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序号任务领域主要方向具体措施责任单位1落实规划发 展目标引 领,推动经 济社会加快 转型强化绿色低碳 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各项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国民 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各级各类规划。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区发 展改革委2加强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 标及发展方向。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区发 展改革委3在区级重大政策制定、市区两级重大工程建设中遵循绿色低碳发 展目标要求。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朝阳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4积极开展多样 化绿色减碳活 动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用能单位、
2、知名创投机构和专业服务 机构等,通过举办创新大赛、场景对接会等方式,为供需双方搭 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合作与成果转化。区发展改革委5定期组织各级各类节能减碳培训,提高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专 业工作能力。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6依托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渗透碳达峰碳中 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实 践活动。区教委68聚焦重点领 域低碳发 展,提升生 态系统碳汇 能力积极开发生态 系统碳汇资源积极采取裸露绿地治理、低碳园林建设、节水灌溉等措施,完善 区域林地、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机制,到2025年,新建生 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5处。区园林绿
3、化局69合理利用建筑屋顶空间,统筹考虑建筑设施功能,到2025年, 力争新增屋顶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区园林绿化局70坚持全域多层次增绿固碳,以增加林业碳汇为重点,提升园林绿 地碳汇能力,在温榆河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园 林和城市绿地集中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研究种植高固碳能力的树 种,增加优质乡土植物的种植比例,提高林木绿化率和蓄积量, 打造一批碳中和特色公园。区园林绿化局、区国资委71到2025年,实现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560公顷,公园绿地500米 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8%,森林覆盖率达到24.8%。“十五五” 期间,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区园林绿化局72控制非二氧化 碳温室气体排
4、 放配合北京市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调查,研究甲烷控制目 标任务和措施,推进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利用。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73开展燃气管线自身结构性损伤排查,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甲 烷排放控制、污水处理设施甲烷收集利用等示范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区 水务局74推动污水处理厂采用节能、污水余热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甲 烷回收等综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75积极推动全区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实施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 用量,控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76加强基础数 据采集能 力,加快机 制体制系统 建设提升统计、计量 和监测能力落
5、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要求,研究建立区级碳排放核算体系,逐 步构建自下而上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区统计局、区生态环境局77依托朝阳经济大脑,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单位在线监测系 统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搭建能源消费和碳 排放监测预警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确保数据的可测量、可报 告、可核实。区统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 改革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 和信息化局78对接市级统计体系,配合市级部门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 系。区园林绿化局79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 汇成效监测评估。区园林绿化局、区生态环境局80强化重点碳排 放单
6、位管理明确重点碳排放单位减排主体责任,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鼓励 自主自愿减排,主动公开碳排放信息。区生态环境局81实施低碳领跑者行动,开展行业对标。区生态环境局82鼓励区内各级国有企业、重点外资、民营企业率先制定企业碳达 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引导华能、国能国华等热电厂及部分重点碳 排放单位,试点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减碳技术应用,建成 一批绿色低碳“灯塔企业”。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 国资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 和信息化局83持续完善政策 体系和市场机 制落实国家和市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区 级实施方案。区财政局、区税务局84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用,创新碳
7、普惠机制,鼓励多元主 体参与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扩大碳市场影响力。区生态环境局85加强基础数 据采集能 力,加快机 制体制系统 建设持续完善政策 体系和市场机 制加大财政资金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光伏发电、 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级配套政策支持。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86丰富绿色金融 支持手段加快建设区域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 的对接。区金融办87加大对全区绿色信贷、债券发行、融资租赁等方面支持力度,为 市场主体量身定制绿色金融产品。区金融办88积极与国家、北京市专项基金以及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引入各类 绿色产业基金。区金融办89主动对接知名创投机构,
8、定向培育一批高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区金融办、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 术和信息化局90加强与区内各大券商、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联系,完善上市 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吸引更多资本支持绿色 产业发展。区金融办91深化绿色领 域互动合 作,建设国 际资源交流 平台弘扬冬奥绿色 低碳遗产发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承办地优势,推进区内冬奥 场馆及各类设施可持续利用,总结可持续性管理典型经验、先进 技术和实施路径。区体育局、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92推动大型场馆运营、举办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标准及体系建 设。区体育局、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93配合市级部门研究制定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估方法。区发
9、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94深化绿色领 域互动合 作,建设国 际资源交流 平台参与绿色交易 协同创新加强与北京绿色交易所、首都电力交易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 所等重点机构对接合作。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 城市管理委95配合做好本市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衔接,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履 约。区生态环境局96在自愿减排量交易、碳普惠机制、碳金融产品、生态补偿机制、 绿电等方面,加快创新试点落地。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区 金融办97对标国际碳交易准则,探索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自愿碳 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国际碳减排认证机制本地 化应用。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 金融办
10、98鼓励本地企业、机构在绿色金融、碳交易、能源消费等领域参与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准则、方法,建设首都碳交易国际 交往窗口。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 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区金 融办99打造国际化碳 达峰碳中和资 源枢纽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以亚太、欧洲、“一带一路,等发 展方向为重点,加强与区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德国国际合作机 构、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等国际组织合作互动。区发展改革委、区外办、商务中心 区管委会100结合“两区”建设,在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加快聚集一批 绿色发展领域国际组织机构和专业联盟,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配 置功能和话语权,发挥拓展国际视
11、野、推动绿色发展的纽带衔接 作用。区发展改革委、区外办、商务中心 区管委会101深化绿色领 域互动合 作,建设国 际资源交流 平台强化国际交流 双向互动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大国主场外交平台优势,积极承 接、举办绿色减碳领域的国际论坛、峰会等活动。区外办、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委102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建立完善资金、技术转让和人才引进等机制,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走出去、引进来”。区外办、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委103加大在国家和市级媒体平台宣传力度,打造朝阳绿色发展国际化 品牌新形象。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生 态环境局、区外办104加强组织领 导,强化实 施保障建立统筹推进 机制加强党
12、对碳达峰工作的组织领导,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做好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街乡和各区属单位加强协同、 凝集力量,形成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牵头、责任科(处)室 落实的工作格局。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05各成员单位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制定各行业领域、管理辖区的工 作落实计划,构建区级工作政策体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街乡、各 区属单位106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及时研判发展形势,提出建议和对策,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动碳达峰各项工作及重点任务落实。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07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 绿色低碳意识和推动绿色发
13、展的本领。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区委组织部108加大考核监管 力度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安排部署,严格落实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 考核任务,科学分配区级考核指标,逐级分解重点单位的跟踪监 管任务,研究制定区级工作方案。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109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推荐,对未 完成目标的部门、单位依规进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10加强组织领 导,强化实 施保障构建“三库一平 台“资源交流体 系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汇聚一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端智库专 业人才,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库。聚焦重点产业方向,
14、筛选一 批绿色产业领域的龙头和高成长企业,形成优质企业库。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11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和碳排放主体的节能减碳需求,纳入技术服务 需求库。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12搭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资源交流平台,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供需两 端高效对接,完善绿色发展全流程服务体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13强化政策资金 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先行先试,加大区 级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财政投入。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114发挥“服务包”“凤鸣计划”等服务机制作用,在资金、人才、 属地协调等方面做好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
15、发展环 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7落实规划发 展目标引 领,推动经 济社会加快 转型积极开展多样 化绿色减碳活 动围绕国际地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主题,开展进楼宇、 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宣传载体,推广可再生 能源和节能技术产品,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生 态环境局、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 术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 和旅游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 局、各街乡8构建绿色低碳 全民共同行动 格局围绕商超、餐饮、公交、共享出行等生活场景,依托APP、小程 序应用等,探索建立居民碳普惠积分体系。通过线上积分和线下 兑换结合等方
16、式,鼓励居民践行绿色出行、家庭节约用水用电、 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参与植树造林等绿色减碳行为。区商务局、区委宣传部、区生态环 境局、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 信息化局、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 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园林绿化局9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让生态 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要求转化为百姓的内在 诉求,形成人人崇尚绿色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生态环境 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 区园林绿化局、区民政局、区农业 农村局、各街乡10打造高端绿色 消费集聚区紧抓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加快构建绿色消费体 系。区商务
17、局、区文化和旅游局11在三里屯、世贸天街、华贸、蓝色港湾、合生汇等知名商圈,支 持相关零售业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建设一批“零碳”门店和产品 体验店,支持绿色生产企业创新绿色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创建 “绿色商圈”。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12鼓励商超、酒店、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企业积极开发低碳技 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绿色服务品牌。 到2025年,90%以上大型商场(超市)达到绿色商场(超市)创 建水平。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13促进能源结 构调整优 化,持续提 高能源利用 效率严控化石能源 消费增长按照“节能、净煤、减气、少油”总体思路,推进终端能源消费 电气化。区城市管
18、理委、区发展改革委14新增集中供暖设施原则上不再采用独立燃气锅炉,提高燃气热电 厂生产效率,控制天然气消费总量增长,非应急条件不再使用燃 煤锅炉和燃煤机组。区城市管理委15严格落实油改清洁能源政策,压减成品油消费量。通过实施机动 车“油换电”、燃气机组热电解耦、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措施,实 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下降。区城市管理委、区交通委16推动可再生能 源供热替代优先推动新建建筑采用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供热(供冷)需 求。利用城市绿地、广场、园区道路等空间,深入挖掘浅层地热 资源。以京西北地热田、东南地热田、双桥地热田等地热田为基 础,科学开发中深层地热资源。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19、朝阳分局、区城市管理委、区住房 城乡建设委、区水务局17充分利用污水(再生水)余热资源,依托高碑店、小红门等污水 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在厂区及其主要管线周边,建设一批污水(再 生水)源热泵供暖(供冷)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朝阳分局、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 委18在办公楼宇、产业园区、居民建筑等屋顶空间,建设一批太阳能 光热耦合系统供暖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朝阳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 城市管理委、商务中心区管委会、 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19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达到820万平方米左 右。区城市管理委20促进能源结 构调整优 化,持续
20、提 高能源利用 效率实施可再生能 源发电工程积极推动区内开展以街乡或园区为单位的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 发电试点工作,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 伏覆盖率不低于50%。区发展改革委、区民政局、商务中 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 技术和信息化局21在CBD、中关村朝阳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等区域,建设“光 优+储能”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零碳园区”。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商 务中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 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22依托公园、大型公建、设施农业、地面停车场等建筑及设施,建 设一批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光伏发电“零碳设施”。区发展改革委、商务中心区管委 会、朝阳园管委
21、会区科学技术和信 息化局23推动生物质发电稳步发展,谋划建设高安屯垃圾焚烧厂(三期) 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一批生物质沼气发电试点项目。区城市管理委24积极向市级主管部门争取外调绿电配额,鼓励区内企业参与大用 户绿电交易。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25发展建设新型 负荷系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新能源微网、能源互联网 等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朝 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 局26拓展新能源消纳应用场景,科学整合工商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 调负荷、大型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电力资源,在成熟区域探索建设虚拟电厂等新型负荷系
22、统。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朝 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 局27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 3%-5%o区城市管理委28持续提升能源 利用效率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 度。区发展改革委29深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挖潜,全面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电机、内 燃机、锅炉、变压器等用能设备,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支持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朝 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 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30发挥科技创 新驱动作 用,构建绿 色低碳
23、产业 体系促进经济绿色 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梯次发展,聚集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 益,扩大经济总量,全面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形成对高质 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严格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 要求,优化调整产业政策,探索制定区级产业绿色发展标准。区发展改革委31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与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在 产业准入门槛中设置绿色发展指标。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32在新建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前沿绿色产业空间,优先将部分低效老 旧园区转型升级为绿色产业园区,为产业高端要素落地提供优质 承载空间。区发展改革委、商务中心区管委 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 息化局33培育壮
24、大绿色 产业对标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 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若干措施等国家和北京市政策,瞄准未 来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在区央企、跨国公司等龙头企业和高成长 企业,发展壮大光伏、风电、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及配件、 低碳家居等产业,引入集团总部、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及国际化 发展中心等。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商务中 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 技术和信息化局34前瞻布局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超低能耗建筑、氢能等 绿色技术新兴领域,配套搭建国际商务、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服 务贸易等一批应用场景,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示范应用环境。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商务中 心区
25、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 技术和信息化局35积极对接区内中国石化、沙特国家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壳 牌等传统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率先落地一批传统能 源转型示范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商务中 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 技术和信息化局36发挥科技创 新驱动作 用,构建绿 色低碳产业 体系加快促进“数字 +绿色”融合发 展紧抓全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契机,围绕朝阳建设数字经 济核心区目标任务,运用元宇宙、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 产业赋能绿色发展。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37以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围绕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核心 环节,打造全流程制造业数
26、字化服务产业集群。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38立足区域服务业资源和平台经济企业聚集优势,充分挖掘商务、 金融、文化、消费等服务业场景需求,采用区块链、数字挛生、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布局一批智慧能源、数字消费等融 合产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39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据中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按照 “以旧换新、增减替代”原则,依法关停一批违规建设数据中心、 淘汰一批功能落后数据中心。联合区数字化科技企业,规划建设 一批功能型算力中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基础。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 局40强化低碳技术 创新应用围绕碳达峰
27、碳中和重大战略技术需求,谋划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 构和科研平台。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 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 局41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可复制性强、示 范性好的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42在屋顶资源丰富、用电需求集中的区域,建设一批“光储直柔” “绿电商铺”“绿色园区”试点示范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住房 城乡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朝阳 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务中心区管委会43发挥科技创 新驱动作 用,构建绿 色低碳产业 体系强化低碳技术 创新应用在金盏自贸区、朝阳园北区等新建区域,率先布局一批车网互动 (V2G)充电
28、桩、零碳负碳建筑等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区城市管理委、商务中心区管委 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 息化局44在CBD、中关村朝阳园内的新建及更新区域,打造一批以可再生 能源高比例应用为特点的区域综合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区城市管理委、商务中心区管委 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 息化局45打造循环经济 示范标杆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治 理水平,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 理体系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8%。区城市管理委46以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 程,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
29、搭建资源共享、废 物处理公共平台,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区城市管理委、商务中心区管委 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 息化局47依托高安屯垃圾焚烧电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等资源中心,建设 循环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区城市管理委、区水务局48具备条件的市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循环化改造,鼓 励和支持区内其他产业园区参照市级产业园区要求实施低碳循 环化改造。区城市管理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 学技术和信息化局49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焚烧和 生化处理能力达到46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 80%o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
30、源 化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区城市管理委50聚焦重点领 域低碳发 展,提升生 态系统碳汇 能力加快提高建筑 绿色化水平落实朝阳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开展绿色 建筑标识认定与管理工作,新建公共建筑100%达到三星级绿色 建筑标准。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发展改革 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51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力争 新增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69万平方米。区住房城乡建设委52结合重点商圈环境整治、老旧楼宇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重点 工作,合理增加节能低碳设施,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转 型,落实可再生能源指标,打造城市更新“绿色样板间”。区住房
31、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 源委朝阳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 国资委、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53落实市级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要求,优化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 理体系,完善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发展改革 委、区国资委、区农业农村局、区 民政局54到2025年,力争完成73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 改造后力争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区住房城乡建设委55构建绿色智慧 交通体系加强市区联动,积极推进区内网约车、公交(通勤)、环卫、巡 游出租、邮政、快递等运营车辆新能源替换,鼓励区内企业加快 将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 占比达到80%以上。
32、区交通委、区城市管理委56完善汽车充电(加氢)设施布局,提高新建小区、单位内部和公 用停车场的充电桩建设密度,到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公共充 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达到3公里。区城市管理委、区交通委、区机关 事务管理服务中心57在CBD、望京等区域,运用路况智能预报、信号智能控制、车位 智能查询等智慧交通手段,优化交通管理运行,提高出行效率。区交通委58构建“轨道+常规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 式有效衔接,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8%。区交通委59聚焦重点领 域低碳发 展,提升生 态系统碳汇 能力率先推动公共 机构绿色转型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企以及乡集体企业率
33、先垂范, 鼓励开展节能减碳工程改造,支持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服务,逐 步建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系统。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区教 委、区国资委、区农业农村局、区 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 区民政局60推行绿色办公,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 选用绿色低碳产品和新能源车辆。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区教 委、区国资委、区农业农村局、区 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 区民政局61实施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到2025年,绿色 学校达标率大于70%。区教委62深度推进供热 系统重构创新绿色多元供热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既有集中供热体系, 加强可再生能源供热与既
34、有传统供热系统的协调对接。区城市管理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 朝阳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水务 局63大力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充分利用余热资源,逐步建立绿色 低碳的热源结构。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64统筹实施智能化控制、供热资源整合、热网系统重组等措施,提 升可再生能源供热比重,持续降低供热系统碳排放。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65到2025年,推动完成30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实现单位 面积供热能耗比2020年下降10%o区城市管理委66积极开发生态 系统碳汇资源落实区域绿化总体规划,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环境品质,持续增加 绿化生态空间总量。区园林绿化局67到2025年,新建改造绿道100公里,城市绿地面积累计达到1.63 万公顷。区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