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域生态学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 去。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飞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 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 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
2、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 (细菌本 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 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 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标准表达。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
3、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 的演替。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 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
4、结构与功能之间3、什么是粒径谱和生物量谱?粒径谱和生物量谱在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应用?(1)粒径谱: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就是粒径谱,在平衡状 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生物量谱:标准化了的生物量谱采用双对数坐标。横坐标为个体生物量,以含能量的对数级数 表示(IgKJ);纵坐标为生物量密度,以单位面积下的含能量的对数级数表示(IgKJ/m2),因此生 物量谱实际上就是生物量能谱。(2)应用:粒径谱、生物量谱理论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手段。它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宏 观地研究不同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动态及其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也
5、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生态系统 的差异,甚至还可以估计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鱼产量。具体的来说是:根据生物量谱的谱线在平衡(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下是一条斜率很低的直线这一普遍规律, 如果实测过程中这条直线上有出现高峰,就意味着存在过剩和积累,能流渠道被阻塞。应用粒径谱,生物量谱的原理可以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不同海域生态系统由于温盐 状况、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其食物网机构都有差异。在般情况下,多数生态系统具有 相似的、较低的谱线斜率,但截距大,而太平洋漩涡区是最贫瘠的海域之一,生产力非常低,谱线 截距也很小,两者相差近两个数量级。由于平衡和稳定生态系统的粒径谱应是一条直线,就可以
6、根据作为该生态系统特征的粒径谱,从 某一粒度级的生物量去推算其他粒度级的生物量或产量。4、影响水体渔产力的因素有哪些?提高渔产力的措施有哪些?评估水域鱼产力最常用的指标及怎样 选取指标才能使评价既可靠又经济?(一)决定水体渔产力的各项因素(1)集水区的土壤、岩石、植被及其他特点。(2)水体的形态和水化学特征(3)气候和水文条件(4)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5)食物链的长短。一个水体中以经济鱼类为终点的食物链越长,在相近的初级产量下渔产力 将越降低。(6)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速度也和转化效率同样重要。(二)提高水体角产力的途径、措施及应用途径:人类可以通过提高初级产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转化速度的方法
7、,来提高水体的鱼产 力。一、施肥: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二、改变水域鱼类区系结构(移殖、驯化、放养和清野)1、改进水域的渔业生态环境。2、改善低产型或低经济效益的鱼类区系组成。3、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三)评估水域角产力最常用的指标评估水域鱼产力最常用的指标主要从能量来源因素、营养物质供应因素和能量利用效率因素三 个方面考虑。即1.能量来源。包括当地辐射能(当地年辐射量),光照和光照强度、光照时数。间接指标如积 温等。供应因素包括以卜3个层次(1)第一层次指决定水域生产力水平的基础因素,包括集水区性状、土壤肥力、人口密度和植被覆盖率。(2)第二层次为水化学因素包括水域的总磷、TN、电导率、TD
8、S、COD、ALK、TH等。(3)第三层次为生物学因素,包括浮游植物生物品或叶绿素a含量或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生 物量。3.能最利用效率因素如水域形态,浅水能最利用效率高。生物组成、水域性质与生物组成是否 吻合也影响水域生产力。选取什么指标来评价水域鱼产力,一般要视面临的任务和评价范围而定。如评价全世界的水域, 能量因素很重要,必须考虑,假设小范围评价如对区域性鱼产力评价时,因为处于同一地域,能量 因素可忽略,后两个因素就很重要。假设营养供应因素相同的同一地域性评价,第二个因素也可忽 略,能量转化效率则更重要一些。总之要选取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比较稳定的能强有力说明水域个性 的指标,且易于获得。只
9、有遵从上述原则,选取指标评价水域鱼产力才能既可靠又经济。的相互关系可以到达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到达减 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 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 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
10、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3、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 行为和形态上的相似性称为生活型。4、背景值:是指未受人为影响或者基本未受污染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天然含量或浓度。5、窒息点:动物在环境含氧最降低到较临界氧最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 息点。6、生态幅: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和最低生态因子之间的范围。7、水呼吸:水呼吸是水体中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 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8、生态位:指某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包
11、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 超体枳生态位。9、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产氟等于群落呼吸作用耗氧即净产量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 光补偿点。10、阈和率: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率是以变化量除以时间,即表 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11、生活型:不同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且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 行为和形态上相似性称为生活型。12、领域制: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占据的不让其他同种成员侵入的地域。是指同种内的社 会关系。13、共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14、粒径普: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
12、就是粒径普,在平衡状 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15、生产力:水体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它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着两大功能的 综合表征,又是生物种群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有机物质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水体特征,而且与 种群的特征密切联系。16、生物圈:是指地球外表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气、水域和陆地。17、适应性: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即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可保持本身机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 稳定性。18、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时的某环境因子的量。19、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曝一轮虫 鱼苗乌婚。2
13、0、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 食者。21、食物链:生产者形成的有机质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移动的具体途径。如小球藻一褶皱臂 尾轮虫一鱼苗;小环藻-鲤鱼-IS22、食物网:生物群落中所有食物链相互交叉所形成的食物链网络。23、水污染: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的任何有益的用途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害。 即水体进入某种污染物使水的质量恶化并使水的用途受到不良影响,称为水污染。1、简述什么是P/R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答:生态系统中初级产量P与群落呼吸量R之间的比率,称为P/R系数。它是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状况的最重要的能学特
14、征,也是反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意义:(1)反映种群或群落的代谢率。P/R值越大,说明种群或群落代谢水平越高,生产力越高。(2)作为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依据。P/Rvl,种群减少,生态系统不稳定。p/RZ种群不增不减,生态系统稳定。P/R1,种群增长,生态系统不稳定。(3)作为判断水中营养物质状况的依据,指导施肥。P/R系数过高,说明初级产量的利用率低,物 质循环速率不高,是肥效低的标志。反之,则表示初级产量利用率高,物质循环速率高。2、简述P/B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答:浮游植物的周转率多用毛产量(P)和生物量(B)的比值表示。P/B值在不同水体和不同时期 均有明显变化,主要
15、与种类组成、水体深浅和生物最本身的高低有关:(1)种类组成:浮游群落中藻类细胞越小,光合能力和生产力越高,生物量则越低,P/B值越高。(2)水域深度:浅水水体光合层在整个水层中所占比例较大,生产量较高。如果深度不超过透明度 的2-3倍,从水面到水底全水层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量和P/B值到达最高。(3)浮游植物生物量:生物量过低,生产量受限制,生物量过高又因自荫作用降低生产量。3、简述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原理和途径。(生态修复原理即是概念。)答:生态修复是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途径:1、切断或减少有机质污染源。2、微生物恢复:有机质分解矿化
16、为无机质,提高了水体生产力。3、水生大型植物的修复:大型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N、P等营养盐。4、生态工程:如对河道形态、结构的改造,河道水最的调控。5、清洁生产和生态渔业:使用干净无污染的能源,尽量少产生有机废弃物,产生安全绿 色产品。6、滤食性动物恢复:对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滤食,加快有机质循环,使有机质及时被 带走。7、合理的开放和利用: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8、生物的吸收、固定、摄食、降解作用。4、简述我国淡水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原因。答:全球湖库初级产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的趋势,而中国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日产量和年产量 则呈相反趋势。即从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17、这种情况决定于我国土壤和气候分布的特点。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且气候干燥,水 中营养盐类和有机质较易积累。此外,北方生长期中日照时间较长,晴天日数多,有利于初级生产的进行.反之珠江和长江流域土壤肥力较低,且常受雨水的稀释,生长期云量大,晴天日数少,日照时间短。0珠江水系PH较低有时近酸雨),也是不利因素之一。这些原因造成我国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 地理分布和世界其他地域显然不同的这种特点。5、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及其特点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食物链:(1)摄食链: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 如小球藻T轮虫鱼苗乌鳍;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
18、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 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食者。(2)分解链:由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质而形成的。(3)渗透营养:特殊的食物链。特点:(1)每一条食物链由一定数量的环节组成,最短的包括两个环节,而最长的通常也不超过5-6 个环节。距食物链的起点越近,生物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群落中的食物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 是相互交叉构成复杂的食物网。(2) 一个群落中不同食物链的势力比照,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结构功能特点。水域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是通过牧食链和腐质链共同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水体中,这两类能量线路所起的 作用往往有明显差异。般地讲,在贫营养型水体群落的
19、食物网中,牧食链占主要地位,腐质链的 作用较弱。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高,腐质链的意义增大。(3)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或生产量不可能100%地被利用。食物链能 量传递的效率,可用前后两个食物环节的能量之间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些比率通常称之 为“生态效率”。根据很多研究结果,太阳入射能转化为毛初级生产量的能量同化效率平均为0.4% (0.02-1.7%),营养级间的生产效率一般为10-2()%。(4) 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多少并不一致,最短的有两个级,最长的也很少超过5-6 个。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个体大小和现存量的限制。通常捕食者的 个体总要大于被食者。(5)不同营
20、养级有机体的数量比照、不同营养类型的种数比照等,都可以作为群落 营养结构的特点。一个群落中营养级越多,每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类个体数量越相近,其 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越多样化)。(6)营养级升高种数减少,种类从r-选择者向K-选择者变化,食物的利用率提高, 但取食的专化程度降低。6、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答:(1)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 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2)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增加。一般认为主要是磷,其次是 氮。还可能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3)危害:1、供水方面,
21、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增长,使水厂在过滤水时效率降低,增 加了成本。2、旅游方面,藻类的大最繁殖,使水的透明度降低,水色不好,有臭味等。使水体的 旅游价值降低或消失。3、渔业方面,水体富营养化虽然对渔业有有利的一方面,如引起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 提高了水体初级生产力,从而使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但也有不利的方面,如造 成鱼类缺氧大量死亡。4、其他方面,不少蓝藻产生毒素,引起家畜、水鸟死亡。赤潮藻类产生的贝毒可直接 危害人类生命。防治方法:1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无或少废料以及生产无公害产品等。2深海排污:把经过两级处理的污水不排入湖泊而是排入海中。3深层排水:由于深层水中营养物含
22、量高于表层水,因此将深层水排出可降低营养化程度。4挖出底泥: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底泥是个营养库,挖出底泥,可减少磷等元素的不断释放, 降低内部负荷,减轻富营养化程度。5泥水隔离:也是为了减少内部负荷,但底泥不挖出,就地处理。6杀藻除草:用药剂除掉深类和水草。7收藻利用:藻类可回收用作农肥、饲料、制沼气或提取有用物质。8生物防治:鱼类的直接吞食;浮游动物对藻类具有滤食的作用;高等植物的克藻作用。7、集群的效应及生态意义集群的效应:1、拥挤效应:动物集群时繁殖过剩和种群密度过高产生的有害效应称为拥挤效应。如食物空间的竞争加剧,排泄物增多,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等2、集群效应:同一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
23、产生的有力作用称为集群效应集群的原因:1、对栖息地、食物、光、温度、水等生态因子的共同需求2、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温的共同反应 3、繁殖的结果4、被动运送的结果5、由于个体之间社会吸引力相互吸引的结果集群的生态意义:1、集群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2、集群有利于共同防御敌害,共同警戒,分工协作,共同逃离或混乱效 应或共同防御敌害。3、改变小生境4、有利于某些动物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时机,取长补短5、促进繁殖,利于求偶、交配、产子和育幼8、简述日粮及日粮的影响因素。(1)日粮即指动物每天所食的饵料的重量(湿重)和动物本身体重的百分比的相对值(日食量指标)。 常用口粮表示摄食强度。(2)影响因素身体大小
24、:越小型动物,日粮越大。饥饱程度:饥饱状态或肥满度低的动物日粮高于肥饱者。单独或集群:同种类在单独摄食和集群摄食时日粮不同。螺类集群FI粮降低。美洲觞、金鱼、 牟尔曼鳞的集群日粮大于单独摄食。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的营养价值较高且发热量较大的,动物食之的日粮较低。嗜食性和可得性:嗜食的和可得的自然是口粮较高食物数量:摄食强度常随食物丰富程度而增高,但到饱和密度时不在增高而稳定。其他因素:如水温、pH、光照、氧等都影响摄食强度。9、水生生物对盐度的适应方式(1)形态适应:形成不透性外覆物起到渗透隔离作用,可以在盐度变化条件下保证有机体内盐类组 成的稳定性。(2)行为适应:选择有利的渗透环境。一些动
25、物对所栖息环境的不适盐度有回避作用。生理适应:随渗调节:“水涨船高”的变化。体液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高渗调节:淡水生物在淡水中及广盐性涧游鱼类在淡水中,体内渗透压高了水环境,主要排水 吸盐。最普通的形式是借助于发达的排泄器官排水,如原生动物的伸缩泡、轮虫的原 肾管、甲壳类的壳腺、触角腺,昆虫的马氏管,鱼类的中肾等。低渗调节:海水鱼类在海水中属于低渗调节,通常是喝水排盐。如鱼类通过腮上氯细胞。10、写出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并解释各部分含义。初级毛产量:Pg=Pn (初级净产量)+Ra (自养生物呼吸量)群落净产量:Pnc=Pg-R (全部生物呼吸量)=Pg-Ra-Rh
26、=Pn-Rh (异养生物呼吸量)11、生理能量平衡方程生理能量平衡方程C=P+R+F+U被食入的能量(C)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吸收和同化,而以粪尿(Fu)形式排出,余下的已同化能量(A)即为 转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2毛产量),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消耗于呼吸(R),最后剩余的部分才是A2 的次级产量(P)。11、浮游生物按体型大小如何划分?超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主要是细菌,包括蓝细菌- 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浮游植物- 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2mm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lon)浮游动物直径2mm-20mm大型浮
27、游生物(macroplankton)浮游动物直径20mm巨型浮游生物(meg叩lankton)浮游动物三、论述1、试述引入种的生态风险和应遵循的准则(I)风险:由于对不同地理隔离条件下生态环境适应性的差异,可能导致引入种不能在当地繁育,从而导致 引种失败。引种过程中可能会违反国际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引入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满足需要有意或无意的将病原生物从异域引入,从而导致灾害性后果引入种还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引入种的优势竞争与当地物种间的基因污染 时具体的表现。引入中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发展到极端程度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生物入侵”。(2)应遵循的准则:1 .地理学准
28、则根据物种现有分布区和将引入水体的气候特点的异同来考虑移殖的可能性;2 .生态学准则根据物种对环境的要求(特别是繁殖和发育期的要求)来考虑移殖的可能性:3 .生物学准则分析将引入的水体中是否存在着在生物学上与引入种相近的其他种群,如不存在 则驯化易于成功;4 .经济学准则从将引入物种的经济商品质量来考虑驯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引入对 象的“生物学价值”,特别是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所能提供的产量和生产周期等。2、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及解决途径。全球变化: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认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 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大气成分变化,生源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个方面,这些变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影响:升温影响物种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升温影响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赤潮、水华频发升温影响鱼类分布和生活史造成大尺度的洋流,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扩散珊 瑚礁白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加强海洋水体酸化等水域生态系统结构 与功能的变化。解决途径:1.加强“海洋生物泵”运转,增加新生产力的份额2.提高海洋中DMS含量3.生态农业, 合理发展畜牧业4.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减少汽车尾气5.提高森林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