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题目阿房宫赋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 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 词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善于善于在描写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 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课的类型 与课时安排单一课;两课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本节教材 难点及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背诵并默写全文板 书 设 计阿房宫赋
2、杜牧r第一段:宫殿规模第二段:宫内生活1 第三段:秦朝灭亡第四段:作者见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的运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 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 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 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 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 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 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 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二:文章背景1、作者简介:讲授法异常尖锐
3、,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等纷纷入侵,加重了人 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奔溃的前夕。杜牧在这种形势之 下,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为了实现这些 理想,他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上恰恰与之 相反。穆宗李桓以沉溺声色丧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 甚。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年号) 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3 .根据以上对课文语言的品析,你认为用得最多的是哪 一种写法?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从全文看,句式有什 么特点?明确:用得最多的一种写法是夸张;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 是比喻、对偶、排比;从全文看,多用四字句,句式整散结合。4 .阿房宫赋艺
4、术特色(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4)铺采摘文,语言华丽。六、探究阅读(有时间再进行)1 .重读过秦论,比较它与本文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有 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明确: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 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 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它们的立论角度又 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 “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 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 的灭亡,阿房
5、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 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止面说 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课堂小结:杜牧的阿房宫赋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 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 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总结升华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 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 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拓展材料臧克家诗人之赋一一读杜牧的阿房宫赋课后作业1:背诵阿房宫赋2:总结阿
6、房宫赋的文言知识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 居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 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 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 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他为“杜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 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 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2:阿房宫和时代背景(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 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
7、五年(公元前2 1 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 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 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 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 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 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2)写作时代: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 公元8 2 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 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 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 获
8、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3: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要运 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 (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 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 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 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 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三、文本研习1、教师导入:朗读法讲授法这所不同凡响的宫殿是怎么建成,又是怎样毁灭的呢?让我 们走进文章,一起来见证它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2、教师
9、带领学生集体朗读一二段(一):研读第一段1、翻译讲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毕:结束,为秦所灭。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兀:高而上平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讲解:起笔突兀,连用四个“三字句”,声律急促。“六王毕, 四海一”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历史条件,秦王统一天下,志得 意满,追求享乐,于是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蜀山兀,阿房 出”砍尽了蜀山的树木,才建造了阿房宫,可见劳民伤财到何 等地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覆压:掩盖。隔离:遮蔽。覆盖三百多里,(高大的宫殿阁楼)遮蔽了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向北、向西。名作状。而:连词,表承接。走:趋。
10、从北面的骊山建起,折向西面的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溶溶:水盛的样子渭水和樊川滚滚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廊腰缰回,檐牙高啄;腰:像腰带一样。“缰”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 “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馒”,注释为“索 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回巴注释为曲折。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回廊像腰带曲折,突起的屋檐尖耸,犹如禽鸟昂首啄物。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适合,随着。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楼阁)各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建筑物向中心攒聚,屋角互 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盘盘焉,困困焉,峰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焉
1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力的样子。矗:高耸。 落: 座,所。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 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行空:横跨半空。霁:雨后天晴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像虹贯空中,(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 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讲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 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 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冥迷:迷茫不清。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楼
12、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茫不清,辨不清东西方向。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融融:和暖的样子台上歌声悠扬,充满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样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殿中舞袖飘拂,好象带来阵阵寒气,使人感到风雨交加那样凄 冷。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可是气候不同。而:然而。气候:天气情况。齐:相同。讲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 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歌台暖响”四句,用“春 光融融”四句,用“春光融融”和“风雨凄凄”两种相反的感 受来形容阿房宫的歌舞,既写出它繁华的一面,又写出繁华背 后的隐藏着的凄凉。“一日之内
13、,一宫之中,而气候不齐。是 从上面“暖” “冷”两种不同的感受推引出来的,用气候的瞬 息变换衬托歌舞的纷繁变幻。2、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 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 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 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 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 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 面作进一步的描写。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
14、写了 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3、根据文段思路,尝试背诵。(二)、研读第二段1、翻译并讲解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嫔(pin)和“婚”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 (yi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婿”并列,是用来 足成四音节词语。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六国王侯的妃嫔和公主们,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乘 辇来到秦国。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 日夜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荧荧:明亮的样子。“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一一这一
15、句,课本无注。“绿云”,比 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 是“纷乱的样子”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 环状发髻。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披散的秀发像绿云缭 绕,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头;讲解:这 段文字脍炙人口。作者用“明星、绿云、涨腻、雾 横”等词语比喻,又用排比的句式和夸张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 人之多,及秦始皇的骄奢淫逸。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腻:指洗脸水中浮起的胭脂、香粉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 渭水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雾弥 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乍:
16、突然。 辘辘:车行的声音之:动词,去,往。雷霆震耳使人骤然吃惊,是宫车驰过;车轮声听起来越来越远, 不知驰到哪儿去了。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缰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 六年。“尽态极妍”一一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 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 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缪立:久立。 而:连词,表承接。 幸:皇帝到某处。宫女们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久立视,盼望 皇帝能亲自驾临。有的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擦掠其人, 倚叠如山;收藏、经营、精英:指金玉珍宝等物。擦:击。倚叠:积累
17、。燕、赵收藏的财宝,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搜求的珍奇, 多少代、多少年,攻击掠夺他们的人民,堆积得像山一样。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逋迤,秦 人视之,亦不甚惜。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当铁锅、当石头、当土块、当 石子。通迤:连接着、到处都是。之:代词。一旦国家火亡,不能占有了,(全都)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 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 随意丢弃到处都是,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很可惜。2、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 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妃
18、嫔媵嫡”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 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婿,王子 皇孙”。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 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3、根据文段思路,尝试背诵。(三)、课堂小结1:问题:两段分别从哪一方面描写阿房宫?两方面又 各从哪些方面铺陈夸饰?目的是什么?从思路看,这两段在全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简答后,教师点拨)明确:两段分别写宫殿建筑、宫内生活两个方面。问答法写宫殿建筑,所铺陈
19、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 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 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 惜倾“六王”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 他们“纷奢”到了什么程度。写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其次 写珍宝。写宫人,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 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 度;写珍宝,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恶到了什 么程度。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部分的基础,它的 作用,是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预作铺 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结语:这节课,我们领略
20、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 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 华。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 思路;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 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 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 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 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 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二、背诵与朗读。1、指名背诵课文1、2两段。2、集体朗读课文3、4两段。三:研读第三段1、讲解与翻译。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21、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心:心意,意愿。纷:多,繁华。“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其:自己的。唉! 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秦始皇喜爱奢侈,老 百姓也得顾念自己的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奈何:为什么?之:财物。锚铢:形容极为细微。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这些财物却像 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讲解:这两句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 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 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 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锚铢,用 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
22、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 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负:承担。 之:助词,的。 于:介词,表比较,比。南由:田间。架梁之椽(chud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使得(阿房宫中)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 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磷磷:玉石色彩映耀的样子。 庾:屋外贮积的谷仓。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人身 上的丝缕还多;直栏横槛,多于
23、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嘈杂的器乐声,比闹市的人说 话声还多。讲解:“”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由一个“使” 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 活之上的罪证。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前后对比, 尽情夸张,形象地表现了 “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 乐一苦的两种情形,跃然纸上,可谓精彩妙极!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而:连词,表转折。“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
24、君主,这里指秦 始皇。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固:顽固。使天下的老百姓不敢说话只敢含怒。独裁者的心,一天天地更 加骄横顽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戍卒:指陈胜吴广。举:被攻占。 炬:名作动,焚烧。可怜:可惜。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占,楚国人(项羽) 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成为焦土。讲解:这句话简练地概括了战争的始末,秦王朝灭亡的过程, 且含无尽感慨于其中,又开启了后文的议论。2、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共分三层。“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 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
25、二层,用六组比 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 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 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 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口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 大力量。3、根据文段思路,尝试背诵。四、研读第四段1、朗读并翻译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灭族。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国自己, 而不是天下的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 其:代词,
26、自己的。爱:爱护。贝!1:连词,那么 以:用来。唉!如果六国各自爱惜自己的人民,就足够用来抗拒秦国。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二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也?递:传递,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而:连词,表承接。 为:做。 得:能够。而:连词,不译。如果秦国再爱惜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三世以至万世而做皇 帝,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 “哀”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 哀血生之乎”)、“哀叹、悲悼”。而:连词,表承接。“秦国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后世的人哀怜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27、人也。之:代词。而:连词,表转折。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后世的人哀怜它而不借鉴它,又使后世的人再来哀怜后人。2、分析内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第、二、四个“后人”才旨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 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 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 本段段意。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 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3、根据文段思路,尝试背诵。小结:这两段由描写转向议论,说明秦国灭亡的原因。
28、 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 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 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 推论。五、梳理全文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 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 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 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 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2: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除道,道九 原抵云阳,堑山理谷,直通之。于是始
29、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 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 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未成;成,欲更 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 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 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晌界 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 岁。问:阿房宫并未竣工,那么杜牧为什么要虚构如此富丽堂皇的 阿房宫呢?明确.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