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3大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3大一轮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 “争” 的一面,却忽视了 “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 “诸 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2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人物或学派观点儒家“礼也者,理也,乐也
2、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管子“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墨家“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3 .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 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 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公去矣,无污我”。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
3、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4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 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 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 学功能:由材料“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 “孝哉闵子骞!”“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及所学可知,汉 代塑造舜、闵子骞等人仁爱、贤能、遵守礼制的“孝子”形象,意在推崇儒学伦 理,适应统治者尊崇儒术的需要,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评判。这表明汉代()B.政治受到鬼神论影响D.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A.统治者自
4、省和谨慎的态度C.儒学重现实轻人伦的特点5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 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 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 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6 .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 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 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乐记中记 载“宫乱则
5、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一说 法()A.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B.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C.顺应了独尊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7 .二程企图用包括天地万物的“理”来支配物质世界,把一切封建伦理道德 都说成是“天理”,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反映了二程思想的出发点是()A.促进儒学的世俗化B.宣扬佛道禁欲主义思想C.重建儒学信仰体系D.维护皇权和封建礼教8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 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 据此推断
6、,朱熹主张()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C.追求财富是人的合理欲求D.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9 .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 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该 思想()A.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家学说B.根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C.意在维护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体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10 .黄宗羲认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 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
7、问? ” 这反映出黄宗羲()A.抨击君主专制,呼吁人民主权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否定源头活水,质疑程朱理学D.维护思想统一,反对标新立异11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 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由此可见,王夫之()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12 .尽管在一些文字中,黄宗羲激烈地批评过李贽,但如果从明清思想史发展 的内在脉络来看,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其实是继承了李贽的新 工商观并在理论上有所深化。他们的经
8、济思想()A.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C.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D.否定孔孟思想为绝对权威13 .经世济民思想体现知识分子传统治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优秀内容和时代精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 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 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 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 也。据顾炎
9、武日知录材料三 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 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 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 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 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摘编自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从材料三的角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经世济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表:汉代史书刻
10、画的孝子形象孝子形象出处舜父瞽(gu)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 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日 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 子政,巡狩西汉 司马迁史 记五帝本 纪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 长)弟之言”西汉司马迁史 记仲尼弟 子列传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 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 日:“君子也”西汉 刘向说 苑修文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
11、加以鉴别,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 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和共通的地方, 结合所学,这种相似根源于共同的文化基础,也即诸子百家身处同样的历史时期 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某些基本的倾向和根本的立场是相似相通的,A项正 确;统治者对于战国时期不同思想流派,态度和政策是不同的,并非都给予积极 支持,排除B项;“消除了争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百家争鸣”体现 了文化的多元共存,而非“大一统”,排除D项。2 .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所谓礼,就是道理,所谓乐,就是节制。管子主张:观赏玩乐 是浪费钱财、消耗民力、
12、伤害国家的事情。墨子批评孔子的礼乐学说,称儒家多 方装饰他们的邪说,来迷惑当世的国君,大肆设置音乐,来惑乱愚笨的民众。儒 家重视礼乐,管子认为观赏玩乐伤害国家,墨家批评礼乐制度,反映诸子百家观 点不同。但三者在主张节制、反对过分享乐方面又有相似性。综上可知诸子百家 之间和而不同,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不能得出传统社会秩 序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所说礼乐主要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而非艺术, 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不同学派对礼乐的看法,儒家重视礼乐,墨家不赞同 儒家的主张,从材料两家观点中不能直接看出民本理念,排除C项。3 .答案:C解析:鲁地两名儒生不满叔孙通在天下丧乱的时局下,
13、为了博得皇帝好感而大费 周章举行礼乐活动,因为礼乐活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鄙视叔孙通不顾百姓 疾苦而谄媚权贵的行为,C项正确;两位儒生不反对礼乐治国,反对的是不合时 宜的铺张浪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道教观念,排除B项;两名儒生认 识到了秦汉之交时社会疲敝的状况,排除D项。4 .答案:D解析:根据“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 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可得出董仲舒把人 间与上天联系起来,借用神权来强化人间的皇权,体现了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的 趋势,D项正确;材料的主要结论是董仲舒把儒学神学化(把人君与天意相联系), 既制约又维护
14、皇权,统治者的自省谨慎只是制约的一面,片面了,排除A项; 儒学的神学化、神秘化并非鬼神论,排除B项;“轻人伦”既非儒学特点又与董 仲舒的思想相反,排除C项。5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 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强调“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如果君主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异示警,可见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使君主不能随心所欲,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A项; 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但材料
15、的主旨信息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直接对君主带来什么影响, 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直接影响并非是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排除D项。6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 (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 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及所学可 知,汉儒用音乐中的五声比附政治事物,并认为音乐反映了社会治乱情况,是天 人感应思想的体现,说明儒家将音乐作为监察政治状况和实现社会教化的重要工 具,B项正确;汉代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服务,无意重建西周时期的 礼乐制度,排除A项;儒家
16、的乐政论同儒学在社会上的主流地位无关,排除C 项;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7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把一切封建伦理道德都说成是天理”,并结合所学可知,二 程的学说是为封建统治者建言立说,竭力为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D项正确;材 料反映的是二程的天理观与伦理主张,与儒学世俗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二 程是理学代表人物,属于儒家思想家,而非宣扬佛道,排除B项;重建儒学信 仰体系即吸纳佛道思想重塑儒学,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C项。8 .答案:B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的意思是富贵是 人人想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这是
17、人的正常情感;“设言富若可求,则 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的意思是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即使去做地位 低下的工作去求取,也在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 求利未得而已随之”的意思是遵循天理,则不追逐利益,却没有不得利的。遵从 人的欲望,则追求利益不得,而祸患已跟随而至。综上可知,朱熹主张追求财富 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未 体现“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排除A项;追求财富是合理欲求仅部分表 达了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未 体现“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排除D项。9 .答案:A解
18、析:根据材料“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安于田,贾 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可知,唐甄既强调 了农业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商业对国家富强的作用,体现了农商并重的思想,这 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项正确;唐甄的农商并重思想与加强中央 集权的政治需要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保护小农经济只是材料的一部 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唐甄的农商并重思想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无关,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0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可知,题干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 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完全统一的,由此可知黄宗羲批判学术僵化
19、,倡导思想 自由,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学问之道”,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和人民主权,排 除A项;黄宗羲反对人云亦云,主张独立思考,并非质疑朱熹的,源头活水”,排 除C项;从“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可以看出黄宗 羲主张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维护思想统一,反对标新立异”与题意不符,排 除D项。11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天下论者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 之生死,公也”可知,王夫之指出专制统治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利益,体现了对 君主专制制度要害的批判,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提到 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天下之公”和“一姓之私”并
20、非现代意义上 的公私关系,排除C项;其主张远没有达到冲击并动摇清朝统治基础的程度, 排除D项。12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其实是继承了李贽的新工商 观并在理论上有所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 想,其实是继承了李贽的新工商观并在理论上有所深化,他们的经济思想符合明 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客观现实,A项正确;李贽、黄宗羲的思想本质上仍 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所以不能起到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作用,排除B 项;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工商业,而不是为了揭露 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出现否定孔孟思想的相关论
21、述, 排除D项。13 .答案:(1)富而不骄: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均输平准、重农抑商,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打击大商人。贫而不忧:西汉、唐朝初年都实行轻徭薄赋、唐代推行均田制、唐末推行两税法, 均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者关注民生。经世致用。民本思想或君主和官员为民而立的思想,君臣平等思想。价值:有助于引导学术关注现实的需要;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有重要意 义。三年的经济恢复,明显改善了民生,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五计划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解析:(1)富而不骄举措:根据材料“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 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
22、度而调均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盐铁 官营、算缗告缗、均输平准、重农抑商,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打击大商人。 贫而不忧举措:根据材料“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唐朝初年都实行轻徭薄赋、唐代推行均田制、唐末推行两税法,均一定程 度上体现统治者关注民生。(2)思想:根据材料“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知,经世致用;根 据材料“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可知, 民本思想或君主和官员为民而立的思想,君臣平等思想。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有助于引导学术关注现实的需要;根据材料“为
23、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 与公、侯、伯、子、男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 展有重要意义。(3)成就:根据材料“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 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三年的经济恢复,明显改善了民生,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 基础;根据材料“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 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实 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4 .答案:关于舜的记述:舜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孝”的事迹源于传说(当
24、时 没有文字记载);记述中如“天子”“摄政”等说法,与原始社会的状况不符,因 而史证价值相对较低。关于闵子骞的记述: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其时已有文字 记载,且与汉代间隔时伺较短,故其可信度较高。二者作为文献史料,都需要与 他史料相互佐证。史学功能:汉代塑造舜、闵子骞等人仁爱、贤能、遵守礼制的 “孝子”形象,意在推崇儒学伦理,适应统治者尊崇儒术的需要,为维护统治秩 序服务。解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关于舜的记述:由材料“舜 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及所学可知, 舜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孝”的事迹源于传说(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由材料“于 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及所学可知,记 述中如“天子”“摄政”等说法,与原始社会的状况不符,因而史证价值相对较 低。关于闵子骞的记述:由材料“孝哉闵子骞!人不问(非难、批评)于父母昆 (兄长)弟之言”“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 而弦,切切而悲作”及所学可知,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其时已有文字记载,且 与汉代间隔时伺较短,故其可信度较高。由材料”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刘向说苑修文”可知,二者作为文献史料,都需要与他史料相互佐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