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82491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4张)+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警告当朝咏史抒怀借古讽今05思考探究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这首词在宋词选本里边经常入选,如果有注释或者赏析的话,通 常都不会漏掉这样一段背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辛 弃疾的家宴,他说辛弃疾很满意这首词,特地邀请宾客来听歌女演唱。 唱完之后,辛弃疾还会请大家提意见。岳珂提了一个意见,说这首词 的缺点是用典太多。思考探究今天我们来看这些用典,只会感觉典故用得很饱满,很厚重。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 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综观全词,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 络清晰。思考:

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目的1、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对比用以针硬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 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 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相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 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4、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 发报国无门的愤懑思考探究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 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思考

3、探究【对比的作用】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 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咏史抒怀,借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思考探究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潘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答案

4、:运用了对比手法,一 “下” 一 “收”,一 “沉” 一 “出”, 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潘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 击的这一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 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随堂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 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

5、,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随堂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 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感叹王朝的兴衰。随堂练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

6、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选了三首宋词,在品读学 习的过程中感受豪放派与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 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登 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整首词,辛弃疾选用了大量的典 故,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学习这首词 的时候,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找到并把握整首词的主旨句。还可 以,联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 不同情感。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 古喻今的写作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究

7、的方式,学生能够 体会用典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 造: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 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教学重难点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导入新课:大宋第一热血青年这个青年一生以英 雄自许,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名声威赫赫的名将,像曹操、刘备、 孙权等历史人物一样,驰骋疆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H61年,金 国大举南犯,这个年仅21岁的热血青年组织率领了 2000人的抗金义 军。随后参加由耿京领

8、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 青年于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 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亲自率领50骑兵, 杀入5万大军金营,活捉了杀害耿金的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 国。青年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 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这 个大宋第一热血青年就是辛弃疾。知人论世(一)走近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

9、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任职期 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安定民生。一 生坚决主张抗金,所上美芹十献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 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二)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起义南归时期。2、辗转任职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 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 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 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 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 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 安抚使,虽然宦

10、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 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 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 的好官。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但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 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 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 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 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 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

11、心灵深处 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 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 了后半生。 (三)写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宋宁宗因不满金国 的蛮横以及对自身所处的屈辱地位有所觉醒,南宋朝廷决定北伐金朝, 收复北方失地,便支持主战派将领韩偏胄北伐之战。曾被贬谪的主战 派大臣纷纷被召回朝廷,辛弃疾也在召回之列。辛弃疾激动不已, 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沙场又回来了,他终于可以大 展宏图了。他出任镇江知府,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但他很快发现,韩偏 胄是把擅权的私利置于北伐大业之上,对备战工作并不上心。令辛 弃疾更加担心的是韩僻胄等人的轻率北伐

12、很可能会招致惨败,而自己 虽然有所预见,却无力阻止,悲愤之情不免溢于言表。在一次登上 镇江北固亭的时候,登高感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岷山、长江口而 得名,即今江苏镇江;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借古喻今。北固 亭:又名北固楼,今镇 江东北的北固山上。读史方舆纪要“北固 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 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 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诵读感悟(一)字音识记舞榭歌台(xi。) 金戈铁马(g e )封狼居胥(xU) 佛狸祠(b

13、i ) 掌握生字读音; 充 满感情的朗读,注意停顿、语气和轻重的把握;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XU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bi 11)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二)解释词语草草:轻率。北顾:败逃中回头 北望。京口:镇江。镇江距离建业(今南京)很近,是孙权时的军 事要地。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人们 说南朝的英雄人物宋武帝刘裕在未发迹

14、之前就住在这里某个寻常的 巷子里。寄奴:刘裕的小名。元嘉:元嘉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宋文 帝的年号。封狼居胥: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一路大胜,在狼 居胥山举行祭天大典。佛(b i)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原为 北魏太武帝拓跋奏的行宫。神鸦:祭祀之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 祭神的鼓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据记载,廉颇被免职之后流亡 魏国,后来赵王想起用他,派使者前去探访。廉颇也很想回国,于是 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饭、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虽然年老 但身体无恙,还能打仗。(三)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 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15、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 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 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 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 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底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 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思考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明确 悲凉、悲壮、悲愤。【思 考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阕内容明确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 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二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 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 不能实现的苦闷。

16、文本研读(一)初识用典: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 么?原文中一共有几个典故?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 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 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 以一当十。 典故一:“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即孙权,孙权, 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 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 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典故二:“人道寄奴曾住二寄 奴即刘裕,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收复洛

17、阳、长安 等地,显赫一时。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 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马德宗 为了感谢他,把它的职位封为了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总理这样的职务。 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倾天下的显赫人物。此后,刘裕率 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 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熠赫一时,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 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帝。典故三:“元嘉草草,封 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二“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 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 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

18、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震惊朝野。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 故事。典故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是北魏太武 帝拓跋煮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 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典故五:“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否替赵国出力。廉颇 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 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 使还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

19、 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上阙赏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J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辛弃疾以“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 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 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 惜。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暗指南宋 统治者昏庸无能。“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用刘裕这个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 怀?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上阕小结歌颂

20、追慕英雄及其 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 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 阕赏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思考:此处引用 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 好准备,委婉劝韩院胄不能草率行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诗人写佛狸祠 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 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 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 原的不满。品读诗歌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

21、词人站在北固亭 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 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 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 更添词人之悲叹。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借用 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 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 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 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阙小结: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 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 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2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 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 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件胄的 警告。思考探究思考探究(一)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 为什么?这首词在宋词选本里边经常入选,如果有注释或者赏析的 话,通常都不会漏掉这样一段背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年轻的时候 参加过辛弃疾的家宴,他说辛弃疾很满意这首词,特地邀请宾客来听 歌女演唱。唱完之后,辛弃疾还会请大家提意见。岳珂提了一个意 见,说这首词的缺点是用典太多。今天我们来看这些用典,只会感 觉典故用得很饱满,很厚重。 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 内容大多

23、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综观全词,词中所涉及 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 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二)思考: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 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1、用古代的英雄业 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一一用以针硬南宋的萎靡不振2、用刘裕的“气 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 的英主与庸才相比一一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相比一一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 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4、用廉颇的遭谗尚

24、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 己的冷落处境相比一一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作用】通过这些 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 加鲜明生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明晰主旨上阕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 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阕用刘义隆、佛 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达自己不 为朝廷所用的激愤。全篇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对南宋屈膝媚敌、 腐败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不满。探究活动 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京 口北固

25、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 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咏史抒怀, 借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 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 愤,沉郁。随堂练习西塞山怀古 唐代 刘禹锡 王潘楼船下益州,金陵王 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 潘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案:运用 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

26、“出”,写出了吴国的“金 陵王气”在王潘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 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 样的主题思想。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 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 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两首 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 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

27、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 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4分)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 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附:板书设计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上册授课老师 *辛弃疾01知人论世辛弃疾(H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走近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 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 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所上美芹十献与九议

28、,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 才能。2、辗转任职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 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 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 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 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 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 一洗而 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 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走近辛

29、弃疾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起义南归时期。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但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 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做好了 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 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拓展阅读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 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 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 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不是

30、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 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 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 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 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 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 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 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 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 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

31、,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 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鹏鸽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 搪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娓银胡靶,汉箭朝飞金仆姑。”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 宗继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 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 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 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 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 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 倦则和,诡谪狙作,我

32、实何有? ”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 的唐大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 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大宗。”乾道三年(H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 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簿。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 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进行了更深入细 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 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抗金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且恢复 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之 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诚如朱熹所云,辛弃疾是一位难得 的帅才。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位

33、帅才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以后的十年里,正当盛年的辛弃疾频繁地调动官职。南宋朝廷对 从中原沦陷区归来的人士一向心存猜忌和轻视,“归正人”这个称呼 就带有轻蔑的意味。辛弃疾当然未能例外。虽然他文才武略都很出众, 但仍然难得朝廷的信任重用,经常在外地任职,且朝令夕改,很难 在一个职位上尽心尽责。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 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任滁州知州,他下马伊始,即日夜操劳。 他招抚流民,招保商贾。两年之后,滁州的面貌大为改观。淳熙二年 (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其主要任务是扑灭横行湘、赣 的茶商军。辛弃疾受命于危难之际,短短两个月,官军连年征剿都未 能剿灭的茶商军

34、,即被彻底扫平。牛刀小试,便体现出辛弃疾卓越 的军事才能。只可惜如此杰出的才略未能到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被召为兵部侍郎,但此时的他已 是老病交加,只能上表辞免。此年九月,这位龙腾虎跃的一代英雄因 病去世。辛弃疾未能马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他的悲剧命运,若移 用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句子来予以评说,真是确切无比:“叹年光 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 侯何足道哉!(摘编辛弃疾的诗意人生)相关链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 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人称“词中 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35、”,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 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 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 岁时,因受弹劾而归居上饶。此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作为一名爱国英雄,辛弃疾一生遭受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 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 行分析。明确 辛弃疾一生爱国,但遭受主降派的排斥打击,频繁地 调动官职,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他要借词来抒发内心的愤懑,寻求精神的 慰藉。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

36、,坎坷的遭遇使得他对人生反复咀嚼、 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使自己的创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成 就了文学创作上的辉煌。八、辛弃疾诗句积累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一贺新郎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一 青玉案4、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一一水调歌头5、何以箫声默,默声箫以何?多情深许几,几许深情多。一一 菩萨蛮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一一鹅鹄天7、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一一虞美人8、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一一贺 新郎9、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37、。正壮士、悲歌未彻。一一 贺新郎10、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11、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一一玉楼春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 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 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 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走近辛弃疾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宋宁宗嘉泰三年,南宋朝廷决定北伐金朝,收复北方失地,便支 持主战派将领韩僻胄北伐之战。曾被贬谪的主战派大臣纷纷被召回朝 廷,辛弃疾也在召回之列。辛弃疾激动不已,想“马作的卢飞快

38、,弓如霹雳弦惊”的沙场又 回来了,他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他出任镇江知府,积极为北伐作准 备但他很快发现,韩偏胄是把擅权的私利置于北伐大业之上,对备战 工作并不上心。令辛弃疾更加担心的是韩儒胄等人的轻率北伐很可能会招致惨 败,而自己虽然有所预见,却无力阻止,悲愤之情不免溢于言表。在一次登上镇江北固亭的时候,登高感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02词牌词题永遇乐:词牌名词牌词题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岷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借古喻今。03诵读感悟(一)字音识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歌台,

39、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ge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u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bi 1 i )祠下,一片神鸦 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诵读感悟舞榭歌台(xi e )金戈铁马(g e )封狼居胥(xu )佛狸祠(b i )诵读感悟【思考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明确 悲凉、悲壮、悲愤。(二)解释词语草草:轻率。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人们说南朝的英雄人物宋武帝刘裕在 未发迹之前就住在这里某个寻常的巷子里。寄奴:刘裕的小名。元嘉:元嘉是宋

40、武帝刘裕的儿子宋文帝的年号。封狼居胥: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一路大胜,在狼居胥山举 行祭天大典。佛(bi)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原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煮 的行宫。神鸦:祭祀之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神的鼓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据记载,廉颇被免职之后流亡魏国,后来 赵王想起用他,派使者前去探访。廉颇也很想回国,于是特意在使者 面前吃了一斗饭、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虽然年老但身体无恙, 还能打仗。诵读感悟(三)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 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 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

41、年, 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 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 是不堪回首,拓跋戏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 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诵读感悟诵读感悟【思考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阕内容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 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上阕下阕04文本研读(一)初识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42、统称“用典二恰当地用典,可使 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 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文本研读用典: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原文中一共有几个典故? 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煮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 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二阙下阙多用典故初识用典“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即孙权,孙权,幼承父兄之业, 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 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 当如孙仲谋”之叹!典故一初识用典“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即刘裕,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

43、后灭陕 西的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公元404年二月初一, 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 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马德宗为了感谢他,把它的职位封为了类似于今 天的国家总理这样的职务。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倾天下 的显赫人物。此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燧赫一时, 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帝。典故二初识用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 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 策,打没有准备的仗

44、,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 称要渡江,震惊朝野。“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 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典故三初识用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煮追 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 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典故四初识用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 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否 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 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廉将军虽老,尚

45、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 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典故五初识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辛弃疾以 “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 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 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 个浪费人才的皇帝,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上阕赏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用刘裕这个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46、明确: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上阕赏析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这一段借孙权 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 抗敌救国的热情。上阕小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思考:此处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偏胄(tu o zh 6u)不能草率行事。下阕赏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 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

47、己是宋 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下阕赏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品读诗歌下阕赏析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 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 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 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 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 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阕赏析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 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 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 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僻胄的警告。下阕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 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 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僻胄的警告。小结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