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技术+题无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学技术+题无忧.doc(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卫生资格心电学技术考试题无忧 资料全整下载(包过关)11、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引起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相除极的主要内向离子流是ANaBKCClDCaEI2、关于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心肌分化来的特殊神经肌肉组织B属横纹肌,与一般骨骼肌相同C与一般平滑肌相同D相互交错呈网状E有收缩性3、关于U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B正常U波振幅可达02mVC心率快时u波振幅降低D正常人U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E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
2、度较大4、窦房结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最重要的细胞是A起搏细胞B普通心肌细胞C普肯耶细胞D移行细胞E传导纤维5、快反应细胞1相复极离子流(I)的主要离子成分是ACaBNaCClDKE以上都不是6、正常成人的PR间期为A010020sB012020sC006008sD032044sE008022s7、正常额面QRS心电轴的范围为A0+90B0+60C-30+90D0+110E+30+908、关于正常婴幼儿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VR导联R波常05mVB导联R波振幅较低CV导联RS比值1DV、V导联S波较深E额面QRS心电轴常+109、关于额面QRS心电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根据、导联Q
3、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的变化B若、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均向上,则为正常心电轴C若导联QRS波群出现较深的负向波,提示心电轴左偏D若导联QRs波群出现较深的负向波,提示心电轴左偏E可根据、aVF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的变化10、窦性P波振幅的正常值为A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15mVB肢体导联020mV,胸前导联025mVC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5mVD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11、ST段是指AS波起点至T波起点BS波起点至T波终点CQRS波群起点至T波起点DS波终点至T波终点EJ点至T波起点12、关于标准导联的描述,正确的是A
4、导联是右下肢电极接正极,左上肢电极接负极B导联是左下肢电极接负极,右上肢电极接正极C导联是左下肢电极接负极,左上肢电极接正极D导联反映的是心电向量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情况E导联反映的是心电向量从右上向左下方向的运动情况13、QRS波群代表A心房除极B心房复极C左右心室共同除极D左右心室除极和复极E心房心室共同除极14、判断钟向转位主要根据A肢体导联QRS波群的RS比值B胸导联QRS波群的RS比值CP电轴DT电轴E额面QRS心电轴15、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好发部位是A肺动脉B室上嵴C上腔静脉D左上肺静脉E冠状静脉窦16、关于正常人ST段偏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V、V导联ST段上抬小于01mVBVV导联
5、ST段上抬可达03mVC年轻人ST段上抬的幅度较大D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1mVE早期复极引起的ST段上抬大多属于正常变异17、关于正常人T波振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V或V导联T波振幅最高B胸前导联T波振幅正常值大于肢体导联C女性T波的振幅一般大于男性D胸前导联T波振幅可高达1215mVE一般T波振幅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8、关于正常Q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Q波时限004sBQR14CaVR导联常呈Qr或QS波DV导联可呈QS波EV或V导联可出现Q波19、关于QT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长QT间期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关B女性的QT间期一般比男性长C在Vz导联上测量QT间期比较准确D各个导联的
6、QT间期相等EQT间期改变主要与心室肌复极过程有关20、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AR波降支BT波起始处CT波顶峰前30ms内DT波顶峰处ET波顶峰后30ms内21、颈动脉体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时可产生以下效应,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呼吸加深加快B心排出量增加C外周血管阻力增加D血压下降E心率增快2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如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提示A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B右冠状动脉远端闭塞C左前降支近端闭塞D左回旋支近端闭塞E左前降支的对角支闭塞23、在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存在的结间束数目是A1条B2条C3条D4条E5条24、兴奋在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A心房肌B房室结C心室肌D普肯耶纤维
7、E结间束25、Koch三角是指A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静脉窦口组成的区域B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及室上嵴组成的区域C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瓣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D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的、区域E起自界嵴,向前与右心耳交界的区域26、导联属标准双极导联,其正极应安放在A右手B右腿C左手D左腿E胸骨左缘第4肋间27、U波倒置可见于下列情况,但除外A低钾血症B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大C瓣膜病所致左心室肥大D心肌缺血E变异型心绞痛28、关于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兴奋或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不断向远处扩布的特征B0相除极速度越快,传导越快C膜电位越大,传导越快D阈
8、电位越小,传导越快E发生生理性干扰时,传导加快29、关于正常婴幼儿T波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V、V导联T波常倒置B、aVL、aVF导联T波方向多变C婴幼儿右心室占优势,因此aVR导联T波应直立DV、V导联T波直立E、导联T波直立30、最准确的PR间期的测量方法是A选择导联测量PR间期B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宽的QRS波群时限的导联测量C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窄的QRS波群时限的导联测量D选择V导联测量E选择12导联同步心电图,自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31、正常人T波的方向一般A与R波方向一致B与S波方向一致C与P波方向一致D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E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
9、反32、以下丕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是A窦房结和结间束B房室结和希氏束C左、右束支及其分支D心房肌和心室肌E普肯耶纤维33、下列成人心电图正常值的标准,错误的是APR间期为012020sBP波时限012sCV、V导联ST段上抬-般03mVDQRS波群时限044s34、符合肢体导联低电压的是A每个肢体导联QRS波群正、负振幅代数和均05mVB每个肢体导联QRS波群正、负振幅绝对值的和均05mVC每个肢体导联QRS波群正、负振幅代数和均08mVD每个肢体导联QRS波群正、负振幅绝对值的和均08mVE每个肢体导联QRS波群正、负振幅代数和均03mV35、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供血主要来自A左前降支B左回旋支
10、的钝缘支C左回旋支的左室后支D右冠状动脉的窦房结支E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36、测量QT间期一般应选择的导联是AV导联BV导联CV导联D导联EV导联37、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B常见于年轻人C运动时或心率增快时,ST段抬高程度加重DST段抬高主要以胸导联(VV)明显,J点上移0104mVE是由于部分心室肌提前复极所致38、关于心脏迷走神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室内是否有迷走神经支配仍然存在争议B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及部分心房肌C左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房室结及部分心房肌D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冠状动脉收缩39、关于肢体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的
11、描述,不正确的是A导联轴的正侧为0BaVR导联轴的负侧为+30C导联轴的负侧为-60D导联轴的正侧为+60EaVL导联轴的负侧为+12040、识别Koch三角的临床意义是A手术中可用来指示房室结的位置B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C该三角的尖部对着肌性室间隔D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E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41、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有以下作用,但除外A增加心率B加快房室交界区传导C缩短不应期D延长QT间期E心肌收缩力增强42、关于正常人QRS波群的电压标准,不正确的是AV导联R波振幅25mVBR+S28mV(男性)或20mV(女性)CaVR导联R波振幅05mVDaVF、导联R波振幅25mVEaVL导联R
12、波振幅SE终末S波是因为左心室流出道肥厚所致76、以下关于相对不应期的表述,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对阈刺激不发生任何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B应用比阈刺激值低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C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激动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D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E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77、V导联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可见于A右心室肥大B右束支阻滞C左心室肥大D右前分支阻滞E左后分支阻滞78、患者男性,23岁,大面积烧伤。心电图示T波高
13、尖、双支对称、基底部狭窄,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A0相B1相C2相D3相E4相79、关于新生儿及婴儿PR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PR间期与心率成正比BPR问期与年龄成正比CPR间期常012sDPR间期012s者占50以上E以上都对80、关于心电图产生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任何一部分的心肌纤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电偶并形成一定的向量B心脏在除极和复极的任一瞬间,不同部位的心肌可出现无数对电偶,产生无数方向不同、大小不等的心电向量C某一瞬间心电向量的总和,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量D探查电极在体表某部位记录到的心电变化实际上是多个瞬间的综合向量E某一瞬间各处心肌的除极向量大小
14、和方向是相同的81、额面QRS心电轴左偏可见于以下情况,但除外A左心室肥大B心脏左移C左前分支阻滞D膈肌高位E左心室肌萎缩或梗死82、窦性P波的组成A前半部代表窦房结除极,后半部代表心房除极B前半部代表心房除极,后半部代表心房复极C前半部代表窦房结除极,后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D前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后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E前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后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83、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会引起A窦房结自律性增加B心率增加C心房肌收缩力增加D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力增加84、观测心脏转位的方法A从心尖部向心底部方向观测B从右心房向心底部方向观测C从前向后观测D从水平面观测E从心尖部向右心
15、室观测85、下列关于心脏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脏位于胸腔的前下部、中纵隔内B心脏的位置偏左,约23位于中线左侧,13位于中线右侧C心脏的长轴自右前上方向左后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D心脏在发育过程中沿纵轴发生自右向左轻度旋转E成人的右半心大部分在右前上方,左半心大部分在左后下方86、关于aVR导联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A右上肢接正极,左上肢和左下肢相连接负极B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相连接负极C右上肢接正极,左下肢接负极D右上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E正极置于左下肢,左、右上肢相连接负极87、T波低平的定义为A肢体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B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CT波振幅小于
16、同导联R波的110D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E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88、关于aVL导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相连接负极BP波可直立、双向或倒置C垂位心时,T波可倒置D横位心时,QRS波群以负向波为主EQRS波群可呈qR波89、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以下效应,但除外A心率加快B传导速度加快C不应期延长D冠状动脉扩张E心肌收缩力增强90、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B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C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大约在-90mVD心肌细胞极化状态时是内负外正E静息状态时细胞内液的
17、K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而Na浓度相反91、关于胸前导联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无干电极与地线连接B正极应置于胸壁的特定部位C反映的是额面的心电活动D属于双极导联E反映的是矢状面心电活动92、临床上较少发生左后分支阻滞的原因是由于A右冠状动脉供血B左前降支供血C左回旋支供血D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双重供血E左后分支较短93、关于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4相自动缓慢除极B属于慢反应细胞C0相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Na负载D没有明显的1相和2相E是自律细胞94、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A全部心房肌B窦房结及部分心房肌C房室结及部分心房肌D心室肌E普肯耶纤维95、关于顺钟向转位是指A额面QRS心电
18、轴向右偏移B额面QRS心电轴向左偏移C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V导联上D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V导联上E不确定电轴96、可以反映后壁心肌梗死的导联为AV、V导联BVV导联CV、V导联DV、V导联E、aVF导联97、关于心肌除极与复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房的复极是先除极的部位最后复极B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C除极的扩布是被动的D复极的扩布是主动的E正常人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与复极波(T波)方向相同98、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是A右心室流出道B界嵴C右心室流入道DKoch三角E冠状静脉窦99、室上嵴位于A下腔静脉口与右心房室口之间B右心房室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C上腔静脉与下腔静
19、脉之间D右心房室口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E位于二尖瓣前叶的左后方100、关于正常U波的描述,错误的是AU波方向大体与T波方向一致B最大的U波常出现在V和V导联C心率快则U波振幅增高D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斜度较大,后半部较平缓E一般U波的振幅为同导联T波振幅的525 21、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正常人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同的原因是A复极顺序与除极顺序相同,都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B心内膜与心外膜同时除极和复极C复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与除极方向相反D除极与复极从室间隔开始向左、
20、右心室推进E细胞膜最早开始除极的部位最先开始复极2、总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大约占心排出量的A05B12C45D910E203、男性,24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比较准确的说法应是A心电图正常B心电图不正常,不需要治疗C心电图可疑,需要治疗D心电图正常变异,不需要治疗E心电图不正常,需要治疗4、分析心律失常最常用的导联组合是A导联和导联BaVR导联和aVL导联C导联和V导联D导联和V导联E导联和V导联5、关于正常人QRS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V导联R波10mVBV导联RS可1C移行区多位于V、V导联DV、V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EQRS波群时限012S6、关于窦房结激动的描述,正
21、确的是A由窦房结内一群起搏细胞同步放电产生B由窦房结内单一起搏细胞放电产生C由窦房结内T细胞放电产生D由窦房结内普肯耶细胞放电产生E窦房结起搏细胞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7、关于额面QRS心电轴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心电轴位于+90+120,为电轴轻、中度右偏B心电轴超过-30,为电轴左偏C正常人的心电轴范围应为+30+90D心电轴超过+120,为电轴显著右偏E心电轴位于090-180,为不确定电轴8、男性,41岁,既往心电图正常。本次体检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提示其可能的原因是A左束支粗大B左束支分三组纤维从不同路径进入心室肌,有一组有病变C常提示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和间隔支均有病变或病变在左
22、束支主干部位D左束支分布广E左束支发出时呈扁带状9、关于窦房结的描述,错误的是A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结合部心外膜下B呈椭圆形C血液供应来自窦房结动脉D窦房结内有普肯耶细胞E主要受左侧神经的支配10、关于ST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BST段表示心室肌除极结束,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C正常人ST段下移005mVD正常人V、V导联ST段抬高可达03mVE正常人V、V导联ST段抬高10mmHgCST段水平型压低03mVD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E剧烈胸痛4、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
23、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下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A阴性B阳性C可疑阳性D不能评价E假阳性5、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可见于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原来存在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D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E以上都是6、以下为运动试验的阳性判断标准,但不包括A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BST段抬高01mVC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D如果运动前心电图ST段已下移,则运动中在原基础上应再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E运动中及运动后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7、关于运动试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右束支阻滞的患
24、者在运动试验时仍能检出心肌缺血B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收缩压下降10mmHg,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C运动试验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摔伤等D运动中单纯R波振幅减低不作为阳性诊断标准E在冠心病发病率低的人群中,运动试验中倒置T波转为直立具有诊断意义8、关于Bachmann束阻滞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波增宽012s且有切迹BP波呈双峰,峰间距004sC常伴有PR段偏移D可出现间歇性二尖瓣型P波E应排除左心房肥大9、患者男性,66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平时日常活动无胸痛症状,为评价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最合适的检查是A常规心电图B运动心电图C动态心电图D心电向量图E超声心动图
25、10、固有心率是指A白天的平均心率B夜间的平均心率C24小时的平均心率D排除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自律性的影响后,窦房结固有的自律性E24小时最慢的心率11、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运动平板试验中随负荷量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为A正常血压反应B无高血压病C运动负荷不足D冠状动脉病变较重E未达最大目标心率12、以下为引起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但应除外A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B心脏病变,如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等C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D有运动耐力的运动员E心电图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左束支阻滞等13、心电图检查常见的干扰是A心电图机内部噪声B基线漂移、肌肉震颤C导联线折断、电极接触不良D交流电干扰、电磁场干扰、静电干扰E以上都是14、运动试验阴性的判断标准是A未满足运动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标准B运动中及运动后未见心律失常C运动中及运动后ST段下移01mVD运动中及运动后ST段抬高01mVE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在00501mV15、以下为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