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树教学实录教案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人树教学实录教案26.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人树课堂实录一、故事梗概美人树是童话作家汤汤的作品。故事主要讲一南霞村有一棵向往自由的冬青树冬小青。为了远行的愿望,她利用女孩小美的善良骗得了她的双 脚,获得了自由。小美为了变回人,又用同样的方法欺骗了女孩桑桑。桑桑又骗了女孩土豆。然而土豆得 知这一切后,她决定宁可一辈子当一棵树也不骗人。在土豆变成树的日子里,她沮丧绝望过,却在一天天 和蜘蛛、小雀、知了、老槐树的相处中渐渐有了变化,和他们建立了珍贵了友谊。每年中秋节的夜晚,冬小青都要回来,她都要重新变回一棵树,吸足泥土深处的养分,供她一年生命 所需。这是女孩们唯一可以逃脱的机会。往年这时,小美、桑桑都会被冬小青催眠而不得逃离。可土豆却 因有
2、了蜘蛛、阿雀等好朋友的相助,得以成功逃脱变回了人。土豆回家后发现她只能活在小美的身体里。她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再次遇见了冬小青。冬小青向她倾 诉了自己拥有一颗自由不羁的心却无法行走的痛苦。土豆对她表示理解,冬小青也把怎样让女孩们变回自 己的方法告诉了土豆。土豆变回真正的自己后,她还是常常陪冬小青说话。有一天,冬小青提出向土豆再 次借脚的想法,所有人都劝土豆不可以把脚借给她,但让大家都意外的是土豆居然愿意相信冬小青。冬小 青也没有辜负土豆对她的信任。最终冬小青为了自由,把自己从泥土里拔出,让土豆把她做成了一条船, 开始了真正自由的远行。二、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梳理故事情节进入童话世界师:上个学期,我们
3、共读了作家汤汤的不少童话,有喜地的牙来自鬼庄园的九九一只蛤蟆 叫太阳等。这段时间,我们读了她的最新作品美人树,并完成了预读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 这份预读单,来聊聊这本书。师:(出示预读单第一板块)大家都已经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梳理了童话的故事情节。我们来欣赏一 下部分同学的作业。你喜欢她们画的情节图吗?(出学生画的情节图)生:我喜欢第一位同学画的,她是用连环画的方式来画的,生动形象。生:第二位同学的情节图也不错,很简洁,让人一看就明白了童话大概讲了什么。师:(出示第三位同学作业)我们不少同学都像这位同学一样,用环形图或直线图的方式来梳理童话 的情节。你能不能借助情节图向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这
4、个童话讲了什么呢?生:冬小青是一棵冬青树,她渴望自由,在一个中秋夜她骗了一位叫小美的小女孩。小美替冬小青当 了三十年的树,然后也在一个中秋夜骗了女孩桑桑。桑桑当了十年的树后用同样的方法欺骗了女孩土豆。 土豆当了三个月的树后,趁冬小青中秋夜回来吸取养分的时候,在朋友帮助下逃脱了,变回了人。后来土 豆觉得冬小青太可怜了,就常常去陪她聊天。冬小青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把自己的根须从土里拔出。最 后,土豆把冬小青做成一条船,完成了冬小青远行的愿望。师:看着情节图回忆故事内容,一下子就能勾起我们的记忆。以后我们再读童话,可以继续用这样的 方法来梳理情节。先找出书中有哪些角色,然后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联系
5、,再用线条连一连。这样, 一本厚厚的书就变成了一两个画面,留在了你的脑海里。【点评: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 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中长篇童话,整体把握童话的情节和框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利用预读单, 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和简单的文字,梳理基本情节,搞清人物关系,很快地将整本书的框架梳理得一目了然。一本书的内容与架构就是在这样的勾画中,逐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清晰起来。这,也是图像化阅 读策略的自觉渗透。】第二板块聚焦意外情节感受童话张力师:我们在读这个童话
6、的时候,都感觉到故事中有很多情节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大家已经把它梳理在 了预读单的第二板块中。你给哪个情节的惊讶指数打上了五星呢?生:我给冬小青变回树后,又向土豆借脚,土豆居然同意的情节打上了五星。生:我对冬小青借完脚,居然又回来了,把脚还给了土豆这个情节很惊奇。生:最让我惊奇的是童话的最后冬小青把自己从土里拔出来了。生:那棵冬青树居然能变得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树,太神奇了!师:这棵树不仅能变成半人半树的样子,还有更神奇的情节呢。生:她还可以和别人互换身体师:是啊,很多同学也有同感。老师对你们的预读单作了统计,和刚才发言同学说的不谋而合。(出 示统计图)师:有32%的同学对土豆愿意再次借脚给冬小
7、青感到很意外;各有26%的同学对冬小青居然 拔出根须和人树身体可以互换感到很意外;还有一个意外指数较高的是冬小青居然回来了这个 情节。为什么土豆愿意再次借脚这个情节的意外指数这么高呢?我们来研究研究。大家先回想一下, 土豆当时是在什么情形下再次借脚的?生:土豆已经变回自己,在陪冬小青聊天时,冬小青提出再次借脚的请求。师:他说到很关键的一点土豆已经变回自己。生:我作个补充土豆已经被骗过一次,已经在离开自己的生活那么久以后,再次面对这个问题。师:补充得很好!让我们打开书本第128页和第129页,再次走进当时的情境。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土豆、冬小青和她的朋友们的一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师:同
8、学们,土豆和朋友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的话,你是支持土豆的做法,还 是赞成朋友们的说法?请你慎重地想一想。现在第一排同学座位前分别有红色和蓝色的纸卡,如果你支持 土豆的做法,你就去拿一张红色的纸卡;如果你和土豆的朋友们有一样的想法,就去拿一张蓝色的纸卡。 拿到纸卡后,用记号笔写上你的理由,写一两个关键词就可以。写好以后,可以就近找到和你拿相同颜色 纸卡的同学交流交流各自的观点。(时间约3分钟)生:我的观点是同意借脚。冬小青十分渴望自由,而土豆是冬小青的朋友。土豆曾经说:朋友之间 要坦诚,要为对方着想,要互帮互助。所以我觉得应该借。师:所以你写的关键词是一渴望自由、互帮互助。生:
9、可是几个月前,同样一张脸,问过土豆同样的问题,然后却一去不复返了,谁知道她会不会再回 来呢?而且冬小青说过她还会再骗人,谁知道她会不会再骗土豆呢?会不会再让土豆失去爸爸妈妈呢?会 不会再让土豆失去自由呢?师:是啊,冬小青不讲信用啊。生:可土豆自己也认为冬小青是棵很可怜的树呀,为了让她更快乐一点,应该把脚借给她。师:你为什么认为冬小青可怜?生:她是一棵树却有着远行的愿望,她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她渴望自由行走,就连做一条毛毛虫她也 愿意,可她的生命却在一棵不能行走的树上,所以她觉得自己是棵可怜的树。生:我还是不同意借。她骗过人,虽然我们每个小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的同情心不能被 骗子利用。生
10、:我也不愿意。万一她不回来了,我岂不是吃亏了 ?难道土豆没有读过农夫和蛇的故事?生:我也不同意。这件事情中所有的欺骗都是由冬小青引起的,她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 苦之上。师:如果冬小青真的不回来的话,也许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生:土豆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会因为找不到土豆而伤心。生:有可能和小美一样,她的爸爸妈妈也因为失去女儿伤心过度而死。生:土豆有可能永远当一棵树,再也不会变成人了,因为她是不会和其他人一样,用欺骗的方法重新 变回人的。师:也就是说所有的痛苦经历都会再次重演,甚至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回到她原来的生活。生:而且她新交的好朋友也不会再理她了。她的同伴都说了:如果她再借脚给冬小青,
11、他们就不理她 To生:我反对他的意见。虽然好朋友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他们心里是为土豆难过的。因为他们还是朋友, 这只是在劝土豆。师:那么土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坚定地要把脚借给冬小青呢?生:因为她一直希望冬小青快乐一点,而冬小青说了她只要去吃了自己种的那个橘子就会快乐,所以 土豆愿意把脚借给冬小青。生:这是冬小青的一个愿望,土豆想帮助她实现愿望,所以要再一次给冬小青机会。她也相信冬小青 会改变的。生: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师:刚才那么多同学都说反对借脚给冬小青。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冬小青,土豆一而再 再而三地对你说:我相信你你还会骗她吗?生:我不会再骗她了。土豆这么相信你,你
12、居然还去骗她?你的心里会觉得对不起她的。毕竟她是你 的朋友,这么信任你的朋友。生:我也这么认为。如果冬小青再骗土豆,就意味着她会失去这个到现在还这么信任她的朋友。师:很多同学不愿意借脚,其实只是担心土豆会再次受骗,再次饱尝当一棵树的滋味。而土豆却选择 愿意相信冬小青,给予她帮助,给她再一次实现愿望的机会。还好,冬小青果真奇迹般地回来了。师:就在她回来后不久,更让我们震惊的是冬小青把自己的根须从土里拔出,从此南霞村的村口只剩 下了十二棵树。(配乐读故事的结尾)师:此刻,冬小青顺流远去,当她听到土豆的呼喊,会想什么呢?生:土豆真是我的好朋友,原来被一个人爱着这么幸福。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带着土豆周
13、游世界。师:冬小青感受到了友爱的幸福!生:土豆,谢谢你!你在我悲伤的时候陪我说话,你在我无理的请求下答应借脚给我。我为有你这样 的朋友而庆幸。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谢谢你那颗善良的心!生:谢谢你,亲爰的土豆!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是你让我学会了善良;谢谢你把我做成了小船,实现 了我远行的梦想。师:土豆的善良、理解和信任,感化了冬小青,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这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这样吸引 我们,就是因为读着这些出人意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融入童话中。书中的土豆、 冬小青这些童话形象也深深地留在了我们心里。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设计意图:好的童话故事,总是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弓I读者。在阅读童
14、话的过程中,小读者其实 就是童话主人公的玩伴,他跟随者童话主人公的形迹,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汤汤的童话,在故事情节 的经营上,有着独特的魅力: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这种张力,就在于她善 于将童话角色置于一种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矛盾统一体中。因此,她的好多童话都会让小读者 欲罢不能。抓住汤汤童话的特质,在预读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的话,你是支持土 豆的做法,还是赞成朋友们的说法这一极富思维含量的问题,带动了孩子们对整本书的深度阅读。这个 问题,如一块巨大的石子,投入孩子们的心湖,激起涟漪无数。孩子们认真阅读全书,寻找支持的理由, 在小组分享的基础上整合观点
15、,并进行真刀真枪的辩论。思维的火花,在课堂闪烁。孩子们对童话本质的 认识,因辩论而逐渐走向深入。】第三板块参与结局构想与作家对话师:同学们,交流到现在,你还有什么特别想问的问题吗?生:冬小青最后漂到了哪里?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师:这个问题和很多同学在预读单中提到的一样。老师课前把大家提的问题作了整理。(出示预读单 第三板块)我发现大家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关于作家汤汤写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一类就 是关于冬小青未来的命运以及土豆系列什么时候能够全部出版。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冬小青那么 渴望自由,她借了土豆脚后,居然守信回来了,这让我很意外。不知道汤汤老师有没有想过,把故事的
16、结 局写成冬小青没有回来呢?师:你有没有想过呢?我顺着这个思路写了一个结局土豆等到天亮,等到天黑,再到天亮,再到 天黑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再怎么等,冬小青还是没有回来你喜欢老师写的这个结局还是汤汤 老师写的结局?生:我喜欢汤汤老师的结局。我一般都喜欢快乐圆满的结局,悲伤的结局我不太喜欢。生:我喜欢汤汤老师写的,童话一般结局都是很美好的。老师写的结局有点悲伤,和一般童话比太另 类了。师:童话的结局可不都是很美满的哦。生:对!童话结局不一定都美满的呀!生:我觉得从现实角度来看,老师写的结局是更好的。生:我觉得千篇一律的大团圆的结局会不会太单调了。有些故事一开始我就能猜到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了。师
17、:就是说我写的结局更让你有意外的感觉,是吗?生我觉得汤汤老师的结局也一样是让人惊讶的。大家都看到了冬小青之前是这样一个有点自私的人, 但是最后她还是回来了,这样的结局比较温馨。师:是啊,像你所说的,有点自私的冬小青,最终被土豆的善良、信任所感化,这样的结尾更有种打 动人心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汤汤老师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是有一些人会一次一次地辜负别人的 善良和信任,做出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但是,汤老师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没有过一丝一毫地犹豫和纠结, 她心里想的就是冬小青会回来,她肯定会回来。因为她的心感受过土豆的天真、善良和宽容,感受过土豆 信任她的幸福和美好。当然,童话并不都要写美好的结局。
18、美人树的结局也并不是大团圆的,它是有 些悲壮的。我相信冬小青的回来比不回来带给读者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慰藉要大很多很多。师:接下来给大家留一个小任务。汤老师最近刚完成了土豆系列的最后一个故事雪精来过。它的 开头说的是冬天快过去的时候,土豆想办法留下了一个小雪精。小雪精最大的本领当然是下雪啦。我想请 你们发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小雪精会给南霞村带来什么? 土豆又会经历些什么事情呢?发挥 奇思妙想,创作一个属于你的土豆和雪精”的童话吧!【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结局的大胆解构与质疑,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创作的兴趣,带给孩子 们喜出望外的阅读体验。】课后思考:学校一直在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美人树是
19、一节围绕善良和真诚开展的主题拓展读书分享课。这节 课教学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设计:一、站在孩子角度设计话题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们分享交流阅读体验的平台,好的话题设计是影响读书会成效的关键。在我看来, 让学生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和深刻的阅读体验,是设计好一节读书会的前提。美人树班级读书分享课 的三个板块,始终围绕着学生课前完成的一份预读单展开。预读单既是对学生独立阅读的引导, 也是学生独立阅读后对文本的一种回应。根据学生预读单反馈来设计读书会深入探究的话题,体现了 以生为本的理念,也为整堂课提供了讨论与表达的支架。例如:第二板块的交流中,老师将预读单中学生 梳理的最意外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结
20、果聚焦到意外指数最高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再通过一个开放式话题设置情感冲突,将问题引向深处,让学生有话想说。二、紧扣文体特征推进交流童话不仅有想象奇异的情节,多姿灵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有着真善美的精神力量。 这堂课重点聚焦意外指数最高的土豆再次借脚的情节,通过师生分角色演读,亲历童话故事场景, 设计了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是赞成土豆的做法,还是认同朋友们的说法的开放式话题,让学生联系 自身,联系书本,与同伴协同分享,进行现场辩论。童话中善良宽容的土豆形象,为了梦想执着追求 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冬小青形象,随之渐渐鲜活丰满起来。在思维碰撞中,学生不 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肤浅走向深刻,发展了思辨能力,丰富了对童话的认识。在第三 板块比较原文和老师写的结局时,更是引发了 童话与现实的思考。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 者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故事结局摄人心魄的力量,孩子们的内心因童话变得更柔软,也更愿意 相信童话,感受到真善美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