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 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爱字。每逢佳节 倍思亲是对亲人、故乡的爱,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 压迫下妇女姐妹的爱,岳飞墓前的对联是对民族英雄的爱。在 每篇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示出“起因一一经过一一结果”总体目标:的脉络,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范例。1 .学会本单元生字。能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 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 映的人物感情。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3 .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
2、动,通 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 化的熏陶。4 .掌握按事情的“起因一一经过一一结果”有条理的叙述 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 究报告。5 .学写请假条。分析图片。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 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 样?小结图意。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 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 4自然段。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
3、么? 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 用吗?齐读第5. 6. 7三个自然段。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齐读第二部分。三、布置作业:1 .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2 .复习。第三课时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1 .指名读。2 .“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3 .“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 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4 .看书上的插图。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
4、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5 .小结o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 了缠足陋习。6 .齐读第3部分。二、总结: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 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 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三、作业:1 .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2 .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3 .同座二人练习。习作8教学目标:1 .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2 .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
5、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教学过程: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2 .开火车背古诗。3 .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 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1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 容。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2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3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 诗句新的意义。)三、集体交流,汇
6、报结果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1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研究报告。2 .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 诗句的含义)3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吗?五、撰写研究报告1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2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3 .修改评议。练习8教学目标:1 .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2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3 .写好全包围、半包围
7、结构的字钢笔字。4 .说说写写一一请假条。5 .学写毛笔字一一基本笔画“钩”。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 .教学第一部分。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学生查字典。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2 .教学第二部分。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 取的。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1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2 .教学第一部分。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3 .教学第二部分。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试
8、读,教师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 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 品质。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 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4 .反馈。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 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 的予以表扬。小组汇报朗读。自由熟读,背诵。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 .认识要写的字。2 .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3 .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 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4 .指导
9、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 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 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5 .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6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 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 .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 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2 .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 处向左下钩出。学生练习书写横钩。3 .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 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
10、,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 钩宜短。学生练习书写竖钩。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1 .审题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 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2 .指导。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 情况下写了请假条。指名说。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 条的格式。汇报,教师总结。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 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 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 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
11、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3 .练习。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 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二、总结。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 烈”造句。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
12、时课时目标: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 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 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二、揭示课题,解题1 .板书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2 .解释题意。“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0 简介王维王维(公元7 0 1 -7 6 1 )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 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 家。三、初读课文。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2 .检查自学效果。(1 )出示生字卡片。(2 )指
13、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 节等方面辨明读音。(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3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四、写字指导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 “竖” 到底。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插:1 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 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 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异:需注意上半部分。五、作业1 .朗读课文。2 .读抄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1 .教师范
14、读课文。2 .分自然段讲读。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 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 是唐代诗人王维1 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4)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 思亲”呢?请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
15、重阳节家家欢 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4 )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 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 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 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
16、去, 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 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 “倍思亲”的思想感情。(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 容。(4)齐读第三自然段。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 来看第四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 “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3)齐读九月九日忆
17、山东兄弟板书:异乡客(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 的感情。(7)齐读第四自然段。二、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 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 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 诗的意思。8 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异乡客 客 王维登高插茱萸遥知少一人24孙中山破陋习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18、3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 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准备: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 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二、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24孙中山破陋习2 .解释课题:出示孙中山先生像。简介孙中山。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三、初读指导1 .学习生字词。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 理解的词语。会读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废除缠足痛苦2 .检查
19、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缠足废除读生字词。四、写字指导:L指导要点: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3 .各人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3.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 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 部分。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1 .指名读课文。2 .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3 .分部分讲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 泼的女孩子)(3)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齐读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指名读。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 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