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7985521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导论部分 政治经济学述要一、问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2)对任何社会来说,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只有先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研究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3)当代马

2、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是技术和应用层面。3.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始终联系生产力,又要始终联系上层建筑。这是因为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总是在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它作为经济基础,又总是在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

3、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2)人们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5.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1)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2)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因而,人们在利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二、案例分析1.案例内容: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

4、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案例问题:根据上述故事,请你谈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需要假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适当地运用假设是经济理论

5、形成的重要方法。(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包括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2.案例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从这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提示的原理和规律,不少都有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模型来表示。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

6、提条件: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当前西方经济学也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案例问题:你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答:应该承认,首先,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要研究经济中的数量

7、关系。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自然科学家懂得,在数学这个磨盘中,你放进小麦,可以磨出面粉;你放进草籽,就不可能磨出同样的东西。从错误的前提出发,

8、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第一章 商品一、问答题1.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大量的经济现象;(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3)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点,从商品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任何商品必须首先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其次是必须凝结为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并体现于

9、价值以供交换。(2)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换以两者的分离为条件的。3.为什么商品和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人们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先后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是将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因此,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价值也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首先,价

10、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将同一生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平均化,体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其次,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各部门生产者的具体劳动和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部门之间为进行商品交换而决定价值量时,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转化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把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样,价值就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因而价值体现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4.简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

11、生产率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通常以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但价值总量不变,只会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5.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2)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

12、然地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4)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待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6.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存在条件,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私人劳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2)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

13、社会劳动,只有通过交换。(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前途和命运。7.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是什么?(1)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的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商品由不同的所有者或利益主体支配是决定因素。(3)商品经济最明显的特点是: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劳动者的劳动也因商品交换而被承认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二、案例分析1.案例内容: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写道: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

14、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案例问题: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知识劳动为标志,知识经济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2)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于体力的消耗。(3)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改变其劳动的性质。劳动者智能更高;劳动工具更为先进;劳动对象进一步拓展。2.案例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坚持客观价值论

15、,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供给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西方经济学是主观价值论,认为钻石的价值高于大米是因为它的效用更大,商品价值是由需求方的边际效用所决定。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价值,不论操作有多么困难,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因为时间能够简单相加。劳动价值论虽然比较抽象,但简洁明了有说服力。相反,西方经济学用效用计量价值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既可看到效用最大化原理,又会发现大量的无差异曲线,不得不混用

16、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方法。(3)量化主观效用既讲不通,也行不通。首先,消费者购买经常以非理性的判断为依据,难以解释为数学上精确的效用论。其次,效用不存在同质的可比性,只能用价格推想效用,再用效用决定价格,陷入同义反复,难以自圆其说。再次,人们的消费需求有顺序性,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其他,因此很难想象谁会同时把所有的商品都纳入他的效用函数。第二章 货币一、问答题1.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因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是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

17、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因为:金银具有许多自然的特性,如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保存,不易腐烂等等,因而它能够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并能取得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2.货币的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1)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的价格标准是指被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2)联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为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做出的技术规定。(3)区别:第一,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则代表一定的金属质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

18、量。第二,作为价值尺度,货币金属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作为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第三,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与货币需要量变动的关系是什么?(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2)商品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4.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是什么?(1)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

19、定于货币需要量规律。(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由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发行量应根据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需要量来确定。5.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进行。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或者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表现形式: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使其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成为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20、。作用:(1)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着生产和流通。(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6.试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及其原因、后果。通货膨胀及其后果:(1)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过度发行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由于没有相应的物资供应作保证,因此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3)在私有制社会,通货膨胀是剥削阶级及其国家掠夺社会财

21、富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财政发生大量赤字,银行贷款失控,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4)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社会动荡。通货紧缩及其原因、后果:(1)通货紧缩是指纸币发行量少于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由于货币价值含量上升而造成的名义物价下降)(2)两种价格下降不构成通货膨紧缩:一是由于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产品达到最终消费者的流通成本更低,致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二是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供产品质量,使相对价格有所下降。(3)产生原因:与货币政策、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出缩

22、减和放松管制等因素有关。(4)危害:一是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出现,使产品销售困难,生产信心缩减;二是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会迫使企业消减生产,从而造成开工不足,导致就业减少;三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因失业增加会相应减少,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四是会引发银行业危机,大大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引发企业破产的浪潮,以至于使局部债务链条中断,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二、案例分析案例内容:铁道部依据2000年11月国家计委关于部分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有关问题的批复,在2001年春运期间,做出了将火车票提价2030的决定。火车提价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

23、大的反响。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应该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铁路部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错误的,铁道部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部门,是依靠垄断地位而“敛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案例问题:你认为铁道部所做出的有关春运期间火车票提价的决定,是否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答:(1)火车票不是市场调节价,依据价格法第18条、第20条规定,火车票价是政府定价,铁道部未经国务院批准而擅自涨价是违法的。(2)价格调节市场供求的市场经济规律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是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或劳务。而铁路运输并非如

24、此。(3)如果说火车票涨价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为了调节供求,削峰平谷,但调节供求该有涨有降,为什么铁路的票价从来都是只涨价而没有降价呢?(4)供求规律发生作用时,产品的品质应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价格无论怎样变化,产品本身不应有任何变化。而据许多消费者反映,春运期间票价上涨的同时,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从而损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也未给消费者以应有的补偿。(5)按照价格法的要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垄断行业、公益性服务价格应当建立价格听证会制度。三、计算题1.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

25、,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多少?(3)请写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价值规律的哪些基本原理?题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劳动生产率=1/单位商品价值量。因为:去年劳动生产率=1/1,所以,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由此: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因为: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为1000万件,社会需

26、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500万件。所以: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0.801500=1200(万元)由此:单位商品价格为0.801500/1000=1.2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0.80=0.40(元)答:(1)该商品单位价格为1.20元;(2)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0.40元;(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的关系;(4)通过以上的计算,说明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2.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

27、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0亿 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关系?解: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14000+4000-3500-2500)8=1500(亿元)纸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15002000=0.75(元)1-0.75=0.25(元)

28、答:(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500亿元;(2)纸币每元贬值了0.25元,贬值后每元值0.75元;(3)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M=PQV;(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纸币流通规律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因为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其发行仅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出现通货膨胀。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问答题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1)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

29、剩余价值。(2)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他们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之外增加价值量。(3)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但它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3)只有通过流通领域,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

30、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发生了增值,所以叫可变资本。(3)意义:第一,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榨取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制度。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率科学反映了资本家

3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4.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后者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2、发展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劳动者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发展到实际上隶属于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是经常相互结合和互相补充的。(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来满足扩大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6.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把劳动看作是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2)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33、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7.试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耗劳动力的过程,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与直接生产者无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3)价值增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是社会主

34、义生产过程。二、案例分析案例内容: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使其变成了资本家。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案例问题:(1)什么是资本?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2)货币

35、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3)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合理与否。(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答:(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一般共同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增值性。资本与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资本的特殊性质。(2)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这时投资者才能成为资本家。资本家是拥有足够资本量,以至于可以依据其资本额的直接收益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和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需要的资本所有者。(3)第一,如果通过自身努力,积累起来了超过他人的资本,这种

36、资本的形成途径是合理的,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应当大力推崇这样的资本家形成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是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力量之一。由这种资本去增值自身,只要增值过程中,没有暴力、没有阴谋盘算,其收益就是合理的。在政策上应该保护这些个人正常资本的形成,保护他们正常的资本收益权。第二,对于那些通过占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的收入大大超过他人而成为资本家的人来说,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收入中也有他们大量的体力与智力支出在内。但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形成的资本较大量的积累,并不是来自于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能力与智力,它不应该被资本所有者全部占有。实际上,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37、本身就是社会财富,它应当由社会的每个成员所共有,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得到的超高收入,应当通过政策的途径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第三,至于那些通过非正常途径取得超过收入而成为资本家者,由于收入的形成和资本的形成中,充满了不平等、不道德、不仁义,甚至充满了残酷的掠夺与占有,它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也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相冲突。因此,对于这样的收入形成的资本应坚持取缔。(4)承认和有效地保护个人对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占有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把私有财产同剥削关系完全等同。剥削是以不平等方式(非市场关系)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剩余劳动。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

38、强制的暴力和阴谋盘算而剥夺他人的生产资料、流通资料甚至于生活资料的行为,以及凭借由此形成的生产资料、流通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行为。二是资本所有者或资本使用者超出其所有权权益或使用权权益限定而无偿占有了他人权益的行为。三、计算题1.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请写出剩余价值的概念

39、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及公式。题解:(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18830=437.10元。(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3)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决定剩余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总量,公式:M= m v。2.某资本家纺

40、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10000千克。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1)每千克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4)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哪些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结论?题解:(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

41、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 +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本月的m=(4500+4000)m /4000 v =2125%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

42、2.50元;(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4)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二是工人的一个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构成了工人的工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四是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结合在一起的,其性质就是能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私人资本

43、及其带来的剩余价值属于资本家所有。五是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通过缩短本企业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第四章 资本积累一、问答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再生产有何异同?(1)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此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2)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仅仅表现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目的是把预付资本即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再生产出来,再生产的条件是采取资本的形式。(3)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也要追求价值增值,但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虽然再生

44、产的条件同样采取资本的形式,但与资本主义不同,这种再生产以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进行。2.资本价值再生产如何揭示不同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1)从一般的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工人不仅创造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并且创造了全部资本。(2)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还创造了自身价值,而且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全部价值,是工人养活了自己并养活了资本家。(3)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看,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通过按劳分配构成了自己的收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上缴国家,形成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由所有劳动者共同使用。3.影响或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

45、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的多少。4.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随着资本积累和个别资本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下降,形成相对过剩人口。(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资本增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可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波动的需要;二是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也是资本家加强剥削在业工人的条件。5.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

46、律及其实质是什么?(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伴随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产业后备军日趋庞大,无产阶级遭受的劳动折磨及其贫困状况也就越加严重。(2)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6.试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转变。(1)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指按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规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建立在自己劳动的基础上的。(2)在私人资本积累的情况下,使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

47、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没有破坏等价交换规律,而且正是对剩余价值规律应用的结果。(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公有制企业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规律。生产资料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共财产。生产中,劳动者以所有者的身份与生产资料结合,共同进行商品生产,形成以共同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价值增值关系。7.试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资本的这种物质构成,大体上反映了当时的技术

48、水平,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2)从资本的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3)资本的价值构成由技术过程决定,并随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近似的。因为生产资料使用量的增长往往与其价值量的下降并存;而劳动力价值一般并不与生产资料价值发生同比例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价值构成总是慢于技术构成的提高速度。(4)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表示。8.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1)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使用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以增值资本财富。(2)单个资本依据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相互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即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和组织股份公司两种形式。(3)区别: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不会;资本积聚的增长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4)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