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天里行走诗配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雪天里行走诗配画.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在雪天里行走诗配画 诗画定格的是人与万物亲近的情分,对当时当地的人来说,享受到的是一份闲适和超然,而对后来人而言,尽是留下无尽想象空间的历史故事,和耐人琢磨的超脱情怀,这依旧漂亮。最艳羡魏晋时期,文风清丽而不事雕琢,那个时期的文人,生逢乱世又要适应改朝换代,可文人们总有自己的乐子,他们独创了一种走出去的看法,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于是乎,文人们看到了远离嚣闹都市和政治风波的自然山水之美,并有了“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审美新发觉,他们苦闷的精神和悲愤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青山绿水间觅得了可以寄予和安放的处所,为世人开启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田园式生活看法,成就了一代田
2、园诗人与山水画者,描摹出了文人墨客期冀的陶潜式达观而安静的田园之乐。当然,中国的诗画不单山水,可无论当时的文人雅士钟情于何种风格,诗画之风都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自由流淌。曾经那些妙笔生花文人大多是旅行家,他们喜好游山玩水同时又把山水之乐寄语在自己的文字里,于是就有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同时,山和水也兼具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山和水有了文人,才有了灵与性,文人得游山水之乐才有泉涌文思,诚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文人更是画家,在那个没有相机的时代,他们手中的笔就是最好的相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饱蘸深情的浓墨中,在掺和了自己情感的色调里诞生。旅途见闻
3、,异域风情,山川风貌,无不在这一幅幅的画卷里展示出来,游历的过程,更是艺术创建的过程。在这题诗作画的雅趣中,文人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的思想随意驰骋。这又岂是今日的“某某到此一游”所能比拟的?苏轼有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于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作为诗佛,他的文字里除了渗透出玄学哲理的探究,更多的是画,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幅隽秀的画卷,读的是诗,品的却是画。幽静空旷的山谷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快。此时,光明的月光映照在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淌着。竹林里时常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
4、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逝,而那山间的春色却是恒久留驻的理由。这是一曲动人的诗歌,更是一幅清爽秀丽的山水画,又是一支安静美丽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入的是虚实相生诗画结合的圣境,是钢筋混凝土喧嚣之外的幽谷竹林,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追寻的那片净土。诗画的怡情雅兴,并不带有派别卑视,婉约的、豪放的体会只是不同的心境,正如山水与人物也同样是漂亮的风景。走出去,怀一颗恬淡的心,谱一曲自己的山居秋暝,你将是下一个王维;描一卷游春,也可以成为展子虔。文人好斗亦相惜古代文人并不偏于一室,否则,何以得见“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洞庭湖那衔远山吞长江之势?谁人听到陶潜那“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
5、而赋诗”的吟唱?谁人得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田园之美?可会醉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安静?这是否是那些用笔创建世界的文人的叫板,抑或是他们学问分子本性对一种闲情的呼喊?可以说文人是“好斗”的,他们乐于对诗比画,一较高下。三五知已,几方书桌,笔墨纸砚服侍,凭大家喜好,选一题便各自大显身手起来,诗画都讲求意境,而诗更追求用字对仗工整,画作更重色调,除此之外,假如手法奇妙、引人发思,那就更胜一筹。这种文斗的趣味在于自由和沟通,没有麻辣评委,没有获奖感言,只是志同道合者的对话与相互提升。想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一行四十一人,聚于会稽山之兰亭,于曲水流觞、吟咏之间,享尽了游山玩水、舞文
6、弄墨的乐趣儿。与其说文人好斗,不如说他们惺惺相惜。这种情感无论得意失意时都是一种关怀,也往往是令他们的闲适生活更加尽兴的情愫。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放逐出宫,途遇杜甫,一见如故,又识高适,三人同时天际沦落人,皆品明珠暗投之苦,于是,三人相约同游梁宋,他们登上单父(今菏泽单县),在古琴台怀古,孟渚泽狩猎,把酒论诗,苦闷之气烟消云撒,又倍觉豪情万丈、逍遥自由。那情那景,可不就是杜甫的“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简洁的闲情暖和,依旧流淌在诗画世界里,记录的是与山水万物对话的心情,获得的是一份豁达自由;勾画的是不同色调相互碰撞的思想,体会的是放开心扉、彼此成全的释然安静。这种闲情调
7、调是流淌在中国文化里的柔韧力气,诗画是用另外一种形式记录的中国历史,却也是文人墨客中国风闲情生长的基地。诗画的魅力不单单是诗画者所创建的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沾染了不同时代的色调。事实上,国人对于诗画的情结依旧不减,或如李白,花前月下,把盏邀月,对影三人,在良辰美景中体会悠哉乐哉的情调;或是徜徉在画廊里,对着画里的世界久久凝视,或是晃悠在大大小小的文化市场,对着诗里的世界猜想,就算街边卖红薯的老妪,也会因为对文字的酷爱而出口成章。或许在文化馆、画廊,或许是诗画协会,或许是一个简洁的文字嬉戏,或许就是这些文化的角角落落,始终传承着这些古老的欢乐。久居城市,坐惯了写字楼,是不是艳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那份安静,是否憧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那份闲适,那么,推开这扇门吧,那种老味道的闲情暖和会扑面而来,让你躲闪不及。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