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45697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 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 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 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缗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 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

2、与黑是通过 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 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 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 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 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 映。“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 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

3、、过年节、庆丰 收等都离不开红色。“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 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 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 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 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 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 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

4、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 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发扬了光荣传统,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潜力、魄力和魅力,共收获金牌38枚,银牌32枚,铜牌18枚,以88枚奖牌总数位居共86个参赛国家队的 第二名。中国运动员获得的每一枚奖牌,都凝结着坚韧,也绽放着青春。他们的荣耀启发我们:要牢记目标,担当责任;要不畏困难,坚持付出;要坚信自我,不断突

5、破。上述材料给不断进取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O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答案1、D 2、C 3、D4、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儒家色彩 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和对“仁” “德” “善”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道家色 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5 .郭靖的色彩观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 “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

6、绚烂的“纯粹”美。黄蓉的色彩观是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 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6 .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暗示战局的凶险及前途的迷茫” 错误。结尾是为了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7 .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 序叙述,是顺叙,小说主体情节完整,而“刘兰的身世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小说基本事 件之外的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属于插叙。8 .积极进取,追求进步。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报名参加

7、,投身抗日洪流 当中,在斗争中成为顽强坚韧的革命战士。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在反“扫荡”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力悉心照料,毫无怨言;在 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传播文化,引领新风。虽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经历,但仍热心帮助村中青年妇女,成立讲习班, 开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为后代造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 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可见,她积极进取,追求进步。从“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

8、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 卫生包,替我裹伤” “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组织决定把我坚壁到远处高山上,叫刘兰跟 随” “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 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 动员担架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可见,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面对艰难坚韧顽强,勇于担当,毫不动摇。当她得知山顶上妇女很难养活孩子时,她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且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学着 我的样子,在棉袄和

9、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 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可见,她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9 .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 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 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小说内容情 感的“诗意美工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 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她们的精神面貌,发掘她们内在的灵魂美、 情操美。小说景物的“诗

10、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 “起伏的成熟 的筱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 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 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 叫二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 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 我

11、的左脚”等。【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体裁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开放式作答,可以认为具有诗化特 征,也可以认为不具有。认为“诗化”,可从文本二“那些女孩子们一一年轻的、美好的、鲜亮 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先生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的 化身”推知,诗意化包含人物的形象美。本文中的刘兰,就是一个美与善的女性形象,她童养媳 出身,却能够坚决跟上部队做看护,任劳任怨地劳动,同情并关心与自己境遇差不多的妇女们, 努力学习进步并教给她们卫生知识等,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从情感上来说, 作者刻画出的刘兰,虽在苦难中成长,但却并不着重刻画人物的苦难,而是展现了

12、她积极进取、 学习成长的一面,对于群像妇女们,也同样写出她们的成长,如“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 着说,我们向你学习!“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学着我的样子,在 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她们从前也许有苦难的过往、不好的习惯,但她们一旦了解到知 识,便迸发出学习进步的精神,这种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富有诗意。另外,“诗歌”本身具 有重描写与抒情的特征,文中的环境描写充满诗意,如“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 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 “一片起伏的成熟的筱麦,像流动的水银”,在艰苦的 环境中,也不乏美感,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感到诗意美。也可以认为本文不具有

13、诗化小说的特征。因为本文大部分是在紧张艰难的抗战与负伤转移中度 过,随处可见环境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沙滩行军蹿水过河,转移过去山上“更加荒凉”“坡 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情节上大 多都是战争形势的紧张和艰难。如“忽然传来飞机的叫声,那飞机立时就开始了扫射”“刚登上 岸扫伤了我的左脚”“情况越来越紧,但我腿脚不见好转,组织决定把我坚壁到远处高山上” “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 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文中情节虽然没有大的波澜,但背景始终存在着强烈 的矛盾冲突,如“日寇在晋察冀

14、扫荡了三个月”“队伍渐渐拉散”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 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这些都冲淡了小说的诗意特征。10、A句意:大王如果轻信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 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直到现在,不曾有过。“战三十万之众”是动宾关系,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自以至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11、DA.正确。B.正确。句意:当初惠王攻打赵国。/那以后秦国攻打赵国。C.正确。句意:臣下认为燕国、赵国的做法可以效仿。/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D.错误。都是“携同,携带”的意思。句意:秦国携同楚国、赵国再来进攻。/想要携同仙人携 手遨

15、游各地。12、BB. “须贾主张魏应避开楚、赵两国单独与秦国讲和”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避开”。由“是 臣之所闻于魏也”可知,此为须贾转述魏国“大臣父兄”的看法。13、(1)现在秦军又打败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仅仅是要进攻大梁,而且要胁迫大王来多割 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2)现在魏国正有所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地拉拢魏国。希望您等到(趁着)楚国、赵国的军 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地的办法拉拢魏国。5.秦国是“贪戾无亲”之国;燕赵不割地给秦国而保全了国家;宋、中山多次割地而导致灭亡。(1) “走”,打败;“但”,仅仅;“劫”,胁迫。(2) “方”,正;“收”,拉拢;“及”,等到;“任”

16、,赶到。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可知,秦国是“贪戾无亲”之国;由原文“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 乎诸侯者”可知,燕赵不割地给秦国而保全了国家;由原文“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可知,宋、中山多次割地而导致灭亡。参考译文: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且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游说穰侯说:“臣下听说魏国 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攻打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 没有割让土地,而邯郸重新归还赵国。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燕国权臣子之,攻破了燕国的旧 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

17、重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劲的军队, 并且土地没有被其它诸侯国吞并,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不轻易割让土地。宋国、中山国多 次被攻伐多次割让土地给秦国,它们也就随之灭亡了。臣下认为燕国、赵国的做法可以效仿,宋 国、中山国那样的举措不能去做。秦国是贪婪凶暴的国家,它没有亲近的国家,它逐步侵占魏国, 完全占有魏国从晋国分得的土地,又战胜了韩将暴莺,割得了八县土地,土地还没有完全被接收 而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有什么满足的!现在秦军又打败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仅仅是要 进攻大梁,而且要胁迫大王来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避开楚国、赵国与秦国 讲和,楚国、赵国恼怒

18、而同大王您争着去侍奉秦国,秦国一定接纳它们。秦国携同楚国、赵国再 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不灭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 一定少割让土地并且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 以此来考虑国事。”周书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多次降临。秦国战胜韩国暴 莺割得了八县的土地,这不是秦国军队兵力精锐,也不是计谋精巧,是上天的宠幸太多了。现在 秦国又打败了芒卯,进入北地来围玫大梁,因此人们认为这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明智的人却不 这么认为。臣下听说魏国召集百个县的所有精兵来戍守大梁,臣下认为不下三十万人。用三十万 的军队戍守十仞

19、高的城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大王如果轻信楚 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 直到现在,不曾有过。攻打却不能攻克城池,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 正有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地拉拢魏国。希望您趁着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 少割地的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割地来讲和,它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 您就得到了您想要的。楚国、赵国恼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侍奉秦国。合纵因此离 散了,而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 何必用兵呢?

20、 穰侯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围困。15、C“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是过度解读,岑诗是“怀乡”“厌战”,杜甫是以“病马”喻晚年落魄。16. (1)岑诗: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与“晓笛”“秋冰” “马蹄”共同构成一幅塞外 秋晓行旅图,营造寂寥苍凉意境,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2)杜诗:运用“托物言志” 的手法,通过对岁晚天寒里体弱老病、毛骨一般,却忠诚可感的老病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病 马的浓浓深情,抒发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与无奈的感慨,令人仿佛见 到一位老诗人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岑诗:首联“晓笛别乡泪

21、,秋冰鸣马蹄”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 奔驰的马蹄。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 晨风送来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晓笛” “秋冰”“马蹄” 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寂寥苍凉意境。马意味着边塞 上数不尽的战争,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杜诗: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既是写给自己所乘之马的一首诗, 但这病马的身上依然有着作者的影子。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是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

22、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 还在为诗人卖力;岁晚天寒,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说病马虽然毛骨一般,但驯良的品性始终如一、忠诚可感,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 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物微”, 既是说病马,又在诉说诗人自身;“沉吟”,既是为马,又是为人。因此,整首诗表达了对病马同 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与无奈的感慨,令人仿佛见到一位老诗人艰难落魄的憔悴形 象。18 .当务之急后继无人众所周知19 .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 平的提升,对考

23、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换句话说首先是要具有典型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才可谓成功22.设计的动作合适。这一段大观园中作诗的场景,主要是表现林黛玉的诗思敏捷,诗艺高超。 而画线句对林黛玉的动作描写,正是反映了林黛玉在众人忙于作诗时的不慌不忙,成竹在胸。【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戏剧舞台上表演者的形体动作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表演者恰当的 动作将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且饱满”和后文“戏剧中的形体动作实际上就是无声的表演语 言”所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是说明舞台表演中的形体动作的重要性。所以填入句子是说明这两 部分所表示的意思相同,只是换了一

24、种说法,可以填入“换句话说”。第二空,从后文“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 展现在观众面前”可知,舞台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应该具有典型性,可以直观展现戏剧的矛盾冲突。 再根据后文“其次又具有揭示性”,应用“首先”连接,而填入句子的形式是“首先具有 性”。可以填入“首先是要具有典型性”。第三空,从前文“戏剧表演是一种灵动的舞台艺术,只有确保演员在舞台上能将动作语言与人物 形象紧密并且有效结合”可知,填入句子是前面行为的结果,从文段中可以推断出,结果是人物 塑造的成功。可以填入“人物形象的塑造才可谓成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知识的分析能力画线句“黛

25、玉此时时而抚摸梧桐,时而看看秋色,或者又和丫鬟们玩笑”描写了在众人搜肠刮肚作诗时黛玉的行为动作。在众人忙着作诗时,黛玉显得并不着急,而是“时而抚摸梧桐,时而看看秋色,或者又和丫鬟们玩笑”,她的这些动作表明她对作诗并不发愁,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正是通过这些动作,表现了林黛玉的诗思敏捷,诗艺高超。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材料二: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 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儿千 年

26、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 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 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 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 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儒家色 彩观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 人格。山水,为人们提供

27、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 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 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 “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 “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 式: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儒家色彩观把色彩 美与“仁” “德” “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

28、展。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 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 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 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一一黑白、玄素、 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 黑色更为崇拜,

29、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 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 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一一“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 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 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 画家的心灵世界。(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色彩体系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作为重要的文化因子,“五色

30、体系”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意 义深远。B.起初,“五色体系”中的黄色并非皇家首选,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专用色彩, 不可僭越。C.儒家色彩观和道家色彩观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礼”的规范出发,后者从“自然天道”观出 发。D.中国水墨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境界,体现了道家传统的哲学色彩观,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 心灵世界。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周时提出了 “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统治者利用五色服务于社会礼制,形成独特的 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B.历史上,孔子反对齐桓公“以紫夺朱”,认为间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不 “仁。违背了 “礼”的

31、规范。C.中国传统色彩观由儒家和道家两种色彩观组成,这种东方色彩文化体系促使了传统艺术风格的 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D.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显示了色彩“比德”的特色,有利于当 时社会的稳定发展。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的一项是(3分)()A.礼记:“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B.周礼:“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C.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黄。”D.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4 .色彩观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

32、?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5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4分)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 水墨山水? ”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 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看护孙犁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 了三个月。情况紧张,我们跋山涉水,队伍渐渐拉 散,我因为动作迟

33、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 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 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反正叫你落不下! ”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 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前面的队伍正曜过一条大河,要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宽广的蓝天上,忽然传来飞机的叫声, 那飞机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

34、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河水搭到她的腰那 里,女孩的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 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拉过河去。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 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 ”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 山去。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 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

35、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 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队上的医生老康,安排女孩给我换药。“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 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 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 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 有答话。”那天起,刘兰每天给我换药,情况越来越紧,但我腿脚不见好转,组织决定把我坚壁到远处 高山上,叫刘兰跟随。我们按着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坡 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

36、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只有从沙滩 上和过河的踏石上留下的毛驴蹄印或是粪块,才断定是人行的大道。一到下午,肚里就饿了。爬了半天,我饿得再也不能支持,迷糊过去。等到睁开眼,刘兰坐 在我的身边,天已经暗下来了。在我们头上,有一棵茂密的酸枣树,累累的红艳的酸枣在晚风里 摇摆Q我一时闻到了枣儿的香味和甜味。刘兰也正眼巴巴望着酸枣,眉头蹙得很高。看见我醒来, 她很高兴,说:“同志,到了这个地步,摘一把酸枣儿吃,该不算犯纪律吧!”我笑着摇摇头,她伸过手去就橹下一把,送到我嘴里,她也接连吞下几把。吞吃了酸枣,有了精神和力量,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被 麦,像

37、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一个男人下身穿着棉裤,上身光着膀子,高举着连枷;在他身旁有一个年轻的妇女用簸箕迎风扬送着丈夫刚刚打下的粮食,她的上身穿着一件破旧的夹袄。进村以后,刘兰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 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这一晚,我听着五台山顶的风声和远处杉林里的狼叫,一时睡不着,却并没感觉不安。从炕 头的窗口望过去,刘兰和老四也没有睡,两个人的影子在窗纸上摇动,她们在拉着家常。原来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 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么就是养不下,要

38、么就是活不大!刘兰说:“这是因为 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接着两个人就诉起苦来,你疼我,我疼你的闹了大半夜才睡觉。老四派两位妇女教刘兰做筱面。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 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 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儿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 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 ”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学着

39、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 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 造福。不久下起了大雪,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 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 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有删改)文本二: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 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 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孙犁先生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

40、我重读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一一年轻 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 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 “美好的东西”。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先生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的化身。(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一一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看护”看似平常,实则有双层内涵,既指女看护刘兰,又指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奉献的 百姓群体。B.文中两次提到情况紧张,而“我”腿伤又不见好,这使得组织决定安排刘兰陪“我”转移到 远处高山上

41、。C.文本特意描写村庄里一对夫妻的穿着举止,与下文做被面的妇女相呼应,体现当地环境艰苦, 生活贫寒。D.刘兰迎着大风大雪陪护着战士艰难地前行,一步一个声响,以此结尾是为了暗示战局的凶险 及前途的迷茫。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也是人物品格的见证者。本文以“我”的口吻讲述刘兰的故 事,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本文善用日常小事和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如面对渍出蜜汁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 咽着唾沫走过去。C.本文采用补叙的手法,借老康的话交代了刘兰的悲惨身世,介绍其童养媳的经历,为刘兰与 老四相互怜悯埋下伏笔。D.本文注重

42、环境的烘托作用,“坡高水急”“道狭村稀”“看不见一个村庄”等不仅表现了高山的 荒凉,还渲染了冷寂的气氛。8 .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请结合文本一进行概括并分析。(6 分)9 .你认为文本一是否体现“诗化小说”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为魏谓穰侯曰:“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 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 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

43、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 蚕食魏,尽晋国,战胜(韩)暴子,割八县,地未毕入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 芒卯,入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今王遁楚、赵而讲,楚、赵怒而 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 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是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维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 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臣闻

44、 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 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 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 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 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 ” 穰侯曰:“善。”乃罢梁围。(选自战国策魏三,有删节)【注释】须贾:战国时魏国中大夫。穰侯:魏冉,亦作魏匡、魏熠,因食邑在穰,号日 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

45、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暴子:战国时韩国名将暴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 尝有之也B.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 尝有之也C.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 尝有之也D.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 尝有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表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

46、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的“所以”含义不同。B.伐,讨伐,进攻,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的“伐”含义相同。C.以为,认为,与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以为”两词含义不同。D.挟,携同,携带,与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的“挟”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主将芒卯,魏国都城被围困。须贾游说穰侯,貌似为秦国着想,实则是 为了保障魏国的利益。B.针对魏国现实,须贾主张魏应避开楚、赵两国单独与秦国讲和,从而使楚、赵两国争相贿赂 秦国,进而削弱两国实力。C.须贾认为,上天的宠幸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多次降临到秦国身上,因而秦国应改变靠武力攻打

47、 魏国的策略。D.须贾游说穰侯时,从魏、楚、赵、宋、中山等角度出发来分析攻魏的弊端,从而让秦国从魏 国大梁撤军。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4 .文中为何说“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 (3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岑参 秋冰鸣马蹄。 万里胡天西。 连年闻鼓颦。 昨日梦清溪。杜甫天寒关塞深。 岁晚病伤心。 驯良犹至今。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晓笛别乡泪, 一身虏云外, 终日见征战, 故山在何处, 病马乘尔亦已久, 尘中

48、老尽力, 毛骨岂殊众,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诗首联用“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 行旅图。B.杜诗所写之马曾经毛骨出众,即使现在又老又病,也驯良有素,还依旧为诗人尽心尽力,这 不能不让诗人替它伤心。C.岑诗和杜诗情感丰富而含蓄,岑诗的“怀”,杜诗的“沉吟”,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 不满的情绪。D.岑诗长于描写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诗长于选取典型意义的事物,语言凝 练,风格沉郁。16 .这两首诗中,“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念奴娇过洞庭化用苏轼文词击节叹咏夜色美好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