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句子默写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o (苏轼水调歌头)(3),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老万先前淘了许多宋瓷片,欺瞒了很多人。14.阅读文章第段,梳理老万师徒复活半刀泥工艺的过程。时间半刀泥工艺复活过程学艺要领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万的师傅翻阅史料,捡拾残瓷,自己慢慢悟道
2、,传道给徒弟老万(1) 二十年前(2)博采众长,触类旁通15.分析结尾段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九年级老师们从报纸上收集了四则关于上海市民的阅读信息报道,她们 想了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阅读情况,设计了四道题,请你配合完成。材料一:4月15日,2021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上,一份2020年度上海 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市的综合阅览率(即纸质阅 读和数字阅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97.04%的占比居全国榜首。该 报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 共同发布。调查历时一年,多方面呈现了上海市2020年度市民的阅读状况,为上海市全民阅读的工作开
3、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材料二: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材料三:上海市民选择纸质书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需要深度阅读”和“需 要反复阅读”,而选择数字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阅读内容更方 便携带”以及“资源获取更便利”。材料四:调查组参考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对成熟的量表,将阅读意义划分 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探究了市 民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意义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市民的阅读时间越长、 阅读花费越多、阅读评价越高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频率越高,越能够 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同时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16 .材料一告诉我们的信息有: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
4、读调查报告发 布的时间、调查时长和报告覆盖面及实际作用。17 .读材料二中的四幅图,下面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高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日阅读时间越长, 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B.家庭是市民阅读较为重要的场所,在不同阅读场所的选择上,“书房 或客厅”“卧室”的占比均位列前三位。C.从市民的阅读支出上看,市民不愿意为纸质书花钱,更倾向选择免费 的电子阅读资源。D.报告显示,阅读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焦虑缓解无法起到一定的正向 作用。18 .作为一个上海市民,你平时大多选择纸质书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为 什么?请结合材料三和自己阅读实际经历陈述理由。19 .读了材料四,
5、你一定从结果发现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具体作用和独特 价值。疫情期间,你肯定也读了多本名著,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请从下 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所读名著中具体人物形象和内容谈谈你的 阅读收获。(100字左右)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四、作文20 .按要求作文有人说: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 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 长为一颗挺拔的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作文。题目:这就是成长要求:(1)写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暴露个人相关信息。(3) 不得抄袭。参考答
6、案:1 .浅草才能没马蹄千里共婵娟阡陌交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 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蹄、婵娟、阡陌、畔”等字词的正确书写。2 .柳宗元3. 万里送行舟 忧伤(凄苦)思乡 4. 跟从,跟随 同“返”,返回5. D 6. 信,书信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奇 峰众多 山上长满奋发向上,奇特雄姿的树【解析】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写 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3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 荆门送别中一句“万里送行舟”相似,“万里送行舟”一句表面写家乡水 不远万里送我远行,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和不舍;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过程和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其被贬后无 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渡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 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表达了对家 乡的依依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4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从,跟随。句意: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5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急湍:
8、急流的水;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好 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因此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故选D。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第一空,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书” 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或抒发情志。第二、三空,结合“水的清澈见底”“侧面描写”可知,与朱元思书中 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描写水中鱼儿清晰可见的情形,侧面 描写出水的清澈见底;第四空,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 意,高山凭依
9、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 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由此可知,作者不仅写山势的险峻,还写了群山上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奋发生长的树木。【点睛】参考译文:【小石潭记】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 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 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 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 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 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
10、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 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 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 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 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与朱元思书】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 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
11、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 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 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 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 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 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 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 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 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12、就 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 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7 .从习主席的贺信入笔,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 心”的中心论点;用国家领导习主席的贺信,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高 度关注/重视和思考。8.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 献9.举例论证说明他们是“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 的业绩,从而具体论证“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行的分论点。10. (1)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2)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3)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 尚。11.天地/世界
13、/样子12.对老万淘瓷片时的肖像、动作、语言进行了描 写,写出他的听觉灵敏、眼尖手快,突出老万这个行家里手的技艺高 超。13. D 14.控制紧张感,心无旁鹫/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老万的师傅带着老万,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看皮影戏,四处去感受 光影艺术的曼妙,老万悟道。15.内容上:结尾段写老万收了一个京 都大学的日本教授做徒弟,泰然接受他的拜师大礼。这表明老万的半刀 泥手艺精湛,还有他的不藏私,愿意传承手艺的匠人精神,得到了更多 人的敬重。/他代表中国所有半刀泥技术的工匠接受这一大礼,体现出他 对历史上创造坚持这一技艺的匠人们的敬重、赞美,对这份手艺的热爱。 /继承优秀民族工艺时的一份民族
14、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精神。结构 :手艺不仅在中国传承,还传到海外,呼应了标题中的“复活”二字。 结尾句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旨。表达效果:结尾意味深长,耐人深思, 情感真挚深沉。16 . 上海市的综合阅览率居全国第一/榜首 报告发布单 位 17. AB 18.示例:我选择纸质阅读。因为对某些精华语段,我喜欢与同学分享讨论,进行深入研读,有时我们共携书卷反复阅读好几遍,纸质阅读在快速翻阅到第几章第几节文字,实现深度阅读和反复阅读比较方便。所以我喜 欢纸质阅读。19.示例: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书中的鲁滨逊,离家出海航行被海浪 抛到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 28年孤独的时光。他敢于冒险,遇到困难 决
15、不气馁,坚毅顽强,让我深深佩服。我也想如他一样,用勇敢的行动 去实现自己的绘画梦想。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加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 为蝮,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
16、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缥(pi5。)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 色。轩邈(m适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用。嘤(yhi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
17、 和谐的声音。2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人名)3 .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 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2:相似。两篇作品都 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之情。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从流飘荡窥谷忘反5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6 .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 都
18、是 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 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 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 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不论是传统制
19、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 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 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需 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 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 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 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 工意义的赵永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 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
20、 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 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 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 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 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 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 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自2019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市。设立“工匠日,是
21、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无论是开展杭州工匠评 选与表彰、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还是创立杭 工云课等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建立健全工匠带徒”制度,众多举措 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 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7 .请分析第段的作用8 .第中论述的工匠精神内涵指什么?9 .请简要分析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0 .根据本文论述,说说要让工匠精神
22、深入人心,可以从哪三方面去做?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复活半刀泥明前茶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绝对要早起。早春,凌晨五点 半,东方的云彩上刚吐出一线深橘红,瓷器早市就开张了。老万就要守 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在密集的哗哗声中,老万 竖起他的招风耳,忽然,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停,停一下! ”摊贩住手,老 万眼尖手快,从一堆瓷片中捡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摊贩早就摸准 了他的脾气,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捡出来,递到老万手上: “都晓得你搞半刀泥都着魔了,还跟我装。这样,480块钱一片,你要刻出好花样,给我留一个茶盏,我来买。”老万露出无奈的笑,付钱,背
23、过身去却一脸的愉悦,开始边走边哼唱 虞姬的唱词: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 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他一边哼唱,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 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虽是如冰似玉的青白瓷,看上去 一无所饰,但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 雀鸟,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老万说: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 宋青白瓷。当年,匠人以刀作笔,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 浅的凹面与线条,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有深有浅,再施釉后 高温烧成,这种刻法,让青白瓷对光一照,上头刻绘的莲花、竹叶、昆 虫和小鸟,都好
24、像是纸窗上的投影,既活灵活现,又像浮动在空虚中, 好比月光下的幻影。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给我时价打八折,让我买得痛快。我不免好奇: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老万说:当然,就 算与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 倒出来是呼呼声,听音可辨,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差别。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原本早已失传,是老万的师傅在上世纪七十 年代,依靠翻阅史料、捡拾残瓷,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这门 工艺的难处就是: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利坯要利得极薄, 而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还要一刀下去,刻出深浅有别的凹 面来,考验的不仅是审
25、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这就 像初学滑冰的人,上了冰面,越不想栽倒,越是翅越不已。我跟师傅初 学时,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咕咚咕咚作响,师傅说,一感觉 到自己在咽口水,手上的劲就有可能使偏了,所以,心无旁警很重要, 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那些线条,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刻小虫 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你沉浸其中,就会 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千钧重,忘了咽口水,你就逐渐上道了。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二十年前,师傅带着小 万,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 的竟是皮影戏。说实在的,皮影人偶的戏服、冠冕、动作,透过暖暖的
26、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挑、易I、顿、 挫、拉圆、捺方,露峰起笔、侧锋运笔、出锋收笔。看完皮影,再回去 看宋代的残瓷,更是豁然开朗,连千百年前匠人运刀时,心中是畅快还 是愁苦,都一目了然。二十年过去了,师傅几乎已经退隐江湖,小万成了老万,也开始收徒 弟。老万把自己收藏的瓷片归了档,学着师傅的样儿,让徒弟观瓷片, 写两个月的心得体会,再来跟他使刻刀。他两年前收的一位徒弟最有意思一一京都大学的教授,日本人,教了 一辈子陶瓷史,62岁退休后,前来景德镇找寻宋代残瓷搞研究,见到老 万卖给摊贩的笔洗,惊住了。立刻恭恭敬敬前来,要找老万学艺。老万 约他谈了三次,看了日本教授的书法作品,同意了。拜师当天,日本教 授对着比自己小九岁的老万平心静气行大礼,敬茶,老万挺直脊背,泰 然地受了礼。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 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自在、 随性之刀笔,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11 .第段“乾坤在文中的意思是 O12 .分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13 .对文中第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南宋青白瓷。14 半刀泥刻法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C.人们观赏半刀泥刻法作品会感受到虚实结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