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积累名句。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作者的 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谈到“秋思”,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预设:也许你会想到秋天的景物,也许你会感慨“一场秋雨一场 凉“,也许你会想念以前的老师同学师:但是马致远他看到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呢?为何他眼中的秋 天之景与笔下之情能被称为千古绝唱,誉为“秋思之祖”呢?二、再读会意我们首先来看,这首小令哪几句在写景,哪几
2、句又在抒情呢?分析: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那前四句分别写了哪些景?请大家在表示景物的字下面加横线, 把修饰、形容这些景物的字用括号括起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师: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完成了。那马致远为何会用这样的修饰词 呢?我们去到具体的诗句中看看。景物分析:(1)我们先来看第一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师:单看“藤”“树”“鸦”,这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 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 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为何这几个修饰语就能给我们带来如此萧瑟之感?换成“青藤绿 树乌鸦”还有这种感觉吗
3、?分析:“青藤绿树”充满生机,与秋天这个时节,与整首小令作 者的心境都不符合。且“乌鸦”不如“昏鸦”词义丰富,同样使用两 个字,“昏鸦”表情达意更准确,所以不能换。我们再看,还有哪些景物也带给我们萧瑟之感?古道西风瘦马分析:“道”是“古道”,说明年代久远,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 在行走。“风”是“西风”,即秋风,吹在人身上让人感到寒冷。“马” 是“瘦马”,说明它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旅途劳顿,精神疲惫。这些 词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孤独、寒冷、疲累。在了解了这两组景物之后,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演绎 一下这两句话所描绘的场景。师: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行人,骑着一匹 瘦马,迎着一
4、阵冷飕飕的西风,在杂草丛生的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 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发出凄厉地 叫声。他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悲伤。他转眼望向别处,此时他看到 了什么呢?小桥流水人家(3)我们来看这组景物,是否也如前面两组一样带给人悲伤凄 凉的感觉?分析:我们来看,“桥”是“小桥”,一个“小”字立刻让桥变得 可爱而温馨了; “水”呢,是流动的,立刻显得有生机了;再加上人 家,人家屋檐上可能升起了袅袅炊烟,人们正在做饭呢。整幅图画给 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非常温馨,仿佛是一幅柔情的江南风景图。聪明的你,可能发现了:这种温馨的氛围好像与我们前面感受到 的凄凉、悲伤的氛围矛盾了,我们把它
5、改成“荒村古墓残霞”不是更 添悲凉之意吗?分析:这是反衬,以温馨的景象衬托游子悲凉的心境。这种写作 手法我们把它叫做以乐景衬哀情。乐景越乐,哀情越哀。(4)此时的马致远喟叹一声,望向西边,他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呢?夕阳西下此时已到日暮时分,人们都该一一回家了。我们可以想象,远处人家飘出了缕缕炊烟,就连乌鸦也归巢休息 To而诗人却一一断肠人在天涯眼前的景物触动了他内心的悲情与愁苦,文中用了“断肠”二字, 那是形容人痛苦到了极点呀。这会不会太夸张了?马致远究竟是为什 么伤心到几乎肝肠寸断的程度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当时的处境。三、三读明情背景链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曾担任过地方小官吏,但由 于元统
6、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什么是民族高压政策呢?要知道元朝 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汉族人是备受歧视和压迫的,而马致远就是 汉人),且知识分子地位卑微,仅在乞丐之上。所以他未能实现他满 腔抱负,以至于他经历了 20年的漂泊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 困窘潦倒一生。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 该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师:了解背景之后,我们豁然开朗。那么,“断肠人在天涯”这 一句中,诗人可能倾注了哪些情感呢?预设:马致远半生漂泊,肯定有对家乡对亲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或许还有不得志的郁闷之情,满腹才华却无可用之处的失意、落魄之 感,以及想要归家却又不敢归家的无奈之情如此惆怅的心情,叫 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跟马致远赴了一场秋天的约会,赏了一幅秋日的图景, 甚至多了一份秋日的心绪。这首小令如同一部听不到对白的默片。但 我们都看得入了迷。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在一声梧叶 一声秋里,你会发现,马致远哪里写的是秋天,而是百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