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评(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评(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L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 的最高神一一“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画商王的卜辞首先托祖先转达,这体现出商代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选B项;商王心目 中的最高神是“帝”,排除A项;D项过于绝对,C项与材料不符。2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
2、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 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公天下D.宗法制IgB3 .诗经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 弄之瓦,无非无仪。”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画材料中“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无非无仪”反映出男尊女卑,与皇帝制度无 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的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有关,故C项正 确;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故D项错误。4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
3、,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 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一一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画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体现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故A项错误;“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目 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极力维护宗法制,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 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故D项错误。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 五帝”,以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
4、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二为一,皇帝只能是君主的专 用称谓,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B项正确。6.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 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B.儒学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行省的设置D.理藩院的设立画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秦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7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
5、一定区域,以血缘 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8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画从“方国一王国一帝国”,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也就是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 故选D项。8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 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9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画根据材料“汉承秦制”“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
6、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 集权官僚政治”,结合所学,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废分封、行郡县,表面上对郡县 加以否定,但实质上汉并未废除郡县制,而是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项正确;汉武帝划分监察区,创立 地方监察制度,故B项错误;汉代中外朝制度,是对秦丞相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错误;司隶校尉 由汉代创设,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区的秘密监察官,故D项错误。10 读史漫录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 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宫中),希见 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协助皇
7、帝决策,削弱相权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西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材料中“柄归中朝”说明 中朝代行了丞相的议政权力,故A项正确;“中朝”是协助决策,没有独立决策权,故B项错误;“中 朝”是独立于丞相之外的机构,故C项错误;“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 误。1Ma10.“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 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朝议制D.内阁制面依据材料信息“唐代则把相
8、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 议而决定”可知,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故选B项。ggB1L下列制度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科举制画科举制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d12 .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 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科举制度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画材料的主旨是科举制的发展演变,没有体现强化中央集权和提高政府效率的信息,故A、B
9、两项 错误;根据材料“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 明代科举制是宋、元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注重理论,而且注重实践,故C项正确;明代更突出了官员 的实践能力,故D项错误。13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以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 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解析纵观明代政治,很多时候内阁地位举足轻重,故A项错误;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且材 料中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
10、其原因与皇帝权力膨胀无关,故B项错误;内阁地位 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C 项正确;D项与材料缺乏严密的逻辑,故错误。14 .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 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 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A.增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专制皇权画根据材料中的“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传 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
11、“只能面对面交谈”可知,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故答案为D项。“长翅帽”并不会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排除A项;大臣只能面对面交谈不会提高议 事效率,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大臣之间的矛盾问题,排除C项。15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皆 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向来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 猷。”据此判断清初()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画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的信息,故B项错
12、误;材料中“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皆朕亲裁”说明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 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帝集权,不是用人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主要政权的表现形式因时代不 同而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纵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 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 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13、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笫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 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三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皇帝(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的演 变。(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 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相比有何重大变动。这一变动反映了中国古 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14、(8分)参考答案|(1) “天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演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变动: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7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朱子语类(1)材料一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8分)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8分)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 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 “冗官”“冗兵” “冗费”的国 家财政危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