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726522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1考情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 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具体体现为在句、E殳、文章中, 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 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 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 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纲 对信息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另一项要求,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分析与概括是两种对应的思维

2、方式。分析是从复杂到简单,将事物 分解为若干部分,找出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弄清彼此间的差异;概括是从简单 到复杂,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纳在一起,实现对整体的认知。02必备知识【设问形式】形式一: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形式二: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形式三:下列不属于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形式四:下面这段说明了文中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答题步骤】 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 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如果 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

3、外文明产生交 流已具备充分条件。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 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方 知其间必有民间的商贸通道可资利用。事实上,早在年代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 已有若干物证表明中西文化之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此次三星堆四号坑 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也证明 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并利用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 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 所以,若说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来自更为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和交流、互 动的因素,客观

4、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1.【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 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B.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 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C.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D .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 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2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5、度】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一项是A.蜀王本纪中有关于各世数王的记载,可以证明李白的蜀道难中 关于蜀国开国的诗句有着现实的依据。B .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的崇拜现象,反 映了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C.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酶联免疫技术,三星堆 四号坑灰烬层中可能不会检测出蚕丝蛋白。D.本文论证整体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观察三星堆有三个维度,接下来 三段分别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及世界古代 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个方面逐层深入,步步推进。3 .【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

6、撑材料中第 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A.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 体系中常见的母题。B .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篦等容器相配合 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C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 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D.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答案与解利1 . C【解析】A项就不会有新的发现错误。根据第一段人们之所以对 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阳口思维方式去观察它, 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可判断,原文只是揭示了 我 们

7、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府口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 知识图谱 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是感到三星堆神秘的原因,不能解读为如果用传统的 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 不会有新的发现。B项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分析错误,考古发掘只是找到了 和三星 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并未确定。D项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和中亚、南亚发现 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颠倒了先后顺序。根据最后一段汉 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 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可知,中亚、南亚发现

8、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是张骞通西域的动因之一,那张骞 通西域时间应该在后。2 . B【解析】B项”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错误, 根据最后一段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 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可知, 大眼睛等的崇拜现象是论证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 的,不能反映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3 . D【解析】D项是用来支撑第三个维度的。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 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而在丝绸之路沿线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 的“权杖,正是从中国与世界文明之间的联

9、系来看三星堆文明的事例。第一步,整体把握辨析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一般从阅读的整体性 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涉及的内容探幽析微,作出仔细的辨析。第二步,查找评论文字,作出判断或概括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在一般信息类文章中大量出 现,一般要求在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的观点进 行辨析和概括。【方法技巧】答题的时候,或者辨析从文中得出的判断的正误,或者辨别与原文意思是否 相符。应用查找到的有关词句与选项对照,辨别、比较、筛选,通过分析进行取 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要领是:一、从全文中筛选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10、这方面主要是抓文 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信息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 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二、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片巴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 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 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 态度。三、比较文中不同的内容表述,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两种方法:(1)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 者的观点。(2 )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在对文中的观点态

11、度进行分析概括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 )从整体. 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信息类文章,语意是单一的,但不见得总是直 白的,有时也讲究一点含蓄,一点形象。树立文章体式的观念,明白不同体式的 特点,在阅读时就会采取不同的理解策略。(2)从提供的语言材料中查找能揭示作者观点态度的有关词句。要注意话 题范围。一篇文章有话题的范围,一段文字也有话题的范围,这在阅读时要心中 有数,一般来说,高考阅读题在选材时,要尽量做到话题的范围集中,有时候高 考命题对原材料大段地删减,是因为文字长,观点不集中。最终呈现在考生面前 的是几百字的内容和话题相对集中的文字。(3)抓行文思路,掌握了一篇一段的思路

12、脉络。作者创作一篇文章,总有 他的思路。一般情况下,掌握了一篇一段的思路脉络,也就对全篇理解了。文章 有写作的思路,而阅读解答试题也有思路脉络可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 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的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 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语义理解、信息筛选、综合加工,这就 是阅读解答试题时的思路脉络。(4 ) 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及写作背景。有时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倾向、 成长过程、思想风格,会影响作者的观点认识。而文章的时代特点、背景材料也 可以间接影响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这就是“知人论文和知时论文。 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在考场上只能

13、通过阅读材料来把握。一般通过题目、注 释、题干等来体现。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也很重要,有时阅读材料会给人以提示。(5 )审题要认真仔细,从试题信息入手。试题题干中常常会指出阅读范围、 解题思路、角度及要求,有时选文还有注释或附记,甚至选项中也有某种暗示。03真题演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 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 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 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

14、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 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 的金银器。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传世文献展 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示了数量颇 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发现的实物,就 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 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 而通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 画、金石、玉

15、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 设计的重要。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 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 个主要内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 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 来勾画发展的线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 接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

16、,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 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历史学家则说:我始终强调运用最基本的语文学 的学术方法,对传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个文本作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 语境化处理,进而对它们作出最准确的理解和解读。”这两段话同样可以移用于 作为艺术语汇的造型与纹饰。本书即是建立在对艺术语汇发生与演变的观察和分 析之上,在这里呈现的是两类语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纹饰表达自身的艺术语 言;一是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金银器工艺的发展演进,关键在于品类的丰富以及与时代风尚紧密相关的造 型和纹饰的设计之妙,技术的进步并非主导。纹样设计首先取决于工匠的慧心,

17、 付诸熟练掌握传统技术的巧手,乃其第二义。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 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 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因此可以说,中国金银 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1.【考点:筛选并辨析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A.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 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B.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 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

18、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 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 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2 .【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 象和范畴。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 的重要。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 研究思路。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 的影响。3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原文内容,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 展开研究。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 的数量偏少。C.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 视野中。D.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的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 重要参考。答案与解1 . C【解析】A项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相 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 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 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

20、,而没有把 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B项应先注意错,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四段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 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 器之雅,金银器可谓T谷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可知,原文只是说 金银器能够改变其工艺设计以跟从、传播时代风尚,但并未说考察一个时期社会 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D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无中生有。 原文第五段末尾只是说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 载的意义的理解“;而通过第六段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一是设计者

21、 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知,其所处时代的社会 风俗和文化生态影响的是金银器纹样设计的图式。2 . D【解析】D项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 纹样设计的影响概括不全面,原文是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 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 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见原文是两个内容。3 . B【解析】B项因所以”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是然而通 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 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 只是谈

22、到金银器的俗和通过销溶的办法反复改变样态以传播时代风尚,并未 说到这两个原因影响了它的传世实物数量。04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各种 猜测和解释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 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 未知的世界。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 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研究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有三个重要的维度。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 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

23、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 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 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 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 王本纪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蜀各 世数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 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 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

24、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 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 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 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 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 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川 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 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 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 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 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 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 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