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之道》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 旨。3、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4、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 “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 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把握本文中的“三纲” “八目”,感受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 “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 内部关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修身、齐家、治
2、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 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大儒韩愈特别关注学习的内容,而 韩愈这一思想的源头是在礼记大学中,即使历经数千年,“大学” 精神依旧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今天,我们走进大学之道,学习“修身 之道”。二、知人论世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 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O2 .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 “三纲八目”的“三纲”,即,。”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 事立教
3、”的目标所在。3、“, , , o ” 四 句,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地论述了志向坚定带来的一系列益处,也是达到“至 善”境界的过程。4、大学之道中, 两句从“三纲”出 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5 .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o ” 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6 .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a”, o7、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8、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等八个条目,“,。”说明“修身”是其中 最根本的一条。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
4、,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 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10.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着是, O11、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事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 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1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1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 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5、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6、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7、物格而后知至8、自天
5、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0、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1、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12、致知在格物1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十、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 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 “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 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
6、“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仅次于“复圣”颜渊。啮指痛心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 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 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 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 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1)修齐治平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 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2)人为贵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 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 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 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 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 精华。4
8、、关于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 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 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 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 想的资料汇编。5、了解大学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 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 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力作
9、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 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列为“四书”之首,进行注解, 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 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 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 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 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 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 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致其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指平民百
10、姓。壹是:一律,一概。本:根本。释义: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 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 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 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 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 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 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 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 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
11、至平民百姓,人人都 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2、问题探究(1)概括内容及作用。明确: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为实现“三纲”指出了具体的方法。(2) “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 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 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 “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六、合作探究1、“三纲” “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 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你如
12、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明确: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 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 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 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 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 重要作用。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 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 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 起而攻之,使文
13、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 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3、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而大学和中庸论 语孟子并称“四书”,可见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性。那么, 大学到底是一部怎样的著作?明确: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 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中提出的“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 了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 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朱熹认为大学是“为学纲目”
14、, 且“四书”中以大学为最易晓,故读“四书”要“先读大学,以 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 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4、大学之道向我们介绍了人生的“进修阶梯”,循着这进修阶 梯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结尾说“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要把“修身”作为根本。明确:就人生进修阶梯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 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外治”。而“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 纽,它与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
15、后面的“外 治”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就个人而言,“修身”既是物的“本”,又是事的“始”,在人生进修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5、大学之道讲述的观点,在学习上对我们有何启发?明确: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首先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正如 大学之道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只有知道自己应达到的境界之后, 才能厘清本末,循序渐进。同时,我们也要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学 习。仅仅把学习视为单一、静止的行为,很容易产生倦怠,缺少学习的动 力。真正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端正自己的心思、修养自身的品 性,更能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6、顶真手法是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请以第二段为例分析大学之 道是如何运用这一手
16、法的。拓展:顶真手法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指上句的结尾 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声韵的方法。顶真 手法是古典文献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句子,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顶真手法上递下接,结构紧密,使语气紧凑,语意贯通,读来给人和谐流畅之感,具有节律整 齐之美。明确:本段使用了两次顶真手法,并且呈现出“层递式”的特点。第 一次从“
17、治国”到“格物”,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在逻辑上属于“递 降”;第二次则恰好相反,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在逻辑上属于“递 升”。这种“层递式”的顶真辞格,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深刻地揭示了 事物、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读者对事物、事理的联系认识清楚,一目 了然。七、写作特点1、大量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使文章呈现出深邃隽永的审美特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语凝练,言简义丰。这些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 句是博学的儒者对思想加工锤炼的精神产品,也是他们艺术思维的智慧结晶。2、顶真的使用,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大学之道属于议论文,说理时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逻辑推理性 强,论证条理清晰,表达周密准确。如文章在
18、阐述治国平天下与修身正心之理 时,先连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从“天下” “国” “家”到“修身” “正心” “诚意”“致知”“格物”,由社会治理到个人修养,层层深入、句句推进、 环环相扣,周详严密地论证了深刻的治国之理。句与句首尾蝉联,形成了严密 的逻辑和不容置疑的说理气势。八、总结全文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 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 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 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 接。九、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