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89322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历史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届高考历史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历史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历史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素养达标认识三国1.唯物史观: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建树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两晋南北这一内容。朝至隋唐2,时空观念:掌握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清朝 时期的制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内容。度变化与3.史料实证:据相关史料,探究汉代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 创新 举制、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中枢政务机构、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4 .历史解释:研究并思考汉至唐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和隋唐时期 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动。5 .家国

2、情怀:感悟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步 入仕途这一内趣:知识精讲一、选官制度1 .九品中正制(魏晋)程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标准:最初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后来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影响: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4)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而导致门阀政治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 .科举制(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

3、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微点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以才学为主。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二、三省六部制1 .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 .隋唐:概况: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分工: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合作:三省宰相在政事堂议

4、事,后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影响: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加强的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 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微点拨】三省六部制“民主色彩”的本质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 谏,增加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 君主专制。因此,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微点拨】三省制主要规范运作于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反映 了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化,三省权力牵制机制削弱,也反映了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

5、亡。1 .北魏租调制开始:北魏孝文帝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调制。内容: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 .唐初租庸调制内容:租、调征收对象为丁男;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二影响: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政府赋税收入。【微点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 时期不同。(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 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取代。3 .唐中后期两税法:780年,杨炎背景: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内容:

6、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 秋季两次纳税。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 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考法0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才能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三国两晋 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士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发 展 趋 势选官标准一一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一一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官原则一一逐步制度化、公

7、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一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一一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典例1】魏晋南北时期,世家豪族势力膨胀,察举大权已被地方名士控制,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导致人才匮乏。群臣建议征召贤士,皇帝允准并要求访于本州评议,同时官员在向上荐举人才的书折中大 多有谨条(列举)资品,乞蒙简察字样。这说明该时期A.官员考核趋于严谨B.品评风气影响选官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世官制度遭到冲击考法0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特点相权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三分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

8、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 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问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 制与机构运转节制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 足(2)评价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 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 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 封建统治的

9、积极作用。【典例2】如表是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C.相权扩大威胁了皇权B.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D.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宰相总人数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机构变化唐肃宗1614翰林学士开始参政唐代宗1210置内枢密使唐德宗3533唐宪宗2927翰林学士草诏权考法03 两税法的积极性和局限性(1)积极性: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 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依照财产多少,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 小征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

10、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 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农民不得不贱卖绢帛、谷 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农民负担;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土地集中达到 前所未有的程度。【典例3】关于唐代的两税制,宰相陆贽说:定税之初,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 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今过于二。

11、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是对租庸调制的完善B.加重了农民负担C.使纳银条件完全具备D.抑制了土地兼并羔题组A基础过关练1 .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2 .有史书记载,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吏部考功郎中、员外或礼部侍郎。到了宋代,主考

12、官则是临时差遣, 年年不同、届届各异;还没有“权知贡举,同时还建立了锁院制度,即考官受命之日,就直接到贡院封宿。 唐宋科举考试的变化A.有利于保障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实现了完善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说明考试规则日趋严密利于选官公平3 .唐初,受封的王公贵族,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征收。唐玄宗改变旧制,规定封户的租调由朝廷统一征收, 食封者到朝廷定额领取。其做法旨在A.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B.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C.奠定税制改革的基础D.加强朝廷财政控制力4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造成决策缓慢,相互推 诿的弊端。为解决

13、这一问题。唐初中央实行A. 中朝决策B.政事堂议政 C.中书门下行政 D.北门学士参政题组B能力提升练L (2022安徽肥东县综合高中模拟预测)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 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No.%No.%No.%1汉19621938291914.57456.5131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

14、操控了人才的选拔2. (2022河南,模拟预测)尽管以唐朝初期到店朝后期科举入仕者的比重不断格加,但是大士族一方面通过 科举延续其政治;另一方面则通过恩荫等途径进入仕途,恩荫入仕的数量较科举入仕者数量更多。这表明 唐代A.中央统治力量有限B.贵族政治色彩较浓C.权贵升迁途径多元D. 士族依然垄断政权3.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唐朝开元一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关内诸州庸调资 课,并宜准时价变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远处不可运送者,宜所在收贮,便充随近军粮。其河南 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这一规定A.体现中央对财政的统筹调配B.旨在抑制豪强势力发

15、展C.推动政府变革税赋征收标准D.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4. (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 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 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 堂的演变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盘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题组C培优拔尖练L (2022全国模拟预测)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 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

16、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 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2. (2022年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 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3. (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 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 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4. (2022福建三明三模)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枚,量所加的 林足怀集县:今广东杯集县开(无)十(年)*( 722 )A 缶官令王文乐.央阵 友匠高量.图 怀集席调辕饼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