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13624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内, 应以“价值共生”理念凝聚团队中各教师的价值共识,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以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增强教学创新团队认知的多样性;以对教师之间知识交往过 程的有效治理促进知识的共享、转移、整合与创新;通过多 维度协同的支持机制保障“赋能”过程的顺利实现。一、价值共生: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 基本理念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应以价值共生理 念为引领。本质上看,教学创新团队是对传统的专业系部、 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的价值重构。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 于,教学创新团队的功能定位由管控转

2、向赋能,重在构建个 人与团队的价值共生网络,旨在实现团队与个人成员之间的 价值共生、共创和共享,继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首先,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模式、推动“三教”改革、开拓社会服务,以及促进职业教 育高质量发展等组织目标有机融合,既要确立通过教学创新 团队建设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愿景,也要形成 教学创新团队与教师个人共生共荣的价值共识,通过团队为 教师个人赋权,使团队成员在平等对话中自我设定发展目 标,建立起真正的专业自信和发展自觉,提高专业发展的内 生力、能动性和效能感。其次,教师个人在团队中应被公平 对待。有实证研究表明,教师在专业发展层面的

3、公平感知对 职业认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学创新团队应尽 可能让每位团队成员感受到在发展机会、资源配置和结果评 价等方面的公平性,从而提高教师对给团队价值的认同感和 职业幸福感,提振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工作的精神状态。最后, 教学创新团队要建立成果和利益共享的价值分配机制,让教 师充分享有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果和利益,并将这些成果和 利益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二、组织学习: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 核心机制组织学习是提高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加速其成为“双师 型”能手的重要途径。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组织,知识是教学 创新团队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和产 出标志性成果

4、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团队及教师个人必须不断 地进行知识的动态更新,以便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目标与形 势的各种变化做出敏捷的反应,而组织学习是团队与个人适 应变化的基本手段。单一认知无法有效积累新知识,而对同 一事物多样化的认识,可以加深对该事物的认知,从而促进 对该事物新的理解。组织学习还可以使团队中的教师从多种 角度看待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继而增加已知信息促发知识创 新的可能性。教学创新团队应将学习目标化、任务化和情景化,让教 师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 工作情境中学习,具体可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展开。 首先,个人层面的学习应聚焦于教师个人在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

5、模式创新、专业群建设、“三教”改革等具体情境 中所产生新的观念,以及教师对这些观念的个人阐释,打破 已经固化了的心智模式,同时提升教师从不同视角认知和实 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能力。其次,教学创新团队牵 头人可按照本团队建设的若干重点任务组建次级团队,如数 字化教学模式创新团队、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等。鼓励次级 团队中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并保 持教师之间开放的、持续的和深度的对话,从而实现知识从 个人到群体的共享与整合,形成特定教学研究主题的集体心 智。最后,深化组织层面的学习,即教学创新团队作为正式 组织的整体性学习。组织层面的学习聚焦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本身,鼓励整个

6、团队教师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知识,对战略 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组织策略、文化积淀与绩效评 价等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多元问题进行集体思考,探索独特 的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学习存在多重嵌套的结构性关 系。教师在由教学创新团队激发且持续发生的学习活动中实 现了专业能力发展以及不同能力之间的有机衔接。教师个人 的学习活动和专业能力发展在上述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 转化,实质上是教师在有组织的教学创新中个人与团队、问 题与情境、能动与能力相互嵌入及相互作用的专业实践过 程。通过有组织的、嵌入工作情境和创新任务的学习活动, 不仅使高职教师的发展能动性、专业能力和“能手”身份

7、三 者之间发生了横向关联,也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时性过 程。三、知识治理: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 关键举措组织学习主要解决知识习得问题,提高了教学创新团队 的知识增量,而知识治理旨在形成团队信息交换和知识共享 系统,通过促进团队内各教师积极贡献知识,从而实现“知 识获取、共享和分配等知识活动最优化。”作为一种制度设 计,知识治理通过组织结构或治理机制的安排来引导、激励 和约束教学创新团队内各成员的教学实践和创新行为,继而 实现知识资源在团队内的高效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果 的有效显现。首先,教学创新团队搭建高度联结的网络结构。一是教 学创新团队根据“人岗匹配”原则对团队成员进行

8、适度的动 态调整,始终保持团队的结构性和高水平两个根本特征;同 时打破科层式分级管理,通过扁平化治理和自我管理激发教 师个人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打造柔性团队;二是强化团 队中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系。强联结 的网络结构不仅能使“组织内成员在知识找寻上能更快速地 识别所需的知识”,而且能够使组织中成员,尤其是行业企 业兼职教师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从而加速知识资源的自 由流动,提高知识整合和创新的效率。其次,构建团队成员信任机制。信任是引发教学创新团 队中各主体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具备信任氛 围的关系认同体对于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效果更显著。充分 的信任使得教学创新团

9、队的组织结构关系个人化,而这种个 人化的关系为团队建设埋下团队负责人与教师以及教师之 间彼此承诺的种子。一方面,教学创新团队应通过与成员签 订任务书而建立基于制度的信任。任务书需约定团队建设期 间各成员完成的任务、享有的权利、违约的责任以及团队给 予的条件保障等细节,从而最大限度规避团队合作中的机会 主义行为;另一方面,教学创新团队应通过开展能体现深度 交流和情感体验的文化活动,建立以爱与关怀为主题的人际 信任,引发教师分享内隐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愿望,从而 提高彼此间知识交换频率。最后,建立清晰的知识产权制度。尽管职业教育教学创 新是一项需要集体智慧的集体行动,但知识创新成果必须有 明确的产

10、权归属。一方面,每位教师的知识贡献必须得到正 式且公正的认可,为真正的创新者从事教学创新活动中获益 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教学创新没有贡献的团队成员不能 享有创新成果署名权利,防止搭便车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 干事创业的团队氛围。四多维协同: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 本保障教学创新团队赋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主 体、组织、平台、制度、文化等要素的多维协同,它们构成 了 “赋能”过程的支持机制。首先,要促进规划层面的协同。 教学创新团队应瞄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痛点 和堵点问题,做好团队建设与发展规划,并有意识地推动教 师个人发展规划与团队规划、团队中各教师个人发展

11、规划之 间的协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目标和 任务上的一致性,同时应保证团队内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规 划上的错位性和个性化。其次,要促进组织层面的协同。教 师既属于教学创新团队,同时也属于某一专业系部、教研室 或企业部门,应确保不同组织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支 持、过程监管和效能评价等方面的协同,避免因组织间的管 理冲突而让团队成员无所适从。再次,要促进平台层面的协 同。教学创新团队搭建的培训、竞赛和研究平台应保持目标 的协同性,要使教师参加的培训、竞赛和研究形成统一性的 力量,有效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应与团 队教师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安排教师的能力培训、

12、专业竞赛与教学研究,通过培训、竞赛与研究的一体化,使 教师能在有限时间内做效益最大化的事情一一充分发展自 己的专长。除了以上三个层面的协同机制,还应促进教学创新团队 制度供给与文化创造的协同。学校应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纳 入学校整体规划,在资源配置、经费使用、科研与人事管理 等方面为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政策便利,甚至“政策特区”。 教学创新团队则应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有利于 激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制度体 系,如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培训进修制度、 企业实践制度等;同时,应营造团队的信任文化、情感文化 和创新文化,尤其要形成鼓励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文化氛 围。标准化的改革亦剥夺了反思的时间,使教师不得不承担 更多外来的责任和压力,顺从一些外在强加的要求,从而减 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权。而教学创新团队应有效防范标 准化改革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保障教师在团队 建设目标框架下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