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658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二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一、夯实“吴中服务”发展基础1(一)发展成效1(二)存在问题7(三)发展形势7二、擘画“吴中服务”发展蓝图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定位11(四)发展目标12(五)空间布局14三、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7(一)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17(二)做实做优信息技术服务19(三)优化提升现代商务服务20(四)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服务22(五)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服务23(六)提档升级现代物流服务24四、打造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样板区27(一)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7(二)提升吴中旅游品牌知名度29(三)增加特色体

2、育服务供给量31(四)扩大康养服务地区影响力32(五)推动现代商贸转型新升级34五、实施“吴中服务”重点工程36(一)数字引领工程36(二)对外开放工程37(三)融合发展工程37(四)主体引育工程39(五)集聚发展工程39(六)改革试点工程40六、落实“吴中服务”保障措施42(一)强化组织实施42(二)完善政策支持42(三)提升营商环境42II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引领全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3、再出发的重要时期,是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阶段。苏州将全面迈入服务经济新时代,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服务业发展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加快吴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对于吴中区实现“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发展愿景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为进一步贯彻国家、省、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部署,全面提升吴中区现代服务业规模、层次和竞争力,制定本规划。吴中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一、夯实“吴中服务”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吴中

4、区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业态创新、载体完善、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改革深化,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质提效增的良好态势,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发展成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服务支撑日益凸显。“十三五”以来,全区综合实力不断攀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78亿元,位列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七。服务业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24.5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约9.2%,高于GDP同期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攀升,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3.9%,较“十二五”

5、末提高4.9个百分点。2020年服务业完成税收额109亿元,占比达64.1%,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能级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全区始终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3:48.7:49调整为1.5:44.6:53.9。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发展,检验检测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近30%,机构数量、从业人数、营收规模、户均产值、设备投入连续多年全市第一;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明显,获评省第二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攀升,全区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至767亿元,创成首批省级、第二批国家

6、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发布省内首个区域民宿产业品牌“太湖民宿”;康养产业服务能级提升,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获省政府表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专栏1 “十三五”时期全区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概况1. 检验检测认证。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全区获得CMA及CNAS认证机构近100家,其中2020年营收“超亿级”检验检测机构达9家。拥有 “国家汽车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等11个国家级实验室、数十个省级实验室,电科院、中认英泰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

7、务示范平台。2. 信息技术服务。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2020年产值达56亿元,其中嵌入系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占比达80%以上。3. 科技服务。2020年,科技服务业总收入74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新增数量位列全省工业企业第一。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累计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吴中医药成功入选苏州市第三批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省双创人才22人、姑苏领军人才79人,万人计划、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实现零突破。4. 电子商务。吴中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

8、2020年,全区跨境电商B2C出口额排名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131.3%。5. 节能环保服务。新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51个,吴中太湖新城建成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内首个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在吴中试运行。6.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建成,苏州南环桥市场成功获批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吴中综合保税区获评省重点物流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顺利启用。7. 知识产权。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吴中高新区入围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020年专利授权量达18474件,位居全市第二。8. 文化产业。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增至4处,省保单位增至23处。舟山核雕

9、村获评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香山工坊入选国家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区公共文化中心、区博物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建成投用。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9. 旅游产业。创成首批省级、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牵头成立“长三角太湖民宿联盟”,发布“太湖民宿”品牌。建成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2个。“吴中环太湖骑游”项目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苏州沐春园休闲旅游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吴中旅游大数据信息系统获评省智慧旅游示范项目。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24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9亿元。10. 养老服务。全区共建有街道(镇)综合为老服务中

10、心3家,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93个,助餐点180个,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瑞颐椿熹里精品创新养生社区入选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11. 现代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现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3个、国家级特色(著名)商业街3个。创新驱动要素彰显,新兴业态加速涌现。2020年,吴中区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前十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45件。高新技术企业由345家增至93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由550家增至140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7%。完成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89.2亿元,占规上工业

11、产值比重33.8%。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全区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1766个,主要城区、重点园区、商贸综合体实现5G信号全覆盖。建成“1+5+N”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成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展示窗口。创成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吴中经开区获批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吴中区获省政府表彰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专栏2 “1+5+N”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1”个基础: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5”个平台:发挥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In-Cloud平台

12、、赛迪灵犀平台和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灵岩”平台、航天云网平台五大工业互联网枢纽平台资源虹吸效益及智库能力。“N”大标杆企业及行业平台:打造“N”大标杆企业及行业平台,培育更多细分服务平台,探索并输出一系列先进数字化平台服务,充分彰显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作用。截至目前,苏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接入行业13类,日均标识解析量达518万次,日均标识注册数达154万个。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平台载体日臻完善。“核轴带”功能布局不断深化,服务业发展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东部、中部片区制造服务业功能加快完善,西部片区农文体旅加速融合发展。吴淞江科

13、技产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日臻完善,东太湖科技金融城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入选全市首批9家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园之一,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苏州市信创产业园“一体两翼四中心”核心区,布局打造中国南部信创产业发展策源地。全区累计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省级以上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4家,孵化超600家企业;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市级众创空间18家。专栏3 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2020年9月8日,苏州信创产业园正式揭牌。项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20亿元

14、,依托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标北京亦庄信创园,整合信创优势资源,项目规划建设“一体两翼”的核心布局,其中“西翼”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的企业有: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浪潮(苏州)信创研究院、360安全、东华软件园等,“东翼”规划了面积8.98平方公里(760亩)的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共同作为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的物理空间,建成集研发、制造、应用迁移和系统集成、适配测试、运维保障、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用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聚高地。以吴中区为核心,结合长三角产业优势,以工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金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重点发展方向,完善补

15、齐国内缺失产业链,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南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策源地。核心园区形成“一园、二领域、三平台、四中心”整体布局,一园即苏州信创园,二领域即工业领域和金融科技领域,三平台即信创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推广促进平台,四中心即信创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芯测试中心、金融适配测试中心和工业协同攻关与适配测试中心。发展潜能不断挖掘,产业融合进程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区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吴中经开区获评首批江苏省“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服务业与农业加速融合,太湖现代农业示范

16、园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金庭镇“生态农文旅”模式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牵头成立“长三角太湖民宿联盟”, 持续提升“眼底江南心上吴中”旅游品牌影响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旺山村、灵湖村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旺山文旅风情小镇、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果明显。“十三五”以来,服务业主体日益壮大,不断提质增效。全区拥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5家,市级总部企业15家、区级总部企业21家,上市企业14家,总市值约18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60家。产业集聚态势明显,拥有省级现代服

17、务业集聚区2家,其中苏州吴中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为全省首家以检验检测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枫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区等8家进入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行列。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商务楼宇85幢,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入驻商贸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企业达8000余家,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金庭镇、东山镇建成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镇。专栏4 全区服务业集聚区名单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吴中区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东太湖科技金融城、金枫路创新创意产业街区、江苏吴中出口加工区现代物流集聚区、苏州市吴中科技创业园、吴中区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金枫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区、苏州市粮食批发

18、交易市场、凯马广场汽车街。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活力彰显。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规划体系,出台吴中区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一批政策意见,服务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创新设立“东吴贷”、“东吴知识贷”,设立东吴人才基金、东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专项基金6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域推进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23项“证照分离”改革全部完成,获评省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区。服务贸易加速发展,重点拓展境外营销网络,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吴中综合保税区成为省内首批以备案制获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

19、格试点的区域,吴中经开区、太湖度假区挂牌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二)存在问题产业层次规模有待提升。科技、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相对不高,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相对不足,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企业集群优势不够明显,产业引领带动效能不强。特色产业品牌不够突出。吴中区在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拥有丰厚的山水资源和吴文化资源,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对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的重视度还不够,尚未将量上的优势转化为质的竞争力,并形成品牌效应,在市场中依然存在竞争乏力的

20、现象。区域联动发展不够紧密。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吴中区服务业发展与上海联动发展还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毗邻上海市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承载上海资源要素溢出的效应仍不够突出,既有合作尚未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合作缺乏顶层设计。(三)发展形势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引领全球经济深刻变革,“工业深度化、产业服务化、社会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深度融合步伐加快,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各国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吴中区有望抓住现代服务业发展风口,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

21、新模式,切实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支点。然而,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效应”广泛蔓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大国间科技战贸易战此起彼伏,全面冲击、刷新、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对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挑战。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服务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强大国内市场加速形成,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服务业结构加速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

22、地位显著提升。迈入服务经济新时代,对吴中区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加快打造“吴中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与品质服务的需求。然而,面对制造业增长速度放缓实际,如何放大服务经济增长“稳定器”、结构调整“加速器”和就业富民“吸纳器”作用,对吴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区域看,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战略深入实施,服务业区域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性加速集成。沪苏同城化的提出是苏州面临的历史最大机遇之一,苏州已成为全国综合实力

23、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在商贸、文旅、交通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转型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步伐加快,“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不断打响,这些为苏州争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领跑者提供强大内生动力,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吴中未来城市经济的增长亮点。同时,新一轮区域竞合加速演化,也面临着周边城市对企业、人才、资本等服务业发展高端要素的竞争压力。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吴中区必须牢牢抓住太湖生态岛“一号任务”、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号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号项目”的重大历史机遇,服务业将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亟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

24、开新局,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推动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二、擘画“吴中服务”发展蓝图(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协同开放、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性服

25、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优化服务业功能布局,放大“吴中服务”品牌效应,着力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新高地。(二)基本原则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以理念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为动力,将数字赋能作为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催生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未来服务业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遇,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关键,加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

26、进服务业间融合,加快板块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构建交汇互补的价值网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加强空间指引,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合”要求,培育重点领域服务业集聚区和载体平台,优化服务业空间格局,促进全区服务业集聚集群式发展,发挥服务经济的规模效应。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以争取新一轮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目标,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积极参与沪苏同城化协同创新区建设,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学习借鉴上海现代服务业先进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推动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发展定位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积极对接国家、区域战略,抢抓新

27、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样板区、服务业新业态高标准发展先行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生态链为方向,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功能、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样板区。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旅游、特色体育、康养服务、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增加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

28、扩大消费需求、提升质量水平,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丰富和发展“吴中服务”的层次内涵。服务业新业态高标准发展先行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速构建数字生态,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打响“数聚吴中”品牌,鼓励发展新经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推动全区现代服务业业态丰富、质态提升,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创新化发展。(四)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区现代服务业新动能培育壮大,加快构建“吴中服务”品牌,推动形成现实支撑有力、未来更具潜力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在全国的地位和辐射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打造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总量规模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经济规模和服务

29、能力大幅提升,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产业结构快速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中涌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现新提升,服务业新业态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实现翻番达到10%,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特征更加突出。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税收和就业的贡献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30、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卓有成效,服务业领域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创新与应用推广显著增强,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贸易国际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到2025年,全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7.3%。表2-1 吴中区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目标序号指标规划目标(2025年)总量规模1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亿元)超1000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年均增速产业结构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1、(%)15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贡献份额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创新能力6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省、市服务业领域领军企业数量(家)108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家)5国际竞争力9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7.310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10(五)空间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东强中融西优”导向,突出系统谋划,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布局。东部片区打造两业融合发展核心区。以太湖新城为引领,全方位创新提升产业生态、城市形态、环境质态,推进建设苏州主城南中心。推进苏州市独

32、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号工程”,围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高品质制造服务业,努力建成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依托吴中综合保税区、东太湖科技金融城、苏州(太湖)软件园、吴淞江科技产业园等园区载体,积极打造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主体,众多研发载体、创新平台为支撑,集聚度高、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培育两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和示范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链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充分集聚。聚焦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服务、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鼓励科技服务、商务咨询、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渗透融入制造环节,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支持制造业绿

33、色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全面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以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区内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两业融合发展核心区。中部片区打造产城联动发展创新区。围绕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号项目”,依托片区发展较好的工业经济水平、高新企业数量、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布局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科技研发、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依托产业资本中心和高校科创资源,高水平建设研发社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区域科技创新“含金量”。立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

34、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现代商贸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两大主线,着力建设“城市动能内核、城市形象硬核、城市治理双核”,打造产城联动发展创新区。西部片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围绕太湖生态岛“一号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文化和生态特色,着力布局信息技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生态农业、会展研学等重点领域,以集聚循环、融合创新为主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稳做优特色产业。依托太湖湾数字科技园积极与数字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数字太湖”新品牌;依托太湖湾总部经济产业园打造高端地标性总部研

35、发基地;依托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研发总部”于一体的科创高地。大力实施文旅科技“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出行+数据”数字经济运营新模式,将生态岛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文旅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区和“智慧文旅+智能网联产业”相结合的双智样板,擦亮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吴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图三、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聚焦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其他领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

36、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进一步增强“吴中服务”品牌优势。(一)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深入建设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全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向市场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聚高地。到2025年,力争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达100亿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从业人数、营收规模、户均产值、设备投入位居全省前列、保持全市首位。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加强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溯源、品牌建设等能力建设,逐步提高技术咨询、标准研制、培训等增值服务的比重,构建覆

37、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检测认证服务体系,适应苏州乃至长三角多品类质量服务的发展需求。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检测技术、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等创新,发展“智慧检测”等场景应用,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全面发展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促进检验检测认证集聚发展。紧抓与中检集团战略合作契机,加快中检集团中国计量院创新园等一批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央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技术等优势,创新央地合作的体制机制,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体。深化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聚焦高低压电器、电子信息、食品药品、丝绸服装、生物医药等优势检测领域,关注新一代高端

38、装备、汽车、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优势机构,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快规模集聚和效益提升。打响“吴中检测”品牌知名度。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品牌意识,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品牌经营和品牌发展战略,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和宣传推广。鼓励和支持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参与制定高新技术产品标准,破解检验检测技术瓶颈,积极开展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满足企业创新升级的差异化需求,帮助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为企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检验检测认证实验室,更好发挥“国家队”的行业支撑作用,有效

39、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供给质量。加快与自贸片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拓展保税检测服务,更大范围辐射带动区内企业发展。深化与上海市检测中心战略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和横向联合,共同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基地。(二)做实做优信息技术服务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融合应用,提升“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展示窗口形象,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高地。到2025年,完成全区5G基站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不少于3个,推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升级数字技术服务。加快5G及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IPv6规模部署,促进量子通信技术试点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服

40、务体系。打造一批新型绿色数据中心,打造长三角地区超高标准的综合云计算数据中心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园,强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提升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存储、交易、挖掘分析、可视化、安全等服务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支持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评级,提升区内服务商总体水平。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进程。强化区内公共云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数据资源流通活力。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太湖生态岛建设“一号任务”为引领,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云控平台、汽车软件及驾驶算法等,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

41、范区”。探索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建设,支持现有软件企业积极使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提升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和发展水平,发展高端工业软件产业。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放大“1+5+N”的工业互联网格局优势,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和服务能力,形成一批立足苏州、辐射长三角的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打造全面践行“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的“吴中范例”,全力推动“吴中制造”向“吴中创造”转型升级。推动信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太湖湾数字科技园等平台,加快建设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引导信创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以工业和金融为主导产业方向、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信创产业集聚高地。组

42、织信创领域相关的展会、论坛、峰会、大赛,加大信创领域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打造信创产业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推动区域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到2025年,建成省级信创产业先导区,争创国家级信创产业园,信创产业相关经济形成规模效应,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加快打造中国南部信创产业发展策源地。(三)优化提升现代商务服务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会展经济等,加快形成具有我区特色和持续发展竞争力、支撑力、带动力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力建设成为苏州市商务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环境最优的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收借鉴先进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对发展目标、重点

43、行业、空间布局、重点项目等进行系统研究。用足用好落户奖励、经营激励和人才补助等各方面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培育本土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密切关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总部机构溢出动向,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总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加快构建我区苏州湾、太湖湾总部经济“双湾”发展格局。积极发展高端商务。聚焦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评估服务、品牌服务、广告传媒等细分服务领域,加快高端商务资源和要素集聚,加速高端商务服务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楼宇。持续加强协同招商,强化对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太湖湾总部经济园等重点产业载体项目的策划定位、高标准招商与运营,促进项目与载体无缝对接,力求

44、整合资源、放大体量、形成标杆。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发挥本地会展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及行业新趋势在会展产业领域集聚,不断健全会展产业链,打造具有吴中品牌的特色型会展经济。加快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香山国际大酒店等场馆和会展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场景应用,发展“互联网+会展”新模式举办和承接国际合作主题会展,策划实施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打造“会奖天堂”品牌,加快建成区域性会展中心,成为国际一流会展目的地。专栏5 “会奖天堂”品牌打造工程完善“MICE”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太湖国际会议中心的带头作用,联合推动周边万豪万丽、太美逸郡等酒店集群的完善和

45、升级。整合区内太湖湖滨湿地、高尔夫俱乐部、太湖足球运动中心等资源,发展定制旅游,探索一批符合市场潮流、兼具观光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特色项目,从产业结合度和目的地综合吸引力两个方面打造“会奖天堂”品牌。(四)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服务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综合研发创新平台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园区的集聚发展水平,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性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大力提升研发能力。深入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战略,紧盯国内外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和科研精锐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加

46、快实现“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合作平台、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企业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广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落实“甪端计划”等创新政策,全面推进科创载体“333”提升工程,营造“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创新生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建设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浙江大学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长三角(苏州)航空产业研究

47、院、民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双创示范吴中基地、数字化电子创新应用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推进建设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形成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构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产业生态”的开放型、循环式产业创新集群。积极发展设计服务。围绕“苏州制造”“江南文化”,充分发挥吴中区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时尚设计等业态,促进创意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等优势领域深度

48、融合,推动传统单一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升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鼓励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分离设立工业设计机构,培育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示范企业,打造设计服务集聚新高地。(五)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瞄准“碳中和”推动“碳达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立市场活跃、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创新节能环保新模式。积极发展节能绿色服务。重点聚焦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程咨询、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审计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依托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研究机构,拓展培育更高层次、内外耦合的“新能源和环保产城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园区探索开展环境管家、绿色联盟、第三方环境服务等创新发展模式,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服务。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建立碳评价、碳足迹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碳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