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训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03240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训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训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训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训练(含解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 2021 沈阳市高三模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乡举里选无从推行。曹魏时期政府规 定,各州郡分别公推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者任大中正,作为品评官,但是所品评人物是否 任用则由吏部斟酌。据此可知,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旨在()A.否定乡举里选的惯例2. 2021 荷泽市高三模拟唐初,文人、土子入国学或州县学以从师问难的方式学习儒 家典籍;唐高宗后,“进士不寻史籍,惟诵文策”,求学之风为之大变。这说明()学之风3. 2021 彳詹州市高三模拟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 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

2、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A. 土族阶层开始衰落B.科举取土具有随意性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4 . 2021 -青岛市高三模拟唐代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科名的考生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还要参加吏部的钱选,具体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的考试,只有通过佐选的考生方可 授官。据此可知,唐代锭选制()5 . 2021 枣庄市高三模拟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表明唐朝()是审议机构B.门下省是执行机构C.行政效率大大下降D.决策体系日臻完备6 .2021 丽水市高三模拟资治通鉴记载,唐初“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

3、人各执所 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这 一机制()A.利于减少决策失误B.防止官员贪污腐败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中央监察制度7 .2021 嘉兴市高三模拟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 “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 事务。此举旨在()8 .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权力8. 2021 东营市高三模拟唐玄宗时将翰林学士调入内廷,负责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 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称其为“内相”;穆宗时宰相卒逢吉势倾朝野,“惟 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

4、代设翰林学士()A.保证了决策质量B.加强了监察机制C.完善了宰相权责D.牵制了外朝相权9. 2021 湖南卷西晋的占用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 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 此可知,西晋至唐()10. 2021 北京东城区高三开学考试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 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11. 2021 山东青岛市高三模拟欧阳修在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 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 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12. 2

5、021 烟台市高三模拟783年,唐德宗批准推行了房屋税一一税屋间架法和交易税 算除陌钱之法。此后,“月进”“日进”等所谓“羡余”征收成为新的名目。这反映了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 C中正官是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者,所品评人物是否任用则由吏部斟酌,这样有 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C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当时乡举里选难以实行,而非用九品中正 制否定乡举里选,排除A;九品中正制是在运行过程中被世家大族把持,而非制度设置的初衷, 排除B;题干信息不能得出九品中正制能够拓宽下层社会入仕途径,排除D。2. 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子求学之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取士转向了 文策,B项正确;学风变

6、化与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无关,排除A;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官方教 育走向,排除C; D错在“普遍”,排除。3. D依据题干可知,唐朝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考明经和进士两科,是 科举制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制举是为了选拔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平民百姓和官吏 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故D选项正确;“开始”的说法无从体现,故A 选项错误;随意性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科举制有利于保证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故B选项 错误;在制举考试中,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无法体现出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与否,故C 选项错误。4. B由材料“获得科名的考生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还要参加吏部的铿选只有

7、通过铿选的考生方可授官”可知,唐代钱选制对人才选拔作了进一步的考核,这有利于保证 所选人才的真实性,故选B;对考生再次进行考核,是增加了考试的公信度,而非削弱,排除 A;钱选是身、言、书、判四个方面的考试,这不仅仅涉及对品行的考察,C项将锭选制理解 片面了,排除;锭选制只能一定程度上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性,无法确保,排除D。5. D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 掌管审议,由材料“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门下省可以驳回中书省的 政令,因此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这也体现了决策体系的日益完备,D 正确;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排除

8、A;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排除B;三省分工明确,有助于提 高行政效率,排除C。6. A根据材料“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这里描 述的五花判事是唐代中书省的运行机制,这样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A正确;五花判事的运行 机制并不涉及反腐,也不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排除B;中央集权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 题无关,排除C;中书省不负责监察,排除D。7. B太宗的做法增加了宰相数量,削弱了相权,意在加强皇权,B正确;原来承担宰相 事务的功臣继续参与宰相事务,说明这一举措不是弥补中枢机构人手不够问题,排除A;这一 举措与科举制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太宗的举措只是针对中枢机构,说明其目

9、的不是建立完 整的官僚机构,排除D。8. D从材料“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翰林学士为 皇帝顾问,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 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D项正确;翰林学士的设置并不能完全保证决策质量, A表述绝对,排除;翰林学士并没有监察职能,排除B;翰林学士的设置限制了相权而非完善 宰相权责,排除C。9. A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 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

10、地的变化,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 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10. B根据所学知识,租庸调制的出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这样就保证了农民的生产 时间,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相庸调制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只不过是征税 形式发生了变化,A项错误;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未能使农民得到一定数 量的土地,C项错误;和租调制相比,租庸调制突出在纳绢代役,但没有体现放松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D项错误。11. A材料信息“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 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说明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 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增加了百姓负担,故BC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故 D错误。12. D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材料中房 屋税、“月进”“日进”等税收名目,改变了两税法的税收标准,表明两税法遭到了破坏, 故选D;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租庸调制,排除B;材料中房屋税、“月 进”“日进”等税收名目,不是按照人头作为征税标准,排除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