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286-20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286-20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07.060P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Specificationofriskassessmentforgeologicalhazard2015-09-06 发布2015-12-01 实施2015-09-06 发布2015-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IDZ/T02862015目次目次前言.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4.1评估要求及工作内容.24.2评估工作程序.24.3评估范围与级别.24.4地质
2、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分级.34.5不同级别评估的技术要求.45地质环境条件调查.45.1一般规定.45.2区域地质背景.45.3气象水文.55.4地形地貌.55.5地层岩性.55.6地质构造.55.7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55.8水文地质条件.55.9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5.10其他.56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现状评估.66.1一般规定.66.2滑坡.66.3崩塌(危岩).66.4泥石流.76.5岩溶塌陷.76.6采空塌陷.86.7地裂缝.86.8地面沉降.86.9不稳定斜坡.96.10其他灾种.97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97.1一般规定.97.2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
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07.3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48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19DZ/T028620158.1一般规定.198.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198.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199成果提交.209.1一般规定.209.2评估报告.209.3成果图件.20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21附 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22附 录C(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24附录 D(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25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30附录
4、F(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31参考文献.33DZ/T02862015DZ/T02862015前言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跃平、颜宇森、高姣姣、祁小博、肖秋平、李艳军、曹广明、王亚春、李智毅、周永昌、慎乃齐、韦京莲、李阳、于萍萍、尚掩库、韩超、肖建兵、孙贵尚。VDZ/T
5、02862015DZ/T02862015引言引言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的建设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交通、油气管道、水利水电、港口码头等,以及城市和村庄、集镇规划,为工程建设和用地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本标准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1DZ/T02862015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1范 围1范
6、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工程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等。本标准适用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Z/T009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21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建
7、市200786号工程设计资质标准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3.1地质灾害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3.2地质环境条件3.2地质环境条件geologicalenvironmental condition与人类生存、生活和工程设施依存有关的地质要素,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3.33.3地质灾害易发区easily occurring zone of geologicalha
8、zard具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3.4地质灾害危险性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3.4地质灾害危险性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一定发育程度的地质体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risk assessment for geological hazard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2DZ/T02862015DZ/T02862015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价,开展包括现
9、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工作。3.6发育程度development degree地质体在地质作用下变形和发展的状态及空间分布特征。3.7危害程度危害程度harm degree地质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3.8诱发因素inducingfactor引起地质体发生变化的自然和人为活动要素。4基本规定4.1评估要求及工作内容4基本规定4.1评估要求及工作内容4.1.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和村镇规划时,应在总体规划阶段对规划区进
10、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1.24.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4.1.34.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应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及取样测试。4.1.44.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经专家审查后,方可提交立项和用地审批使用。4.1.54.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
11、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4.1.64.1.6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4.1.74.1.7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工程建设方案变化大时,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4.2评估工作程序4.2评估工作程序4.2.1接受评估委托后,进行建设项目初步分析;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做初步分析。4.2.2确定评估范围和划分评估等级,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或设计书。4.2.3进行评估区现场调查,重点查清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
12、类型、数量和发育特点。4.2.4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估。4.2.5提交评估报告。评估工作程序见附录 A。4.3评估范围与级别4.3评估范围与级别4.3.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应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与规划项目的特3DZ/T02862015点、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予以确定。4.3.2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应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4.3.3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一中等的区段,应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3.4区域性工程建设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
13、类型确定。4.3.5重要的线路建设工程,评估范围一般向线路两侧扩展500 m1000m 为宜,可根据灾害类型和工程特点扩展到地质灾害影响边界。4.3.6滑坡、崩塌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评估范围应以完整的沟道流域边界为限;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影响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4.3.7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构筑物错位或开裂、构造地裂缝和活动断裂评估范围应将其包括。4.3.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见表 1。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建设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条件
14、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级级二级较重要级二级三级一般级三级三级4.3.94.3.9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附录 B 表B.1 确定;建设项目重要性按附录B 表 B.2 确定。4.3.104.3.10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与部署地质灾害调查的内容、重点和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4.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分级4.4.14.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分级4.4.1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分类见附录C 表 C.1。4.4.24.4.2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弱发育三级,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见附录 D。4.4.34.4.3地质
15、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危害大、危害中等和危害小三级,见表2。表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表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危害程度灾情险情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受威胁人数/人可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大10500100500中等310010100500小310010100注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3: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4.4.4地质灾害危险性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分为大、中等、小三级,见表3。4DZ/T02862015表 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DZ/T02862015表 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强中等弱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小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小4.5不同级别评估的技术要求4.5不同级别评估的技术要求4.5.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具体包括:a)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b)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c)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
17、害程度,对建设和规划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4.5.2二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a)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b)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c)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和规划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估结论,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4.5.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
18、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5地质环境条件调查5地质环境条件调查5.1一般规定.1一般规定5.1.1在充分搜集和分析评估区及有关相邻地区已有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应针对拟建工程或规划区的特点,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5.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用图应能充分反映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体特征,便于使用和阅读,比例尺可酌情确定,一般不宜小于1:50000。5.1.3在图幅面积10cm10cm的范围内,调查控制点对于一级评估不应少于5个,二级评估不应少于3个,三级评估不应少于2个。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重要部位或重点地段,可适当加密调查点。5
19、.1.45.1.4通过调查,应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形成、分布和发育的影响。5.1.55.1.5通过综合分析,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做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5.2区域地质背景5.2.15.2区域地质背景5.2.1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分析判断在其背景下可能发育的地质灾害及与评估区的关系。5.2.25.2.2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活动断裂资料,分析判断对评估区的影响程度。5DZ/T028620155.2.3搜集区域地震历史资料,分析判断地质活动对评估区的影响及地壳稳定性。5.3气象水文.3气象水文5.3.1搜集评估区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气候类型特征、气温、降水、蒸发、湿度等,
20、重点掌握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5.3.2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表水的流域特征与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历史洪水及洪涝灾情等。5.4地形地貌5.4地形地貌5.4.1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确定评估区所处的地形地貌位置,5.4.2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海拔、相对高差和地貌类型、成因与形态。5.4.3重点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斜坡的形态、类型、结构、坡度、高度;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貌的组合特征、相对年代及其演化历史;b)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大坝、堤防、弃渣堆等的分布、形态、规模及稳定状态。5.5地层岩
21、性5.5地层岩性5.5.1调查评估区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等。5.5.2调查评估区岩浆岩的分布、岩性、形成年代及与围岩接触关系等。5.6地质构造5.6地质构造5.6.1调查评估区构造的分布、形态、规模、性质及组合特点等。5.6.25.6.2分析区域活动断裂对评估区及地质灾害的影响。5.6.35.6.3调查地质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地质结构面对地质体成灾作用的影响。5.7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5.7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5.7.1调查岩土体的分布、岩性、成因、类型、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重点了解新近沉积土和特殊类土的分布范围及
22、工程地质特征。5.7.2岩土体分类,应符合GB50021的要求。5.8水文地质条件5.8水文地质条件5.8.1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5.8.2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特征。5.8.3分析地下水对评估区岩土体的影响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5.9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9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9.1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型、强度、规模、分布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9.2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状况。5.10其他5.10其他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23、、地下开挖过程6DZ/T02862015DZ/T02862015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及矿山生产中排土场、矸石山、矿渣堆、尾矿库发生的各种灾害和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并在评估报告中建议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按专业规范和要求进行专项评价。6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现状评估6.1一般规定6.1.16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现状评估6.1一般规定6.1.1基本查明评估区及周边已发生(或潜在)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类型、活动规模、变形特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等,对其稳定性(发育程度)进行初步评价。6.1.2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造成
24、的危害程度。6.1.36.1.3应对下列区段进行重点调查:a)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b)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并且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的自然斜坡区段;c)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大面积填方区段;d)潜在泥石流的冲沟;e)可能诱发岩溶塌陷范围;f)采空区及其塌陷范围;g)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6.1.4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稳定性)、危害程度,按灾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6.1.5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成因历史分析法、赤平极射投影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6.1.6对地质灾害体的重点部位和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等,宜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6
25、.1.7搜集和调查评估区或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类型、效果和经验。6.1.8调查时应填写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见附录E。6.2滑坡6.2.1滑坡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b)调查滑坡体上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如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c)调查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d)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e)调查滑坡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26、f)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6.2.26.2.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1 确定滑坡稳定性(发育程度);b)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滑坡的危害程度;d)按表3 对滑坡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3崩塌(危岩)6.3崩塌(危岩)6.3.1崩塌(危岩)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7DZ/T02862015a)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崩塌史、易崩塌地层的分布、水文气象和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等资料;b)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c)崩塌区岩土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地下水、地表水的活动特征等;d)崩塌区的地质构
27、造,岩土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充填情况、延展及贯穿特征,分析崩塌(危岩)的崩落方向、规模和影响范围。6.3.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3 确定崩塌(危岩)发育程度;b)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崩塌(危岩)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崩塌(危岩)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崩塌(危岩)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4泥石流6.4.16.4泥石流6.4.1泥石流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沟谷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崩
28、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c)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塞、粗糙程度,纵坡坡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d)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度;e)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f)堆积区堆积扇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质的组成、厚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g)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形成过程、历时、流体性质、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
29、害情况。6.4.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4 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b)按附录C 表 C.1 分析泥石流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泥石流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泥石流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5岩溶塌陷6.5.16.5岩溶塌陷6.5.1评估区位于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岩分布地段。存在岩溶塌陷危险时,应进行岩溶塌陷灾害的调查与危险性评估。6.5.26.5.2岩溶塌陷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可溶岩分布、岩溶发育程度、上覆第四系土体类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b)岩溶塌陷的发生时间、形态、规模等;c)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动态变化。6.5.3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
30、录 D 表 D.7 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程度;b)按附录C 表 C.1 分析岩溶塌陷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岩溶塌陷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岩溶塌陷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8DZ/T028620156.6采空塌陷DZ/T028620156.6采空塌陷6.6.1采空塌陷调查以搜集分析资料为主,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矿层的种类、分布、层数、厚度、深度、标高等特征,开采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组合情况等;b)矿山开采历史、现状及规划,采矿巷道的布置、形态、大小、埋藏深度,采深、采厚、开采方式、开采强度、顶板管理方式;c)采空区的空间展布、塌落和积水情况;d)地面塌陷、裂缝破坏特征及其与采空区空间位置关
31、系等;e)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6.6.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8 确定采空塌陷发育程度;b)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采空塌陷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采空塌陷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7地裂缝6.7地裂缝6.7.1地裂缝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地裂缝出现的时间、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b)地裂缝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c)地裂缝发展趋势。6.7.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9 确定地裂缝发育程度;b)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地裂
32、缝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地裂缝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地裂缝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8地面沉降6.8地面沉降6.8.1地面沉降调查: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段。主要通过搜集资料及调查访问,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地面沉降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第四纪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b)查明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
33、值线图等资料;c)查明地面沉降的发生时间,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判定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6.8.26.8.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10 确定地面沉降发育程度;b)按附录C 表 C.1 分析地面沉降发生的诱发因素c)按表2确定地面沉降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地面沉降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9DZ/T028620156.9不稳定斜坡6.9不稳定斜坡6.9.1不稳定斜坡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应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或规划区域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调查的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产状、断裂、
34、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2)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3)进行评估区气象、水文和人为工程活动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分析其对斜坡的影响;4)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b)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1)各种类型的滑坡或崩塌体;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5)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
35、坡;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6.9.2现状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附录 D 表 D.1、表 D.2 确定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b)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坡或崩塌的诱发因素;c)按表2 确定不稳定斜坡失稳后的危害程度;d)按表3对不稳定斜坡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6.10其他灾种6.10其他灾种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增加调查灾种,并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或当地有关技术要求进行。7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7.
36、1一般规定7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7.1一般规定7.1.1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建设工程的类型和工程特点进行预测评估。7.1.2应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发生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7.1.37.1.3应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7.1.4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学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10
37、DZ/T028620157.2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7.2.1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7.2.1.1确定工程建设与滑坡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7.2.1.2按附录 D表 D.1 确定滑坡稳定性(发育程度)。7.2.1.3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7.2.1.4按表2确定滑坡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1.5按表4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4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4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
38、工程建设位于滑坡的影响范围内,对其稳定性影响大,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中等工程建设部分位于滑坡的影响范围内,对其稳定性影响中等,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中等工程建设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小,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小小强中等中等中等弱小7.2.2崩塌(危岩)危险性预测评估7.2.2.17.2.2崩塌(危岩)危险性预测评估7.2.2.1确定工程建设与崩塌(危岩)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危岩)发生的可能性。7.2.2.2按附录 D表 D.3 确定崩塌(危岩)的发育程度。7.2.2.3按附录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危岩)发生的诱发因素。
39、7.2.2.4按表2确定崩塌(危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2.57.2.2.5按表5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5崩塌(危岩)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5崩塌(危岩)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危岩)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崩塌(危岩)影响范围内,工程建设活动对崩塌(危岩)稳定性影响大,引发或加剧崩塌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中等工程建设临近崩塌(危岩)影响范围,工程建设活动对崩塌(危岩)稳定性影响中等,引发或加剧崩塌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中等工程建设位于崩塌(危岩)影响范围外,工程建设活动对崩塌(危岩)稳定性影响小,引发或加剧崩塌的可能性小小强大中等中等
40、弱小11DZ/T028620157.2.3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7.2.3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7.2.3.1确定工程建设与泥石流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7.2.3.2按附录 D表 D.4 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7.2.3.3按附录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发生的诱发因素。7.2.3.4按表2确定泥石流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3.5按表6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6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6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内,弃渣量大,堵塞沟道,水源丰富,引发或加剧泥石
41、流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中等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内,弃渣量较大,沟道基本通畅,水源较丰富,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小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外,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小强中等中等小弱小7.2.4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7.2.4.17.2.4.1确定工程建设与岩溶塌陷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发生的可能性。7.2.4.27.2.4.2按附录 D表 D.7 确定岩溶塌陷的发育程度。7.2.4.37.2.4.3按附录C 表 C.1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发生的诱发因素。7.2.4.47.2.4.4按表2确定岩溶塌陷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4
42、.57.2.4.5按表7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7 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7 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岩溶强塌陷及其影响范围内,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大工程建设位于岩溶塌陷影响范围内,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中等工程建设临近岩溶塌陷影响范围,引发或加剧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小强中等中等中等弱小12DZ/T028620157.2.5采空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DZ/T028620157.2.5采空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7.2.5.1确定工程建设与采空塌陷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
43、或加剧采空塌陷发生的可能性。7.2.5.2按附录 D 表 D.8 确定采空塌陷的发育程度。7.2.5.3按附录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发生的诱发因素。7.2.5.4按表2确定采空塌陷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5.5按表8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8采空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8采空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采空区及采空塌陷影响范围内,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大工程建设位于采空区范围内,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中等工程建设临近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
44、可能性小小强中等中等中等弱小7.2.6地裂缝危险性预测评估7.2.6地裂缝危险性预测评估7.2.6.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裂缝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裂缝发生的可能性。7.2.6.2按附录 D表 D.9 确定地裂缝的发育程度。7.2.6.3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裂缝发生的诱发因素。7.2.6.4按表2确定地裂缝发生后的危害程度。7.2.6.5按表9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9地裂缝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9地裂缝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裂缝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地裂缝影响范围内,工程活动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明显,引发或加剧地
45、裂缝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大工程建设位于地裂缝影响范围内,工程活动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较明显,引发或加剧地裂缝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大弱中等工程建设临近地裂缝影响范围,引发或加剧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小强大中等中等弱小13DZ/T028620157.2.7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7.2.7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7.2.7.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面沉降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发生的可能性。7.2.7.2按附录 D 表 D.10 确定地面沉降的发育程度。7.2.7.3按 附 录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发生的诱发因素。7.2.7.4按表2确定地面沉降发生后的危害程度
46、。7.2.7.5按表10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1 0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1 0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工程活动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大大强大中等大弱中等工程建设位于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工程活动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可能性中等中等强大中等中等弱中等工程建设临近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工程活动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小小强中等中等中等弱小7.2.8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7.2.8.17.2.8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7.2.8.1确定工程建设与不稳定斜坡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不
47、稳定斜坡发生滑坡或崩塌的可能性,7.2.8.2按附录 D 表 D.1 分析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7.2.8.3按附录 C 表 C.1 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坡或崩塌的诱发因素。7.2.8.4按表2确定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坡或崩塌后的危害程度。7.2.8.5按表11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1 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1 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岩土体类型坡高/m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险性等级滨海堆积、湖沼沉积510强大大大陆流水堆积、风积20强大大风化带、构造破碎带、成岩程度较差的泥岩15强大大14DZ/T02862015表 1 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续)表 1
48、 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续)岩土体类型坡 高/m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险性等级层状岩体有泥页岩软弱夹层20强大大均质较坚硬的碎屑岩和碳酸岩类30强大大较完整坚硬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类30m)、民用建筑(高度50 m)、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油(气)管道和储油(气)库、学校、医院、剧院、体育场馆等23DZ/T02862015表 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续)表 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续)项目类型项目类别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镇、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跨度24 m30 m)、民用建筑(高度24 m50 m)、垃圾处理场、水处理
49、厂等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跨度24m)、民用建筑(高度24 m)、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24DZ/T02862015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按表C.1 确定。表表 C.1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表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表分类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自然因素地震、降水、融雪、融冰、地下水位上升、河流侵蚀、新构造运动地震、降水、融雪、融冰、温差变化、河流侵蚀、树木根劈降水、融雪、融冰、堰塞湖溢流、地震地下水位变化、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地震地震、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人为因
50、素开挖扰动、爆破、采矿、加载、抽排水开挖扰动、爆破、机械震动、抽排水、加载水库溢流或垮坝、弃渣加载、植被破坏抽排水、开挖扰动、采矿、机械震动、加载采矿、抽排水、开挖扰动、震动、加载抽排水抽排水、油气开采25DZ/T02862015附录DZ/T02862015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滑坡的稳定性(发育程度)按表 D.1确定。滑坡变形阶段及特征宜按表 D.2确定。崩塌(危岩)的发育程度按表 D.3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按表 D.4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量化指标评判按表 D.5确 定。泥石流堵塞程度按表 D.6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程度按表 D.7确定。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