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愈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 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妣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 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
2、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 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 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 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 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 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日:“吾 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 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日:“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日:欲将以有为也;
3、公有言,云敢不 死!”即不屈。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尝在围中。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日:“何为久读此? “嵩日:“未熟也J巡日:“吾于书 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J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 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 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B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4、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C.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D.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远诚畏死”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诚”字的含义 不同。B.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屠。可指和尚。也可指佛塔,如“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图”。C.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D. “颜色不乱”与“颜色憔悴”(屈原列传)两句中“颜色”二字的含义
5、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远原本地位张巡之上,但才能不及张巡,加之又有把柄在他手上,所 以许远打开城门,甘居于张巡之下,和他共同进退。B.作者认为许远在不得外援且叛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虽忠诚但相信了叛 军“国亡主灭”的诳语也属情理之中。C.第段写南霁云乞师和拒降。乞师一节,南霁云由不忍独食到断指,射 塔,他忠义、慷慨、激愤的表现震撼人心。D.第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等内容,娓娓道来,人物的音容笑貌得以 自然呈现,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 服于贼
6、。译文:(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译文:14 .在已有李翰详密的张巡传的情况下,韩愈为什么还要写作这一篇“后 叙”?请结合全篇进行概括。【答案】10. A11. C12. A13. (1)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盘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向叛军投降。(2)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府之间,亲自在那叫作双庙的 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14. 为许远立传(为许远辩诬);张巡、许远等主要人物与南霁云、于嵩等次要人物相互映衬,共树英雄群 像;借描写人物轶事,丰富人物形象,宣英雄作为,弘英雄正义。【解析】15. 本题
7、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 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 乐,请南霁云入座。“巡” “远二 分别之张巡、许远这两个人,并且作“声威功绩”的定语,应 该在“巡” “远”的中间断开,排除BD;“具”的宾语为“食与乐”,所以应在“具”前面,“乐”后面分别断开,排 除Co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 力。A.正确。“如果/诚心”;句意:如果许远真的怕死/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C. “编年体”错误。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D.正确。均为“脸色”;句意
8、:脸色毫不慌张/面容憔悴。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有把柄在他手上”错误。“授之柄而处其下”是说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 甘居于其下。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通知”,全盘理解;“虏二 被俘虏;“辞服于贼”,状语后置句,向叛 军投降。(2) “从事二任职;“屡二多次;“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状语后置句, 亲自在那叫作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愈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 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可知,韩愈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 而自负,
9、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所以作 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为许远立传。第段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乞师一节,把南霁云放在贺兰进明嫉妒张巡、 许远的功绩,而又企图强留南霁云的尖锐矛盾环境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南霁云 由不忍独食到断指、射塔,其言语行为被矛盾一步步推向前进,而他忠义、慷慨、 愤激的表现也越来越震撼人心。围绕南霁云,除让贺兰进明从反面加以陪衬外。 就义一节,将南霁云和张巡放在一起互相映衬,显示了两位英雄精神的契合。而 张巡的忠义严肃,南霁云的临危不惧、慷慨爽朗,又各具个性。所以韩愈写这篇 文章是为了将张巡、许远等主要人物与南霁云、于嵩等次要人物相互映衬,共树 英雄群像
10、。文中表彰张巡、许远抗击安史叛军的功绩,驳斥对张、许的诬蔑、中伤,以 此来歌颂抗击藩镇作乱的英雄人物。所以韩愈借描写人物轶事,丰富人物形象, 宣英雄作为,弘英雄正义。【参考译文】张中丞传后叙韩愈我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 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 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 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完全明白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 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11、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 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 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 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 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 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 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 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
12、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 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 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 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 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 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 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 枝箭来作为标记J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 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
13、,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 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 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 于是誓不投降。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 城之中。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 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 “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 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 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 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 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 和平日一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