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8435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10课梯度作业练素能 一、素养达标1. (2023贵州遵义)根据辽史记载,“耶律沙,字安隐。应历间,累官 南府宰相,景宗即位,总领南面边事。”按当时辽国制度,耶律沙在任南府宰相 期间的主要职责是(D)A.为辽国南征拓展疆土B.负责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C.统领南部的边防事务D.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解析根据材料“耶律沙,字安隐。应历间,累官南府宰相,景宗即位, 总领南面边事”可知,辽国制度中设置南、北面官,耶律沙在任南府宰相期间的 主要职责是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D项正确;材料中“总领南面边事” 不等于为辽国南征拓展疆土,排除A项;北面官负责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排除B

2、项;材料无法体现南面官统领南部的边防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2. (2023湖南怀化)武溪集契丹官仪记载,在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员 穿胡服,称为契丹官,枢密、宰相则称为北枢密、北宰相。在燕云地区任职的官 员,尽管是胡人也要穿汉服,执政官称为南宰相、南枢密。由此可知,辽朝(C)A.完全沿用汉人官制官服B.极力消除藩镇割据局面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D.照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对汉人和契丹人 “因俗而治”,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积极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学习 汉族的先进文化,C项正确;“完全沿用”“照搬北宋”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 实,排除A、D两项

3、;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项。3. (2023甘肃张掖)辽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 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制度,同时还实行猛安谋克 的管理系统。这些制度的实施(D)A.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B.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C.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D.体现其因俗而治的特点解析据题意可知,辽朝根据本国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金朝则在沿 袭唐宋制度的同时还实行本民族的猛安谋克制,说明这些制度都是根据本国的实 际情况而设置的,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D项正确;辽和金都保留了本民族的 传统制度,并不是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排除A项;辽和金都没有实现国家统 一,排除B项

4、;辽和金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4. (2023云南昆明)金代前期的皇帝大都推行汉法,尤其是沿用隋唐以来的 科举制,为士人提供入仕的机会,如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曾下令全面 施行汉式官制。这反映了当时(B)A.阶级矛盾渐趋缓和B.金政权对中原制度文明的认同C.华夷观念已经消亡D.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正式形成解析据材料“金代前期的皇帝大都推行汉法,尤其是沿用隋唐以来的科 举制,为士人提供入仕的机会,如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曾下令全面施 行汉式官制”可知,金代前期的皇帝大都推行汉法,尤其是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 制,为士人提供入仕的机会,这反映了金政权对汉族先

5、进文化及制度的认同,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阶级矛盾渐趋缓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华夷观念的 消亡,排除C项;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没有形成大一统的 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5. (2023河南平顶山)忽必烈即位次年设劝农司,挑选精于农桑的官员为劝 农使,分道巡行劝农并颁布诏书规定,地方的各级官吏“今后有能安集百姓,招 诱逃户,比之上年增添户口,差发办集别加迁赏”,反之则“定加罪黜”。 此举意在(D )A.化解民族矛盾B.促进经济交流C.巩固全国统一D.恢复发展经济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忽必烈即位后,设劝农司,挑选精于农桑的官员为 劝农使,分道巡行劝农,并以地方人口多少来奖

6、惩官吏,这些均表明忽必烈致力 于恢复发展经济,D项正确;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始终比较尖锐, 且材料与民族关系关联不大,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恢复 发展,不能得出其意在促进经济交流,排除B项;忽必烈即位次年,元朝尚未 实现全国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6. (2023福建三明)蒙古汗国没有年号纪年的传统。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 日“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 家。这一举动旨在(B)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强化元朝国家认同C.继承先代传统制度D.维护儒学正统地位解析根据“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 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

7、、天下一家”可知,元朝建年号曰中统”,尊 崇儒家经典,以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目的在于强化元朝国家认同,B项正 确;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元朝强化国家认 同,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B项。7. (2023山西晋中)李治安在元史十八讲中记述了元政府实行的重要举 措:“行省大体是七员正官圆坐连署。每个行省内,各个种族,包括蒙古人、色 目人、汉人和南人交参任用。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位高,以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 衡之势。”元朝统治者此举旨在(C)A.加强中原和边疆的联系B.以北制南巩固统治格局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管理解析题

8、干中强调“元政府实行的重要举措行省大体是七员正官圆坐 连署”和“以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这是元政府控驭行省的重要举 措,行省职能上主要为中央集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中 央与边疆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元代以北制南的统治格局,排除B 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排除D 项。故选C项。8. (2023江苏苏州)“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 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 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

9、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 险失。”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制度(C)A.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8. 促进了险要之地的经济开发C.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D.推动了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解析从材料“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 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 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 失”可知,元代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改变了以往按照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C 项正确;虽然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但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受到中央节制, 重大民政、经济、军政都要呈报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10、集权,排除A项;实 行行省制虽然改变了按山川划分行政区域,但并不能促进险要地方的经济开发, 排除B项;行省是从行政区演变而来,不是监察区,排除D项。故选C项。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君上后来陆续增设 至40余郡,郡下设县。君葭 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 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 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 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元世祖即位

11、后,采用汉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上 设置了十路(又称十道)宣抚司“以总天下之政”。宣抚使为朝廷特命使臣,监督 和处理地方政务,大体如唐代前期的巡察、安抚等使或宋初的宣抚使,属临时差 遣性质。但宣抚司无处置军务之权,不足以应付发生叛乱或社会治安等方面特殊 情况,于是在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以中书省宰执大臣行省事于这些地区。后 几经置废分合,最后稳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分统除中书省直辖诸路以外的各大地区,形成了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行政区划格局。一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并说明

12、 其历史作用。答案(1)举措: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上计”制度,考核官员; 县以下设乡里。(2)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作用:加强了中央 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以行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解析(1)举措:根据材料一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 36君人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可知,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根据材料“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可知,实行 “上计”制度,考核官员;根据材料“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 可知,县以下设乡里。(2)创新:根据材料二“于是在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以中书省宰执大臣

13、 行省事于这些地区”可知,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作用: 结合所学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以行省为单位的行 政区划的角度分析。二 能力提升10. (2023湖北期中)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 映出(B)北魏推出“脱夷统华”理论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契丹人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 “大辽中国”的说法金朝宣称“我本中国”A.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解析依据材料,从北魏推出“脱夷统华”理论到契丹人提出“北极之下 为中国”“

14、大辽中国”的说法再到金朝宣称“我本中国”,反映出从北魏到金朝 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B项正确; 材料无法反映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A项;民族交融在材料中未体 现,排除C项;北魏、后唐、后晋、后汉、契丹、金朝都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排除D项。故选B项。11. (2023河南三门峡)辽史百官志记载:辽太宗时,”兼制中国,官 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以国制(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 人”。这一制度的实行(C)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加速了辽的统一进程C.便于获得汉人的支持D.不利于弥合民族矛盾解析根据题意,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对汉人的统

15、治采取了因俗而治的 方式,有利于缓和与汉人之间的矛盾,进而获得汉人的支持,C项正确;南北面 官制度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没有关系,排除A项;辽没有完成统一,排除B项; 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2. (2023广东湛江)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在猛安谋 克内,军事首领和士卒间,尊卑不严,上至大元帅,下至百户,住食穿戴没有特 殊差别。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论。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A.具有军事民主精神B.保留了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C.维护了金朝的统治D.完全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猛安谋克内,成员地位相对平等,遇事集体讨论决定, 带有原始

16、社会氏族制度的残余,具有军事民主的精神,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 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保留的是女真族的游牧传统,排除B项;材料 看不出猛安谋克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不能得出维护金朝的统 治,排除C项;猛安谋克制度具有游牧民族特色,唐朝并没有类似的制度,排 除D项。故选A项。13. (2023山东潍坊)元朝时一,巴蜀故地汉中跨越秦岭被纳入陕西省管辖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更加明 显。这反映出行省制的实施(B)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

17、朝时巴蜀故地被纳入陕西省管辖范围,到现在蜀 地仍保留一些旧俗,但西北关中地区的氛围更明显,由此可知,行省制下关中文 化深刻影响了汉中的文化,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B项正确;地方割据的 根源是小农经济,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问题,排除C项;将蜀地纳入 陕西省正是以北制南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 (2023山东潍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元修三史,“各与正统”早在元世祖即位之初,已有修撰辽、金二史的动议。元灭南宋后,扩展为修 撰辽、金、宋三史,但均“未见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元朝与辽、金、宋三 朝的关系难以确定,说到底是元朝以何朝为正统的问题。时人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仿唐修

18、晋书体例,以宋为正统,辽、金为载记 (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另一种是效法南史北史的做 法,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辽、金为北史。正统难定,撰述受阻。直至元朝末年,大臣脱脱提出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 史方案。至正三年(1343年),元顺帝发布了修三史诏:三国为圣朝所取制度、 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以 见祖宗盛德得天下辽、金、宋三国之由,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交翰林国史院 分局纂修,职专其事”。13441345年,辽、金、宋三部正史先后撰成。摘编自瞿林东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 历史进程谈唐修八史和元修三史等根据材料并

19、结合所学知识,对“元修三史”作出合理解释。答案解释: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了空前统一;民族交 融趋势不断增强;为确立元朝正统地位,按“三国各与正统”的方案编修了辽、 宋、金三史。辽、金、宋的“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为元朝统治提供了借鉴,反映了 元与辽、金、宋的继承关系;只讲辽、金、宋朝代称谓,不讲民族界限,反映民 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强调元朝“祖宗盛德得天下辽、金、宋三国之由”,突出 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元修三史”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改变了传统的中国观,有利于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直至元朝末年,大臣脱脱提出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 统,

20、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 立局面,形成了空前统一;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为确立元朝正统地位,按“三 国各与正统”的方案编修了辽、宋、金三史。根据材料“三国为圣朝所取制度、 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以 见祖宗盛德得天下辽、金、宋三国之由,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交翰林国史院 分局纂修,职专其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金、宋的“制度、典章、治乱、 兴亡”为元朝统治提供了借鉴,反映了元与辽、金、宋的继承关系;只讲辽、金、 宋朝代称谓,不讲民族界限,反映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强调元朝“祖宗盛德 得天下辽、金、宋三国之由”,突出了元朝的正统地位。综上所述,“元修三史” 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改变了传统的中国观,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 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