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协同理念下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逆境,指出了协同理念下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协同创新理念;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记码 A 文章编号 1018-2549 04-0025-03 地方一般高校始终是地方区域人才的培育基地,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始终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探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一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路径,是高校管理者和老师始终思索的问题。人才培育不仅仅是高校单方面的责任,只有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多方合作才能为地方输送优秀的
2、人才。实践结果充分表明,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在学生培育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提升了学生就业、发展空间,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搭建了科研合作的平台,使得高校教学走向了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高校与社会不再被围墙相隔,高校应多驾驭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办学空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标准等与社会不断开放和交融,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方略,以适应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不断需求。通过协同理念的推动,处理好社会与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以产、学、研为切入点,处理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高校与企业的协同、理
3、论与实践的协同、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老师团队的协同、课内与课外的协同等。通过协同理念下的人才培育模式,更好地向社会培育和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一 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及其意义 1 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协同概念就是从古希腊语中借鉴过来的。它的出现标记着开放系统中大量系统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整体与片段的合作。近现代以来,协同学则是由高校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探讨激光理论的基础时,于11010年初提出来的,并于19101年正式面对社会。它的探讨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而协同教学则是由TeamTeaching翻译过来的,是协同理论在
4、教化领域的应用和探讨。 美国华盛顿高校夏普林教授,当今“协同教学之父”,他对协同教学有着自己的定义:首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老师、学生和助理人员,在两个或者多个老师的相互合作下,相同群组学生的部分或者全部教学。同时,他还提出协同教学的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在同样共同学习的学生群组里,老师则跟他们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其次,必需是有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第三,老师可以依据一些特别状况,具有多样、多改变的安排手段和权利,例如学生、时间、空间或者分组等。 2 以协同创新理念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美国就是协同创新的典型。作为发达国家领头羊的美国而言,其协同创新发展比较早,阅历也相对比较丰
5、富,主要合作模式就是以“硅谷”为代表的工业园区,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完善的专利许可、工程探讨中心、技术转让等形式来实现。 随着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思想由国外的传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给予了协同创新的新理念和新含义,指出协同教学具有涵容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征,便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实现老师教学和科研的双赢。面对区域社会需求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也是地方高校人才培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宗旨。人才培育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系统纵向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还取决于相关的横向系统。可以说,人才培育质量是一种多方“合作生产”的结果。因此,构建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各种资源和要素围绕人才培育发挥主动作用
6、,协同促进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是确保地方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基础。高校培育的人才,为其能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度发展的需求,须要高校、政府与市场不断联系与交融,地方高校只有做好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协同与创新;做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做好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做好实践与理论、科研与教学的协同与创新,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阔师生。 协同创新深刻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协同”可以包含多种形式,跨区域、跨国界、跨学科等。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创新实力提升安排”核心概念的推广普及和协同创新合作的有效开展,高等学校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通过协同理念的运用
7、,保证了老师与企业、公司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了老师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实力;提高了老师课堂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上课质量和理论、实践实力。老师思想上起先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变灌输为引导教学,带领学生深化厂矿,开展综合性试验和科研项目开发。高校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和教学特色,在课堂上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动手实力与创新实力调动起来,并通过协同其他学科进行交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应用实力,才能为学生供应更广袤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早日成为具有工程师素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国内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22年北京邮电高校联合其它11所高校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联盟,是目前国内规模较
8、大的全方位高校联盟。随着协同理念的深化和推广,省内外高等院校校企、校际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专业联盟与合作、学科联盟与合作层出不穷。校企、校校通过多方位的协同合作,创建依据自己学科、自己行业相关的产业链,在扩大协同创新模式下,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多方互赢”的理念,全方位进行人才协同培育,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加,由此高校将收到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二 协同创新理念下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逆境 高校在跟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质量和数量,随着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的探讨和拓展,影响企业和高校协同构建的创新型人才培育的
9、逆境也起先渐渐出现出来。尽管协同合作对于高校人才的培育和社会服务都有双重好处,但是详细操作和实施起来还有一些困扰和困难,须要各方正视问题并加以完善解决,详细问题如以下几个方面: 1 老师的思想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作为老师授课特别仔细负责,但却很少关切和清晰学校的生存与社会休戚相关,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陈旧,能否跟上先进技术的发展,培育的学生是否受到企事业单位的确定和欢迎。 2 高校一些关于老师职称晋升的制度 高校跟中学不一样,在中学老师的业绩跟学生的成果及录用的学校关系很大。而高校则不然,高校老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能干脆反映老师的业绩,高校更看重的是老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尤
10、其是高校老师为了晋升职称,都在写论文,申请各级项目,很少去关切学生实力的培育。老师除了不得已地上课,就是在写论文、申请专利、申请项目等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而很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难得关切专业培育方案和课程大纲是否适应当前人才的需求,更难得去关切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等问题。 3 高校教学周期时间较长 由于高校课程支配的比较多,高校老师不是在授课,就是完成出题、考试、判卷和成果登分等后续工作,很少有时间深化厂矿企业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更难了解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从而就把校企合作当成一句空话,没有一点实际效果。 4 团队合作不默契 高校老师之间的联系很少,自己上自己的课,由于职
11、称竞争关系,到处只想自己的利益,老师之间也很少有沟通,大都以个人申请项目,没有团队意识,也很难为企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5 老师的自身水平不够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很多行业的标准及技术已经更新,但许多高校老师仍停留在以前的技术层面,给同学说明不到位,同学理解不了,就很少能将新的技术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6 老师的心态问题 很多高校老师跟企业合作,都是为了自己的项目和课题,从来没有为学生和企业的利益长远着想。由于老师的工作环境比较优越和轻松,而企业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很难驻守在现场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也很难与企业建立许久的合作关系。 高校始终是人才的聚集地,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12、首先要从管理者和老师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上进行转变。老师要走出校内,走进企业与社会,不断充溢提高自己,与时俱进,走多渠道融合与协同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高教老师才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发挥学问分子的优势和潜能,在人才培育和技术支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协同理念下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当前,各高校主动行动,起先制订相应的协同创新安排,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各种类型人才培育规模和层次。高校要针对企业对人才培育需求和实践实力的强化进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育方案。通过协同
13、创新模式,克服传统教化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为学生营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環境,以自身办学方向和教学特色为路标,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务实实力的培育,加强和突出实践型教学以及学科交叉等教学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供应更大的智力支持和广袤的发展空间。 1 建立高校合作联盟,创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 经过联盟和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共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借鉴兄弟院校之间的教改思路和状况,熟识企业对人才的安排需求以及产品、技术的需求信息,同时也便于相互发布毕业生资源,企业人才需求安排,实习资源等信息,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全共享。 2 构建高校与企业的协同机制,制定创新型人才培育方案 通过学校与企
14、业的合作,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负责人、优秀骨干老师,组成高校专业人才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关于高校人才培育的专题研讨会,分析当前时间段内行业内的一些领先技术。通过沟通,高校可以依据市场及企业的需求,刚好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与模式,依据市场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整教学安排和授课内容,不仅教学相长,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保证毕业生在短时间内与企业和社会对接,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技术员和工程师、管理者的转变。 3 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无论是读多高的学位,最终都得毕业走向社会;在学校学的内容再多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再多的课程,不动手
15、操作实践,都是纸上谈兵。通过如长春一汽、中石化、中移动、三一重工等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保证了学生实训、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诸多实践环节的完成。通过参观、上岗实训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实力和自信念,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规模、流程和自动化生产线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建性。再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现场授课,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完全统一起来。现代化的生产线是学校不行能供应的,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全国高校学生供应了巨大的实训学习平台,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举办技能大赛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竞赛中的问题或者
16、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课题,或者由参赛队伍拟定的实际生产课题。例如,在自动化专业中,由教化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西门子杯”、“台达杯”等全国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都深受全国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所瞩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竞赛、论坛、企业参观和学习沟通,增加了校际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技术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也为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有的学生通过竞赛干脆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通过竞赛熬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力、专业综合实力和产品设计实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实力和团队协作实力。学生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激发了解决问题和学习的潜能,又把以前学的专业课重新梳理起来,
17、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5 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高校老师一般状况下都特殊劳碌,很少有时间大家坐下来进行沟通与合作,通过协同理念,加强了老师之间的感情沟通,促进了老师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增加互信,为老师营造了更加开心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也提高了老师为学生的服务质量。 实践证明,协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加强了学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以及校际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老师、网络、试验室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协同创新理念使得学校、企业各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合作和成果转化。协同理念下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将逐步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的主流,并将有力地提高
18、人才培育质量和人才的就业与有效利用,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建设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春红.协同创新反哺高校教学的机理分析J.教化探 索,2022. 2唐建荣.基于实境、试验、实战理念的协同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3侯云海.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试验室 探讨与探究,2022. 4李晓.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育探讨J.中北大 学学报,2022. 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 高教探究,2022.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