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5868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一、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省制造业发展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制造业工业总产 值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 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成 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先进制造业高地。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各地培育形成大量市场前景好、成 长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制造水平高的中小企业和一大批主营业务收 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持续涌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全国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百亿级标志性企业。 企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普遍完成,绿色集约安全体系全面形成,企 业管理现代化

2、水平实现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 材料、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特色消 费品等重点产业,打造形成一批产业竞争力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强、 开放包容程度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省现代 化经济体系重要支柱。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水平大幅提升,围绕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领 域,培育形成一大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 制造业营销互联网化一渠道互联网化一产品互联网化一运营互联网化 转型,加快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1、着力推进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

3、服务商,培育推 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通 过低成本、模块化、集成化、云化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快提升研发设 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水平。总结 推广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典型案例,带动更多中小企业通过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提升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能力,增添发展后劲, 提高发展质量。2、着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衔接,提升网络化协 同设计与制造水平,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运 用互联网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

4、产品价值空间,实现 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3、着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高效物流支持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鼓励物流、快递企业通过互联网深度融 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建设物流工业互联网平 台,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 推动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4、着力推进制造业线上线下融合双向提速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 转型,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线上线下高效融合、大中 小企业协同联动、上

5、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引导实体企业开发更多数 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等新业态模 式加快营销互联网化、渠道互联网化。(二)加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力度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 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 业形态变革,抢占竞争制高点。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进路线图,分行业、分层次、分环节、 分步骤开展智能制造应用普及。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 载体,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拓展数字李生、5G、人工智能、区块 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持续开展智 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动设备

6、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 人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建立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培育目录,推广智能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推动烟草、装备制造、 有色金属、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鼓励智慧工厂、 无人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进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升级。开展智慧供应链建设,引导链主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数据 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 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加快云南制造向云南智造转型 进程。(三)深入推进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以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供给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产 需互动、拓展价值空间为导向,以营造良

7、好生态为支撑,以创新设计 模式为桥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服 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积极利用工业互 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推动全省制造业积 极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引导企业 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 解决方案转变,推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为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1、强化制造业创新设计引领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 不断深化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合规、品牌策划、绿色发展等方面的

8、作用。探索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 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设计能力。推动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 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创新设计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 的服务支撑。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带动产学研 用协同创新。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专业化、高 端化创新设计服务。2、加快发展制造业定制化服务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电子终端、机械装备和 汽车等制造业,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 真系统,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

9、 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 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 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3、积极拓展制造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 集成总承包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建设一移交(BT)、 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建设一拥有一运营(BOO)、交钥匙工程 (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 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 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四)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

10、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快互 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互联互通,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构 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项目建设。推进开发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城市规划建设、 交通、安全、环境等城市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推进以电子信息、高端 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率先打造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示范 带动各类开发区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部署应用5G、千兆光纤宽 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现有工业设施 信息化改造,建设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 制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支持以5G、I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升级企业

11、 内网。(五)不断强化智能制造支撑能力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传感器、 控制器、智能物流装备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深入贯彻国家智能 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标准示范和推广,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 贯标。加快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 发和推广一批融合新兴技术的成熟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探索网络化服务模式。加大智能制造网络与数据安全公共 服务供给,提升智能制造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加快管理体系标准在重 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全覆盖。六、培育壮大制造业市场主体(一)激发制造业市场主

12、体活力坚决破除制约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动 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大 力推进照后减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企业住所自主申 报承诺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便利化、电子营业执照等改革事项。深 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投 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 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 人

13、士健康成长。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 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准入的政策措施,在市 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完善中小企 业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建立清理 和防止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知 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完 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对企业创新的基础支撑和服务俣障。 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开拓新局面,引导民营企业走高质量发 展的道路。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

14、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 以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重点,以各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 重要载体,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健全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机制, 大力引进外地企业,着力培育本土企业,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 会创造力,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存活率,让市场主体多起来、 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增添活力。(二)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真落实产业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围绕着力构建现代制造业体 系,加快推进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量质齐升。通过重点项目投产纳规新建一批、促进小微企业成 长小升规新增一批、招商引资储备一批、纾困解难稳住一

15、批,加大财 政资金、融资、税费支持力度,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做 大工业经济总量。到2025年,力争全省工业企业达9. 8万家,年均 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500家,年均增长ll%o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绿色食品、 消费品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三)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围绕全省制造业主导产业重点领域,遵循企业成长基本规律,按 照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一隐形冠军一省级单项冠军一行业单项冠军一 行业领军企业发展路径,推动构建云南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 系,构建从支持对象遴选、入库培育、成长扶持到成熟壮大的制造业 企业梯度

16、培育机制。面向全省开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组 织各地定期梳理企业发展情况,统一建立梯度培育储备库,推动规模 以下工业企业加快成长升规入统,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做精主业成为隐 形冠军,支持隐形冠军做强主导产品成为省级单项冠军,支持省级单 项冠军进一步完善主导产品、开拓市场、扩产提能成为行业细分领域 单项冠军,支持单项冠军整合资源、完善链条、扩大市场成为领军企业。围绕全省制造业,加快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云 南制造业增长动力。(四)推进制造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 定

17、制化服务、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生产性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合 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赢格局。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特色载体建 设,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等方面的资源优 势,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开放共享资源,带动全行业创新、制造、 服务能力提升。资料整理来源: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示范企业,建成多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一大批省 级、国家级研发平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制造业技术创新 与成果转化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位列西部前5位。二、取得成效1、规模总量持续增长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044. 54 亿元增长至2020年

18、的5457. 96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全国排名从第 23位上升至第1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 8%,位列 全国第一梯队,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规模以上制 造业增加值从十二五末的2919. 81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4012. 91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 6%o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十二五末的 7899. 42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11816. 9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8. 4%o2、综合效益日益向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二五末的9829. 69亿元增长 至十三五末的14548. 80亿元,年均增长8. 2%,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 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二五末的

19、7722. 75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 11836. 65亿元,年均增长8. 9%o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从十二 五末的465. 53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1005. 44亿元,年均增长16. 6%o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总额从十二五末的322. 91亿元增 长至十三五末的820. 86亿元,年均增长20. 5%o规模以上制造业全 员劳动生产率从十二五末的41. 96万元/人增长至十三五末的66. 73 万元/人,年均增长9. 7%0规模以上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由2015 年的2n. 03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89. 28亿元,亏损企业数量占比 下降4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及亏损总额逐渐收窄。

20、3、工业结构更趋优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三大工业门类比由十二五末的8. 1 : 77. 8 : 14. 1调整为十三五末的6. 5 : 80. 5 : 13. 0,制造业 占比提高2. 7个百分点。非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 比重从54. 2%提高到63. 5%,占比明显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取得突破, 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省内成品油生产空白。电子信息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智能终端、平板电脑、柔性 显示器、机器人等实现云南造,航天科工、浪潮等国产计算机相继在 云南下线,国产计算机总产能突破百万台。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 能源乘用车实现从无到有的标志性突

21、破。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增长,疫 苗批签量达到全国的15%,位居全国第一,现代中药及化学药领域涌现 出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产品。绿色制造取得积极进展,绿色 铝、绿色硅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逐步成为云南制造新优势。4、园区实力稳步提升全省新增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13个,累计建成国家级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 全省158个开发区优化提升为64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6个,省 级开发区48个。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二五末的9078. 43 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17961. 31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五华科 技产业园、安宁产业园区等5个

22、园区突破1000亿元,昆明高新区、昆 明经开区突破2000亿元。5、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 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 从2016年的462家、343家、1645. 81亿元、465. 03亿元,增至 2020年的539家、540家、2587. 71亿元、1008. 86亿元,年均增速 分别达到3. 9%、12%、12%、21. 4%o截至2020年,全省建成省级企 业技术中心46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5个、国家重 点试验室6个

23、,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3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 家。云内动力柴油机缸体缸盖智能制造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TX100铁路道床吸污车荣获西南地区首个中国优 秀工业设计奖金奖。6、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全省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贯标、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 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为引领,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取得成效。全省参与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的企业从75家增至2629家, 排名从全国第31位跃至第16位。全省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达到40. 8%,实现网络化协同制造的企业比例达到7. 7%,智能制

24、造 就绪率达到4. 9%,企业智能融合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昆钢全流程智能 化炼钢、龙津药业注射用冻干粉针剂智能工厂建设等73个项目取得省 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认定,云内动力柴油机缸体缸盖智能制造、 昆药集团天然植物药提取智能制造等项目取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项目认定。7、绿色集约成效显现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15年下降54. 5%o培育形成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66家,成功 创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42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3家、绿色工厂 25家、绿色园区5个;神威施普瑞等5家企业取得国家绿色制造系统 集成项目支持,驰宏锌错等10家企业入选全国重点用

25、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昆明经开区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安宁、东川、 兰坪、个旧列入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水电、风电、 太阳能等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 达到84%、绿色发电量占比达到92%、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达到97%、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6%, 4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三、培育壮大制造业创新主体1、加快培育制造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部门间合作,加大政策衔接,瞄准全省各地尚未取得高新技 术企业认定的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补 短板、强弱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加快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

26、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占比, 提升全省制造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着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办研发机构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完善专门从事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研发与设计的企业办 研发机构,提升全省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水平。3、聚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 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大型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关 键共性技术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四、努力提升云南制造品牌影响力(一)完善制造业重点行业标准体系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全省制造业重点领

27、域全产业链 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加快构建具有云南特色、重点突出、结 构合理、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地方标准体系。鼓励绿色食品、 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绿色 化工、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等制造业优势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开展 原材料、产品设计、关键工艺技术、流程控制、检验检测技术、最终 产品质量等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 条的系列标准族,形成我省重点产业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 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标准,支持具有创新性、先进 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推动开展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作, 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

28、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推动行 业高质量发展。(二)深入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业 链供应链质量水平。深入实施三品战略,着力提升质量竞争型产业、 装备产业和出口领域的产品质量,在重点领域加快建立覆盖产品全生 命周期的质量追溯制度。攻克一批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 强化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 管理融合,推动质量管理技术和工具创新。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及配套 政策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企业设 计研发质量管理和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鼓励第三方开展质量专业化 评价。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

29、技术,建立基于风险和诚信的新型市场 监管体系,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推动不合格产能出清,加大企业质 量违法成本。(三)加强云南制造品牌建设以食品加工、烟草、消费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 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和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大 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着力培育高端自主品牌。遵循以大带小、协同 创新的品牌建设思路,支持优势品牌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 度,增强品牌实力。鼓励企业探索多元化品牌发展战略,支持行业领 军企业持续深耕主业、做精专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建设,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 源共享,加强区域品牌宣传推广,促进

30、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良性互 动发展。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专业展会,开拓品牌 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云烟、云药、云茶、云花、云酒等云南制造品牌 影响力。加强中小企业品牌服务指导,培养壮大品牌服务专业队伍,提高 企业品牌创造、管理、推广等专业能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产品质量 追溯管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信息归集发布制度,依托云南知名品牌 及特色产品追溯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 项目,切实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提升云品市场竞争力。培育 地理标志品牌,加大普洱茶、保山小粒咖啡、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推动更多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中欧地理标志保 护协定互认名录,提升云南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影响力,助推制造业高 质量发展。五、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顺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型信息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新经 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消费方式升级为切入点,以 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核心,以强化数据赋能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全 要素数字化升级再造为着力点,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转型步伐。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