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6521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 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 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桓公”作“获”(第一个)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 不可断开,排除BD。“狄亦丧之”的“之”为宾语,“之”后断开;“故”是“所以”的意思,用在句首,在其前断 开。排除Ao故选Co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

2、力。A. “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 的同情“错误。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灵”是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表示“乱而不损”。B.两个“其”都表祈使语气,“还是”的意思。句意:君王还 是允许他吧我们还是回去吧。C.两个“倍”都通假字,同“背” “背叛”的意思。句意: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D.解说正确。故选A.3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错误。由原文“公曰:晋有三不殆,其 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 ”可

3、知,并不是当即就接受的建议,而是进一步提 出了晋国的优势进行反驳。故选A.4 .答案:(1)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险。(2)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 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恃”,依靠;“虞”,通“娱”,乐;“是也”,判 断句,这是.;“殆”,危险。“归”,让.回去;“济”,渡河;“前列”,前锋,先头部队。5 .答案:劝止伐楚:为个人私怨发动战争,有损君王道义;支持伐楚: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 打楚国,符合道义。解析:本题考查

4、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劝止伐楚:由原文“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可知, 伍子胥认为为个人私怨发动战争,有损君王道义;支持伐楚:由原文“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可知,伍子认为 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打楚国,符合道义。【参考译文】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 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可以。楚灵王正在张大势力,你答应他的要求,而修养道德来等着 看他的趋向。如果他趋向德政,我们还要服从他们,更何况各诸侯国呢?如果上天把他们放到荒淫虐乱的境地,楚国 就会放弃诸侯,我们又能有谁来与争霸

5、呢? ”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方面不致危难的条件,会有什么敌人呢?国家地 形险要而多有马匹,齐国、楚国多灾多难,有这三条,我们去哪里会达不到呢? ”司马侯回答说:“依靠地形险要和 马匹众多,又乐于邻邻国的内难,是三种危机。依靠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 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为什么要 为邻国的患难高兴呢?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 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 所以

6、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 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了诸侯大会,与 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 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 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候的谋略啊。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 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

7、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 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羔袭皮衣,楚国 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袭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 昭公离开楚国来到汉水边,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一定为他做先锋! ”楚国听说 这件事,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 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 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

8、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6 .答案:B解析: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 卿既不言,朕将安寄?”7 .答案:D解析:皇帝下诏征聘称为“征”。8 .答案:C解析:“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错,文中“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意为“正碰上对功臣实行世袭封官授 爵制”,故C错。9 .答案:(1)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恐怕会助长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推荐。10 .答案:唐太宗认为吏部选择官员只看重言辞文章,不去了解

9、德行,导致这些官员几年后劣迹败露,伤害百姓。 杜如晦则认为是因为所选人才太多,不可能全面了解他们,且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 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让官员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 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 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

10、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让士大夫引以为 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 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我分担忧虑,你不向我推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封德彝 回答说:“下臣虽然不才,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出类拔萃的俊杰。”唐太宗说:“过去圣明 的君主很善于使用人才,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遗老遗少。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 丁在梦中见到了他以后的丞相傅说,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然后才开始治理国家呢?况且哪一个朝 代没有贤才,恐怕是被遗

11、漏不被发现罢了。”封德彝听后,惭愧地退了下去。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 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 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 ”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州郡推荐他们,这样以后他 们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 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 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

12、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 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 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 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 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 ”太宗最终不 许编文集。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乱,大乱之后,必然又复归太

13、平。大乱之后,即 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你们既然不知道贤才,我又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永远得 不到贤才的。现在我下令让人才自我推荐,你们看怎么样呢? ”魏徵回答说:“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 智。了解别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就更为艰难。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恐怕会助长追名逐利 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推荐。”11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就大会诸侯,商议治国的办法,对内赞美盖山之神给自己神书, 从而使天下各州安定的功绩,对外弘扬圣明的道德来报答天帝的心意,于是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接着又颁布了国 家的政令

14、,使民众休养生息,国号叫夏后。“内外”是两个结构对仗的句子,应在“外”前断开,排除AD; “国政”是“传”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故选C。1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 “劳”分别是 “慰劳”和“功劳”。句意:天帝赞美禹的德行而慰劳他的功绩/像这样劳苦功高。“劳”含义不同,选项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C。1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期间一言不发“错,原文是“思再未尝不言”,指益心想大再,口念 大禹,并非“一言不发”。故选D。14 .答案:(1)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损伤它的树

15、枝;喝那河中清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2)启在每年春秋时节都委派遣使者到越地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食”,吃;“伤”;损伤:“浊”,使.污浊,搞温。(2) “使使”,派造使者;“以”,在;“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都是状语后置句。15 .答案:赏善罚恶,毫无遗漏;安顿民众,营造房舍;调整度量衡,规范法度。安排后事,葬后田无改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可概括出: 赏善罚恶,毫无遗漏;结合“乃纳言听速,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居画作印,横木为门”可概括出

16、:安顿民众, 营造房舍;结合“调权衡,平斗料,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可概括出:调整度量衡,规范法度;结合“吾百世之后, 葬我会稽之山,羊惊桐棺,穿扩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 苦”可概括出:安排后事,葬后田无改亩。【参考译文】在尧把帝位让给舜以后,舜推荐大禹,使他改任司徒的官,在朝廷辅佐舜的统治,在外巡察九州的长官。舜死时,命令由大禹继承他的帝位,禹守丧三年,身体憔悴,脸色黑瘦,把帝位让给商均,退避居住在阳山的南 面,阴丘的北面,百姓不依附商均,追随至禹的住处,那情况就象受惊的鸟飞扬上天,被吓的鱼潜入深渊,他们白天 歌唱夜晚吟诵,登上高处喊叫,说:

17、“禹抛弃我们,对我们所爱戴的人该怎么办呢? ”禹三年服丧完华,哀怜民众拥 戴自己不肯罢休,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三年按照标准考核官员的功绩,五年政局就安定了。禹走遍天下,又回到大越,登上了茅山,使四面八方的大臣 们前来朝见,让中原各州的诸侯前来会晤。防风迟到了,禹就杀了他来示众,表示天下已全部属于禹管辖了。于是就 大会诸侯,商议治国的办法,对内赞美釜山之神给自己神书,从而使天下各州安定的功绩,对外弘扬圣明的道德来报 答天帝的心意,于是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接着又领布了国家的攻令,使民众休养生息,国号叫夏后。对有功芳的 人封给土地,对有德行的人授予爵位;恶行没有因为轻微而不受到处罚,功劳再小也受到

18、奖赏。天下的人都景仰向慕, 象小孩想念母亲、儿子归顺父亲那样留在越地。禹怕群臣不归顺,就宣传说:“我听说: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 损伤它的树枝;喝那河中流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我获得了覆釜山的神书,才能够除掉天下的灾雅,使民众 回到乡里,那恩德如此昭彰显明,难道可以忘了么? ”于是就采纳大臣的建议,听从大臣的劝说,安顿民众,营造房 屋,随山砍伐树木修成城邑,在木料上画上记号作为进出城邑的印信,设置拦路的横木当作城门。又调整了衡器,校 正了斗、斛等量器,挖井给民众看,拿这些作为民众遵循的法度。于是凤凰来到树上栖息,鸾鸟在旁边做窝,麟麟在 庭院中走功,群鸟在洼地耕耘。转眼之间,禹终于已经五六

19、十岁老得快死了,他叹息说:“我已到了晚年,寿命将要完结了,将要死在这儿了。” 他命令群臣说:“等我百年之后,把我葬在会稽山;使用芦苇做的外棺和桐木做的内棺;挖墓穴挖七尺深,下面不要 挖到地下水;堆坟高度为三尺,泥土作台阶为三级;埋葬以后,田地不要更改田境,不要为了使住在这里的死者安乐, 而使耕种此田的生者劳苦。”禹死了以后,各种吉祥的征兆都消失了。天帝赞美禹的德行而慰劳他的功绩,就让群鸟回来给民众耕耘,这些鸟 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别,进退有一定的行列,一会儿兴盛一会儿萧条,来去也有一定的常规。禹死了,把帝位传给益。益守丧三年,思念禹的话从没有间断过。守丧完毕,益到箕山之南退避禹的儿子启。诸 侯不去

20、益那里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是帝禹的儿子啊。”启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在夏王朝治理国政。他 遵循禹贡所制定的计划,全部开垦了九州的土地来种植五谷,连年不断。启在每年春秋时节都要派遣使者到越地 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16 .答案:C解析:“疏阔”修饰“方略”,不可断开,且“上”应指皇上,与“阔”连用则语意不通,排除BD; “于王凤”作 “荐”的后置状语,“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译文: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 故选:Co17 .答案:D解析:D. “

21、含义不相同”有误。句意: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秦国趁着这有利的形势。两句中的“因”,都是介词, 趁着。故选:Do18 .答案:C解析:C.“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说法错误,原文中为“兖、豫百姓怨叹”,而非“各地”。故选:Co19 .答案:(1)(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到,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2)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20 .答案:冯邈的建议属于贾让所说的中策。贾让的中策是指说多开凿运河渠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 势。冯邈的建议是在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汉口处,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

22、黄河宣泄洪水。解析:据原文“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彳步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 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 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可知,也就是让黄河自由流入大海,从而形成河道, 将它流经地方的人民迁走,这是上策;而多开凿河道以减缓水势,同时灌溉了田地,这是中策;修筑堤坝这是下策。 这是贾让的治理方法。而冯邈的治理方法是“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 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也就是

23、将屯氏河疏浚,多开水道以减缓水势,这属 于贾让所说的中策。【参考译文】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邈奏报说:“清河郡位于黄河下游, 暂时没有发生大灾害,是由于屯氏河通畅,可以两河分流。如今屯氏河已经淤塞,鸣犊口又更加的流水不畅,只有一 条河,却要兼容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 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汉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 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邈的奏章交给丞 相审查办理,丞

24、相认为“这时候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毁 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 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 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 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 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

25、万多所。 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 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 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黄 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 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 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

26、策。如果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 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却仍然频繁地遭受洪灾,因此这是最下策。” 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两州间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 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 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 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

27、去的样子。21 .答案:D22 .答案:C解析:“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计量单位。23 .答案:A解析:宋祁认为,“莫若使土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他的意见与范仲淹是一致的。24 .答案:(1)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生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 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25 .答案:要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强化兴办学校的决心。【参考译文】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三月乙亥日,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进言兴 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教育不立足于学校,文士不在乡里进行考察,便不

28、能查验名实。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 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生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参考各家的学说,选择便利于当今的, 莫如使学生都在乡里受到学校的教育,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操行,这样学生便修身正己了。先进行策论,这样善于 文词的便留心于治乱;简化科举程式,这样学识渊博的可驰骋议论;试问大义,这样学经书的不专门从事记述背诵。” 仁宗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此诏令说:“现在朕建学校选人才以尊崇士大夫的操行,变更制度革除弊端来极尽所能展现 学者的才能。学者应务求进德修业,不要错过求学的时机。令州县都设立学校,由本道使者选派部属官作为教授,如 人员不足,从乡里选择饱学有道业的人来充任。

29、学生在学校学习三百日,才允许参加秋试。“夏四月壬子日,判国子 监王拱辰等人上言:“汉代太学一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代学校也有一千二百间。现今取才养士之法空前盛大, 而国子监才二百间,空间狭小,不足以容纳生徒。“诏令以锡庆院为太学,容纳内舍生二百人。夏五月壬申日,仁宗 至太学谒拜孔子。按惯例,皇帝谒拜孔子只是肃揖而已,仁宗特意拜了两次。赐太学直讲孙复五品官服。当初,海陵 人胡谖为湖州教授,培训人才有法,科条细密完备,以身作则,虽盛夏酷暑,必身穿公服坐于堂上,严肃师生的礼仪, 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一般,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 百计。当时正崇尚词赋,唯独湖州的学校设立经义治事斋,来促进实学。至此,兴办太学,诏令到湖州取法,并著为 法令格式。胡谖书请兴办武学,大略说:“近年吴育已建议兴办武学,但选用官员不当,不久而废止。当今国子监直 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深明兵法大义。如使梅尧臣等人兼临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学生懂得忠孝仁义之道; 讲孙子吴子等兵法,使学生懂得制胜御敌的方法。选择二三百有智慧谋略的人来教练他们,这样在一二十年 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写武学规矩一卷,进呈圣上。”当时的议论以为兴办武学的方略难以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