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易错判断题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中考生物易错判断题训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年中考生物易错判断题训练题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 ()2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仔细调查并如实记录。()4在科学探究中,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保持一致。()5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6生石花、机器人、钟乳石、珊瑚虫都属于生物。()7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诗描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9生态因素仅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10对于农田中的水稻来说,水、阳光、土壤是生态因素,
2、杂草、昆虫也是生态因素。()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能影响生物。()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13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提高土壤肥力,这都是属于生物影响环境。()14一片森林和一块草地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1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16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能量最多的是草。()17一个生态系统里,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18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1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3、()21若显微镜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像被放大了20倍。()2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目镜上有污物,应用洁净的纱布将目镜擦拭干净后再继续观察。()2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转动遮光器。()2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的操作中,大幅度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25显微镜下看到物像位于左下方,若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26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27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液泡。() 易错判断题训练解
4、析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 ()【答案】正确【详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类是指根据生物
5、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故题干说法正确。2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答案】正确【详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
6、求是,及时记录;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题干说法正确。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仔细调查并如实记录。()【答案】错误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详解】调查步骤: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整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故题干叙述错误。4在科学探究中,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保持一致。()【答案】错误【详解】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在
7、科学探究中,假设与实验结论不一定保持一致,故题干观点错误。5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答案】正确【详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干扰,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故本题正确。6生石花、机器人、钟乳石、珊瑚虫都属于生物。()【答案】错误【详解】生石花能够进行呼吸、排泄、能够生长和繁殖等,因此属于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的石灰质的骨骼),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都不属于生物,故题干叙述错误。7生物
8、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错误【详解】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进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故题干的说法错误。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诗描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答案】正确【详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是利用种子繁殖果实的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故正确。9生态因素仅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答案】错误【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空气
9、、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本题说法错误。10对于农田中的水稻来说,水、阳光、土壤是生态因素,杂草、昆虫也是生态因素。()【答案】正确【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对于农田的水稻来说,杂草、昆虫是生物因素,水、阳光、土壤属于非生物因素,故题干说法正确。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说明温度能影响生物。()【答案】正确【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说明温度能影响生物。故本题说法正确。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答案】正确【详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
11、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题干说法正确。13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提高土壤肥力,这都是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答案】正确【详解】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故题干说法正确。14一片森林和一块草地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12、】正确【详解】一片森林和一块草地,即包括了森林(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题干叙述正确。1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答案】错误【详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
13、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本题说法错误。16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能量最多的是草。()【答案】对【详解】草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因此能量最多;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草的用营养级别最低,鹰营养级最高,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的是鹰。17一个生态系统里,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答案】错误【详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单向流
14、动的、不是循环的,故题干观点错误。18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答案】错误【详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故题干叙述错误。1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答案】错误【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
15、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整个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的上层,故题干叙述错误。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答案】正确【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正确。21若显微镜目镜放大
16、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像被放大了20倍。()【答案】【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观察某一物体,目镜用10,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用10,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观察的物像放大的倍数=1010=100(倍)。此观点错误。2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目镜上有污物,应用洁净的纱布将目镜擦拭干净后再继续观察。【答案】错误【详解】清洁显微镜镜身时应该用纱布,清洁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该用擦镜纸。通过分析可知当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应该用擦镜纸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进行保养的方法。故题干说法
17、错误。2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转动遮光器。()【答案】错误【详解】转换器上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以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题干描述错误。2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的操作中,大幅度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答案】错误【详解】大幅度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头。故题干说法错误。25显微镜下看到物像位于左下方,若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答案】错误【详解】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
18、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故题干描述错误。26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答案】正确【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题干观点正确。27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液泡。()【答案】错误【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核里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故题干叙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