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97828399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秀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江苏省 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1 一、区域概况介绍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三、城镇空间布局CONCENTSCONCENTS 目目 录录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八、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九、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2 区域概况介绍01013 一、区域概况介绍区域位置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横贯东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4 一、区域概况介绍01 地形地貌平原广阔,平原面积占陆域国土空间的68

2、.8%,江河湖泊密布,水面面积占16.9,平原和水面面积比重均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水热同期,雨量适中,降水较为丰富,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0%。0203 水资源水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资源总量321.6亿立方米;还拥有太湖、洪泽湖和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体。04 土地资源全省陆域国土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尚未围垦的海域滩涂资源达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5 一、区域概况介绍区域人口 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7869万人,人口密度737人/平方公里(如果扣除成片水域的面积,则达922人

3、/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居各省区之首,城镇化率达60.6%,位列全国第七。6 一、区域概况介绍区域经济发展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4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840元,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7 一、区域概况介绍区域交通发展 2010年,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一;铁路营业里程1907公里;港口万吨级泊位和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一;拥有南京禄口、无锡硕放、徐州观音等9个空港;南京、徐州、连云港是全国性综合运输枢纽。8 一、区域概况介绍综合评价一、区位显要

4、。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二、产出率高。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高,配套能力强,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均位于全国前列。三、发展潜力大。科教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社会和谐稳定,市场环境优良,创新创业创优的发展氛围浓厚。9 城市化方针与目标020210 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1、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江苏省行政辖区范围,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近期2016-2020年。2、城市化方针坚持“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11 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3、城市化总体

5、目标 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江苏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空间集约、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将江苏沿江城市带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12 城镇空间布局030313 三、城镇空间布局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14 三、城镇空间布局2、用地规模控制 2020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730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控制在900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全省城镇和村庄用地规模按照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控制。2012版:“2030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940 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控制在 85

6、00 平方公里以内。”农用地 2020 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为47513平方公里(712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 42153平方公里(632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8.72%。2020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5413平方公里(812 万亩),园地面积为3167平方公里(475万亩),牧草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1.5万亩)。2030年按本省粮食基本自给要求,严格保有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资源。15 三、城镇空间布局16 3、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全省形成“紧凑城市、开敞区域”的空间格局。规划建设“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紧凑型”城镇空间结构。17 3

7、、城镇空间布局 “一带”:即沿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以特大、大城市为主体,以产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吸点,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都市连绵地区。按照“整体有序,联动开发,开放创新,转型发展”的原则,将沿江城市带建设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连绵地区。18 3、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将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全省新兴工业化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两轴“:即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实现快速发展的新兴城镇化地区。19 3、城镇空间布局 “三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

8、和苏锡常都市圈,是城市带(轴)内主要的城镇集聚空间。“一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引导和带动苏北苏中水乡点状发展地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增长极。20 4、都市圈和增长极 按照“提升核心、带动圈层、推进一体化、辐射中西部”的原则,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以宁镇扬一体化为基础,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全国的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枢纽和基地。南京都市圈21 4、都市圈和增长极 按照“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构建,设施共建共享,旅游资源整合,生态环境共保”的原则,结合上海转型发展契机,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推动长三

9、角一体化进程,将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成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先导区、全国创新型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苏锡常都市圈22 4、都市圈和增长极 按照“强化核心,轴向集聚,城港互动,辐射中西部”的原则,加强接受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突出核心城市功能,振兴都市圈经济,将徐州都市圈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纽带。徐州都市圈23 4、都市圈和增长极 按照“提升功能、建设枢纽、培育特色”原则,加强淮安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强化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推进中心城市的

10、跨越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淮安成为特色增长极,全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创新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增长极24 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040425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1、城市(组群)功能定位南京 国家主要的科教基地、综合性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历史文化名城、长江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地区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26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1、城市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徐州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型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城市27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

11、规模1、城市功能定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28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1、城市功能定位东陇海城镇轴中间节点城市,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兴的工业和商贸旅游城市。新沂29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2、建制镇设置 全省现有720个镇,2030年规划全省共设置540个镇。全省择优培育96个重点中心镇、重点培育100个左右的特色镇。30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3、城镇规模预测 2020年,全省形成1个特大城市,14个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35个小城市,620个乡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31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3、城镇规模预测 至20

12、30年,全省形成2个特大城市,15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7个小城市,540个乡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32 33 交通运输体系规划050534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1、综合交通走廊 全省规划“四横四纵”的综合交通走廊,其中“四横”是沪宁走廊、沿江走廊、东陇海走廊和徐宿淮盐走廊,“四纵”是沿海走廊、宁杭走廊、宁连走廊和新沂走廊。沿江走廊分为南沿江和北沿江走廊。35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省重点打造南京、徐州、连云港三个综合枢纽城市,视通州湾港口开发进展情况,适时将南通打造为综合枢纽城市。强化无锡航空和内河航运枢纽、淮安铁路枢纽、南通海安铁路枢纽在全省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中的

13、功能。36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3、客运枢纽 (1)机场建设 重点建设南京禄口机场特大型枢纽和苏南硕放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积极扩大连云港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机场、盐城机场、淮安涟水机场和扬州泰州机场的规模及航线辐射范围,大力提升口岸功能。南通应预控区域性枢纽机场发展条件,以支撑建设综合枢纽城市。37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3、客运枢纽 (2)铁路场站建设 续建南京南站特大型铁路枢纽;建设苏州北高铁站、南通铁路西站、淮安铁路南站、徐州东高铁站等大型铁路枢纽;各市结合高速铁路站点、干线铁路站点以及重要的城际铁路换乘站,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38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4、货运枢纽 全

14、省规划布局南京东、徐州、淮安、连云港、海安、新沂六个重要铁路货运枢纽。主要铁路货运枢纽应实现和客运场站分离。沿江沿海的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连云港港,内河的徐州港、无锡港是国家主要港口。沿江沿海的无锡(江阴)港、扬州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内河的淮安港、苏州港、常州港、镇江港、扬州港、宿迁港是地区性重要港口。39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5、交通综合协调 全省规划建设“两纵三横三环”的省级区域风景路系统构架,即沿海区域风景路、沿京杭运河区域风景路、沿长江区域风景路、沿古黄河区域风景路、沿新洋港河区域风景路、环太湖区域风景路、环洪泽湖区域风景路、环里下河地区区域风景路,推进全省旅游通道

15、建设、生态绿地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40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5、交通综合协调 打造区域和城市旅游快速交通网络。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为一体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景点和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联系,发展旅游专线公交,加强省内各景区快速旅游通道建设,实现省内主要旅游景区间3小时内可达。加强交通线路和城镇布局的协调衔接。加强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充分重视区域轨道枢纽和货运枢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41 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060642 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1、规划原则 按照“引导、节约、安全、差别化、现代化”原则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区域

16、供水,发挥县级以上城市公共供水基础设施能力,解决镇和农村集中居住点供水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强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构建安全、高效、清洁、多元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43 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1、建设教育培训资源公平享受、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教育培训设施体系 2、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医疗服务网络 3、建立层次分明、服务均衡的文化服务体系 4、建立政府救助、市场参与、保障民生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2、规划要求44 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070745

17、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1、管制分区(1)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森林公园的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区域安全保障区等46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1、管制分区(2)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区域性敏感基础设施的控制地带、区域性交通设施走廊、一般区域安全保障区、重要水体的控制协调地带、水网密集地区的控制协调地带、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其他生态保障空间等。47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1、管制分区(3)适宜建设区。指城乡规划确定的适宜建设区域,是城镇和农村建设发展的优先选择地区,应根据城市带(轴)地区和点状

18、发展地区的规划要求加强引导,并加强对港城地区、空港地区等重大战略性开发地区的协调。(4)已建成区。指已形成的城乡建设空间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空间,应优化布局,提高用地效率,提升开发建设水平,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空间(行为)进行必要调整。48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2、省际协调 (1)加强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的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重点加快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进程。49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2、省际协调 (2)进一步完善苏沪两地在金融服务、区域交通、港口航运、环境整治、旅游合作等领域的协调机制建设,积极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实现苏

19、沪两地发展的全面对接与协调,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3)加强苏鲁、苏皖两省的省际交流与协调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两省在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建设、交通体系衔接、上下游污染防治、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合作。50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080851 八、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1、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积极构建绿色生态网络,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02突出大江风貌、滨海风貌、环太湖风貌、江南水乡风貌、等江苏区域性景观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建设。01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加大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03形成“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的保护体系。0452 八、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2、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 结合全省城镇空间格局,依托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以“交通引导,资源整合,主题突出,强化体验”为主导,构建“四带三圈二片”的旅游空间格局。53 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090954 九、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完善全省规划体系措施(3)建立实施规划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协调机制;(5)建立江苏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制定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办法;(1)抓紧制定和修编跨市、县(市)的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4)建立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机制;55 THANK THANK YOUYOU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