25、数、镜头方向和照片内容等数据信息,并利用摄影、摄像或录音等多媒体方式记录野外地质现象。6.1.3点间路线观察数据6.1.3点间路线观察数据(R 过程)过程)两个地质点之间的沿途路线观察,应根据岩石岩性或岩性组合、结构构造、矿化蚀变等的变化情况,可分为1个或多个R 过程。每个R 过程应根据实际路线轨迹,并综合导航定位信息和地形图进行绘制。R过程绘制完成后,应详细观察记录路线地质变化情况,并采集必要的样品、产状等,对典型地质现象要摄影、摄像和地质素描,具体采集过程按照6.1.2执行。两个地质点间的第一个R 过程记录的起始编号为1,顺序依次为1,2,n,直至下一个新地质点编号重新起始。两个地质点间的

26、R 过程记录应连续,沿途观察记录数据不能有间断或空缺。6.1.4点和点间地质界线观察数据(B 过程)6.1.4点和点间地质界线观察数据(B 过程)地质界线应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并依据“V”字形法则等如实勾绘在数字野外手图上。绘制完成后,应准确记录两侧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界线性质以及两侧岩性等属性内容,并对界线特征及其两侧地质体进行描述。所有的线状断裂构造,均按B 过程规则进行描述;地质体不能用一个B 过程进行圈闭,如脉岩的圈闭应为两端相交的两个B 过程。地质点上第一个 B 过程记录编号为0,其后点间路线 B 过程应连续编号,顺序依次为1,2,n,直至下一个新地质点编号重新起始。6.2野外地质剖

27、面测制数据采集6.2.1实测剖面准备6.2野外地质剖面测制数据采集6.2.1实测剖面准备采用数字剖面系统(移动版),在野外实测剖面的起点处新建实测剖面工程,录入实测剖面的基本信息:剖面测制目的、图幅编号、剖面编号(一般为字母PM+3位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如 PM101)、剖面方向、比例尺、记录者、分层者、前测手、后测手、采样人、摄影者、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可在剖面测制完成后填写)、剖面起点坐标(可利用导航定位模块自动采集起点坐标)。6.2.2实测剖面测制6.2.2实测剖面测制采用数字剖面系统(移动版)采集剖面的导线、分层描述、照片、产状、素描图、样品、化石和地质点等数据信息。方法如下:导线:使用

28、测绳测量时,应利用电子罗盘或机械罗盘记录方位角和坡角信息,在测绳上读取斜距信息。第一根导线编号为01,其后依次为12,23,(n1)n,直至下一条剖面则重新开始编号;分层描述:准确录入分层位置及分层号,观察分层处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合理利用地质字典信息,详细描述分层岩性及其特征、岩相、构造、蚀变矿化及接触关系等;-照片:采集照片点位信息,记录照片编号、照片数、镜头方向和照片内容等数据信息,利用采集设备拍照,记录野外地质现象;产状:采集产状点位信息,采用电子罗盘或机械罗盘,采集产状信息(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准确记录产状编号、类型和填图单位等数据信息;-素描:采集素描点位信息,记录素描图名称、

29、编号和比例尺等数据信息,并利用软件工具绘制素7DZ/T03902021DZ/T03902021描图,也可在野外记录簿上绘制素描图,再通过扫描或拍照方式将素描图导入数据库中;样品:采集样品点位信息,记录样品类型、编号、采样层位、岩性、采样地点和采样深度等数据信息;化石:采集化石点位信息,记录化石样品编号、类型、采样层位和采样地点等数据信息;地质点:在剖面特殊地质现象或不同地质体接触界线地段,可增加地质点,采集地质点信息,观察研究地质点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记录地质点点号、点位、岩性、构造及接触关系等数据信息。6.2.3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制作6.2.3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制作采用数字剖

30、面系统,自动生成实测地质剖面图框架,手动补充完善岩性花纹、接触关系、构造要素、图例等,并按规范整饰。地质剖面图制作完成后,根据工作需要,采用数字剖面系统,自动生成地层柱状图框架,手动补充完善地层代号、岩性花纹、岩性描述等。7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整理7.1路线数据日常整理7.1.1数据检查、整理7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整理7.1路线数据日常整理7.1.1数据检查、整理当天野外路线数据实地采集结束后,应及时将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数据导入到数字填图系统,并检查野外录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必要时生成野外路线电子手簿辅助检查。具体检查与整理的内容及方法如下: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地质点、地质界线、点间路线

31、及产状、样品、照片、素描等地质要素是否有遗漏,各属性记录和描述内容是否齐全等;-数据规范性检查:检查各地质要素表达图式图例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记录格式是否规范;数据准确性检查:检查各采集地质要素属性记录和描述内容是否准确,要素标示点位是否正确,编号标识是否唯一:原始数据整理:对当日采集的野外路线调查数据进行全面整理,绘制信手剖面,编写路线小结。7.1.2数据备份7.1.2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为当日工作数据备份和阶段工作数据备份。备份方法如下:a)当日工作数据备份:将整饰到位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及时日备份,备份要做到多机备份;b)阶段工作数据备份:一个阶段或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工作结束,完成了质量

32、检查、综合业务整理之后的地质数据,应及时进行阶段性工作数据备份,备份以图幅或填图区域为单元,按野外路线、实测剖面工程为目录,采用硬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备份。7.2剖面数据日常整理7.2剖面数据日常整理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剖面数据整理。具体步骤如下:a)野外剖面导入:将野外实测剖面数据从野外数据采集仪中复制到工作计算机的某个路径下,导入到数字剖面系统;b)地质剖面测制数据编辑:对剖面导线测量库、分层库、产状库、样品库、素描库、照片库等各类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检查;8DZ/T03902021DZ/T03902021c)岩层真厚度计算:当某岩层有多个产状数据记录,应

3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合适的产状数据参与计算;当两个相同岩层为同一褶皱的两翼时,应采用褶皱一翼的岩层记录数据参与计算;对水平岩层的地层剖面,应采用数字剖面系统中“高精度剖面计算”进行剖面厚度计算;在室内最终地质剖面整理时,应采用并层、重新分层处理后的新的分层编号进行真厚度计算,剖面柱状图亦用室内新的分层编号进行绘制;d)照片数据导入:将照片数据导入数字剖面系统,按野外分层编号存放;e)实测地质剖面信息表填写:内容包括剖面名称、比例尺、剖面起点终点坐标、剖面测制日期、剖面测制人员等,应在实测地质剖面图和剖面柱状图制作之前完成;f)实测剖面小结编写:内容包括测制目的、工作量、地质认识(包括填图单

34、位多重划分、岩石组合、沉积环境、构造变形等)以及存在问题等;g)实测剖面地质编录数据导入图幅 PRB 库:实测剖面野外采集工作完成后,将实测剖面线及其实测地质编录内容以投影方式导入数字填图系统的图幅 PRB 库中,内容包括剖面起点、终点、导线及分层位置、产状等信息。7.3阶段整理7.3.1图幅7.3阶段整理7.3.1图幅 PRB 库建立与数据检查库建立与数据检查完成野外地质路线和实测地质剖面数据检查、整理完善后,将数据入库,形成图幅 PRB库。对图幅PRB库中的路线进行图式图例整理和数据质量检查。对图幅 PRB库数据进行规范性整理。方法如下:图式图例整饰:对地质点、产状、样品、照片、素描图等符

35、号及设计路线、分段路线、地质界线等线型按GB958 和 DZ/T0179 的要求统一规范整理,对标准中未具体约定的,可自行设计;数据质量检查:对路线号、地质点号、样品编号、照片序号、图元类型等数据项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修正野外数据的逻辑关系;基于 PRB数据质量定量评价模型,进行工作量完成情况、实际材料图精度和地质实体有效控制精度的检查;采用多级质量检查模块,开展自检、互检、项目组检查等,填写检查者、记录者、检查结果和备注,所有原始资料应进行100%的自检和互检。7.3.2实际材料图编制7.3.2实际材料图编制在图幅 PRB 库基础上,编制实际材料图,内容包括:设计地质路线(Groute)、地

36、质点(Gpoint)、地质点导航定位信息、分段路线(Routing)、地质界线(Boundary)、化 石(Fossil)、样 品(Sample)、照 片(Photo)、素描图(Sketch)、地质体点实体(Geolabel)、地质体线实体(Geoline)、地质体面实体(Geopoly)、产状(Attitude)、地质要素自定义标注(Free)、实测剖面(Section)位置及其分层线和分层号等实测地质要素空间位置及相关信息。对勾连的地质体和界线赋属性信息。7.3.3样品数据入库7.3.3样品数据入库采用数字填图系统中样品管理模块,对路线和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入库及管理,包括图幅名称、野外编

37、号、样品类别、采样地点、采样层位、块数、采样日期等基本信息,各类测试分析数据,岩矿及古生物鉴定结果等。如果引用前人资料,应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可靠性进行分析确认,并由主要责任人合理批注后再入库。9DZ/T039020217.4综合整理7.4.1各类样品测试分析数据资料综合整理DZ/T039020217.4综合整理7.4.1各类样品测试分析数据资料综合整理对各类样品测试分析资料,应按数字填图系统的样品管理模块要求,在相应位置的样品点实体中填写采样类型、编号、位置、方位、大小及批注描述。重要的岩石薄片、光片和化石等资料,应在图幅PRB 库中将相应的数码照片导入照片库。具体要求如下:收集前人所做

38、的各类样品测试结果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数字化与地质编录,并导入数字填图系统的样品管理模块;对各种样品的空间位置、类型、编号、方位、大小、批注描述、样品实体个数等信息进行核实和完善;通过对实际材料图数据进行综合检索,建立各类样品的采样单、送样单和测试结果数据。7.4.2地质要素 PRB 数据资料综合整理7.4.2地质要素 PRB 数据资料综合整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要素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蛇绿)混杂岩(带)、第四系、地质构造等,根据地质年代顺序由老至新分别检索出填图单位,按照不同的要素分类(地质代号)对应整理并填写属性内容:沉积岩: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库等数据库中

39、,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沉积岩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沉积岩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单位代号、地层单位时代、岩石组合名称、岩石组合主体颜色、主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带或生物组合、含矿性、地层厚度及剖面小结中对该地层的描述内容;火山岩: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 库等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火山岩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火山岩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单位代号、地层单位时代、岩石组合名称、岩石组合主体颜

40、色、岩层主要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生物化石带或生物组合、含矿性、地层厚度及剖面小结中对该地层的描述内容;侵入岩: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PRB 库等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侵入岩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填图单位名称、填图单位代号、岩石名称、岩石颜色、围岩时代、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岩相、与围岩接触关系、主要矿物及含量、次要矿物及含量、与围岩接触产状、流面及流线产状、形成时代及剖面小结中的内容;变质岩: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 库等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

41、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变质岩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地(岩)层单位名称、地(岩)层单位时代、岩石名称、岩石结构、岩石构造、主要矿物及含量、特征变质矿物及含量、地(岩)层产状、矿物组合及含量、含矿性、所属变质相带、岩层厚度、岩石颜色及剖面小结等内容;(蛇绿)混杂岩(带):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 库等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混杂岩 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岩性、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岩性组合、岩相特征、矿物成分、产状

42、、原生和变质变形特征、岩片和岩块、基质岩性、岩相、变质变形特征和时代等内容;第四系: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 库等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10DZ/T03902021DZ/T03902021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第四系 PRB 数据资料,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相应的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固结程度、成因类型、生物特征、年代、测年数据、磁性参数、沉积层序、古生物层、古土壤层、风化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磁性层、含矿层、古人类活动遗迹、古水流、古气候、古地理等内容;地质构造: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在野外手图、图幅 PRB 库等

43、数据库中,对地质点、路线、界线等地质要素的属性进行批注,通过总结批注后的断层、褶皱等数据资料,褶皱数据整理应对褶皱的类型、地质体时代、产状、年龄、派生构造等资料进行归纳,断层应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建立文档文件,初步填写断层名称、断层编号、断层性质、断层上盘地质体代号、断层下盘地质体代号、断层破碎带宽度、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倾角、断距、断层形成时代、活动期次等内容。7.4.3地质要素产状数据资料综合整理7.4.3地质要素产状数据资料综合整理在图幅 PRB 库中,基于野外手图库继承的产状实体,检查其属性中的路线号、地质点号、R 编号、产状编号、类型、倾向、倾角、走向及相应的批注内容

44、填写完整,而后开展产状图元的整理:地质面状产状整理:除地层产状符号(S,)外,对如片理、片麻理、流面等产状,应在数字填图系统中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更新相应子图符号,自动按产状倾向旋转实体的符号,并自动标注产状倾角;地质线状产状整理:用线段表示的各种线理,如拉伸线理、生长线理、皱纹线理、窗棂线理等,应在数字填图系统中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更新相应子图符号,自动按倾伏向旋转实体的符号,并形成线理的注释图层;断层线、韧性剪切带与褶皱轴迹的整理:除默认的地质界线外,在数字填图系统中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按断层类型调换不同子图符号、不同颜色和线条的宽度以及褶皱类型子图和线条(轴迹)的宽度,建立和填写相应实体属性表。7.

45、4.4原始资料数据输出7.4.4原始资料数据输出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地质剖面、实际材料图等各类原始资料数据可以电子化格式输出并及时归档。7.5图件编制7.5.1数字地质图编制7.5图件编制7.5.1数字地质图编制采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在实际材料图库的基础上编制数字地质图,所用资料应吻合一致,地质图内容及图面表达方式应突出反映调查区的综合研究成果和图幅的主体特点,应符合区域地质调查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各地质要素按照 GB958和 DZ/T0179规定的图式、图例、符号、用色原则等进行表达,对在标准中未涉及的内容,可自行设计相关花纹符号表达。在数字填图系统中的编稿原图库模块中创建地质体

46、分布图层、构造要素图层等,并叠加地理底图图层。采用点、线、面等矢量数据编辑工具生成数字地质图的图框、方里网图层和图框外整饰图层,包括图例及注记图层、地层综合柱状图、岩浆岩序列图、地质剖面图、图幅简要说明、比例尺、接图表、其他辅助性图表、填图负责人及单位等。7.5.2数字专题地质图编制7.5.2数字专题地质图编制以数字地质图为底图,采用数字填图系统编制数字专题地质图,按照 GB/T958 和 DZ/T0179中规定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符号、用色原则等表达。标准中未涉及的内容,可自行设计相关花纹符号表达。图框外内容参照数字地质图相关规定,并根据专题特点补充相应内容。11DZ/T039020218

47、数字填图野外验收8.1野外验收数据资料DZ/T039020218数字填图野外验收8.1野外验收数据资料野外验收时,应提交数据资料,具体包括:收集的已利用的前人原始资料文档;数字化地理底图;野外手图库;图幅 PRB 库;剖面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库;样品数据库;编稿原图库;数字地质图。8.2野外验收及要求8.2野外验收及要求数字填图野外数字地质资料验收应在野外驻地并使用便携式或台式计算机进行操作。数字资料验收应检查数字填图原始地质资料数据的质量与完备程度,具体包括:实物工作量完成及入库情况;数字地质资料及其附件的齐全性,文件格式和文件名、子目录名的正确性,各文件在文件夹中存放的正确性;野外于图、图幅

48、PRB数据库、剖面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库、样品数据库、编稿原图库、元数据等全部野外数字地质资料中空间实体及属性项,描述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剖面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中各类地质界线勾绘、属性与图层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9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9.1建库内容9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9.1建库内容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由基本要素类、对象类、综合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等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基本要素类:包括地质体面实体、地质(界)线、脉岩(点)、蚀变(点)、矿产地(点)、产状、样品、照片(摄像)、素描图、化石、同位素测年、火山口、钻孔、泉、河湖海水库岸线等;-对象类:包括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

49、、侵入岩填图单位、变质岩地(岩)层单位、特殊地质体、非正式填图单位、断层、脉岩(面)、戈壁沙漠、冰川与终年积雪、面状水域与沼泽、图幅基本信息等;综合要素类:包括构造变形带、蚀变带(面)、变质相带、混合岩化带、矿化带、大型滑坡(崩塌)体、火山岩相带、标准图框(内图框)等;独立要素类:包括图例、地层综合柱状图、侵入岩序列图、地质剖面图、图幅简要说明、接图表、其他辅助性图表、填图负责人及单位、图例及图饰部分等。12DZ/T039020219.2建库方法9.2.1基本要素类数据建库DZ/T039020219.2建库方法9.2.1基本要素类数据建库建库方法为:a)通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具,自动批量或

50、者逐个将实际材料图库或编稿原图库中的地质面实体数据和地质界线实体数据信息,以及产状、样品、化石、照片、素描图、钻孔、矿产地等点实体数据信息,提取到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地质体面实体、地质(界)线、脉岩(点)、蚀变(点)、矿产地(点)、产状、样品、照片(摄像)、素描图、化石、同位素测年、火山口、钻孔、泉、河湖海水库岸线等基本要素类的空间信息和结构化公共属性中;b)通过基本要素类从空间到属性以及从属性到空间的可视化管理工具,整理属性,生成要素类唯一标识码;c)修改地质体面实体要素类子类型,沉积(火山)地层单位为0,侵入岩填图单位为1,变质岩地(岩)层单位为3,特殊地质体为4,非正式填图单位为5,脉岩(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