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优秀PPT.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7828725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优秀PPT.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辩证思维与辩证思维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保定市卫计委学习资料 2一、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一、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分析以下几句话的正确性:1.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所以应开放二胎2.我的头疼,医生却扎我的手,简直是缘木求鱼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5.现在不要在保定市区买房了,全国的房价肯定会向下掉的。工人爸爸苹果梨3一、一、1.逻辑思维“非此即彼”、“非真即假”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辨证思维“亦此亦彼”、“亦真亦假”是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2.辩证法的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就是辨证思维的观点。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

2、规律就是辨证思维的规律。4一、一、3.要掌握辩证思维就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观点、范畴。4.要更好地分析事物,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无处不在。如开篇的例子。如中医:注重整体、系统、动态、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学就是哲学化的医学。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前中央政治局分两次分别集体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可见其重要性。5二、辩证法二、辩证法1.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或简述为: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学说a.辩证法一词出自希腊,原意:谈话、论战的技巧和方法b.辩证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c.在我国一

3、般特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6二、二、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形而上是与形而下相对立的概念形而上学是指关于形而上的学问现在在我国特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7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基本内容: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促成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

4、各有其特殊性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三、三、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它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或者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矛”和“盾”)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一致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具有内在根据和基础。9三、

5、三、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相消;矛盾的双方必须是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反对、限制、否定、克服等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10三、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a.同一性为斗争提供了力量、场所、地盘、范围;而斗争性是为了打破统一体,促使矛盾转化。b.同一性使事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斗争性使事物具有绝对的变动性。c.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分别揭示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相对性)和绝对变动性(绝对性)的哲学范畴。11三、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一性为斗争

6、提供了力量、场所、地盘、范围,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发生量变以及质变,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发展是事物在同一性的基础上斗争的结果。(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内因和外因内因也称内部矛盾,指一个具体事物或系统内部所包括的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内因是本质,规定事物的性质和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外因也称外部矛盾,指一个具体事物或系统与其他事物或系统之间即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12三、三、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与与特殊性特殊性1.含义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过程的始终,无论在自

7、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刻有矛盾,无论过去、现在还将来,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物作为矛盾体而存在。所以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矛盾普遍性原理给我们指出了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总方发:无论认识和处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从分析矛盾着手,坚持矛盾分析法。13三、三、(2)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a.矛盾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差别性、相对性。b.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c事物的各个发展过程、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具有特殊性。

8、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要在认识到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4三、三、(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实质是特殊性)a.分析矛盾性质及运动过程的差异性(特殊性)区分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b.分析矛盾及矛盾双方地位的差异性(特殊性)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15三、三、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在事物的矛盾体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在每一矛盾统

9、一体中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才能解决好主导全局的关键问题,并由此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16三、三、所谓两点论是指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次要方面。总之,解决问题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局,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形而上学“一点论”以点代面,抓了重点丢了全面;“均衡论”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两种方法都会导致工作的失误。17三、三、2、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它们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结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

10、有,它普遍存在于宇宙世界,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18三、三、联结:一方面,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单独存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无个性即无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必须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个性中也包含着共性,只有个性而没有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3)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9三、三、3、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这一原理,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是指导人

11、们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不断深化的科学思路。(2)这一原理,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它是“典型实验”、“解剖麻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3)这一原理是帮助我们理解整个矛盾学说乃至辩证法理论的关键环节。(4)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总之,这个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应把普遍真理(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三、三、之二: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基本内容:事物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

12、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中有部分质变,量变和部分质变引起根本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相互交替、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表现出质变和量变的转化规律。1.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量的界限。21三、三、2.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1)这一规律是我们认识和分析事物的重要的方法。质、量、度的哲学范畴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最佳适度分析。(2)这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度的实践意义,掌握最佳适度原则,即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

13、的思想和行为。22三、三、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基本内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周期。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两次否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对否定的否定。每经历一次这个过程,事物向更高级的阶段或形态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23三、三、1.辩证的否定观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统一体,任何事物产生时,就孕育着否定自身的因素。肯定与否定的矛盾运动总是由肯定因素占主导地位向否定因素占主导地位转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自身的因素而被否定,所以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

14、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是萌芽、生长;如果磨面,食用就不是辩证的否定。)24三、三、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胎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只有对旧事物的否定才能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否定是事物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环节。发展是新陈代谢,是旧事物经过否定实现质变的结果,只有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世界才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5三、三、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既有抛弃又有吸收、发扬的关系。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

15、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26三、三、d.由于事物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完成一个周期,以此循环往复,每经过一次这个过程,事物向更高级的阶段或形态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其在内容上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形式上是呈现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e.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但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7三、三、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a.对一切事物既不能全盘

16、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根据客观事物自身的肯定因素或否定因素谁占主导地位,对事物进行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它启示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b.对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都应坚持扬弃的原则和态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c.防止、反对、批判一切形而上学的错误,反对崇洋媚外与闭关自守,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28四、五大范畴四、五大范畴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1.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a.对立性:内容

17、是指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构成成分、内在特征、运动过程、发展趋势。形式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内容活跃易变,形式则相对稳定,内容不同于形式。b.统一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没有离开形式的纯粹内容,也不存在没有内容的29四、四、纯粹形式,二者存在于统一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意义a.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b.反对搞形式、走过场、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主义c.也应注意应运形式对内容的促进作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尽力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30四、四、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

18、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a.对立性: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现象分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只能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现象是个别、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一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相对稳定,比现象单纯、深刻。31四、四、b.统一性:本质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一定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即使是同本质对立的假象,也为本质所

19、决定,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2.掌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意义。a.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研究事物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研究事物的可能性。b.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尽量多的现象,有利于弄清事物实质,以便正确决策。c.工作中,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并甄别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32四、四、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由于普遍联系、内在关联,导致在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一对范畴。1.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a.对立性: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在时间上,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二者有根本区别。b.统一性:原因总是伴随着结果,结果一定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没有无原因

20、的结果,也不存在无结果的原因,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每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即甲现象引起乙现象,反过来乙现象又作用于甲现象,甲乙互为因果即因果循环。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同一个现象,在不同的关系中可以分别是原因或结果。33四、四、2.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意义a.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研究、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研究事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揭示事物因果联系,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b.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中,不仅要肯定成绩、发现错误,而且要找出取得成绩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21、c.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预见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排除不利结果。d.现实中往往是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种结果(一因多果),一个结果也往往是由几个原因所引起(一果多因),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发散思维,避免形而上学的单线条、单方面思维。34四、四、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趋势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一对范畴。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a.对立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必然

22、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居于次要地位,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在必然性和偶然性所体现的两种不同趋势中,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持久的、稳定的趋势,偶然性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趋势。35四、四、b.统一性:偶然性体现必然性,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地、绝对地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的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

23、也没有不包含必然性的偶然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意义a.掌握客观必然性是正确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只有立足于必然性,努力研究揭示必然性,才能使所从事的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认识必然性利用必然性,才能最终获得36四、四、满意的结果。b.在研究事物中偶然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只有认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注意利用一切积极的偶然因素去推动事物发展,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

24、性是揭示事物发展前途、趋势和存在程度的一对范畴。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a.对立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不是现实性;而现实性则是指包含内在的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已经实现了的东西,已不再是可能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37四、四、b.统一性:可能性存在在于现实性中,离开现实性,就谈不上可能性;现实性也离不开可能性,没有可能的东西,不会变为现实,任何现实都是由可能转化来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又产生新的可能性,即现实性化为可能性。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需

25、要一定的条件。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2.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意义a.一切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从现实出发制订方针、方案、计划、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种种可能性,正确预见未来,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我国最大的国情(现实)就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8四、四、在决策时要注意分析可能性的各种情况:可能和不可能;现实可能和非(抽象)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可能性在量上的大小,即或然率。只有清楚了这些,从最好处努力,从最坏处准备,才能更好地决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可能向现实转化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的原理告诉我们:要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争取好的可能性向现实的转化,避免坏的可能性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处于主动地位。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