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2、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积累,理解课 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3、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4、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5、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6、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篇幅较短,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讨论探究,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联系现代汉语,在演变与沿革中去掌握文言 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课内引导,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3、
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4、将课文的学习与写作实践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而且与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等都 有密切关系。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难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教师 板书课题、出处二、你认识它们吗?(幻灯片打出,检查预习情况)三、播放课文录音片断,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
3、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 在的问题。四、研习新课1 .解题。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 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论”)文章记叙 的是哪一次战争?(长勺之战)2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3 .理清线索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学生讨论后,先几个学生发言,然后归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 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 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
4、这才是战争取胜 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 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4、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依次思考如下:(1) “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
5、元前684年)。(2) “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 景。(3)曹刿的身分怎样?讨论明确:从“其乡人日”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 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 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 “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 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儿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
6、弗敢加也,必 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 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请同学注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 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 政治远见。(8)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
7、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 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5、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 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学生翻译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翻译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重点字词,以 加深印象。2、学生思考讨论: 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剑协助。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
8、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 乂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 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 形势。3、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 “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 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二、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2、思考: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 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曹刿
9、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 谒”)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 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 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 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 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小结:第3段写
10、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四、拓展探究1、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你该怎样全面地评价鲁庄公?对你有什么启示? 点拨:一、从他的鲁莽,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的角度评价二、从作为一个国君能允许一介布衣来参与国事,并听从他的正确指挥的角度来评价 启示: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1)、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2)、不掩饰自己的缺点2、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吗或说出他们的名言?明确: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历史上像长勺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屈指可数,请列举几个。明确:官渡之战观水之战楚汉战争4、找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说出其意义。再列举几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 明确:一鼓作气门庭若市、望洋兴叹、五、布置作业1 .背诵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