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78341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膜揪缄3(-)概括诗歌内容一、(2022 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

2、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 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2022 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金堤驿王建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络。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 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绍。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变化表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舍”字

3、有割舍之意,其实诗人是难以割舍的,连邻居都为之呜咽,何况是做父亲的 呢?B.五、六句写诗人无法面对孩子饿死的现实,“愧为人父”体现了诗人悔恨和悲愤的心 情。C.七,八句写今年的秋收还不错,“登”即丰登,但是穷苦之人宁愿应征去做戍边的士 卒。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人把个人遭遇和时代风云融入诗 中。2.有评论说,“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呢?请结合这 首诗简要分析。三、(2022 广东潮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

4、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白沟:宋辽签订澧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 国。知名:抗元名士。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4.后人评价本诗“联联含情,一联一愁”,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一联一愁”?参考答案(三)评价观点【答案】LC2.上阙“月华”“晨霜” “云山”“朝露”等意象所描

5、写的自然景物,意境明朗开 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阙“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 不如意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下阙“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表现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 远大抱负,豪迈自信,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整首词多用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体现 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达了词人出世退避意念”错误。“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意思 是“其实重用与否在

6、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抚今追昔, 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中的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 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 境。可见,“出世退避意念”曲解文意。故选Co2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思考创新性解读、个性化理解的能力。上阕“月华”四句意思是“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 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

7、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 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 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臧在我” “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意思是“幸有妙笔在手,文 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铺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 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 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 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意思是“幸有妙笔在

8、手文思敏 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从而可以 看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豪迈自信,这也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渐月华收练,晨霜耿 耿;云山摘锦,朝露溥溥”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 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下阕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运用了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 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二、【答案】1.C2.节选部分描绘了一幅幼子饿死、举家痛哭、四邻皆悲

9、的凄惨图景。作为父亲,诗人 强忍悲痛,感到自责和悔恨。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痛,他推己及人,想到了远不如自己 的那些失去土地的平民和应征戍边的士卒。诗人从万民的哀乐而想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体 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C. “但是穷苦之人宁愿应征去做戍边的士卒”错误,“贫篓有仓卒”诗意为“穷苦人家 仍然弄不到饭吃而导致意外的不幸”。“仓卒”意为意料之外的。故选Co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开篇六句,写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啕大哭,这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 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这里的意思是:“我能够勉

10、强达观自遣,但邻 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节选部分描绘了一幅幼子饿死、 举家痛哭、四邻皆悲的凄惨图景。作为父亲,诗人强忍悲痛,感到自责和悔恨。后十句,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像自己这样, 总算很苦的了。”诗人当时不一定非常困苦,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 役的,但他尚且狼狈得如此,那么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就要远远胜过他了。诗人想起 世上有很多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 真杀真砍,大乱的来临已迫在眉睫,他的忧愁从中而来,不可断绝,犹如与终南山齐高,与 大海一样茫茫无际。诗人

11、并未沉湎于一己之痛,他推己及人,想到了远不如自己的那些失去 土地的平民和应征戍边的士卒。诗人“推己及人”,他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会群体;从万民的哀乐,来推定一 国的兴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答案】3.D4.首联表达了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颔联表达了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颈联表达了触景悲秋之愁。诗人通过描写黄云弥漫、孤零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 秋雁孤飞,生发了悲秋之愁。尾联表达了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 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解析】3

1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以景结情”错。天涯孤剑独谁投”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 愤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声。这句不是写景句,是抒情,并非“以景结情”。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 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 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更加突出诗人的羁旅独行之愁。颔联,“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上镇”,今易县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 以此界分;“中州

13、”,中原,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 金对峙,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 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 镇。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 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面对此景,诗人顿生怀念故国之愁。颈联,“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 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面对此景,诗人难免不产生悲秋之愁。尾联,“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诗的尾联写的是,与自己相知

14、及交游的朋 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 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知音难觅之愁。真题缔T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 (2019全国I, 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

15、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A项,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 尾联抒情。语言浅显直白,没有华丽辞藻。“苍然何郡山? ”用疑问句式化虚为实,比正面 直接说画中的山似真山婉曲有味,更见新奇,A项正确。B项,由第一句“满眼长江水”可 知,画作的主体是江水,“满眼”说明它占据了画作的大部分篇幅;第二句“苍然何郡山” 表明山也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之一,B项正确。C项,“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 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全然入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画框中。这句并非是说“诗 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

16、离欣赏这幅画作,C项错误。D项,“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的 意思是树木带有夕阳晚照之意,云彩本来朝出暮归,画中的孤云却静止不动,不知归还。这 是诗人欣赏画中景色的主观感受,D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2. (2019全国I , 6分)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答案: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3分)诗人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韵 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3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本题,应先答出尾联的含 意,再根据其含意去分析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这幅画景色辽阔,意 蕴颇丰,意境悠远,文人墨客可以据此生

17、发感慨写出名篇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就算 把所有的佳句都说尽了,也无法全然道尽这幅画的妙处和意境。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 画作意境幽远,以致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可见诗人给予了这幅画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 深远、韵致悠长,值得不断琢磨。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双调】大德歌冬景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 斜缆着钓鱼鹿。【注】此曲写于元朝大德年间。元朝推行重武轻文的政策,科举中断,读书人地位极 低,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鹿(chi):小船。3.(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运

18、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颜色和形态。B.第三句意在表现雪下得很大,遮住了村庄稀稀落落的四五人家。C.全曲色彩明快,画面生机勃勃,饱含了作者对雪景的无限热爱之情。D.全曲描绘了傍晚郊野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A项是对“雪粉华,舞 梨花”的解读,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梨花,描写出雪花的“粉华”颜 色和“舞梨花”般的形态,A项正确。B项是对“再不见烟村四五家”的解读,人烟稀少的 村庄在雪中隐没不见,体现雪大,B项正确。C项,在大雪与乌鸦这一黑白画面中,黄色的 芦花为画面增加了色彩,但荒凉

19、沉寂仍是主要的意境特点,再结合注释中作者的处境可知 “色彩明快” “生机勃勃”理解错误,C项错误。D项,“烟村四五家”,归巢的“晚鸦” 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腥”都象征安宁、稳定的生活,再结合注释给出的时代背景,可 知作者是借傍晚郊野雪景表达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D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4. (2023新编,6分)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冬景?请任选两种,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答案:比喻。雪粉华,舞梨花”,把雪花比作飘舞的梨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 的颜色和形态。动静结合。雪花飞舞,晚鸦鸣叫,是动景;烟村四五家,黄芦、清江、钓 鱼腥,是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安宁、稳定的生活图景。渲染

20、。皑皑白雪、归巢晚 鸦、江岸边的黄芦,色彩对比鲜明,渲染了空寂的意境。远近结合。大雪漫天飞舞,村庄 依稀难辨,是远景;晚鸦、黄芦、钓鱼腥,是近景。远近视角的变化让画面层次分明、生动 立体。(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要注意表述规范,即分点作答,每点依次 指出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使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首元曲中描写冬景的手法 很多,如“雪粉华,舞梨花”是比喻。雪花飞舞,晚鸦鸣叫是动景;烟村四五家,黄芦、清 江、钓鱼腥是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大雪漫天飞舞,村庄依稀难辨是远景;晚鸦、 黄芦、钓鱼腥是近景,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皑皑白雪、归巢晚鸦、

21、江岸边的黄芦,色彩 对比鲜明,是渲染。选择其中的两种手法作答即可,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5. (2018江苏,5分)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 因。答案:表现:把酒当春,(1分)绕道送客,(1分)常去赏花。(1分)原因:长期得不到升 迁,怀才不遇;(1分)喜欢自然山水。(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

22、容。理解诗的内容,可以从诗题和注释入手,获得相关 信息,进而把握整体内容。本诗诗题为“寄和州刘使君”,表明本诗由身在外地的诗人张籍, 写给身在和州的刘禹锡。诗的前三联所写之景都是诗人想象的画面,属于虚景。注释中有“沙 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因此前两联中无论是“送客”还是“看花”,主语均为刘禹锡。 前两联的意思为刘禹锡与我分离多年,依旧在和州为官。此次和州任职,空闲之时他面对着 春风,欣赏着春景,痛快地饮酒。即使送客,也一定会特意绕道沙口堰、水心亭去看花。第 一问要求分析“闲”的表现,抓住首联中的“闲”字,概括二、三、四句的诗意,紧紧围绕 “饮酒”“绕道送客”“看花”三件事,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

23、要求分析刘禹锡如此表现的原 因,可联系刘禹锡的生平,再结合诗句分析。第一个原因可根据第一句得出,“别离已久犹 为郡”点出了刘禹锡官职不得升迁,长期在外漂泊为官的现实。另一个原因需要从第二、三、 四句中挖掘,这三句诗中的“特过”表现出刘禹锡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6. (2018江苏,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2分)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2分)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写出了和 州的美景,联系颈联“到此诗情应更远”意思为到这美丽的和州,你所写的诗将会更好,一 个“更

24、”字透露出诗人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 ”意思为你在醉 酒之时所吟咏出来的佳句,谁能够听得到呢?本诗以问句结尾,意蕴丰富。其一,诗人明白 刘禹锡在和州无知音相伴的痛苦,他与刘禹锡互为知己,却彼此天各一方,因此在这里表明 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其二,要结合本诗首句,诗人能理解刘禹锡酒后无知音、醒后怀才不 遇的苦闷心情,一个反问,也表现了作者对刘禹锡深深的同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9题。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7. (2023新编,2分)“风乱万畴青锦褥”

25、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雨中(后)万亩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鉴赏意境。解答此类题目,先锁定答题区间,根据题干可知 要赏析的诗句在第二联中。然后理解诗句大意: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 滚。再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风”“青锦褥”,抓住景物特点,“风”是乱的,“青锦褥”指 的是庄稼绿油油得像一条褥子,突出其绿和广阔。最后根据景物及其特点简要概括画面特质, 可用四字格或二字格进行概括。8. (2023新编,6分)第三联中“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遥”是遥远的意思。(1分)描绘了雨后水涨河宽,两

26、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旧 隔河互语的情形。“遥”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后人们的兴奋。(2分)“忽”,是忽然的意思。 (1分)描绘了雨后树枝上积水增多,而鹭不知这一变化,仍习惯性地立于其上,终致树枝折 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忽”字形象地点明了雨后自然环境变化。(2分)解析: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还要考虑语 法现象和修辞手法等;然后把该字或词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再现诗句表现 的图景。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遥”描绘了雨后水涨河宽 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隔岸互语的兴奋。“忽”是形容鹭鸟立于树枝之上时,因树枝折 断忽然惊飞的情态

27、。这两个字从人、鹭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了 “雨”的效果,照应了标题“喜 雨”。9. (2023新编,6分)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这场雨带来了丰收,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 酒之器。(2分)以愁衬喜:今年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意思这是一个丰收之年,反衬出 对这场雨的“喜二(2分)出乎意料:开头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表达喜悦,结尾 转写愁情,形成对比,让人出乎意料。结尾的“愁”实际是俏皮话,从反面来写喜雨,使诗 歌跌宕起伏,增强可读性。(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根据尾联“岁岁只愁”与“今愁”,将今年 之愁与往

28、年之愁进行对比,突出今年之愁的不同,点明今年“愁”的内容;通过“愁”的内 容可知,这种“愁”恰恰是一种“喜”,照应标题“喜雨”;最后整体分析,点明如此表达饶有谐趣,有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0题。送王昌龄李顽送君多暮情。 向背孤山明。 中无蒲稗生。 但爱微波清。 解衣沙鸟鸣。梦里金陵城。 悠悠江海行。漕水东去远, 淹留野寺出, 前望数千里, 夕阳满舟楫, 举酒林月上, 夜来莲花界, 叹息此离别,【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10. (2018浙江,6分)这首诗与柳永染手法。答案:“送君多暮情” 一句,点出了作者的伤别之情

29、。(2分)“淹留野寺出”至“梦 里金陵城”,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地烘托了离别之情。 (2分)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全诗主旨,“悠悠江海行”用江水流逝表达了对朋友 孤身远去的不舍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点,点明;染,渲染。“点染”即先点出自己的 思想情感,再借助景物、人物渲染该情感。答题时先指出作者是如何“点”出情感的,然后 结合全诗分析是如何一步步渲染这种情感的。本诗中诗人用“送君多暮情”直接点明离别, 然后用“野寺”“孤山”“夕阳” “微波”“月”等景物增添离别的惆怅,最后用“叹息此 离别”再次点明离情,用远远而逝的流水烘托离别的伤感

30、、不舍。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洪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禹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 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1. (2021新高考I , 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

31、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A项,根据诗歌的题目、注释和 第三句的“溢浦”可知,此时白居易的身份为“江州司马”,结合琵琶行中“江州司马 青衫湿”一句,白居易以“江州司马”自称,由此判断两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较为接近,均 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A项正确。B项,对应“温浦曾闻似衣带”,诗句中“曾闻” 与后句“见说”呼应,颔联意在描写作者听闻的温江与庐山的景致,“似衣带”是形容溢江 蜿蜒如衣带一般的形态,没有表现“天涯若比邻”的情感。B项错误。C项,第六句中“阙” 原指皇宫门前两侧供瞭望的楼,这里代指京城;“望阙天遥”指距离京城遥远。

32、联系琵琶 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潺阳城”等诗句可以推断,“病鹤”指的是白居易。C 项正确。D项,对应尾联,意思是不要沉迷于听佛诵经被此拘束,未来仍旧有远大的前途。 青云,代指高官显爵。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12. (2021新高考I , 6分)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 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劝诫”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直接点明,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听佛诵经, 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3分)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 式的劝诫进行铺垫。(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首先要审清题干,题干要求分析前人对本诗第

33、 二句的观点,即“委婉劝告”,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对题干所给诗论进行分析。尾联两句是作 者直接劝勉白居易不要流连空门,要对前途充满信心,由此可知“劝告”的确是本诗贯串始 终的主题。首联第一句诗人问候白居易后,忽然笔锋一转,在第二句问起“惠远东林”,则 是在为尾联的直接劝谏进行铺垫,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可 以理解为“委婉劝告二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膝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达征人赴边的遥远。B.“慰远时间程,惊昏忽摇策。”通过征人不停询问和摇马鞭的细节来表现他希望赴边 杀敌的急切渴望。C. “从军岂云

34、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表达了从军的痛苦和对与 家人团聚的渴望。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独白,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语言通 俗明晰而凝练精悍。2 .全诗没有出现“早发”,但多处暗扣诗题中的“早发”。请简要分析。三、(2022 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惜黄花菊赵以夫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逸 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天冶。襟期间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 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注。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注三雅:

35、泛指酒器。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时节,众芳已经凋谢,反衬出菊花凌霜绽放、金黄灿烂的风姿。B. “照眼如画” “满地金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菊花之美。C.词人着野服,戴黄冠,充满古香逸韵,对暖春开放的桃李不屑一顾。I).词人忆往昔未入仕途的生活,怡然自得,有“采菊东篱下”的雅趣。4.“故园茅舍”为什么让词人魂牵梦萦?请简耍分析。四、(2021 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杜甫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演。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常恐劳人轻

36、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 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13. (2020江苏,6分)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 请简要分析。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常州农事荒废,民生艰难;(2分)由“厨传相仍” 可知常州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2分)由“荆溪两岸春”可知常州自然风景优美。(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归纳概括诗中的信息。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 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

37、与之有关的诗句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本题题干要求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 由“沟滕半废田畴薄”可知常州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农事荒废;但在这种情况下,供 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厨传相仍”中的“仍”有继续、接续的意思),而由“市 井贫”可知常州为官者只顾迎来送往、徒悦过客,而不体恤百姓贫苦、民生艰难。最后一句 “最忆荆溪两岸春”是说作者想念荆溪两岸的春光,由此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14. (2020江苏,5分)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位优秀的官员的欣喜之 情,以及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

38、水的喜爱之情。(答出一点得1分, 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诗中带有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境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忽逢佳士得朱轮” 中的“佳士”指沈康,“朱轮”指贵族的车子。“忽逢”二字体现了作者因常州百姓得到一位 优秀的官员而喜悦,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 百姓的期望。“殷勤话此还惆怅”中的“惆怅”表达了作者自己此前在常州时对常州治理未 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最忆荆溪两岸春”中的“荆溪”位于常州,作者曾在此任职,“忆” 字体现了作者对常州山水的喜爱之情。八、

3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忱悦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5. (2020山东冲刺,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和诗句来看,本诗属于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都比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畅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作者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书法造诣非凡。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

40、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A项,诗题中带有 “歌”字,是明显的歌行体的标志;并且从诗句内容来看,本诗是长诗的节选,声律、韵脚 比较自由,具有叙事性,可以判断是歌行体。A项正确。B项,由“吾师醉后倚绳床”可知 是写怀素酒后疾书的状态,“须臾扫尽数千张”写出怀素写草书时的狂放淋漓。后面紧跟着 的几句以一连串的比喻、夸张渲染出怀素笔走龙蛇、激情奔涌的形象。B项正确。C项,本 诗写怀素疾书时的形象,同时也是作者观感的体现,C项正确。D项,“最后两句写湖南七 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 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你的笔墨?说的是“名门大家”而

41、非“家家”,且并没有体现 “人口不多”,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16. (2020山东冲刺,6分)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 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并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 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答案: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 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诗歌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 漫主义情调。(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先明确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和传达的感情。“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是一个重要的答题提示,可以结合李白的创作风 格来分

42、析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意为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怀素在创作书法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 等既是比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了对怀素的赞美。“T兄悦”“惊” 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全诗善用夸张、比喻、联想等手法,形象生动,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都是李白诗歌的典型特点。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贺新郎

43、西湖文及翁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 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 澄清志。更有谁、福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 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注】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中流、击楫:晋书祖逖 传中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施(pWn)溪:指姜太公在福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傅岩:在山西平陆。相传商 朝大臣傅说曾筑墙于此,被商王武丁拔识于奴隶之中,后成一代贤相

44、。林处士:林逋,北 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以自娱。17. (2019湘赣十四校二模,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一勺”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可就是这么一 湾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B.这首词为词人游览西湖时所作,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词人的愤懑之情和对 国事的深深忧虑。整首词风格婉约,含蓄隽永。C.在表现手法上,上片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 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国事。D.这首词的主旨是通过近乎散文的笔法,一系列设问、感叹的句式,以及纵、横两个 方面的反复

45、对比,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的。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 情。A项,水仅“一勺”,极言西湖之小,而南宋君臣“歌舞”“酣醉”仍沉溺其中。A项 正确。B项,“整首词风格婉约,含蓄隽永”解读有误,这首词风格酣畅恣肆,显示了议论 风生的豪放特色,B项错误。C项,本词题目为“贺新郎西湖”,上片起始两句从西湖所 见写起,引出“千古恨,几时洗”的悲慨,下片继续抒写有志报国却不得重用的无奈,并议 论国事表达对时局的担忧。C项正确。D项,这首词上片追忆北宋亡国惨剧,揭露和斥责南 宋统治者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现实。西湖只见画舫歌女,难找中流击楫之人,发出“千

46、古 恨,几时洗”的问责和声讨。下片批判世风堕落,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天下事, 可知矣”的感慨和“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的设问,使议论激昂,感慨深沉,近 乎议论散文的笔法。纵向抚今追昔,横向多方面揭示现状,层层递进。D项正确。故答案为 B项。18. (2019湘赣十四校二模,6分)后人评价这首词道出了南宋灭亡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南宋君臣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如词中“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写的是南宋统 治者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场景;“借问孤山林处土,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写像林逋 那样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不问国事,逃避现实。不重用人才。如词中“余生自负澄清志。更

47、 有谁、解溪未遇,傅岩未起”,写出了有志之士得不到重用的悲愤与无奈之情。不积极备 战。如词中“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指南宋君臣把抵抗敌人入侵的重任寄托在 天险长江上,没有积极备战。(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目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大致意思,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题目要求从南宋 灭亡原因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中“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写的是歌舞升平、纸 醉金迷的生活场景,指斥南宋统治者耽于享乐、不思复国。结合注释可知,“借问孤山林 处土,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是说像林逋那样的土大夫自命清高、不问国事,只知隐居逃避 现实。“余生自负澄清志”言明自己素有报国之志,但结果却是“礴溪未遇,傅岩未起”,那 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无用武之地,可见统治者不重用人才。“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 而已”,作者自问自答说抗敌的军国大事只是依靠长江天险来支撑,“便都道、江神堪恃”, 直接指出统治阶级耽于享乐,不积极备战。综上,分点整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提升缄7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