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寻阳柴桑人,第三单元复习题,作者,又名 ,字,自号五柳先生,时期著名的诗人。本文是桃花源诗的“2根据桃花源记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出自本文的成语还有等。3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o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2甚星之(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复前行()6欲穷其林(7仿佛若有光(8便舍船()9才通人(10豁然开朗()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13鸡犬相闻()14黄发垂髻(指(指15阡陌交通(16乃大惊()17乃不知有汉()18便要还家(19咸来问讯()20率妻子邑人(21来此绝境()22不复出焉()23无论魏晋(24
2、为具言()25皆叹惋()26辞去(27此中人语云()28不足为外人道也()29便扶向路()30处处志之()31及郡下()32诣太守()33即遣人随其往)34遂迷()35遂与外人()36欣然规往39后遂无问津者()37未果()38寻病终()40怡然自乐(41隔篁竹()42如鸣痂1环()43心乐之(44水尤清冽()45全石以为底()46近岸(47卷石底以出()48为纸()49青树翠曼5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1亘百许头()52若空游无所依()53日光下澈(54影布石上()55怡然()56俶尔(57往来翕忽()5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9凄神寒骨()60悄怆幽邃(翻译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3、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四、原文填空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4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o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06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别”意境相似的句子是,o7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o8小石潭记第一段表现环境优美的句子是,o9侧面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o10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 ,11关雎中表现了男子对少女追求
4、不得、苦苦思恋的句子是12关雎中表现恋爰生活的和谐美满的句子是,;描绘婚礼盛况的句子是 O13兼葭中起兴的句子是, o ,五、问答题(24分)1桃花源记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 ?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5文章最后写到刘子骥去找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会?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7作品的思想反映作者的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8、小石潭记中作者感情是怎
5、样变化的?请概述其原因。9、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六、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 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 榛莽,焚茅茂,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 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土至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6、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乎与景页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 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 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C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 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B.第二段中写出
7、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D .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答案:-1陶渊明集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序2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豁然开朗、落英缤纷等。3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游记二 1沿着,顺着2对感到惊异3新鲜美好4落花。繁多的样子。5又,再6尽7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8离开9
8、仅仅,只10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1整齐的样子。12类13可以互相听见14老人小孩15交错相通16于是,就17竟然,居然18同邀,邀请 19全,都20带、带着妻子儿女乡邻2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2再23不要说,更不必说24向(桃 源中人)详细地说出25感叹26离开27告诉28不值得,不必29沿、顺着 先前的30做记号31到32拜访33就派34终于35于是36计划,打算。37没有实现。38不久。39访求、探求40 和悦愉快的样子。自得其乐。41竹林42好像佩戴的痂I环碰撞发出的声音43心情为之高兴44水格 外清凉45以整块石头为底46靠近47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48水中高地 49
9、 翠绿的藤蔓50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51大约表示约数52依靠53穿透54影子 映在水底的石头上55静止不动的样子56忽然57轻快敏捷的样子58项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59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60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三1、忽然遇到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又向前行进,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3、老人小孩全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4、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它的源头在哪里。5、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四、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10、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7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12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3紫葭苍苍,白露为霜。紫葭萋萋,白露未晞。紫葭采采,白露未已。五 1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
11、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2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3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 的社会,是不存在的。4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5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这样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 假假的气氛。6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 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抨击和批判。7作者是一个看不惯社会的黑暗,厌倦了官场的斗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8、由乐变凄。
12、作者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因发现小石潭、看见潭中游鱼相戏而高兴,久坐后,感觉周围环境幽深寂静,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估计悲凉的心境。9、动静结合,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六、l.C 2.A 3.(1)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 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2)(我)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了。这样以后我才知以前未曾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 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 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
13、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 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 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 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 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 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 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 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 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 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 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 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此时心神 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了。这样以后我才知以前未曾真正的游,真正 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