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4847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无锡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为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宏观调控能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无锡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谱写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面向“十四五”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全面把握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敢于迎接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创造无锡粮食和物资储备

2、工作领域新的辉煌。(一)发展成绩“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相继开展了规范执行年、能力提升年、提质争先年活动,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防疫物资保障、政策性粮食大清查、粮食储备管理及应急保供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单位”,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结合我市地处粮食销区实际,推动粮食购销向两端延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通过良种培育、订单收

3、购、代储加工等方式锁定优质粮源,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坚决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切实发挥地方储备“蓄水池”的调节作用,在原有省下达储备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储,成品粮储备扩储已全面到位。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积极引导粮食经营主体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建设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促进粮食产销提质增效。全市粮油应急保供网络日趋优化,现拥有放心粮油企业73家;应急加工企业31家,粮食日加工能力7450吨;应急配送中心5家,日配送能力8850吨;应急运输企业3家,应急供应网点176家。依法治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粮食法规体系建设进

4、一步加强。省内首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无锡市超标粮食处置管理办法无锡市粮油安全信用奖惩办法(试行),以其“分类管理、奖惩联动”的创新理念,在全省获得推广;重新修订无锡市市级成品粮油储备管理办法。粮食流通和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有效,粮食流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初步形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以快速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创造性提出了物资储备“1+2+N”新型管理模式(1是实物储备,2是合同储备、能力储备,“N”是联动合作)并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0年底,已签订合同储备企业4家,能力储备企业20家;与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式签订应急保障物资

5、战略合作协议,与无锡市红十字会实施部门联动;抗击疫情期间建成临时物资储备仓库,新建现代化的物资储备库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为全省乃至全国物资储备管理模式的创新积累了新经验,趟出了新路子。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个市(县)、区基本建成一个中心库,每一至二个乡镇(街道)基本保留一个收纳库的思路,基本完成全市22个规划库点的改建或改造任务,小、散、远基层小粮管所基本淘汰,新增仓容16.5万吨,维修改造仓容46.7万吨,新增烘干能力1560吨/日,以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骨干,收纳库为支撑的仓储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等

6、绿色储粮新技术得到普遍运用。粮食产业经济彰显特色。以促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在精深加工、主食产业、机械制造、电子商务、智慧粮食等领域培育“领军型企业”。发挥无锡粮机制造传统优势,扶植无锡布勒、中粮工科做大做强,形成无锡粮机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发挥宜兴粮食加工的集聚优势,突出宜兴杨巷“稻米小镇”特色,做响品牌,做香味稻;发挥无锡物联网基础优势,培育壮大中科怡海等科技型公司,继续巩固无锡在智慧粮食方面形成的先发优势。“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增长,产值年均增长7%左右,1家大米品牌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称号,5家粮食企业获评“苏米核心企业”,3家企业获评“好吃苏米

7、”金奖,4个粮油产品获评“江苏好粮油”称号,4家粮食企业获评“江苏好粮油样板店”。企业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企业活力持续增强,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现代粮食服务业雏形初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紧密。粮食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粮食科技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向行业集中,推动粮食科技创新加速转化落地。在平台搭建上,先后成立“粮油储运科学家工作室”、挂牌“粮博士工作站”、力推“三共合作保粮安”活动。在智慧粮食的示范上,先后启动两期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076万元,将全市所有中心粮库统一建成现代化的“智慧粮库”,实现实时传输、在线监管、数据共享、互联互通,被评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8、第五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与江苏科技大学深度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成立“无锡粮校”,开设“青年论坛”,不断创新形式,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二)发展瓶颈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存在不足。我市国有有效仓容94.3万吨,其中完好仓容89.2万吨,需大修和待报废仓容5.1万吨。数量上,辖区内现有的有效仓容与折算后的承储总规模之间处于一种紧平稳状态。质量上,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堆粮在6米以上的现代型高大平房仓约57万吨,老旧仓容约37.3万吨。全市危仓老库比例较高,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且辖区内至今未有标准的成品粮低温库。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亟待突破。如何快速构建统一高效的

9、物资储备体系,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物资储备管理队伍,确保应急救灾物资“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了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将部分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成物资储备临时库,仅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加快市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并指导各相关市(县)、区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按照“1+2+N”的框架思路,抓紧推进物资储备库建设以及现代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应急保供市场体系需要完善。近年来,我市粮食主销区特性越来越突出,2020年我市粮食自给率仅为26%。目前,我市虽然形成南北两大粮油批发市场格局,但规模不大,总量偏小,是影响我市粮食安全的“短板”。粮食批发市场需要整合优化,部分粮食

10、批发市场特别是各市(县)、区的粮食批发市场经营规模较小而且分散,主要是作为粮食零售场所,而不是粮食集散大型基地。同时,应急保障体系亟需健全,物资储备的协同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诸如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底数梳理,慈善捐赠物资接收、调配、使用管理,单位、家庭储备意识等,与新形势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粮油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偏小。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供给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2020年全市粮油工业总产值仅为80.2亿元,约占全市GDP的6.5,体量偏小,规模不大,产业不够集中,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领域不宽;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与其他行业融合度不高,知

11、名品牌不多等。全市粮食粗加工产业总值70%集中在宜兴地区,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放大效应。粮油质量检测能力有所弱化。随着机构改革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综合机构的建立,全市粮食部门所属的市县两级质检机构调整较大。市级粮油质检机构是粮油流通监察支队的挂牌机构,职责以行政质量监管和流通执法为主。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多数已被整合,粮油质量检测业务的人、财、物、技等要素弱化。随着“优质粮食工程江苏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至2020年底,新成立的县级检测机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地改善,但由于多为企业性质,直接参与完成质量管理和检测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屏障。新型行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从行业来看,目前粮食和物资储备

12、行业普遍缺乏人才,人才来源相对单一,新型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各市(县)、区行政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粮库普遍存在人员结构相对老化、作业环境相对较差、社会认同感不高等三个共性问题。基层粮库吸引力不强,年轻人不愿意干,人才难留住,仓储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三)发展形势国际形势。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合作竞争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格局加速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世界安全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粮食形势不容乐观,突发事件频发增加了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压力。首先,近两年国际

13、粮食产量和库存预期下降;其次,粮食国际贸易出口集中度高,容易出现“少数国家扰动全世界”的局面;再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各国抗疫政策不确定性提高。综合来看,粮食产量和库存预期下行,国际粮食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形可能会再次出现,世界贫困和营养不均衡就会加剧,进而引起国际政治动荡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失衡。国内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品质生活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国家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14、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探索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我国逐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粮情的粮食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了粮食市场大流通、大贸易、大产业、大市场的全方位发展,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要求。2020

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部署要求。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的势头没有改变,在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新征程中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有效粮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种粮成本上升、粮食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严重挫伤粮农积极性;农业劳动力呈不断弱化趋势。同时,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生产事故防

16、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任务依然繁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责任重大等,都对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区域形势。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应急物资储备和粮食储备应急保供的重要性。省市党委政府对粮食储备和保供稳市格外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承受了一定压力,但也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强了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区域协同发展,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无锡产业历来积淀深厚,特别是近年来,无锡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为主战略,启动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等科创片区,太湖实

17、验室等科创载体取得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对外来粮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供求趋紧竞争激烈,掌握粮源越来越难。虽然全市粮食产业“产学研”融合具有坚实的基础,辖区内拥有江南大学、中粮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水平院所,也催生中粮麦芽、国信协联生物、“伽力森”主食、无锡华顺民生食品等知名企业,但是无论是粮油产业经济,还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财政资金投入保障,还是各项管理体制机制的融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短板”,

18、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深化改革、锐意进取,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紧紧抓住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两个关键要素,着力解决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启动后与之不相适应的

19、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立足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高质量发展与匮缺的人才队伍、新职能赋予的新要求与落后的管理手段两大矛盾,切实转变职能,加大整合力度,提升统筹兼顾能力和现代治理能力,以更宽的视野提升粮食和物资保障的运作水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建设高效现代物资储备体系为重点,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思路,对粮食供求协调发展与安全供应方式进行提档升级,对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富有无锡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物资储备体系。坚持安全高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瞄准前沿,全力解

20、决我市粮源掌控难度大、仓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行业人才极其短缺等实际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稳妥化解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矛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抓好安全生产、市场保供等工作,带头推动由政府统筹指导的财政统筹保障体系的落实,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粮食科技资源优势。结合我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以政产学研联盟组建为载体,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粮食科技水平和人才供给质量为核心,以搭建政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为抓手,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政府主导,协同发力,紧贴实际,共谋发展,

21、着眼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三)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勇当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全力做大做强粮食主营业务,全力构建高效物资储备体系,推动粮食和物资由单一储备向多元储备转变,由市场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由全域流通向战略支撑转变,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在全省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安全保障体系。稳定平衡的粮食收储保供体系更加高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深入推进优质粮源基地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优质品种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仓收储。推动形成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

22、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力构建无锡粮食“1小时生活配送圈”,保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构建以粮油零售市场为基础,以加工、配送网络为支撑,以批发市场为骨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供应体系更加优化。以继续深化“1+2+N”物资储备体系的构建为主线,着力打造以实物储备为主、合同储备为辅、能力储备为梯、部门和区域联动顺畅的立体网络。通过构建好一个体系,即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把控好两个载体,即政府、企业两个载体;打造好三个层级,即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三个储备层级;管理好四个环节,即收、储、轮、用四个环节;落实好五项保障,即法规、机制、资金、人才、技术五项保障

23、,实现无锡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现代快捷的仓储物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持续优化全市粮食储备库点布局,协调储备、物流、产业集约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物流骨干网络和物流节点功能布局,优先谋划建设集聚仓储、中转、加工、配送、应急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项目。充分发挥水运在粮食运输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加快提升粮食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开展“四个粮库”(安全、智慧、绿色、美丽)创建活动,开展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力争各相关市(县)、区建成一个高标准样板示范仓。融合发展的特色粮油产业体系更加集聚。以园区建设、龙头带动、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为重点,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三链协同”,实

24、现“五优联动”,推进特色粮食产业集群、精品粮油品牌和行业装备水平发展。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创建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推动粮食加工产能从能量提供型向营养导向型转变。积极参与“苏米”品牌建设,注重提炼无锡粮食品牌的人文地理属性,打造品牌市场、品牌商户、品牌粮油。完善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产购储加销”有机融合、有效链接,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覆盖全域的依法治粮治储体系更加领先。坚持依法治粮,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全域监管,提升质检能力。坚决贯彻落实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和无锡市粮油流通安全条例,保障粮油流通安全,维护粮油流通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放

25、心粮油企业的培育,提升粮油流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出台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用办法,健全物资储备法规体系,做到有标可循、有规可依。继续保持依法治粮全省领先地位,积极创建和巩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示范单位”。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更加实用。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发展相结合,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用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构建“智慧粮食”新体系。构建物资储备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物资储备全程信息化管理,促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融合发展。开展粮食智能应用示范,积极推广各种实用新型技术。充分利用江苏涉粮高校和科研院所多的优势,稳步推进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

26、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大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人才与企业有效对接。三、主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是国家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关键期,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各种资源要素和禀赋纷纷向行业集中,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出现难得的机遇期。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争第一”,重点建设“六大体系”,在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创造更多“无锡经验”“无锡范本”。(一)建设稳定平衡的粮食收储保供体系把“抓粮源、保供应”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严守耕地红线,深入推进“粮源保障工程”建设;以“优质粮食工程”

27、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继续优化储备粮油品种结构和布局,全面完成地储粮油扩储任务;突出抓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成品粮油的供应,继续优化应急供应保障网络,继续提升应急保供和军粮供应能力,建立起统一完善、高效运作的成品粮油应急供应保障体系;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建设以粮油零售市场为基础,加工、配送网络为支撑,批发市场为骨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根据国家、省粮食储备相关要求,对储备粮规模计划实行动态调整,使粮食调控基础更加牢靠、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巩固粮食安全供给基础。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立足我市粮食主销区特点,实施“粮源保障工程”。加强与省内外粮

28、食产区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在粮源基地、订单采购、仓储物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引导粮农调整种植结构,推动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程质量控制,增加优质粮食供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加大以企业为主体的优质基地建设力度,促进优质品种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仓收储加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合作社等新兴现代粮食生产主体合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提高优质粮食供给组织化程度,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烘干净粮、储购联动、品牌宣传、金融担保等服务。促进企业掌握稳定优质粮源,提高优质粮食产品规模效益,实现企业和农民互利共赢。

29、推进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储备规模,充实地方储备数量。完善储备管理机制,承储企业政策性储备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实行分离。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存储、优胜劣汰原则合理布局承储库点,切实落实储备任务。按照“优先保证口粮安全,同时兼顾其他用粮”的原则,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原粮、成品粮比例,进一步提高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比例。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建立合理的商业库存,支持涉粮企业、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等自主储粮。放大粮食收购政策效能。坚持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取向,规范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的协同联动。探索建立新型全产业链信用贷款等融资支持机制,稳步推进粮食收购资金来源多元化。鼓励符合条

30、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与收储企业实施专仓收储。协调组织在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收购及服务工作,继续推广“满意苏粮”手机APP应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及时研究解决收购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开展订单收购,拓展合作方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粮油应急保供能力。借助无锡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高水平推动锡澄锡宜一体化的契机,按照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以市域内粮食储备为支撑,以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应急供应网点、配送中心、储运企业为依托,全力构建无锡粮食“1小时生活配送圈”。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

31、权威信息发布机制,科学合理引导预期。精准落实调控措施,强化粮源组织调度,加大辖区内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重点季节保供稳价力度,保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按照无锡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无锡市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完善地方储备粮市级层面应急预案,立足实战抓好应急演练,确保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状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供应正常。全面提升军粮供应管理水平,推动全天候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军粮供应保障能力。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放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效应,充分发挥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对市区朝阳粮油市场和无锡新米市两大批发市场的控股参股地位,加快粮油批发市场资源整合重组,建立起统一的

32、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供给效能,在信息研发咨询、经营决策支撑、粮食贸易运营、担保融资服务等方面深入拓展。充分利用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和区域性粮食交易平台,发展大宗粮食现货交易,打通供应主动脉。推进成品粮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建设,创建“江苏好粮油样板店”,发展新型电子商务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畅通供应微循环。积极发展“粮超对接”模式,将农贸市场、超市等纳入粮油供应体系,构建便民放心的粮食零售体系。引导粮食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期货交易,运用期货市场功能,指导生产经营,规避市场风险。(二)建设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供应体系按照构建“1+2+N”物资储备体系的总体思路,以强化部门分工协同为基础,以物资储备库建设为

33、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法规制度为保障,着力形成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统一物资储备体系。到“十四五”期末,签约授牌市级物资储备能力企业50家,各相关市(县)、区新建或改造物资储备库,快速补齐物资储备短板,市和市(县)、区两级物资储备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创新多元管理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物资储备体制,深化推进政府储备、企业代储和社会参与互为补充的物资储备制度。积极探索推广协议储备、依托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社会储备和技术储备等多元储备方式,提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社会参与度,形成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统一储备体系。强化部门分工协同,建立物资

34、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省级物资储备体系管理职责和责任落实的整体架构,细化政府各部门、企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市(县)、区储备、企业储备等储备种类和功能定位。原则上专业性物资由相关部门储存,通用性物资由物资储备部门负责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随时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调用指令,按程序组织物资调出。各专业物资储备部门间应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密切配合,加快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提前协调、统筹调度,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集中管理、高效调运。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苏锡常、上海、湖州等地的区域联动,形成区域物资储备保障洼地,提升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自然灾害发生

35、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基本要求,加大各类储备设施整合力度,统筹优化布局,逐步建立市和市(县)、区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统筹调配域内救灾资源的主体功能和核心作用。建设市级物资储备库和江阴、宜兴、锡山、惠山等4个市(县)、区级物资储备库,其他有条件的区和乡镇(街道)建设或改造若干个物资储备点,形成“1+4+N”的物资储备库点布局。推进物资仓储设施集中建设,原则上各市(县)、区物资储备中心依托粮食储备库(中心库)建设。建立健全承储机构网络,市和承担物资储备任务的市(县)、区要力争成立物资储备综合保障中心,构建以各级物资储备保障中心为核心,各相

36、关部门所属的物资储备库为基础,参与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的企业为补充的统一的承储组织架构,对接全省物资储备信息化平台,形成一体化的物资储备管理网络。强化储备物资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地域特点,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合理配置储备规模。掌握相关部门储备的其他调节性商品和专业性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品种、结构、功能等基本情况,调查掌握相关储备物资生产、布局、采购等信息,统筹各类应急资源。细分应急需求,按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能力储备,政府实物储备主要应对短期需求,非短期的通过合同储备和能力储备落实。根据应急救灾需要,结合应急供应、储运需求,选取契合度高、产能充沛、信誉良好的企

37、业作为辖区内物资应急保供点。完善各类储备物资轮换机制,明确储备物资更新周期、轮换原则、调整标准,严格落实收储轮换计划,全面强化各类储备监管,提高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储备承储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开展突发应急演练等,确保物资储备数量真实、质量可靠、调度顺畅。落实和管好猪肉、季节性肉菜等调节性重要商品储备和通用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储存安全。按照分级储备、分级负责的要求,把好物资“采”的关口,抓住物资“储”的关键,破解物资“轮”的难题,发挥物资“用”的效率,确保各类储备物资收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建立科学调度机制。根据我市物资储备特点,制定出

38、台物资储备综合性管理的相关办法,促进全市统一的物资储备体系的建立,为物资储备运行提供全过程的制度保障。立足部门职能,落实好应急物资储备政府采购、定期轮换、调剂调用等相关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对物资的采、储、轮、用等方面作出规定,保证物资储备采购、储存、轮换、应急调拨、财务统计各环节规范运行。针对多发的台风、洪灾、公共卫生事件等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制定物资储备工作应急预案,细化储备物资应急保障工作的响应、调拨、运输、分发、回收等环节,规范物资储备实物和产能转化之间的衔接。(三)建设现代快捷的仓储物流保障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粮

39、食和物资仓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淘汰一批原粮仓容,新建一批原粮、成品粮和物资储备仓容,力争到规划期末形成原粮仓容91.06万吨、成品粮仓容7.42万吨、物资储备仓容2.3万平方米,全市现代型仓容占比达100%。粮食仓容由紧平衡向宽平衡转变,仓储设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有保有放整合库点资源,对规划受限库点、仓容1.5万吨以下库点,规模小、资产差、没有区位优势的“小散旧”库点以及40年以上仓龄的仓房等仓储设施,进行资产置换和有序淘汰。按照“物流园区(仓容10万吨以上等)+中心库(仓容5万吨及以上)+骨干库(仓容2.55万吨)+收纳库(仓容1.52.5万

40、吨)”的架构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全市快速形成“物流园区+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的粮食仓储设施新格局,各市(县)、区加快中心粮库布局,形成“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的仓储设施架构。重点将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江阴市白屈港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中心库、锡山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库、惠山区地方粮食储备中心库等4个龙头项目,建成集原粮、物资、成品粮储备于一体的综合仓储物流项目。补齐应急保障能力短板。根据成品粮应急储备的相关要求,结合成品粮油储存特性,新建一批成品粮低温库,改扩建或保留部分成品粮标准库。建设与本级救灾物资规模、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需求相匹配的物资储备库,加快形成“1+4+N”的

41、物资仓储体系。“1”是无锡市本级中心库;“4”是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四个重点库,“N”是鼓励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无锡经开区及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新建或改造一定规模的物资库。推进物资仓储设施规模达标,并再向上浮动一定标准,市本级综合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江阴、宜兴综合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锡山区和惠山区综合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推进粮库与物资储备设施融合建设,通过改扩建向物资储备库房功能转型。加速提升设施设备能级。加大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应用,鼓励开展仓顶太阳能发电应用;推进绿色生态储粮,大力应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集约环保

42、储粮技术,推广低温准低温储粮、横向通风、气调储粮、生物技术防虫治虫、快速检验设施配备等,实现粮食“常储常新常鲜”;推行绿色作业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提升粮食清理装备水平。参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结合我市物资储备特征与趋势,把握新型物资储备特点,提升物资储备设施标准化水平,确保仓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满足物资储备绿色保质、分类利用、减损增效的需要。整合现有粮食信息化资源,结合物资储备信息化需求,按照互联互通共享建设要求,推动“智慧粮储”示范应用。放大物流中心集聚效应。充分利用无锡市粮食科技物流中心公铁水联运优势,推进散粮仓储与物流节点建设,推广集装单元化和散粮装卸新技术,提高粮食码头的

43、接发效率和分拨集散能力,提升跨区域的粮食物流组织能力,增强区域物流中转集聚和辐射能力;切实发挥“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物流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物流新模式;加快仓储物流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特色智慧园区,提高园区整体物流效率和综合管理效能。全力争创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项目和国家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四)建设融合发展的特色粮油产业体系紧贴全市产业强市主导思路,把粮油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定位在发展特色产业联盟上,不求“大而全”,力攻“小而精”,走特色粮油精品产业发展路子。积极参与“苏米”品牌建设,走出一条粮食产业高

44、质量,全产业创新技术支撑,特色产业引领的发展之路。到“十四五”末,初步构建适应无锡粮食主销区特点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粮食供给、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市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实现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90%,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企业产值占粮油工业总产值比重90%以上。在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主食产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分别培育和打造“领军型企业”。加快粮油产业转型升级。把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厚植产业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放大“中国好粮油”行动效应,积极开展“好粮油示范县

45、(企业)”创建活动,发挥“好粮油”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粮油加工产业适应健康消费需求,调优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促进优质粮油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推动粮食加工产能从能量提供型向营养导向型转变。积极参与“苏米”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的“苏米”核心企业和“江苏好粮油”产品,全面提升优质粮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注重提炼无锡粮食品牌的人文地理属性,实现承载历史文化精髓的使命。建立起完善的品牌管理制度,持续引导粮油商户向品牌化经营发展,引导商户提升经营品质,让市民更放心消费。大力培育龙头产业主体。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公司化改革

46、,加快管理体制调整步伐。实施企业战略性合作与重组,推动组建市粮油总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民营资本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共同合作,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联合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共同制订标准、创建品牌、开发市场、攻关技术、扩大融资等,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优势互补。支持符合条件粮企上市挂牌,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国际、国内粮食贸易和产业合作,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境外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做精做优做强粮食产业。鼓励辖区内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开展技术服务外包和工程设备供货总承包,积极融入“一带一

47、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提高粮食产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推动特色粮食产业集聚。结合我市销区特点,继续探索并推动特色粮油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特色粮食产业集群。支持宜兴地区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结合宜兴杨巷地区粮食产量大、粮源优、交通便利、粮油加工业发达等特点,着力构建区域内合作机制,扩宽、延长、升级粮食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模式,集中打造杨巷稻米产业集群项目,实现杨巷地区粮油产业链年产百亿级产值规模。支持布勒公司和中粮工科粮机装备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壮大无锡粮机制造产业带,打造世界级粮机制

48、造基地。鼓励企业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稻米等食品的有效供给,发展特色粮油精加工。鼓励粮食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升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重点发展米糠油和植物蛋白加工,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将主食产业化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提高主食产品的产业化经营能力。鼓励大中型主食加工企业发展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向乡镇(街道)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引导粮食加工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开发新型优质健康粮食产品。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五)建设覆

49、盖全域的依法治粮治储体系以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为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措施,把发展重点放在进一步完善粮食和物资监管法规体系上,放在粮食和物资监督手段的创新上,放在质量监测能力普及提升上,继续保持依法治粮全省领先地位,积极创建和巩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示范单位”。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贯彻落实无锡市粮油流通安全条例无锡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无锡市粮油流通监督检查办法,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构建依法治粮和依法治储法规体系。抓紧制定无锡市物资储备管理相关办法,通过政府规章的形式促进我市物资储备体系的建立,围绕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联动合作,提出收储、调拨、动用、轮换、回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全面提升监管水平。严格落实国务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充分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化政府储备安全监督检查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结合实际,从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