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学问与力气(中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1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特地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抱负国2 .高一(2班班主任王教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实行“一刀切”的 方法,由于他深刻的生疏到人的身心进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挨次性3 .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根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退其不 良因素,这表达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进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4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见是()A.个人本
2、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进展论与共性进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进展的根本途径是1 ) A.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学问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 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进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说明 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7 .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进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8 .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争论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
3、关心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9 .在教学过程中,张教师常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楚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生疏,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学问和提高生疏力气,张 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别的生疏过程,它区分于一般生疏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11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表达的德育方 法是1A.说服教育法B.典范示范法C.实际熬炼法D.个人修养法12 .小丽在
4、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月等枯燥无味的学问,常对其充裕意义,使 记忆过程生动好玩,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1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打算策略13 .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突然灯灭了,他依据物理课上所学的学问,推 想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 段?A.觉察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4 .小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教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 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渐渐削减。这表达了那种氧化原理。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15 .小霞能依据他人的具体状况,以公正为标准,在怜悯、关心
5、的根底上对学生 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大事进展推断,依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进展处于)A. 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6 .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愉快得手舞足蹈, 但在学校却表现出假设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小博的心情具有1)A.冲突性B.感动性C.掩饰性D.短暂性17 .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教师为了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便形 成了正确的生疏,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承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UA.行为分析法B.合理心情疗法C.系统脱敏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18 .小燕近期格外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担忧,对教师有抵触心情,成绩也明显下
6、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A.焦虑症B.神经衰弱症C.强迫症D.抑郁症19 .小玲和她的同学都格外宠爱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 全都,这表达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1)A.归属功能B.支持功能C.认同功能D.塑造功能20 . 丁教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想学生的思维方式。丁教师的行为表达了哪种效应? 0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21 .阅历丰富的李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板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 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表达理科李教师的那种心理品质? 0 A. 思维品质B.留意品质C.意志品质D.共性品质
7、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22 .目前,我国一般高中不属于根底教育。23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4 .有什么样道德生疏,就确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25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26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根本原。27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全都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根本要求。28 .简述学生心理进展的根本特征。29 .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30 .材料: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 期中数学考试
8、,他一道数学题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零分 我的好朋友你在渐渐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莫非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 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数学教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格外生气的 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任班主任梁教师,梁教师问明状况后,并没有直接 训斥李小刚,而是急躁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上了标点,改了错别字, 重组织了那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渐渐的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莫非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然后,梁教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
9、赞美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梁教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 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这是诗?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教师不但没有批判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格外感动。从今,在梁教师的不断鼓舞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决了学习的信念, 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当的考上了高中。问题:(1)梁教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 (6分)(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根本要求。12分)31 .材料:小林进入初中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常常把“这是教师说的”挂在嘴边,现 在她常常和同学们一
10、起争论书本以及教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教师的很多 观点不合理,常常以独立批判的态度对待教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 一个问题的观点同老师争的面红耳赤,教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依据实际状况对所学原理恰当的加以 运用,对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疑心和批判缺乏充分的证据。依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9分,提出小林思维进展的建议。 (9分)2023年11月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学问与力气(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L A【专家解析】我国战国时期消灭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特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 C【专家解析】人的进展具有确定的阶段性即在确定年龄阶
11、段,人的生理与心 理两方面就会消灭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 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进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必需从学生的实际动身,针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要区分对待,不能搞“一刀切”。3. A【专家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展“简化”并消退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承受, 表达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4. A【专家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见是个人 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5. A【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进展 的根本途径。6. A【专家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表达了 教育
12、的永恒性。7. D【专家解析】办教育需要确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教育进展的规模 如何,速度多快,取决于生产力的进展所供给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进展对教育 事业所提出的要求。8. D【专家解析】争论性学习从课程形态上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9. B【专家解析】张教师形象化的语言属于直观手段中的语言直观,遵循的是直 观性教学原则。10. D【专家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的间接学问,具有间接性; 通过学习间接学问可以削减探究的时间,避开弯路,具有简捷性;学生的生疏活 动需要在教师的知道下进展,具有引导性。IL D【专家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为:君子们广 泛
13、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屡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才智就会显明而且品德方 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表达的德育方法是自我修养法,即要教育学生自我反省, 自我修养,以培育学生的品德。12. B【专家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降薪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学问联系起来从 而增加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小丽对学习的学问赐予意义,正是承受了精细 加工策略。13. D【专家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确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是否 符合科学原理。小岩通过检查闸盒里的保险丝这种方法,来确定他的假设是否正 确,是否符合实际。所以选Do14. A【专家解析】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响,假设在这一反响之后不再 有强化物相伴,
14、那么,此类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的作 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到达消退某种行为的目的。15. D【专家解析】公正阶段的儿童,基于公正感做出的推断已经不再是公正根底 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章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 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怜悯心的深层品质。小霞在怜悯和关心的根底上对学 生学习和生涯中的道德大事进展推断,已不是公正根底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 之间的道德关系,具有关心和怜悯心的深层品质。16. C【专家解析】中学生随着学问水平的提高,思想内涵的丰富,在心情反映上 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确定情境下压抑自己的真实心情,将真实心情掩饰
15、起来,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全都的特点。他们会依据确定的条件来表达心情。因 此小博明明是格外愉快的,却可能表现出假设无其事的样子。所以选Co17. B【专家解析】合理心情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通过转变不合理的信念调整 认知,可以转变其心情和行为。18. A【专家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逼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响为特征的神经症。 小燕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担忧,对教师有抵触心情,这都是焦虑症的表 现。19. C【专家解析】解析:认同功能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思想、 观点或态度来对待事物。小玲跟她的同学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的与学校保持全都说 明对学校群体表示认同,表达了群体的认同功能。
16、20. D【专家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确 定会有与自己一样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 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21. B【专家解析】留意安排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 展留意,或将留意安排到不同的活动中。李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同学的活 动,是留意安排的表达。所以选Bo 二、辨析题(要点)22. 错误。我国一般高中属于根底教育并且是根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根底教 育重在“根底”,重在学习根底学问(这里指广义的学问,包括学问与力气、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根底学问”的本质在于“一是
17、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有用性”。根底教育阶段不是培育人才的,而是为培育人才 打根底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承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根底,为学生进入和适应 社会打下根底,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进展打好根底。23. 正确。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造 就全面进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进展教育,而教学识其根本途径。24. 错误。道德生疏是指对道德行为标准及其意义的生疏,是人的生疏过程在品 德上的表现。道德生疏是个体品德的根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 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整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 节,是指个体在确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
18、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 动。它是个体道德生疏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 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愿定能形成和道德生疏相应的道德行为, 二者不愿定完全全都。25. 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阅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相对长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三、简答题(要点)26. (1)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科学性与思想性;(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根底性;(3)教科书的编写要留意有用性;(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学问的内在规律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精准;(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27.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全都性与
19、连贯性德育原则的根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气。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 要形成教育的合力。(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 系,形成确定的制度,准时或定期沟通状况,争论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协 作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把握和消退环境中的不利影响。(3)对学生进展德育要有打算、系统地进展,做好连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 前后连贯全都。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28. 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进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力气的进展,具有不平衡 性个体差异性,过程是连续不连续的,方向性挨次性。(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进展
20、是一个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 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方面,心理进展又是一个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定向性与挨次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进展总是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和先 后挨次。进展是不行逆的,也不行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进展可以因进展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 而表现出多样化的进展模式。心理进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同一个 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进展的速度、进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 不同;同一机能特性在进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进展速率。(4)差异性。个体心理进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进展的速度、最终到 达的水平、到达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进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
21、。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 异,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构造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29.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恳切敬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展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 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四、材料分析题(要点)30. 1)梁教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学 问、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展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 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根底。材
22、料中梁教师不仅帮李小刚订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表达了科 学性,同时鼓舞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念,表达了教育性。(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力气和思想水平。31.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规律 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 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具抽象 性。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过渡。 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即不同学科,不 同学生的进展趋势不平衡。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规律思维得到快速的进展。初中学生的抽象规律思维已 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学生已能够运用假设,理 解和把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展规律推理。12)建议: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乐观性、主动性。加强言语沟通训练。发挥定势的乐观作用。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