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一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谏XX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十思”内容和作用。2 .品味鉴赏文章的劝谏说理艺术,学习文章写作特色。3 .体会xx劝谏用意,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十思”内容和 作用。品味鉴赏文章的劝谏说理艺术,学习文章写作特色。教学难 点:体会魏征劝谏用意,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时间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第一课时教学旦展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 .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学常识。3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难点L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整体感知,理清
2、文章结构。2.教学难点: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学常识,辨析劝谏类文言文当中,“谏”“讽”“谤”“讥” 这些字的不同。三、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在历史上,比干因劝谏昏庸的商纣王而被挖心,临死前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 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诠释了古代 士人的忠诚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在唐代,也有一位敢于劝谏、敢于担当的政治家,今天我 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他给皇帝的一封奏章。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去赏析这位政治家高超的劝谏艺术,领会他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2 .积累文常,知人论世 (1)解题“谏”:“劝谏”“太宗”:指的是李
3、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十思”:是本文的内容,即十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疏”:一种古文体,属于奏议类。“疏”指的是疏通事理,分条陈述。是古文体的奏议类, 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 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待 罪、推荐、辞官等。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2)辨析积累谏一一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讽一一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谤一一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讥一一指责别人的过失,隐微不显。(3)知人论世介绍魏征及写作背景。3 .初读感知听课文录音,一边正音
4、,一边思考以下问题:(1)试着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明确: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重 要性。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积其德义”的道理。第三段:指出具体做法,即“十思”。)(2)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请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明确:首先提出问题“人君当思”,以“固本思源”为喻,比喻立论,提出“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其次分析问题“为什么思”,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角度总结 历史教训,提出“思”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思些什么”,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便可 达到“垂拱而
5、治”的效果。)4 .疏通文意,重点分析疏通第一段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L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2.浚:疏通水道。3,德义:德行和道义。4,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5.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L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2,居域中之大:处
6、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3.休:喜庆,福禄。4.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思考以下问题:(1)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明确:比喻论证,形象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XX所说的德义具体是指什么?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明确:“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5.课堂小结文章是围绕“思”来行文的。首先提出问题人君当思”,其次分析问题“为什么思”,最后 解决问题“思些什么”。而我们重点疏通了第一段的文言字词,并了解到作者通过巧妙的排 比和精切的比喻,正反对比,层层深入,从而得出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XXX又 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劝谏,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