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78600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苏轼的诗词全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欣赏推荐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非常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於潜僧绿筠轩 宋代: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行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缘由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

2、,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 那么请问,假如面对此君(竹),仍旧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注释 於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挚友家,马上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大嚼:语出曹丕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

3、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非常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赏析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争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借居在一座空宅中,便立刻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说明,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行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

4、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行这样的选择而确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即跃然纸上。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行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行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行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

5、。这种人,往往自视高超,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行医医之无效。 以上为第一段。这一段的特点是:出语精警,争论精辟,发人深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全是诗人争论,虽出语不凡,但若直由诗人争论下去,便有平直之嫌,说教之讥。因而下段重开波澜,另转新意。由那种不行医的俗士站出来作自我表演,这就是修辞学中的示现之法: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个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俗士。他听了诗人的争论,大不以为然;他虽然认为不行使居无竹是十足的迂阔之论,腐儒之见,但在口头上却将此论说成似高、似痴,从这模棱两可的语气里,显示了这种人世故、圆滑的特点;他绝不愿在论辩中作决绝之

6、语而树敌。 下面是诗人对俗士的调侃和反诘: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诗意谓:又想种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等美事。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做官的人无暇学仙,得道的人无暇做官;食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肉;两种好处都不能兼得,多种好处就更不能兼得了。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争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纳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行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争论等),因而能于争论中见风采,争论中有波澜,争论中寓形象。苏轼极擅长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苏轼

7、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见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索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8、。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索人生的题材非常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看法,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珍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俗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厚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跑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擅长从人生遭受中总结阅历,也擅长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犯难能珍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显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

9、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争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美丽动人,又饶好玩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宠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许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觉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索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看法,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苦痛、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苦痛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驾驭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稀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实力

10、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特性的突出、显明而言,王、黄、陈三家或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建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开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阔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