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矛与盾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矛与盾的》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矛与盾的教学设计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 4个字。能正确读 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 6个词语。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教学重点】1、会写“矛、盾”等1 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 6 个词语。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 一的过程。【教学难点】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 6个词语。2、理解、体会
2、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 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 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 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 己的行动证明了 “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 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
3、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 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六、板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进攻自卫合二为一枪炮铁屋子坦克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 字。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 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教学过程】K第一环
4、节1一、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 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二、揭示课题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 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K第二环节U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 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 字义,
5、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 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以“摘苹果”、“抓阉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K第三环节U1、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2、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 克的? ”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 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
6、的?3、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4、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 句子的好处。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 架。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 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5、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
7、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 (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 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 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 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 语等)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 话的理解
8、。(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K第四环节U1、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 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 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K第五环节U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 的发明者吧。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选用“如般”或“像样”写一句比喻句。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K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课文读通
9、顺流利。2、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 于”等词语。K教学重点a1、课文读通。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有关词语,知道不集合的缺点。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什么?(请读书后,说说人们想到了什么?)四、读后交流: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边听边正音)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 主识字。)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
10、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 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说说读后,人们想到了什么?组织讨论:矛和盾的集合。五、再读课文,要求是读熟提出要求:看看课文写矛和盾不集合时的缺点有哪些?在哪里写的?找出来读读。学生读句子,交流。如:1、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2、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3、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划出来一仿佛这三个词就写在画面上,读出来插上一对翅膀,一对想象的翅膀,读着读着,画面就看“活” 了;4、尽管这只是一场朋友间的比赛,但是依然十分紧张。六、记字写字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
11、的方式来记住它们。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 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兼顾单元目标,有整体感。开头的设计想到学生已经预习的真实情况。但提出“人们想到什么? ”的导 语,学生还是需要认真读书。如何把课文读熟?是重点,这样的设计找到了结合点一一各自不集合的缺 点。课文熟了,不集合的缺点给学生的思想更明确了,有利于学生对想到集合的 铺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的道理。2、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
12、词语。K教学重点U1、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一、分离有缺点,科学家是如何想的?1、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 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2、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 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题 目。二、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边欣赏边议
13、论。2、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如自 豪、惊喜、成功感。3、 “大显神威”什么意思?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随机出示屏幕阅读补充材料1 ),这是一段对战斗场面更具体的记录,鼓励优秀学生 加大难度从短文中再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4、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棒、好、妙极了等)一 O启发:仿佛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请写下来。如:(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 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
14、慧。三、用讲授和举例等途径,理解课文告诉大家的道理1、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 们也能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 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 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电视电话、蛋卷冰淇淋、鸡尾酒等。2、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3、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 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同时板书出示:()和()的
15、集合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4、总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 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 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你就会收益终身。四、作业1、抄写用词语很好的句子。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在晨会等时间介绍。难点的理解过程分化为一个一个步骤。通过读来感受,常识性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写的训练。归结到自己生活。教师的总结是提升与提炼,升华对课文的理解。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 4个字。能正确读写 “集合、招架”等1
16、 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 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
17、 5课,矛和盾的集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边听边正音)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2、矛和盾的图片。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卡片,
18、开火车请学生读。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 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 4个字。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19、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 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
20、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2、齐读这段话。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写字抄词1、练习其他7个生字。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五、实践活动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6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琲不发。意思是说: 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 状态叫愤俳。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21、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 然醒悟。而学生的愤琲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因此,应 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 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 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 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 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 带着
22、他们直奔的关键处。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 其宗。三、以疑促读 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 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 态,在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 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团坐的 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 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
23、意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接着请学生代表交流,在交流 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 提问,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当堂反驳。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 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 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 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 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
24、问题。因此上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 生提问,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 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生动 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 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 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质疑,无疑从另一 个角度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读中悟理深悟寓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 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而
25、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如能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 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 到的事例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 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五、积累语言课外拓展语文的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 不好语文。简洁流
26、畅、用词生动,是指导学生准确用词的范例,可要求学生将 生动传神的词语摘抄下来加以积累。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揭示 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应在课堂 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课后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 开一次故事交流会。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 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
27、,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 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五、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5、指导生字书写。6、小结写字情况。六、课后作业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3、用“? ”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
28、学生互问互答)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 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 自然段。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4、指导朗读14自然段。引导:小
29、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 交流。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朗读课文。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 了什么道理?引读6自然段。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 说服力。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
30、一样发明出坦克呢? (生自由回答)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 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 6个 词语。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 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3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 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 难点。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 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 生写。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
32、器的距离,为 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 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 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 多读几遍。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 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 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
33、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 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 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指导朗读。(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 朗读,体会“紧张危急”。)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一一(学生接读:“盾 太小啦
34、!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 ”是什么 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 ”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设计意图:抓住两个“! ”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 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 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 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
35、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 的个性化理解。)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 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一一(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 出进攻的“矛”一一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 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 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
36、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 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 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 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 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 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 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吗?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