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研究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状况调研汇报为正确掌握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状况,加紧我县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愈加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建设,依据教育局工作布署,我们调研组于5月份对县职教中心学校发展现实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及书面调研相结合形式,形成以下调研汇报。一、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情况(一)发展规模至5月,县职教中心学校中职在校生447人。比、分别降低了782人、734人和96人。(二)专业设置情况现在,职教中心学校共开设9个专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表示。表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统计表 专业在校生百分比()备 注计算机应用5311.8工艺美术7015.6汽车利用
2、和维修306.7升学和就业之和电子技术及应用61.3学前教育17940.0升学和就业之和市场营销6213.8护理143.1焊接加工265.8电气自动化71.6累计447(三)师资情况截止5月,职教中心学校有教职员106人(含外聘老师18人)。其中,专任老师62人。专任老师中,文化课老师27人,占专任老师43.5;专业课老师35人,占专任老师56.5;“双师型”老师27人,占专任老师43.5.(四)办学条件情况截止5月,中等职业学校建筑面积、图书、固定资产总值等情况如表2所表示。表2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情况项目数量生均占有量备 注占地面积(平方米)63000140.9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26
3、.8教学用建筑面积(平方米)860019.2图书(册)4300096.2另有电子读物2.2万册教学用计算机(台)2000.45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个)7001.7仪器设备总值(万元)718.21.6固定资产总值(万元)40008.9二、取得关键成绩(一)办学水平有所提升。近几年,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尤其是幼师专业)达成90%以上。连续三年,我县对口高职本科录用率在70%以上,超出全省对口本科平均录用率40%以上。(二)办学规模相对稳定。现在,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连续下滑。职教中心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经过采取春秋两季招生等方法加强招生工作,使中
4、职在校生人数保持在400人以上,超出本市其它县份中职在校生人数。(三)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自筹资金,购置了50台计算机;,国家投入160万元、学校配套160万元新建了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学校自筹资金115万元改造了多功效厅和食堂。(四)构建师资培训新体制。多年来,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学校4级职业学校老师培训体系,加强了老师培养培训。,我县33 人参与了国家级培训,55人参与了省级培训,30人参与了市级培训。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老师培训活动,老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五)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新形势下,职教中心学校深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加紧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步伐。5月份,
5、职教中心和占山汽车有限责任企业校企合作签约。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存在困难和关键问题(一)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现在鄙薄职业教育观念、轻视职业教育地位、作用现象仍然不一样程度存在。对职业教育关键性缺乏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关心支持不够。在教育系统内部也一样存在着重视一般高中教育、忽略职业教育倾向,对社会引导不够,很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见,没有形成良好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环境和气氛。(二)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期出台国务院相关加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提出
6、:要“完善经费投入稳定增加机制”。因为我县财政支持教育发展能力脆弱,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按政策拨付专题经费,没有拿出一定百分比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三)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一是校舍建筑面积不足,成为制约职教发展一个瓶颈。现在,职教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条件低下,急需建设食宿楼。二是教学仪器设备缺乏。除汽修、电工电子、计算机、焊接专业外,其它专业、尤其是涉农专业几乎无仪器设备。三是图书陈旧,缺乏高质量、适应该代社会发展需要图书。无阅览室,学生活动场所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四)老师素质亟待提升。专业老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老师综合素质和动手
7、实践能力不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五)办学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较低。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层次不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效没有充足发挥。关键表现为:县域经济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计划制订参与度不高,对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和调控较弱,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信息渠道沟通不畅;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结合水平不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很好地坚持;学校在制订发展计划过程中缺乏县域经济发展依据,缺乏对教育支持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贡献评定,发展计划未能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总框架中进行定位,忽略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六)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力,企业用工存在随意性。国家要求:“严格落实就
8、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员必需 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对违反法律法规、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给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但我县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企业用工存在随意性,仍在使用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人员,扰乱了用工市场秩序,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普职百分比偏低。因为受传统成才观念、就业体系不完善、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等原因影响,中职学校招生举步维艰。勉强招来学生多数基础条件差,自觉学习和服从管理意识差,对职业学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几年来,一般高中招生存在随意性,招生工作缺乏有效制度约束,招生规模连续
9、高位运行、低质发展,普职百分比严重失衡,是中职学校在校生数量降低一个直接原因。(八)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办学模式单一。职业学校本身缺乏特色,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社会影响力还不够。职业教育办学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状况不相适应。办学模式单一;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和经济和技术发展要求脱节,没有面向“三农”开设涉农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技能有限,顶岗立足能力较低;重升学、轻就业,没有面向社会开展长短结合技能培训,办学机制缺乏弹性。中职在校生447人中,只有17名技工类学生,足以说明学校运作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方向有失偏颇。假如照此方向发展下去,中职教
10、育就成了单纯面向高职升学教育。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策和提议(一)深入确立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加大对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法、调结构和民生改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络最直接、最亲密,要树立抓经济必需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观念。尤其是伴随我县国际温泉名城建设不停深入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社会急需大量高素质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现在,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缺乏,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要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升对职业教育关键性认识,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地位,采取强有力政策方法,推进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
11、二)落实经费投入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应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应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关键用于职业教育实训设备购置和维护和师资培养培训。(三)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6月22日,国务院相关加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公布,标志着新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又一新起点。要认清形势,和时俱进,加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职教中心学校建设多专业、装备水平高、适应未来普职共享共用综合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教中心学校要结合我县实际,关键建设35个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络亲密、社会急需特色、关键专业(包含涉农专业),为县域经济社会发
12、展服务。(四)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全方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老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为抓手,以建立“双师型”老师队伍为关键,以老师培养培训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有利于老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异人才脱颖而出长久有效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含有职业教育特色师资队伍。要灵活老师招录机制,关键招录好使、管用专业课老师。(五)深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实现职普协调发展。制订科学合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一般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科学合理调控职普百分比,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一般高
13、中教育协调发展。(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思想,深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升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工作关键。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实现职业教育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深入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关键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必需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大力推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三对接”,主动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更新观念,亲密和企业联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