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文本一,: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文本二: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詹;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1、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子入则孝入:在家B.泛爱众,而亲仁泛:广泛C.贤贤易色易:轻视D.能致其身致:招致2、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
2、称。文中是对孔子的尊称。B.弟子:多指门徒或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文中指孔子的三千门徒。C.悌:是敬爱兄长的意思。“孝悌”是孔子非常重视的道德准则。D.仁: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指有仁德的人。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谨信、爱众、亲仁等,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学文”更重要。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完善道德修行之后才追求的。C.子夏认为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贤贤”就是尊崇贤者,就是“亲仁”,是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儒家
3、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 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4、把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父母,能竭其力。(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这两则论语选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文本一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日:“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 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 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 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
4、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 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 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 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 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文本二
5、: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日: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 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I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示窠 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 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 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葛:夏代诸侯国之一。旄倪:老人和幼儿。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
6、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乘”指车,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B.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古有“北狄南蛮”之说。C.孟子,由孟子的弟子编写而成,有对孔子学说的传承。D.合从连衡,“
7、合从”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指“事一强以攻众弱”。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 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高兴。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 各国对齐国动兵。C.孟子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后世司马迁 对此极为赞叹。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各诸侯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 子的“德政”不合时宜。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2)当是之时,秦
8、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10、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所给文本中列举两个可 以论证这个观点的例子。二、默写题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2)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拿来终生奉行的,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的人,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孟子认为,人本然地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
9、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并且努力走下去了。自己想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了人,这样的结局,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一点都不难,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已及人的恕道。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他拿,不让他辛劳。做这样的事情都是,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四端成长并趋向成熟。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堕入邪恶甚至流于凡庸, 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12、下列填入文中
10、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B.最初有两条路,可供每一个人选择C.每一个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来时的路D.但是,尧、舜最初也都面临着两条路1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社鼠城狐卑躬屈膝发扬光大吹灰之力B.衣冠禽兽卑鄙无耻踵事增华吹灰之力C.衣冠禽兽卑鄙无耻发扬光大举手之劳D.社鼠城狐卑躬屈膝踵事增华举手之劳14、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堕人邪恶甚至流于凡庸,难道让人感到悲哀不成? B.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人邪恶,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C.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
11、己堕人邪恶甚至流于凡庸,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D.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人邪恶,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 15、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 义。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精神快乐 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穷达、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 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并来自内心的幸 福。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 认为将个人发展与
12、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o在先秦 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 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 的幸福。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致:给予,献出。2、答案:B解析:文中的“弟子”泛指年少者。3、答案:D解析: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并没有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只是强调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4、答案:(1)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关键点:事,竭其力)(2)与朋友交往中,说话讲信用。(关键点:交,言,信) 解析:5、答案:两则文本都体现了孔子教育重在德行
13、的观点。从第一则中“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这一句看,孔子强调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将对书 本知识的学习摆在第二位。在第二则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第一则的进一 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高低,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 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遵循“孝” “忠” “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 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解析:首先理解两则文言文的意思,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然后加以比照,就可 以发现它们在强调道德教育这一点上是相同的。6、答案:C解析:“通”的主语是“道”,“游”的主语是“孟子”,故“通”后应断开,排
14、除 A、B两项。“不果所言”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7、答案:C解析:孟子一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而成的。8、答案:C解析:由文中的“太史公日利诚乱之始也”可知,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的是司 马迁;由“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可知,很少谈及利,以防备祸乱根源的是孔 子。9、答案:(1)(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 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火一般的统治。(2)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 胜仗,削弱了敌人。解析:10、答案:周武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周文王征伐他 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
15、并这个国家;商汤征伐他国,实施了百姓满意的措 施,百姓便欢迎他来征伐。解析:“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说的是先王实施政令都是以百姓的好 恶为依据的。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得出答案 ;由“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可得出答案;由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 降,民大悦”可得出答案。11、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析:易错字:己、勿、庶、壹。12、答案:A解析:前文说的是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所以句子的主语应是
16、每一个人,排除B、D两 项;后文具体阐释“两条路”,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社鼠城狐:城墙上的狐狸,土地庙中的老鼠,因为有所依托而免受攻、熏。比 喻仗势作恶的人。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此处 是与君子圣贤对照的,应用“衣冠禽兽”。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谄媚奉承。卑 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此处强调的是人的德行,应用“卑鄙无耻”。发 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踵事增华: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此处强调 使仁、义、礼、智的传统延续发展,应用“发扬光大”。吹灰之力:形容很小的力量(多用于否定式)。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本处指做帮助老
17、人的 事情是很简单的,并没有强调力量,应用“举手之劳”。14、答案:B解析:画框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流于凡庸甚至堕入邪恶”;二是不 合逻辑,“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可改为“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15、答案:但相比较而言;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 均可);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等均可)解析:空根据前句“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与后句“精神快乐更是幸福 所必需的”的关系可知,在物质财富与精神快乐的比较中,精神快乐获胜,故而衔接 句子要与二者相比较相关,可填写“但相比较而言”等类似的句子。空前文阐述了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理 念,故而前文“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是他们认为获得幸福的正确方式,只有这 样做,才能实现幸福,故而可填写“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或“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 福”等类似的句子。空要呼应后文的“才有”,形成固定的关联词搭配,还要在前 文“在先秦诸子看来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中提取关键信息,可填写“只有这样”或“只有守住底线”等类似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