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20202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一、文学常识。1 .李斯(?一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师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任为客卿。他在秦王 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 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 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 统一。李斯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背景介绍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

2、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 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 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 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此文雄辩滔滔,打动 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三、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蹇叔商鞅鄢郢搏髀范雎穰侯太阿灵量外厩傅矶阿缩窈窕击瓮 赍盗粮 2 .下列对文章第二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实,从皇 帝的爱好着笔论证。B.第二段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是为

3、了 “娱心意、说耳目”, “快意当前”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C.作者指出“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 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和取物方面 唯我所用的态度构成对比。D.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 道而驰的,是和秦王意在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知识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从皇帝的爱好着笔论证错误。本段从今日陛下之失着笔论证。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 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实,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是为 了 娱心意、说耳目者,快意当前”的自

4、我满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接着笔锋 一转,指出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 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作对比,紧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 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国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 背道而驰的,因此,是从皇帝之失着笔论证的。故选Ao3 .下列对文章第三、四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三段,从事实上论证逐客是错误的,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再以 太山、河海为譬,说明纳客之利。B.用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敌于天下的例子,说明王天下 者应能容纳万民万方。C.将上面的两个方面与今日秦王“却宾

5、客”进行对比,说明逐客之 害,一利一害,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实质及危害。D.第四段在本论充分论证的 基础上,得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的结论,结束全文。知识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A .从事实上论证逐客是错误的分析错误。在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 的常理,是从理论上论证逐客是错误的。故选A。4 .下列对全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 贤人扬己,排比句

6、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 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 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敌人,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 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 仇国的实力,在内使秦国虚弱,在外又和各国结怨,使国家陷于危地。知识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敌人理解有误,原文是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 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是 比喻的说法,

7、为说理服务,不是真的把兵器和粮食给予敌人。故选C。知识点字音答案j ianyangyanbij urangetuoj iujigaoyaowengji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汉语字音的能力。声调注意:蹇为三声,穰为二声,高为三声,窈为三声,瓮为四声;形声字思维误导:髀不能读作卑,穰不能读作襄,厩不能读作既。形近字:雎不要误认为睢(sui),赍不要误认为费(lai) He2.通假字(1)遂散六国之从(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3)而陛下说之知识点通假字答案(1)同“纵”,合纵。(2)同“纳”,接纳。(3)同“悦”,喜悦、高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通假现象的能力。(1 )句意(秦惠王用张仪

8、的计谋)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的联盟,从, 通纵,指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政策。(2 )句意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内通纳,让进入、接纳、 容纳、放入。(3 )句意陛下却十分喜欢,说通悦,高兴、喜欢、愉悦、快乐、欣喜。3.辨析古今异义:写出加点词的古义。(1)窃以为过矣。古义:今义:偷盗。(2)疏士而不用。古义:今义:不听从,事实上没必要。(3)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古义:今义:没有,跟“有”相对。知识点古今异义答案(1)古义:私下,谦辞。(2)古义:不任用。(3)古义:不分,不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1)句意: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窃,私下。(2

9、 )句意: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不用,不加任用。(3 )句意: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无,不分,不论。4 .词类活用(1)西取由余于戎:(2)蚕食诸侯:(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4)却宾客以业诸侯:(5)来丕豹、公孙支于晋:(6)强公室:(7)故能明其德:知识点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3)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4)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5)使动用法,使来(6)使动用法,使强(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彰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1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本句翻译为:向西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2 )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本

10、句翻译为: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3 )宝,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本句翻译为: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利 用)的却很多。(4 )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本句翻译为:驱逐宾客使他们去事奉诸侯。(5 )来,使动用法,使来。本句翻译为:使丕豹和公孙支从晋国来。(6 )强,使动用法,使强。本句翻译为:使王室的权力得到加强。(7 )明,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彰明。本句翻译为: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5.文言句式(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3)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4)民以殷盛,国以富强(5)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6)西取由余于戎(7)东得百里

11、奚于宛(8)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答案(1)判断句,“此所谓” “者也”表判断(2)判断句,“此非也”表判断(3)判断句,“此也”表判断(4)省略句。省略宾语“之”(5)宾语前置句,“自虚”实为“虚自”,即削弱自己。状语后置句,应是“于诸侯树 怨”(6)状语后置句,应是“西于戎取由余”(7)状语后置句,应是“于宛得百里奚”(8)定语后置句,应是“夫不产于秦,可宝之物多;不产于秦,而愿忠之士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1)本句意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此所谓者 也表判断。(2 )本句意为: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此非

12、也”表判断。(3 )本句意为: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判断句,此也表判断。(4 )本句意为: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省略句。两个介词以后均省略宾语 之。(5 )本句意为:内部虚弱自己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自是虚的前置宾语, 自虚实为虚自,即削弱自己。于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应是于诸侯树怨”。(6 )本句意为: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于是状语后置句标志,应是西于戎取由余。(7 )本句意为: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于是状语后置句标志,应是于宛得百里奚。(8)本句意为: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物品很多;不出生于秦,而愿意效忠的贤土很 多。不产于秦,可宝者是物的后置定语,不产于秦,而愿忠者是土的后

13、 置定语。四、课文理解1.下列对文章第一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议论文最好的开头是开门见山,本文正是如此,文章伊始,便明确地提出了论点:吏议 逐客,窃以为过矣。这是本议论文的绪论部分。B.第一段,从昔日先君之得着笔论证,以 穆公、孝公、惠王、昭公四君任用客卿使秦成帝业的史实为依据,论证任用客卿的重要意 义。C.作者斩钉截铁地指出,四君的成就“皆以客之功”。D.第一段最后笔锋一转,继续 从正面推论无客卿会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从而有力地证实了文章的中心论 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知识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段内容及手法的能力。D.第一段最后笔锋一转,继续从正面推论错误,第一段最后是笔锋一转,进入反面推 论。故选D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