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说课稿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9433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说课稿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过秦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秦论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属自读课。笔者在三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两次的教学经历印象深刻,一次是做教师时带高一学 生,有领导要听课;一次是作为省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临时安排给高二的 学生讲解过秦论。两次教学时隔10年之久,学生不是同一年级,故采用 了不同的任务驱动。【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本文涉及较多 词类活用现象,如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等,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在熟读课文的 基础上,基本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情节、理解课文精彩对话和感悟到对比烘托 手法的效果。但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学生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 族

2、气节比较表面和概括化,存在情感把握不够深入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将苏武 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联系起来。一、导入环节的任务驱动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在设计这个环节时,笔者比较注重与 上节课的关联与衔接,让学生首先找到抓手,明确方向与任务。学情不同, 任务设计也应该有差异。高一年级是新授课,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有一定欠缺。设计的任务是: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内容?请与你的同桌一起回忆,一 个负责说,一个负责写;负责写的可以再补充。高二年级不是新授课,但由于笔者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太了解, 于是 就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过秦论一课已经学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不理解 的地方,找出来我们

3、一起研究探讨。请 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单独思考 然后4人交流讨论。任务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高一的学生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利于激 起成就感;高二的学生,找自己不理解、没掌握的点就觉得小儿科,清醒认识自己的“不足”反而能激发挖掘欲 望,借班上课,就怕任务被忽略,因此笔 者采用 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真正找到自 己的遗忘点或漏洞。导入环节的驱动任务应该是“低”而“实”的,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就可能更同步,教师就可以机智地推进学习进程。期间切忌布置抽象 空洞或大而不当的任务,让学生云里雾里, 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适合的任 务导入,只能说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而不是学

4、生学习的启动。二、研读环节的任务驱动作为第三课时,要体现与前两节课的层次 性与内容的差异性,否则既浪 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又不能体现教师课堂教学引领者的角色。任 务的设置可以 按照纵向思路,也可以横向拓展,在知识层面形成架构、在过程层面选择方法、 在训练层面锻炼能力、在思维层面提升素养。(一)初步引入,整体感知到学习过秦论时,高一学生对必修模块 的学习已近一半,是引导其学 会分析的契机。因此布置的任务是:过秦论是一篇议论文。议论 文一般是 “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前一课劝学就是这样。再通 读课 文,写出过秦论的论证思路。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 请你推测一下原 因。高二学生,已经开始

5、选修模块的学习。引导他们建立初中与高中的关联, 打通必修与选修的层次,这是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的路径,也就成为教师不 可忽视的环节。任务布置如下:过秦论写到了秦的灭亡,我们在初中阶段 学习的选自史记的一篇文章陈涉世家也写到了相关内容。阅读两篇文 章,请找出各自写秦灭 亡的语句,认真分析一下有什么异同。基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一般多重视文言知识的教学,使得文本内容支 离破碎。没有整 体感知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教学。在文言文研 读的初始,对 于文本的整体感知就成为首要驱动任务。第三课时再走进文本,文字阅读已不 存 在障碍、内容的理解基本完整,但是前两节课的重点在于词语与句子的教 学,学生对于文本的整

6、体感知还是不到位,因此高一学生从文体入手来落 实对过秦论的整体感知;高二的学生则拓展开去,整合两篇有相似性的文 本来落实。整体感知是阅读的金钥匙。正确的整体感知是文本研读的必要环节,否则 会事倍功半。(二)再次研读,细处分析有了正确的整体感知,局部的分析才有价值。平时多数教师还是重视在细 处做文章的。笔者认为,这个细处也不能随便拿来,而要找到“牵一发而动 全身” “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点”或“眼”,因此对于信息的比较、筛选与 提取就显得 格外重要,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会更投入,理 解也会更深入。高一学生的驱动任务难度不大:文章哪些语 段记叙了秦的发展过程?分为 几个阶段?哪一句 话概括了秦朝的

7、灭亡?作者对于秦的灭亡有怎样的态度?高二学生的驱动任务:同样的历史事件,在两篇文章中表现的重点各是什 么? 请在两篇文章中分别找出表示秦朝灭亡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寄 寓的情感。文本的结构层次是为文本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内容的核心是作者写作之前就 已经确定的,也是需要读者在认同作者的基础上反复走进文本才能体会到的。 这是信息的筛选与提取过程。过秦论的大量篇幅在讲秦兴起、发展的过程, 对灭亡只有一句“一夫作难而七庙琛”。而在同样记叙秦朝灭亡的陈涉世家 中,则是“伐无 道,诛暴秦” 一笔带过。这两句话,陈述角度不同,过秦 论中的惋惜之意浓重,陈涉世家的自豪之意凸显。读文章就是借助文字与作者对话,

8、使认知不 断趋同,进而产生同理心。整 体感知背景下的文本细读是有价值的、是深入的、是贴近作者的。作为高中生, 这就是阅读的高层次要求。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甄别的和情感参与的阅读。(三)跳出文本,理性分析细读是沉入文本的过程,作为读者,还要跳出文本来看文本,站在历史的 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有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多由教师一带而过,效 果似蜻蜓点水。高中的学生是要训 练思维的,尤其是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等。高一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不够深刻, 要适当引导:过秦论中,作者认 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除此之外,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你认为 秦灭亡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依据何在?高二学生在本环节设置的任

9、务是:同为西汉时期的人物,对于历史上同 一个历史事件,贾谊与司马迁的认识为什么不同? 请结合写作目的、二人身 份来阐释。学习语文是需要理性分析的,只有感性认知的学习是浅层次的。透过现 象看本质是理性 分析的表现,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厘清规律,这 才是古人所说 的“道”,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才能说“传道”。贾谊铺叙秦“百有余年”的历代努力与“序 八州而朝同列”的兴盛,体现 了新事物发展过程 的曲折漫长,也是为了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族”的轻 而易举形成鲜明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当然,从哲 学角度分析,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朝代更替都是历史的必然,但仁政不施是内 因。司马迁作为史

10、学家,他从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角度叙述了秦朝灭 亡的过程,重 点在于记述陈胜起义的原因及过程。 贾谊作为 西汉的政论家, 把秦灭亡的历史写进文章,是为了把历史事件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 鉴,一定会站在统治者施政的角度论述。历史的分析、哲学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三、总结环节的任务驱动总结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收束部分,应体现 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也应该为 课后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做好铺垫。于是笔者给高一年级设置了这样的任务:贾谊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教材编者收入本 文的目的何在? 今天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又是什么? 请 结合课下注释、单元提示简要作答。给高二年级设置的驱动任务是:过

11、秦论这篇文章体现了我国古代臣子 的浓烈的参政意识,如果你是一位西汉统治者,读了这篇文章,你会不会采纳 他的建议? 请陈述理由。可驱动学习的任务应该是难度适宜并符合认知特点的。创设一定的情境或 转换身份角色,都是很好的驱动任务。“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文为鉴,可以增文采。尽管过秦论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其 艺术价值仍是熠熠生辉。这篇 文章的论证逐层深入、句式铺排有力、语言汪洋恣肆,只有不断的诵读才能 体会。而总结的环节都指向了语文的根本任务,即对文本论证与语言的赏析。四、课后作业的任务驱动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当的作业有利于推

12、动课堂教 学效果的巩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布置的作业如下。高一年级的作业:如果是当面向西汉统治者 进谏,请想象是一种怎样的场 景? 请与同桌结组,两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进谏。高二年级的作业:阅读六国论阿房宫赋论积贮疏等文章,归 纳其异同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低起点高落点,这就需要设置的驱动任务也体现出 层次性,一层层深入或一步步拓宽, 因此教学任务要尽量具体、可操作。 在课前预设时,首先要确定“我要带 领学生去哪里”,然后以目标为方向,设 计达成目标的主任务;在主任务的指导下,分解成数个子任务;在任务层面, 把任务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参与度高、参与层 次深,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共存的过程。也许课堂教学的瞬间不在我们的 预设范围,那 就需要临时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地调整 节奏与教学任务, 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