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一、(15 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拂晓(fu)B.霹雳(pl) *C.轩榭(xi6)D.颓唐(tui)疏懒(su)伎俩(ji)嘈杂(cao)*归咎(jiu)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B.草长莺飞C.物竞天择D.张慌失措荡然无存 五彩斑澜 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寒噤(jin) 絮说(XU)繁衍(yian)诘问(jie)(3 分)转弯末角穷愁潦倒衰草连天豁然开朗)(3 分)赃物(zhang) 匀称(cheng) 滞笨(zhi) 栖息(qT)*风尘苦旅 大庭广众
2、 在劫难逃 重峦叠障A.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 B.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C.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D.我们法国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8.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校园宣传活动,增加了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C.雅礼学子欧逸超的一封家书感动了无数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雅礼精神
3、。D.要避免年轻人不“啃老”,首先是他自己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5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3分)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二、(25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20 .【答案】“月辉”在文中的语意可理解为宠辱不惊(或“淡泊宁静”“淡泊名利”“娴静淡泊”“安贫乐道” 等),放达自适(或“特立独行” “洒脱不羁”等),坚忍不拔(或“百折不回
4、” “顽强不屈”等),矢 志不渝(或“不变心性” “自我坚守”等)的品性。(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句中的“月辉”在此处是比喻义,比喻了人的一些优秀品质: “放达自适”,“自我坚守,不变心性”,“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21 .【答案】示例:作者借松、柏、槐喻在无数的苦难中默默自我忍受、修复、完善,具有不凡气度和胸 襟的人;并将其与出卖尊严和人格的小人进行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前者的景仰,对后者的嘲讽。(4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文章在第段写了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 是表现“无言地忍受”“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气度和胸襟”等
5、优秀的品质,同时与“那些不惜以自己 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 作者的感情倾向。据此理解作答即可。22 .【答案】示例:王维自始至终保持坦诚、执着、自识的独立人格,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 抵御物欲诱惑,甘于清贫寂寞。(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在第段中对王维能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的原 因做了阐释:“自始至终保持坦诚、执着、自识的独立人格,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 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据此理解作答即可。23 .【立意指津】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
6、开放度大,补充的词语基本上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低。有 个新颖、深刻、富有意蕴的题目很重要,例如“微笑、鼓励、眼神、拥抱”等,主要通过叙述他人的 行为或反应给你带来的积极影响就可以了。如“给我一个拥抱就够了”可以写一次月考,仿佛给我头 上浇了一杯冷水,又仿佛给了我一棒子,让我一下子着了慌。临考前那天晚上,妈妈微笑着给了我一 个拥抱,带给我自信和勇气。)(2 分)将:将要举:选拔、任用过:犯错误发:发生A.困于心B.苦其心志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舜发于吠亩之中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苛政猛于虎也帝感其诚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何陋之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
7、每小题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征于色,发于声*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
8、,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注】,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牖(you):窗。9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叶公非好龙也,
9、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1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挑促织:捉蟋蟀。篱落:篱笆12 .诗歌第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请赏析其妙处。(3分)13 .结合全诗分析,第三句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几处早莺争暖树,o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黄鹤一去不复返,o (崔颖黄鹤楼)(4) ,城春草木
10、深。(杜甫春望)(5)东风不与周郎便,o (杜牧赤壁)(6)老骥伏杨,o (曹操龟虽寿)(7)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o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1518题。(共12分)(一)绿豆那些事儿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 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 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屈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 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 大豆就不一样了,营
11、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 “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 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 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 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 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 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
12、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 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许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 吧。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 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 糖精水冰棍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棍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 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
13、,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 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 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 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 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 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 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
14、“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 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 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 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 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 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
15、历史十分悠久。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16 .文章第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17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屈居于杂粮之中。 18.文章第段说到人们迷信绿豆的解毒功效,而科学事实并非如此。你在生活中,有见过类似的例子吗?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解说。(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二)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
16、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什么 样。我虽然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 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翻来覆去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 许。而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 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
17、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 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 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 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 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放达自适? 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坚守,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有了诗人 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
18、武帝亲 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 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 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 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 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自始至终保持坦诚、执着、自识的独 立人格,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
19、,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 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 “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 望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这才是人生“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 我劳累庸碌之身躯。(选文有删改)19 .作者读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段,请你简要概括。(4分)20 .阅读第段,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解释下面
20、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语意。(4分)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21 .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阅读第段,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22 .王维为什么能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请你简要回答。(6分)四、(50分)23 .按要求作文。“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 逸。“(汪国真)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
21、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及解析L【答案】D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题型。A项,“疏”读shU; “赃”读方ng。B项,“称”读chVn。C项,“衍”读y*n。D项,正确。故选D。2 .【答案】C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题型。A项,应为“转弯抹角”。B项, 应为“五彩斑斓”。C项,正确。D项,应为“张皇失措”“重
22、峦叠嶂”。故选C。3 .【答案】D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 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D项,冠冕堂皇,形容 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有表里不一的意思。用在此句不恰当,应为 “富丽堂皇”。4 .【答案】C (3分)【解析】A项,主语不一致,把“被字去掉。B项,搭配不当,“增加”改为“增强”。D项,滥用 否定词,把“不”字去掉。故选C。5 .【答案】C (3分)【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 阅读
23、的过程中识记、分析其相关的故事情节。从所给语段中可以看出这次“武装宣传”是长征。A项,与“大迁移”无关;B项,无法体现红星照耀中国等信息;D项,与材料中的“武装宣传”不符。6 .【答案】D (2分)【解析】D项,“发”在这里是“显露、流露”的意思。7 .【答案】B (2分)【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词义要结合具体句子理解。A项,前一个“在”,后一个“比” ;B项, 两个都是代词“他的”;C项,前一个“表提顿”,后一个“的人”;D项,前一个“的”,后一 个“宾语前置的标志”。8 .【答案】C (2分)【解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字,比较判断 正误
24、即可。C项错误,本文是从个人说到国家。9 .【答案】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2分)【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查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耍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五色无主。10 .【答案】这个叶公其实喜欢的不是龙,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U、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
25、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 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句注意关键词“是”“似”等的翻译。11 .【答案】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 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2分)【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并要 注意议论的语句“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 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 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
26、述。12 .【答案】“送”有“送来”之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拟人化,写出秋风吹动梧桐叶子, 送来飒飒作响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表现出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 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 “送”字寓情于物, 赋予梧叶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 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
27、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 意味绵长。13 .【答案】反衬(衬托或对比)。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 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3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 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诗歌的感情是羁旅思乡之情,而儿童捉蟋蟀的愉 快、活泼、天真与作者的感情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艺术手法角度看,这既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 反衬。14 .【
28、答案】(1)大漠孤烟直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国破山河在 (5)铜 雀春深锁二乔(6)志在千里(7)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每小题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 硬背,耍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耍大一些。15 .【答案】C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 明对象及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
29、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 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根据第段中的“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可知, C项表述有误。16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将绿豆的营养成分与大豆相比较,同时列出了绿豆与大豆营养成分的具体 数字,说明因为绿豆的营养价值比不上大豆,所以绿豆地位卑微,使得说明更全面更有力。(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 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了解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根据画线句的内容可知,这一句把大豆与绿豆进行了 比较,还有准确的数字,所以这是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绿豆的营
30、养价值比不 上大豆,所以居于杂粮之中。17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绿豆赋予人的特性,说明绿豆在过去地位卑微,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生动性、形象性。(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多是以文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或生动的字、词、短语、句子有何表达作用的形式出现。这句话中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 性,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18 .【答案】示例:人们都以为运动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知,运动要适量,要注意时间和方式。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 己的阅读体验、阅读
31、感受。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 准确、简明、规范。第段说到人们迷信绿豆的解毒功效,认为它越多越好,但并非如此。正如生活中 的许多事情,虽然对人的健康有益处,但是也要把握尺度,不可盲目迷信。19 .【答案】经历了三个阶段:少年时期熟背诗句,不懂意义;青年时期寻找意境,自以为读懂了; 成家立业后,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堆积后,真正读懂。(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概括。文中作者对山居秋暝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年 龄还小”的时候,“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二是“上了大学”的时候,“自 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其实 根本不懂。三是成年后,“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