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 答案是论语译注一一杨伯峻注。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 民初时期,自小理解正统教育,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 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立刻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 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 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 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 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 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 此刻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读这本书,能够让人
2、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 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 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那么,孔子究竟是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首先,孔子是个人。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稣、也 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与你我一样, 只是,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点与我们不同。论语是孔子 的弟子门生逐渐整理起来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这其中有些言 论是站在很高的哲学高度来说明一些治国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论也是孔子日常要表达某种想法的寻常语言。所以,从一些寻常语言中也是能够看到孔子的可爱之处的。 比如论语雍也篇6-25,子曰:“飙不辄飙哉!辄哉! ”,
3、孔子 说:“飙不像个瓠(一种容器),这是触吗这是飙吗”。孔子用这种 简单的事情表达他对于礼制的看法,着实可爱。看到这一章好像 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来一个勉,一边捋着胡 子一边气愤地说,这是飙吗啊!你们都成了什么样貌!愤世嫉俗的 愤青形象跃然而出。其次,孔子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不得不佩服。孔子穷其 一生的时间要到达“仁”的境界,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所 有他接触的人,都是用这个“仁”字来对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 一行以及他所传授的思想,来逐渐改变那个社会,从而使天下变 得更为和谐,更有秩序,当然,这个秩序同样是有阶级等级的阶 级秩序。但是在当时,能够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的人
4、已经 难能可贵了。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治疗良方了呢,是 不是我们的信仰归宿已经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论语大致成书开 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战国初期,这个时代,中国还处于十 分动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社会礼制崩塌, 各种思想泛滥,东周其时已经是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甚至发明 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单位等等,俨然一副分裂景象。而当时的孔子怀揣着一个伟大理想,游走于各国,期望能够 付诸实践。这种思想便是礼制的思想,期望透过恢复原有的社会 结构和礼数规则,来重新构建社会。比如老百姓能够认真耕作, 士大夫能够治家有方,诸侯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样整个天下自然 就安康了,各个阶层不要
5、总想着越级,你是一个士大夫,就不要 想着哪天把诸侯王赶下台,不要在礼制上超越诸侯王,参见诸侯 王的时候要保证诸侯王的威严,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都稳定下来 To所以,他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有用的,但是,他忽 略了一点,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就 是欲望,所以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让所有人都 和他一样,做好自己应有的社会主角,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 恐怕相当于乌托邦了。其实透过后代的发展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 儒家思想用来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来治理国家基本上 是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严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贞 观之治,繁荣的根基正是一种“王子犯法庶民
6、同罪”的法制思想。这么说来,论语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吗也不是。孔子的思想 中很多是涉及到我们自己修身方面的问题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 悌、终生学习、谦虚、仁慈等等,这些对于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处的。说儒家类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孔子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极为高尚的目标,甚至于孔子认为在 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够朝着这个 目标前进,而永远也无法到达,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在那里摆着。 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终止这个无休止的轮回,但是也许 需要几世的修行才能到达,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谁还记得。那么你 就要之后修行,因为你明白此刻不是终点。儒教也正是如此,你 说你的仁已经
7、修行的很好了,不,因为孔子都没有到达,而你, 连孔子还没有到达。那么儒家能够成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 善,社会和谐的。我看仅此而已。另外,此刻社会上也有很多说论语不好的言论,我看也没 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的孔子可能不是这么想的。比如文章开头 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当时的孔子只是想要表达一 种伦理纲常的想法而已,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完全乱套了。所 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看一本书,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 能够乱理解的。当时,社会战争频仍,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 要成功,没有人再遵守以前的旧秩序,孔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所 以提出这种思想,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
8、并 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可能与社会的发展想违背了。还有“死读书”的问题,其实孔子是最反对这个观点的。“学 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学活用”。还有就是“学 而优则仕”,后世拿这句话为根本,指挥着万千读书人在科举, 其实这个话还有半句。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 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紧学习,学习好的,有余力的,要 出来做官。你看,这断章取义是不是也不好。所以,不管怎样样,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 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 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他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 中流着论语的血,论语是我们的根。 读论语阅读心得 体会篇6
9、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渐变的,最终达到了一个 “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这“神于天,圣于地”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 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 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 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 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 者。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 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 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
10、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我 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 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 念的人。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 条呢?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
11、不吃坂了。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 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 家凝聚起来。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 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 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 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
12、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 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让每个人心 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 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那么,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子贡问了孔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 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3、”。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 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 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 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 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 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 了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 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 背
14、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 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 情自然就小了。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 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 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 “恕” 字以外,还有一个是“仁”字。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 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15、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 了解别人就叫智慧。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 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 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 义的方法。有一则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 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 回答得出来。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
16、个很偏远的 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 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 吧。就把他藏起来了。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 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 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 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 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 下,一点不能拖延。那个
17、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 解决了。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 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 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 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7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后,内心激动,觉得此书与 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观察论语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关 论语的观点都是十分独特新颖而实用的,让我对论语有 了一番新的体会。总的来说,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 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
18、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性质与 “半哲学”性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 遍性、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 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 像西方基督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 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 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 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 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 所以
19、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 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 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 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 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 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 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 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对于求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 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
20、我的理解而言,此 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 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 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 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 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 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 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8在我读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季氏十六那篇 文章。它说人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是生下来就懂得的人;一种是经 过学
21、习才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懂得的人; 最后一种是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懂得却偷懒不肯学习的人。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第一种人几乎没有,第二种人也很少,大 多数是另外二种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可不要做第四种人,不学习就想成功。也 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自以为是第一种人而不去努力学习,变成 了第四种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9吃完晚保,拿起寒假学习书目论语今读翻阅起来。初步浏 览了前言,对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和想法甚是认同。翻至第一章学 而第一跃入眼帘的是所有老师都很熟悉的孔子名言:“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再看译文,不禁傻了眼,李
22、泽厚先生是这样解 释的:“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习是做“实践” 解吗?以前教科书上都说“习”是“温习”的意思,每次我们也是 这样解释给学生们听:“学习并经常去温习他,是一件非常快乐 的事。”难道一直以来我们都错了吗?带着这样深深地疑问,我继续读下去,直至恍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有解: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 如鸟数飞也。学习就像鸟学飞一样,是要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 正的本领的。读到这里,似乎已经能理解一些了。再往下读,深 刻地理解到儒家的学,主要指现实的实践行为,而非书面的诵读 研究。因此,“学”在论语以及儒学中有广义和狭义两义。狭 义是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即学习
23、文献知识,相当 于今天的学。但整个来讲,孔门更强调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 识,行为优于语言。这样的观点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如:“子夏 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重视德行替 代重视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其力,侍奉国君能献出自身,结交朋 友能信守诺言。他虽说没学过,我说他已经学过了。”我又想起了教材中的水一课。孔子的课堂就在泗水河畔, 在赏春、论水、言志中,与弟子们探讨;我又想起了最大的麦穗 一课,伟大的苏格拉底的课堂在麦地里,通过找最大的麦穗的实 践,使弟子们深深懂得抓住眼前的机遇是最重要的。如此看来,我终于明白李泽厚先生
24、将“习”译为“实践” 一 词是正确的,也是进行多番考证的。我们的教学永远都离不开实 践。“实践出真知”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经倡导,我们今天难道不更应该发扬广大吗?现在我们的教学依然 是讲得多,实践的少,虽然第八次教改努力在改变这种现状,但 是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将知识和实践较好得结合在我们的教学 实践中,何处才是一个合适的契合点?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10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 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 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语里经常提 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小人
25、之 过也必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过饰非”。有些人对于 自己的过错,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而一个君子错了,就承认错了,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 阳、月亮一样,偶尔有一点黑暗阴影,大家都看得见。可是等一 会就会过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 饰,错了就坦诚错了,大家都看得见,这就是君子风度。不过现 在明白了,改过来,人们就像对月亮、太阳一样,仰望他的光明。 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我是个君子还 是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我是否能够坦诚?不,我没做到。作为 一名教师,特别是当我错怪了某位同学的时候,我曾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好意
26、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现在返回 头来想想:我们教师都在教育孩子诚实,不要说谎,但老师自己 却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叫孩子怎样做?学高为师,身正 为范。当我们面对错误,勇敢地说出“对不起”的时候,我想, 因为我们的坦诚,我们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师。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这也就是所谓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 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看到有些道理很 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吗?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 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别人做好人好事也很 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那么积极,不能发挥
27、。我们人生的体 会,有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时,自己的个性、脾 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焉能为 有,焉能为之“,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 有中心思想,简单一点就是缺少一种目标的动力,这就像我们最 近在写的三年规划,开始时,我有些迷茫:我该怎样给自己定位, 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法国一家 报纸曾经进行刊登过一个问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 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据说这家 报纸收到数以万计的答案,人们纷纷论证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写出几万字的论文,阐明为什么应该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
28、 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为什么应该是“向日葵”而不是 “岩间圣母”。众人相持不下,谁也不服谁,直到法国著名作家 贝尔纳说:“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道理很简单,在失火的情况下,到处是浓密的烟雾,你根本 无法看清哪幅画挂在哪儿,如果你冒险进去找你心中认定的那幅, 很可能的结果是在找到那幅画之前,你自己已经葬身火海。而抢 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行的。再 说,一幅画只要能挂在卢浮宫,就说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儿去, 尤其当其它的画都化为灰烬以后,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会变得 不普通不寻常。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给自己订一个目标,并不是一定要价值最大的目标,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29、目标。给自己确定一个 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尽量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2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我突然来到了时空隧道,回到2019年9月1日,这个与众 不同的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国学课堂,开启了 300多天的论语 学习旅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 他所在的家族不是帝王,却历经了两千多年长盛不衰,这个人是 谁呢?他就是孔子!孔子是论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让我来介绍一 下吧!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3 月1日。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 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句话可得 知,孔子在三十岁时便开始办学校了。文人朱熹的朱子语类 卷九十三说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见孔子在人类 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孔子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个君 子必须言行一致,必须明白自己身处的位置。比如:老师就是要 做老师的位置上,学生就要在学生的位置上,老师不能违反自己 的话,学生也不能出尔反尔,要说到做到。孔子的学生也很值得敬佩,首先便是学霸颜回。颜回又名颜 渊,或子渊。身为孔子最疼爱的弟子之一的颜回,才四十岁便病死了。那他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呢?有言为证:“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
31、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颜回身上,我学到了 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学习。当然,孔子弟子子路也很让人敬佩。首先,子路很好学。他先 后问政、问士、问成人、问事君,分别得到收获。子路也很勇敢, 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总在一旁保护着孔子。同时,子路又很忠 心,重视礼节。在卫国大乱中,他不听旁人劝告,坚持救自己的 主人子俚,可见他的忠心耿耿。进入主人被劫持的地方与敌人砍 杀,被敌人打掉了帽子,他忙去捡,被敌人杀死,临死前还不忘 将帽子系在脑袋上,可见他把礼节看得比命还重要。我从子路身 上学会了好学、勇敢、忠心等优秀品格。读了论语,我更深切地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 以“仁”为中心。“仁”的偏旁表示
32、人,而“二”字的短横线表 示自己,长横表示别人,也就是爱自己少一点,爱别人多一点。 虽然论语二十章的学习结束了,但不代表追求论语的学生 生涯结束了。希望我继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发扬儒家 文化思想。比如:当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纪律时,学习委员却站了 出来,我会用论语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劝告他。当 班长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对他人有害的规定时,我会说:“其身 正,不明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希望论语被更多人知晓,让孔子的文化思想传遍整个世界!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3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 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 们心灵说需要的那
33、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 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 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 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 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 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 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 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 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 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由此,我第一次了解
34、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 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 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 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 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4经过这几个月读书、实践、成长活动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几 分自信,几分沉稳。回想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心里的胆怯、迷茫、 浮躁,真的好了很多。记得刚看完于丹论语这本书,心灵就有所触动,它使我重 新认识了孔子。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 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我感觉让我
35、感受最深的是 她对论语的这种简单,欢乐的感悟,无论生活有多少困难,都 要看到进取的一面,找个欢乐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于 丹教师利用她独特的个性视角,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 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 道、梦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 态度。记得于丹教师说记住论语中一个字,一生就够用了,我 觉得有道理。人想过的欢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也就是论语中 所说的“恕”,这个字包含了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能够学会 “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必须是欢乐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感 受。当然,想做到这个字是不容易的,能
36、够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是欢乐的阻碍了。在这个 新时代,除了为生计忙碌、奔波之外,我们总是寻找一种精神的 寄托,在寻找一个属于自我心灵的家园。应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 各种欲望,总会想为自我的心灵安个家。在当今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 者,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 更为清亮的明天。下头我就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谈在论语学习 中的体会:一、学为先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断 学习,成长,逐渐地完善自我。学习不仅仅是指在课本上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积累。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个人身
37、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身边的人请 教学习,就像貉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 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进 取地聚集了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我们不但要学,还要学以致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必须要一边学,一边 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 到极限的学习方式。二、做为上论语中提到,不在其职,不谋其政,其中就隐含着在其位 就要谋其政。就是我们在这个位貉上要履行好自我的职责,将本 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当然也 仅有欢乐地工作、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存在的价
38、值。仅有把自我的本职工作做得 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我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 来,这样才能使自我有更多机会锻炼成长。“不积硅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业。 工作意味着职责,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 真干好每一项工作;培养健康欢乐的生活情趣,平凡中体现不平 凡,我想我们就是最优秀的。三、和为贵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对自我的心去对 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我 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样”。一个人生命中有自信、有从容, 有一种宽和,多体会他人的不容易,就能够做得到仁者爱人。可 见,读透了论语
39、,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内心的安 宁,欢乐就会常伴我们左右。虽然自我只写了感悟深刻的方面,可是,自我的感悟远远不 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 一点抱怨的声音,多想想生活的欢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 论。也许,人生的道理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5论语这部书基本上能够称之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几乎 所有中国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都得从这部书里面找到根源, 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指路明灯,当然暂且不论此明灯指出的道路是 否是理想的道路。论语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走上 了神坛的道路,历朝历代,都把这本书当做统治阶级的工具书。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这种思想是十分利于统治的,最起 码各阶级的人群能够安于现状,而且还能听命于朝。(本文由86. 整理,欢迎转载)因此,从汉朝起,至清朝终,所有的学问研究者,读书人,都 会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透过自己的想法来重新诠释孔 子的思想,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有超多的关于论 语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关于论语的这种注解类 书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有好 的,也有坏的。那里面比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 注,能够说把儒家的学说推向了顶峰。那么,这浩如烟海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