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90470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 文八年级下册畿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 .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教学重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彩,理解作者的情怀。【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能有意识地迁移到实际写作中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 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 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 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板书 文题、作者)导入二同学们,你

2、有没有注意到,当把一棵大树锯倒以后,我 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树墩的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色泽不一、 大大小小的同心环纹。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这些环纹就可以说出这棵 树的年龄,凭借的是什么呢?(学生:年轮)对,大树是用年轮记录 自己生命的脚印的。其实,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 替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那么,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 走进时间的脚印来探寻答案吧。二夯实基础1 .作者简介。陶世龙,1929年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长期在该校工作。从1949年开 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写作及编辑工作;1978年后

3、 又参与了科普创作理论的探讨,并从事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著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 印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2 .文题解读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 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 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 与阅读兴趣。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针对重点问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事理。问题1:作者在何处提出了 “岩石能记录时间”这一事理?问题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问题3:岩石记录了些什么信息?问题4: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意义?2 .探究方法(1)自主阅

4、读全文,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有目标 地寻找答案。(2)注意勾画重要的信息,并从内容把握的角度,做概括式批 注、质疑式批注、点评式批注,还可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小组内 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形成小组结论。(3) 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选派代表在班级内分 享批注或思维导图成果。自读课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在“阅读提示”中筛选关键信息,提炼阅读目标。第二步:有目标地开展阅读批注,甚至摘抄活动。第三步:若有旁批,借助旁批深入思考问题。第四步:师生交流分享,丰富深化认知。3 .成果展不(1)作者在何处提出了 “岩石能记录时间”这一事理?【明确】第3段关键句: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

5、记录, 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 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答案第5段疑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关注小层次的中心句: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答案第5段疑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关注小层次的中心句: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关注时间标志语: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 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 岩石。岩石在最初

6、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 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 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 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明确】岩石从多个侧面记录时间带来的变化。(3)岩石记录了哪些信息?答案关注第22段中心句: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 多的历史痕迹。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 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 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关注小层次的中心句: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

7、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思维导图:(4)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意义?关注第31段的关键句: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明确】读懂“时间的脚印”,不但可以增进我们对自然的了解, 还可以指导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二(二)合作探究一1 .探究任务关注“阅读提示”中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梳理说明顺序。2 .探究过程(1)学生回顾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浏览全文,为文章划分结 构层次。(2)关注

8、“阅读提示”中的语句,各个小组按不同方法给第二 部分划分层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小组内讨论本文的说明 顺序。(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教师适时点拨。3 .成果展示(1)文章结构层次。答案“阅读提示”末句: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 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明确】第14段:引出话题一一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 要方式之一。第529段: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3031段: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阅读提示”语句: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 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 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

9、量信息。【明确】第二部分层次划分方法一:第一个层次(5-21):岩石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第二个层次(2225):岩石让我们了解到地质的变迁。第三个层次(26):岩石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 信息。第四个层次(2728):岩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五个层次(29):岩石还可以反映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 动。第二部分层次划分方法二:第一个层次(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个层次(2229):岩石保存了很多的历史痕迹。(2)文章说明顺序。【明确】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 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

10、 顺序,属于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4 .活动小结理清文章思路后,我们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一一由概括到具体 的逻辑顺序。(三)合作探究二1 .探究任务关注“阅读提示”中的相关介绍,再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作特 色。2 .探究过程(1)细读文本,寻读、跳读,找到文中使用比喻、拟人、排比 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任选一处进行朗读和批注赏析。(2)再次细读文本,任选一处可以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句子, 进行批注赏析。(3)跳读文本,关注独立成段的单句,任选一处深入品读,批 注其具体的作用。(4)小组内交流,归纳并记录要点。选派代表阐释分享,教师 引导完善。3.成果展不赏析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有趣。(1)特别

11、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 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明确】此处把岩石在风沙中的情景比作砂轮在有力地转动,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风沙对岩石的磨损,饶有趣味。(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 远的地方。【明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笨重的石块想跑 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轻小的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 地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3)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 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明确】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 “狂风”“洪水” “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形象地表现出它

12、们对碎石、沙砾、泥 士起到的作用。另外,“冲来了 ”“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 增强了 “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 力。关注说明语言的共性。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 山丁 石七O【明确】其中,“根据计算”说明其结论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而 不是妄加猜测的,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而用“大约” 一词,是因 为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多科学,都毕竟是推测 而不能确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理解单句的特殊作用。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明确】通过设问的方式提示接下来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岩石记 下时

13、间的方式,同时让读者鲜明地看到文章的结构层次。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明确】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 新生的话题,又引出下文,继续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明确】概括了上面的叙述,具有承上作用。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明确】引出“石烂”的话题,具有启下作用。4.活动小结通过关注“阅读提示”中的相关介绍和文章中具体句段的赏析, 我们发现本文在写作特色上有这样两点: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准确严 密;特殊句段,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语言,

14、不仅可以简洁平实, 也可以生动有趣。知道了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辑顺序。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 的史书。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 容的史书。作者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 富自己的知识,用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五拓展延伸这篇科普文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 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由此你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请大家踊跃交流讨论。【明确】1.科普文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 理趣、情趣兼备。2.科普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