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分析考试历史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分析考试历史Word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 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隔绝并立,独自存在B.尊崇神权,王权至上C.分布广泛,多元一体D.贫富分化,等级森严2 .姜寨聚落周围是垛沟,良渚古城周围是城墙。对比分析下面两图,从防御的角度看,良渚古城城墙的构 建说明()A.国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十分明显C初始文明出现D.部落纷争已经出现3 .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善、尧、舜合列为五帝。
2、颛顼为黄帝之孙,誉为黄帝之 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A.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B.为宗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D.适应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4 .据传,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涮”,从而赢得了众多部落首领及其部众的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 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初步确立了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 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A.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B.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C.为记录商
3、代历史而诞生D.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6 .作为研究殷商历史的史料,如图文物属于A.文献典籍B.历史遗物C. 口述记录D.图文档案7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不多,何须待 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下列制度与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相关联的是A.宗法制8 .分封制C.郡县制D. 士族制8 .如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处应填入的是()A.内外服制、原始经济B.内外服制、井田制C.分封制、井田制D.分封制、原始经济9 .某学者认为,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出现,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
4、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思想井喷。这个“创造的时代”是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10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 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11 .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上古祝融部落曾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庙,而在战国成书的管 子中,祝融成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黄帝而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 且将祝融与炎帝联系起来。祝融身份的变化()A.是儒家思想影响提升的印证B.是楚挑战周王权威的衍生品C.反映了夷夏一体观念的加强D.顺应
5、了楚地文化扩张的需要12 .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 (成年者)同室居住。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形成C.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D.便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13 .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崩溃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D. 土地私有制确立14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不用带“翻译”;秦始皇“书同文”能够顺利推行。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 因用下图所示信息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文化的交融
6、与认同B.个人的威望与号召C. “学在民间”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15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点是A.重建政治秩序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德治教化D.主张尚贤节用16 .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里 濯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法家“尚法”,依法治国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7、17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 “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18 .李斯针对秦王的逐客令,上谏逐客书,劝阻了秦王的逐客行为,不仅阻止了秦国的人才流失,而且 巩固了秦的人才政策,对秦国的强盛起到重要作用。这表明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人民渴望统一 C.人才政策合理D.国家日益强盛19 .“五德终始说”是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政治学说。秦始皇采纳该学说,将秦朝作为“水德”以取代周朝的“火德”,并按照“水德”的有关细节设计王朝制度。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
8、的是()A.加快国家统一步伐B.强化思想道德控制C.宣扬政权合法神圣D.缓和民族阶级矛盾20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 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Ong” “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21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 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职能细化,各负其责22 .柳宗元
9、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其所以为得也。”柳宗 元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秦朝()A.废除了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B.推行郡县制维护了国家统一C.变革了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D.三公九卿制制约分散了相权23 .如图是考古发掘的秦朝几方印章,据此判断秦朝()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地方推行了分封体制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24 .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 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A.为政者残忍昏庸B.农民起义频发C.统治者不行仁政D.社会矛盾激化25 .公元
10、前206年,刘邦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惟萧何独先入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 何的做法,不仅使得这些重要的书籍档案幸免于项羽火烧秦都之难,更为日后西汉确立治国方略和律令制 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由此可见,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C.继承秦朝文书制度D. 了解秦朝规章制度26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下列表述中与此图直接相关的是A.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B.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D. “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27 .公元前121年,当汉朝军队击退匈奴之后,迁
11、徙关东贫民72万人到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 在原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每郡又下设若干县,这些城镇初期设立都是以军事 功能为主。上述措施()A.适应了扩张西南领土的需要B.是王权强化地方控制的产物C.力图解决关东人地矛盾问题D.表明汉代建城突出军事功能28 .在古罗马,丝绸 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 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A.张骞通西域B. “文景之治”C.颁布“推恩令” D. “光武中兴”29 .诗经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12、古今之通谊”,把这一理念扩展到与宇宙、社会、自然、人生等相关的领域。董仲舒这一思 想A.巩固了先秦以来儒学的主流地位B.限制了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C.旨在维护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30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 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 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31 .东汉光武帝于尚书台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六曹尚书各一人,分掌各项政务,
13、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 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形成了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的政治格局。这一变化说明光武帝A.沿袭西汉中朝制度B.吸取王莽改制教训C.加紧对地方的掌控D.强化专制主义皇权32 .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使得汉赋成为汉朝时代背景的一个重要缩影。汉赋 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A.铺陈排比,气势恢弘B.意境深沉,寓意深刻C.巧文多智,灵活多变D.清新活泼,不拘一格33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 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 “忘记货币”的现
14、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34 .李白 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 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35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3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 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6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
15、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 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37 .公元529年,南朝人陈庆之北上洛阳后写道“自晋宋(南朝)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造成洛阳这一巨变 主要原因 是A.孝文帝改革的推动B.农业经济发展迅速C.政局稳定文化繁荣D.均田制在全国推广38 .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 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
16、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帝的这一规定()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39 .魏书高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以及他改革的意义。其中,北魏孝文帝对民族关系发 展的贡献是A.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B.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复苏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D.巩固了北魏的政治统治40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 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 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
17、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二、材料题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二
18、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日材料四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 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江南经济开发所带来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