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级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 位置。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材料一: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 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 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
2、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 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 天一改。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 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 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 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 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
3、相对固定的文学 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 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 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 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 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 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 的,它像一
4、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 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 的终结形式。以文学史框架为参考,展开更广泛细致的阐释、分析、讨论和研究,就成了这个学科研究的主 体内容,而这些都是在文学批评的范围内进行的,文学史就建立在此文学批评活动的基础之上,没有文学批 评的繁荣发展,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无法独立地支撑起自己。文学批评不能以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为当然标准, 而要以批评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为基础。只
5、有这样,才能实际地、深入地进入到文学世界,将其中更丰 富、更具体、更隐蔽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从而给文学史的写作不断注入新 血液。(摘编自王富仁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材料二: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 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 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 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
6、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 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 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 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摘编自明飞龙从“人的文学”至I “人的文学批评”) 材料三: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 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 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
7、,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 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 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 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 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 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 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
8、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 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 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 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标志着文学研究者对文学史框架的合理性有了一致的认识。B.文学史框架以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
9、代表了所有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C.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学史形成冲击,从而促使文学史发生突变性变化。D.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不是文学史的结论。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间更青睐文学史。B.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的认识有稳定性。C.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者应具有的态度。 D.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3 .下列文学批评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10、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 相同。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 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 明的史实。D.评雷雨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 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批评作品。(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
11、面文章,完成69题社戏沈从文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 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 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 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 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 不多远。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
12、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 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 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 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 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 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 物。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
13、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 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 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 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 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萝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 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 热闹而忙乱。家中 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
14、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 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 杆,到处走动拜客。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 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 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 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 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惯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
15、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 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 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 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 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 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 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
16、“王大娘补缸”,戏是趣 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 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 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 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 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
17、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 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 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 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修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C. “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
18、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 变的气氛。8 .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 郑重守礼。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 与惆怅。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 乡土社会。8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9 .文中
19、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 “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福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日:“臣观晋公 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 妻问之日:“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日:“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 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日:“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
20、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日:“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 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日:“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 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祓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 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 ”群臣皆日:“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 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日:“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 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日:“军
21、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 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 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遇之时无礼同彼若有时日反回国同而起兵向即恐为曹伤口君国不如杀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指困窘、困厄,与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穷”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约”,与鸿门宴
22、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意思相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察,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 有听从叔瞻的建议。及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忡忡,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 晋国,立重耳为晋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
23、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 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14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你认为曹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B.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16 .两首诗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但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分析其手法上的相似之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25、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两个比喻,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事学习的两句是“”。(3)赤壁赋中,以“”作结,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 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819题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 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 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上棱上镶着几
26、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 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 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 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 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 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 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
27、样了!18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19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 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二)课内文言常识(13分)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中绳(符合,合乎)通习之(全面) 适(去,至IJ)属客(劝请)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斗牛以为轮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须臾之所学也 2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吾从而师之羽化而登仙侣鱼虾而友麋鹿
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顺流而东也 非能水也 敕以为轮 A./B./C./D./23 .下列句子中,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是(3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A. “六艺”有时指六种技能,分别是礼、乐、诗、御、书、数。B.古代跨出一脚为“度”,两脚为“步”。C. “望”是根据月亮盈亏状态对应日期,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D. “君子”一词出自周易,不断完善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王德峰教授在复旦大学做关于“学问与人生”的讲演时,曾
29、经说过:梁启超先生总是“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总是在自我批判中前进。这是需要勇气的。大家跟老师、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一定会有很多讨论。这时,我们不仅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要聆听别 人的见解,尤其是自己的观点遭到反对的时候。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也是饥饿感。无论对这个世界,还是对所学的专业,总是觉得目前所知是远 远不够的,知道得越多,就会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总是满怀好奇心,觉得有许多事情更想要去了解。 这就是精神上的饥饿感。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0、;不少于800 字。2021级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D解析:A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文学史教材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 用者放心接受”。并不意味着“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标志着文学研究者对文学史框架的合理性有了一致的认 识。B “代表了一个时期内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C “发生渐变性变化”。2 .A解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两条腿,各有价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 .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论 证语言简洁平实中不乏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1点1分,3点4分)5 .依据当时所建立
31、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确定一个时期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 来,消除理论依赖症,用鲜活的语言讲清楚,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要有一定思想,有时代警觉,有理论意 识,不断阅读。8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场面描写)以此写了社戏中的各种仪式,如选址择日,开锣 时的祭拜,开锣后的打加官,戏目的安排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烘托、渲染),通过描写各色人物 的行为举止,伏波宫前的集会场面来衬托社戏的仪式感。二、古代诗文阅读11.B解析:鸿门宴中“出入”为偏义副词,进入的意思。13参考金考卷2023年全国乙卷答案14 .曹国自身力量比较薄弱(故曹,小国也);曹国地理位置
32、处于晋、楚之间,受到两个国家压迫(迫于晋、 楚之间);不能够礼遇他人,目光不够长远。16 .两者都运用了想象,晁补之的临江仙中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此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 恋与不舍;苏轼的江城子下片写梦中与妻子相聚相逢,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出对爱妻的思念,并设想 死者的痛苦,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词的末尾均为以景结情,临江仙中最后写到了与友人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与雪中凋谢 的梅枝,江城子中苏轼用“明月夜,短松冈”营造出了凄清幽独的意境,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 而真挚。17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5.这是一道引语式
33、材料作文题。材料是王德峰教授关于“学问与人生”的相关演讲内容。第一则,“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意思是 在自我批判中前进,批判自己需要勇气,人要有反省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等;第二则提到要发表自 己的见解,更要聆听别人的见解,意在表明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学会倾听,或既要敢于发声,又要学会 聆听;第三则“总是觉得目前所知是远远不够的,知道得越多,就会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总是满怀 好奇心”“保持精神上的饥饿感”,意在说明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由此看来,材料有多个角度,一是要 有勇气在自我批判中前进;二是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要聆听别人的见解;三是学然后知不足,知道得越 多,就会察觉到自
34、己不知道的更多,应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注意:必须明确回答王德峰教授关于“学问与人生”的演讲内容给 我们的思考与启示。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不得被评为一类或二类文。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对于材料中王德峰教授关于“学问 与人生”的演讲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人生 以启示”和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来写作。写作要求结合上述材料与自身发展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以“学然后知不足”为例,首先阐述学习的意义 和价值,学习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然 后分析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只有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自 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再探讨“知不足”的途径,包括自我反思、他人反馈、实践经验等,只有通过多 方面的反馈和经验积累,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最后重申论点,强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 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进而通过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统一。 立意:1 .勇于自我批评。2 .学会表达自己和聆听别人。3 .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