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十四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宁畲族自治县“十四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景宁畲族自治县“十四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前 言“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全面展示我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实现浙江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期。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二三五年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在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背景下,科学编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对于破解库区发展难题,
2、促进移民增收,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办移民202098号)和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移扶20208号)等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具体情况,特制定我县20212025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本规划是根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额度,贯穿20212025年移民发展的中期规划,涵盖20212025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内容。是针对大
3、中型水库移民发展的专项规划,重点提出“十四五”期间移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方向及内容、重大项目,落实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的战略部署,是指导后期扶持资金有效使用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全县“十四五”期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依据。1 规划背景1.1 景宁县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寿宁县(福建省),西枕庆元县、龙泉市,北连云和县、莲都区,距省会杭州约259km,距浙西南中心城市丽水80km。全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发源于洞宫山脉的瓯江支流小
4、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两岸宽约124.6km的狭长带,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景宁县县域面积1938km2,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1.08%以上,有植物178多科,691多属,1552余种,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等会叶林为主;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短尾猴等44种;地处浙南山区,内有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县内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藏量有66.6万kW,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53万kW,占全省可开发量的十分之一。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
5、源丰富。县城年平均气温17.5,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6.6;七月份为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7.7。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最长259天,最短2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42.7mm,年日照时数177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02.2kcal/cm2,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仅为40%,为全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县之一。图1-1 景宁县地理区位图1.1.2 社会经济概况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截至2020年,景宁县下辖21个乡镇(街道),144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全县户籍人口17.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常住人口11.21万人。城镇人口
6、比重为53.7%。景宁县物产富饶,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并先后荣获“中华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惠明茶、高山蔬菜、食用菌、笋竹、中药材、油茶等公无害、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基本形成;合力兴工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小水电、竹木制品、绿色食品等特色工业;以畲乡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景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76亿元,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7、额38.33亿元,增长3.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35元和21625元,分别增长4.3%和8.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1:22.6:68.3。表1-1 景宁县社会经济概况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幅 员 面 积km219382基层组织乡镇(街道)个213社区、村(居)委会个1424人 口户籍人口万人17.025其中:农村人口万人13.806常住人口(2019年)万人11.211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4.7611三次产业比重%9.1:22.6:68.3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0513农村居民人民生活消费支出元153641.2 景宁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1.2.1 规划涉及水
8、库基本情况2020年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核定共计9472人,其中:核定到户到人5658人,核定到村人口3814人,涉及滩坑水库、上标水库、英川水库、白鹤水库、新安江水库、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珊溪水库、雅溪水库等9座水库。其中:滩坑水库(移民5879人,占总移民人口62.07%)、上标水库(移民1342人,占总移民人口14.17%)、英川水库(移民1232人,占总移民人口13.01%)、白鹤水库(移民552人,占总移民人口5.83%)、新安江水库(移民423人,占总移民人口4.47%)、其他水库(移民44人,占总移民人口0.46%)的移民都是因投亲靠友或自主安置在本县境内的。主要水库工程
9、基本情况如下:表1-2 景宁县涉及移民安置的主要大中型水库基本情况表序号项目水库名称新安江水库滩坑水库白鹤水库上标水库英川水库1建设地点杭州市建德市丽水市青田县丽水市景宁县丽水市景宁县丽水市景宁县2建成时间1960.042009.012000.061990.072002.043水库主要功能发电、防洪、航运防洪、发电、供水发电为主,兼备防洪、灌溉、城镇用水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以发电为主,兼备防洪、灌溉等4规模大型大型中型中型中型5坝型拱坝堆石坝拱坝拱坝拱坝6总库容(亿m3)178.441.90.160.220.377最大坝高(m)1051716550.7878正常蓄水位(m)98160560
10、.79875559装机容量(万kW)662.5602.51.6410年发电量(亿kWh)19.610.230.590.360.00041.2.2 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情况本规划仅对我县大中型水库(新安江水库、滩坑水库、白鹤水库、上标水库、英川水库等)移民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他投亲靠友、婚嫁等原因自主迁入的移民,因移民人数在全县各地均有零星分布,故不进行分布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死亡、户口迁移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变化外,还涉及村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结果,截至2020年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主要分布在9个乡镇,50
11、个村(社区),见表1-3。其中:大漈乡、大均乡、英川镇、鸬鹚乡、雁溪乡大中型水库移民人数少于100人;渤海镇、澄照乡、东坑镇、景南乡、九龙乡大中型水库移民人数介于100-1000人;鹤溪街道、红星街道大中型水库移民人数大于1000人。我县水库移民人口集中分布于鹤溪街道、红星街道和九龙乡。图1-2景宁县各乡镇水库移民人口分布图表1-3 景宁县水库移民人口分布情况表序号镇(街道)移民村水库名称移民人口核定到人(人)统计到村(人)移民总人数(人)1鹤溪街道包凤村滩坑水库446595052鹤溪街道张村村滩坑水库53-533鹤溪街道百岁社区英川水库780458254鹤溪街道城南社区滩坑水库8064585
12、15红星街道岗石村滩坑水库-1161166红星街道岚山村滩坑水库-1901907红星街道城北村滩坑水库164-1648红星街道岭北村滩坑水库101751859红星街道外舍社区滩坑水库97872105010红星街道和兴村滩坑水库-10010011红星街道杨绿湖滩坑水库-808012红星街道小金州滩坑水库-494913红星街道金钟源村滩坑水库-10910914红星街道王金洋新安江水库1155216715渤海镇渤海村滩坑水库17345062316渤海镇旦水村滩坑水库-939317渤海镇东湖村滩坑水库-474718渤海镇石塘山村滩坑水库-202019渤海镇后砻村滩坑水库-202020九龙乡和顺村滩坑水
13、库-14914921九龙乡田坑村滩坑水库-171722九龙乡王湾村滩坑水库-32032023九龙乡金山村滩坑水库-626224九龙乡库坪村滩坑水库-232325九龙乡岳口村滩坑水库-11811826九龙乡岭里村滩坑水库-202027九龙乡高沈村滩坑水库-2020续表1-3 景宁县水库移民人口分布情况表序号镇(街道)移民村水库名称移民人口核定到人(人)统计到村(人)移民总人数(人)28九龙乡徐垟村滩坑水库-202029九龙乡后坪村滩坑水库-202030九龙乡高岭村滩坑水库-202031九龙乡龙湾居委滩坑水库53713867532景南乡上标洋村上标水库39332872133景南乡东塘村新安江水库8
14、599434景南乡忠溪村新安江水库67148135景南乡缪程村上标水库911036景南乡渔际村上标水库7-737大漈乡大漈村上标水库7968538东坑镇东坑村上标、白鹤22608239东坑镇新和村白鹤水库13421034440东坑镇白鹤村白鹤、新安江28487641东坑镇儒章村白鹤、新安江13476042东坑镇深洋村上标水库3413543东坑镇北溪村上标水库11-1144澄照乡金丘村上标、新安江1241614045澄照乡三石村上标水库3943342746澄照乡东畔村上标水库21-2147英川镇莲湖村英川水库213213448英川镇榅茶口村英川水库-11811849英川镇黄鲍石村英川水库6748
15、050英川镇英川村英川水库76875其他散居移民160-160合计565838149472(2)分布特征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其中东部主要乡镇移民分布较为集中,中部几乎没有移民分布。除去因婚嫁等因素人口自然迁入的散居移民外,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移民村可按空间布局归纳为三种类型,为库区周边村、近郊安置村和远郊安置村,分类统计见表1-4。1)水库周边村水库周边村移民主要分布于县内大中型水库库区周边,主要为后靠安置村和征地影响村,该类移民村因水库建设土地被淹,耕园地等生产资料普遍较少,且分布零散,但山林资源丰富。通常该类移民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使得资源优势很难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此
16、外,由于不同水库规划功能有所差异(是否承担供水任务),又可以根据是否为水源保护地,可将水库周边村划分为水源保护地和非水源保护地。纳入水源保护范围的移民村,多为限制发展区,往往面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往往难以开展的问题,由于受到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该类移民村有效发展受到限制,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移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特征尤为显著。未纳入水源保护地范围的移民村,因较少受到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坐拥绿水青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通过多年发展,通常种养殖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且文旅产业发展较好,部分移民也通过搭上旅游产业快车,自主经营农家乐、观光农业等获得了较好收益。
17、此次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的移民村中,水库周边村共有35个,包括:红星街道的岗石村、岚山村、杨绿湖、小金州、金钟源村,渤海镇的渤海村、旦水村、东湖村、石塘山村、安亭村、后砻村,九龙乡的和顺村、田坑村、王湾村、金山村、库坪村、岳口村、岭里村、高沈村、徐垟村、后坪村、高岭村、龙湾居委,景南乡的上标洋村,东坑镇的新和村、白鹤村、儒章村、北溪村,英川镇的莲湖村、黄鲍石村、榅茶口村、英川村。2)近郊安置村近郊安置村移民主要分布于临近各乡镇驻地或城郊区域,该类区域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便利,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依托临近城区(镇区)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人口优势,该类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
18、快,移民就业渠道广,收入水平高,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已经或正在向城郊型社区转变。此次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的移民村中,近郊安置村共有18个,包括:鹤溪街道的包凤村、张村村、百岁社区、城南社区,红星街道的城北村、外舍社区、王金洋、和兴村、岭北村,东坑镇的东坑村,景南乡的忠溪村,大漈乡的大漈村,澄照乡的金丘村、三石村、东畔村。3)远郊安置村远郊安置村移民主要分布在距离城(镇)区较远的农村地区,这类地区往往农业资源较多,而受地理条件的制约,使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移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动能不足,仍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此次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
19、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的移民村中,远郊安置村共有4个,包括:东坑镇的深洋村,景南乡的东塘村、缪程村、渔际村。表1-4 景宁县移民村分类统计表序号行政区划乡镇(街道)社区、村(居)水库周边村安置村近郊安置村远郊安置村1鹤溪街道-包凤村、张村村、百岁社区、城南社区-2红星街道岗石村、岚山村、杨绿湖、小金州、金钟源村城北村、外舍社区、王金洋、岭北村、和兴村-3渤海镇渤海村、旦水村、东湖村、石塘山村、安亭村、后砻村-4九龙乡和顺村、田坑村、王湾村、金山村、库坪村、岳口村、岭里村、高沈村、徐垟村、后坪村、高岭村、龙湾居委-5景南乡上标洋村忠溪村东塘村、缪程村、渔际村6大漈乡-大漈村7东坑镇新和村、白鹤村、
20、北溪村、儒章村东坑村、深洋村-8澄照乡-金丘村、三石村、东畔村-9英川镇莲湖村、黄鲍石村、榅茶口村、英川村-1.2.3 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情况分析从我县在丽水市移民人口的总体占比情况看,截至2020年丽水市核定到人的水库移民人口总量为104827人,其中:我县核定到人的移民5658人,占丽水市总人口的5.24%。图1-3 景宁县与丽水市其他区县水库移民人口对比图从人口总体情况看,2020年我县核定到人的移民5658人,占我县户籍人口数量的3.23,通过对我县水库移民人口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核定的水库移民人口占全部移民总数的99.86%。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20年我县核定到人的565
21、8人中,0-17岁人口为285人,占移民人口的5.19%;18-35岁人口为1387人,占移民人口的比重为25.23%;36-49岁人口为1931人,占移民人口的比重为35.13%;50-65岁人口为1091人,占移民人口的比重为19.85%;65岁以上人口为802人,占移民人口的比重为14.59%。结合人口年龄金字塔分布图,人口年龄呈现出“收缩型”的特征,移民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这一人口格局为我县移民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劳动力基础。从人口性别结构看,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中,男性移民人口为2441人,占核定移民人口的44.4%;女性移民人口为3057人,占核定移民人口的5
22、5.6%,性别比为0.8,男性移民人口相对偏少,总体上性别比较为均衡。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女性移民占比较高的人口性别结构特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县在“十四五”期间应重点考虑女性移民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和扶持问题。表1-5 水库移民人口结构情况分析表2006年以前核定人口占比%年龄结构(%)性别结构(%)0-17岁18-3536-4950-6565以上男女99.865.1925.2335.1319.8514.5944.455.6图1-4 景宁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年龄金字塔图1.3 “十三五”移民后期扶持情况1.3.1 规划情况“十三五”后期扶持规划人口经登记核定全县17个乡镇共有移民9472人
23、,其中:核定到人的移民扶持人数为6159人,不能核定到人的移民扶持人数为3313人,直补资金发放规划为1850万元。“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项目分为两大类,共涉及移民资金3722.34万元。其中:移民增收规划涉及移民后扶资金投入2233.4万元;美丽家园建设规划涉及移民后扶资金投入1488.94万元。1.3.2 规划实施情况(1)人口动态管理情况“十三五”规划初期(2016年)核定到人的移民扶持人数为6159人,核定到村的移民扶持人数为3313人;“十三五”规划末期(2020年)核定到人的移民扶持人数为5658人,核定到村的移民扶持人数为3814人。(2)后扶资金使用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累计
24、使用各类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0229.53万元。其中:发放直补资金1759.81万元;支出项目扶持资金8470.12万元。表1-6 “十三五”期间后扶资金使用情况表年份后期扶持资金(万元)后扶直补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合计后扶项目资金结余项目资金小库扶助基金库区基金其他资金小计2016369.57233.287556722418051209.28751578.85752017365.07203.2884724917811478.281843.352018340.335177.715243529121313117.7153458.052019345.35173662390361912801625.352
25、020339.48178.84659380156111384.841724.32合计1759.805966.122551701534763378470.122510229.9275(3)后扶项目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共计完成各类项目316项,安排后扶项目资金8568.94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项目9项,涉及移民资金84.93万元;生产开发类项目58项,涉及移民资金1759.95万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20项,涉及移民资金5942.29万元;社会事业设施类项目21项,涉及移民资金422.2万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2项,涉及移民资金317万元;其他类项目共计完成5项,涉及
26、移民资金37.29万元;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1项,涉及移民资金5.28万元。表1-7 “十三五”期间后扶项目完成情况表项目内容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项目生产开发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设施项目生态及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其他项目合计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项目个数(个)移民后扶资金(万元)2016529.710235.861589.16372317-314.29871222.
27、892017344.2319536.33471003.984-15.28-701589.822018-5222.72392834.98353.7-110483121.392019-10279.536729.59239-113561261202011114485.6137784.73392.5-551373.84合计984.93581759.952205942.2921422.2231715.28537.293168568.941.3.3 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评价“十三五”期间,我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战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有
28、效地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放共计1759.81万元,做到应发尽发;完成316个项目,投入后扶资金8568.94万元。(1)移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我县始终将创业致富作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线,坚持开发性移民工作方针。“十三五”期间,精准发放每人每年扶持600元直接资金到移民,直接改善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结合移民发展需求,通过优化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安排,扶持一批带动移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移民稳步增收。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3200元提高到2020年21
29、880元,分别为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和99%,总体达到我县当地农村平均水平,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2)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成效显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定位,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加大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工程的投入,切实改善移民人居环境,提高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项目243个,建成双坑口、九龙、岭北等一批村道硬化、饮用水提升、河道美化、厕所革命、亮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建成石塘山村、渤海村等一批村民中心、养老照料中
30、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移民村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提升,进一步丰富了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成九龙移民公园、王金洋休闲公园、渤海鱼文化公园、双坑口公园、鹤溪滩坑小区休闲长廊等一批休闲场及公园、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为移民创造了优质的生活体验。全面推进王湾、渤海村、上标村、三石村、洋心村等美丽家园示范村建设,召开了全市美丽家园现场会,为打造我县宜居、宜业的美丽移民村创造了有利条件,显示出新时代水库移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祥和的动人景象。(3)移民村“消薄”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为鼓励和帮扶移民创业致富,我县累计实施生产开发项目57项,涉及移民资金1759.95万元
31、;开展移民技能培训班8期,受训移民495人次,占移民劳动适龄人口13.8%,提高了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了移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加快移民村的集体经济“消薄”工作,实施了强基增收工程、光伏强村工程、物业红利工程,投资2300余万元,建成三石、王金洋、双坑口、梅坑等4座商贸综合体,建成移民电商微创园,孵化移民电商,获得物业收益60余万元。大力实施屋顶光伏、光伏电站等项目,安排补助资金1040万元,整合资金2960万元,建成26个光伏电站,累计装机4251kW。通过系列举措,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实现了移民村经济扶持政策的长效化和可持续性。(4)库区社会稳定移民
32、满意度高为增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安定和谐,我县结合实际,开展“大走访”、“入千访万”活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推进移民村分类融合工作,极大促进了移民融合当地村居的进程,有效提升了移民的幸福指数和融入水平。“十三五”期间,实施技能培训、就学扶持、医疗困难救助、就业创业帮扶、屋顶光伏安装补助、意外保险投保等精准扶持措施,267名移民获得学历、驾驶证补助71.65万元,给予较大疾病患者200050000元救助,解决低收入移民家庭在就学、就医、社会保障方面困难,全力为移民构筑一道防贫保障带,解决了移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移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1.3.4 存在的问题及
33、原因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移民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有待进一步地提升和改进。(1)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升级转型待突破我县属于山区县,交通较滞后,土地资源较少,且远离产业发展中心,“十三五”期间,通过系列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得到培育,旅游产业逐渐壮大,第二产业集聚园区加快形成,但是依然存在农业产业规模小层次较低,旅游产业也未成规模。特别是库区一带远离县城中心,受生态环境限制,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现有产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仍然存在着困难
34、。在大力推进移民村削除集体经济薄弱中,虽然达到低水平消除集体薄弱村,但是多数移民村集体收入来源仅为上级政策性补贴、乡贤捐赠、承包地发包、集体资产出租、村办企业等,形成相应产业发展能力,保持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难。(2)库区及移民间发展不均衡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老水库库区、饮用水功能水库库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自然村)、未进行过后期扶持的村(自然村)等重点区域存在极大的发展不平衡。受安置地条件不同,安置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存在明显不平衡。移民家庭状况及构成存在差距,移民之间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差异,移民在就业、收入等上存在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有待持续发力。(3)美丽家园建设仍有
35、提升空间我县实施美丽家园建设以来,一直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核心,推进美丽经济建设,建设了一批“美丽、生态、宜居”的移民示范村,移民村面貌得到了改善。进入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花园乡村”,原有移民村人居环境及配套设施仍然存在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有差距、特色不够鲜明等不充分问题,建成生态优越、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移民美丽家园示范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1.4 “十四五”水库移民发展形势及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第一批移
36、民纳入扶持范围享受后期扶持政策的最后一个五年。聚焦移民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满足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面临的根本形势。“十四五”期间,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宁发展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要求,提出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按照“诗画畲乡和美景宁”的县域定位,着力“生态价值转化、山海协作创新、民族城乡融合”三大战略重点,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筑“一核引领、两轴辐射、三园联动、全域景
37、区”发展新格局,继续保持全国民族自治县“第一方阵”,打造全省生态价值转化“先行样板”,构筑民族城乡融合发展“引领高地”,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为水库移民村实现转型发展、长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根据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移民后期扶持将紧扣我县“诗画畲乡和美景宁”的发展格局、我市“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等战略部署,统筹安排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库区基金等移民专项资金,项目扶持重点兼顾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和移民人数较多但后期扶持资金投入较少的村以及未进行过后期扶持的村。着重抓好移民直补资金精准发放、移民美
38、丽家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创业技能提升,项目扶持资金中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安排比例不低于50%,促进移民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共同打造移民转型发展新高地。2 总体要求2.1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观,坚定“两山”理念,全面厉行“丽水之干”,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使命担当,以发展、稳定、融入为导向,以满足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治理,注魂赋能,改革创新,精准发力,着力补短板、增强项、促升级、惠民生,奋力推进高质量绿色
39、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努力建成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时代移民新家园。2.2 规划原则(1)坚持规划引领,绿色发展。以“十四五”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为规划背景,深入分析我县水库移民的现实需要,聚焦移民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出规划思路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指引作用。(2)坚持目标导向,因地制宜。围绕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精确找准我县移民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把握移民发展的共性问题,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现状条件和发展定位,统筹考虑、
40、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符合移民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3)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扶持。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扶持。重点考虑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和移民人数较多但后期扶持资金投入较少的村以及未进行过后期扶持的村。(4)坚持统筹协调,协同配合。坚持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妥善处理好后期扶持政策与其他涉农政策的关系,充分发挥后期扶持政策与其他涉农政策的叠加效应。强化部门协作配合,整合多渠道后期扶持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项目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率。2.3 规划依据(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
41、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公布、第679号修订);(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537号);(4)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128号);(5)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通知(水移民2018208号);(6)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7)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办移民202098号);(8)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大中型
42、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移扶20208号);(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1号);(10)浙江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的通知(浙移领20062号);(11)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社201849号);(1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61号);(13)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库移民精准扶持实施意见的通知(浙移扶20
43、1663号);(14)关于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浙委发201816号);(15)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快推进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浙移扶201877号);(16)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9号);(17)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规程(SL728-2015);(18)景宁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19)关于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移民的意愿及移民村组社会经济现状调查资料;(21)其他相关文件资料。2.4 规划范围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资金,采取直补发放方式的,规划范围不超出后期扶持直补人口;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规划范围原则上限于移民所在的村(自然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资金、直补转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