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doc

上传人:yy****2 文档编号:97665687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明白大意,能独立进行翻译。2、体会本文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一、导入 1、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柳五祠余秋雨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谁?(柳宗元)2、介绍柳宗元生平(阅读书下注释1并且参照三维设计)柳宗元

2、(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等。二、正式上课(一)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永贞革新),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

3、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补充“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维设计)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2、通过题目的比较,提问:标题: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始得:“为何这篇文章要加始得二字

4、?始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西山:“西山有何特点? ”宴游:“作者以“宴”字形容西山之游,表达了怎样的心理?”让我们走入文本,来揭开谜底。(二)齐读全文,注意字音与停顿,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感情,疏通全文大意。 思考:为何这篇文章要加“始得”二字?文中哪几句话提到了“始得”? 直接找出关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翻译:自认为所有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形态的,都为(被)我所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望西山,始指异之。(才)翻译:远望西山,才指点它并认为它奇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开始) 翻译:这时才知晓我从前没有开始真正地享受到游

5、山的乐趣,游山的乐趣从此才开始。 通过这三句话对文章进行分层,第一段是写唯有西山之前的景,而第二段是写西山之景。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三)解释字词,顺通句子(分段落穿插分段落理解涵义的问题)(1)古今异义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漫漫而游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 长而无边的样子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所有;是,这 今义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2)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趣,通“趋”

6、,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3)词类活用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入梦,名作动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每天,名作状 穷回溪 走到尽头,形作动 始指异也 以为异,意动 箕踞而遨 像簸箕一样,名作状 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形作名 四望如一 一体,数作名 自远而至 远处,形作名(4)特殊句式 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句 皆我有也 被动句 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句(5)分段落理解涵义(穿插在文本翻译中讲解) 第一段: 1、“恒惴栗”直接交代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被贬之后的郁闷痛苦的心情,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2、“施施”“漫漫”两个叠词有何作用? 表现了作者平时浏览时的

7、随意与漫无目的,反映了其被贬后压抑、消沉的心情,同时增强文章的节奏感、韵律文辞美。 “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用了哪几个动词?“醉”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状态?可见作者游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披、倾、醉、卧、梦、觉、起、归。整个过程是机械化的。“醉”字表现出作者仕途失意,借酒浇愁愁更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被贬后的孤寂苦闷。(引导:当我们去浏览美景时,会是这样子的吗?) 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指出西山“怪特”的特点,引出下文。 4、总结第一部分:总述未识西山时的浏览情况疏散无居的宴游之乐。游玩过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入、穷;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

8、起而归。(漫无目的、随意、来去随意)所见之景: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心理状态:恒惴栗(心中苦闷) 第二段: 1、分析“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有何特点?排比,急促而有气势,自然又讲究,随意又工整,写出作者急欲登山的心情;与上文“漫漫”“施施”之态形成对比,突出西山“异”景的吸引力大。由于这是游记,用简明的文字交代上西山的路线;也写出了西山之不为人知,作者得到西山颇为不易;告诉我们,西山被埋没之深,作者是首次发现,且与作者怀大才却被贬谪于永州有一定的相似性。 2、分析“攀援而等莫得遁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从俯视角度写山下之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怪

9、特”之景。 3、文中又一次写满酌而归,与前一次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欣喜,为找到精神的寄托而欣慰,进而沉醉于西山之美和西山之游的精神愉悦之中。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酒不醉人人自醉。流连忘返,物我交融。(讲解情景交融) 4、总结第二部分 写始得西山后的游览情况突出西山的独立出众和作者的“宴游之乐”。再次回到解题时提出的问题:西山有何特点?怎样理解“萦青缭白不与培塿。”?西山特点:“特立”,独特卓立。以西山自喻,孤傲不群,不同流合污,比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反映自己孤高不俗的志向。以“不与培塿为类”,培嵝喻指阿谀奉承的小人。西山之怪特和作者遭遇挫折却不甘沉沦人人格美相互映照

10、。山之特立,人之特立,却无人赏识,巍然挺立,正气浩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讲解本文的托物言志,联系写作背景) 游玩过程: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态度:有目的的,积极主动)所见之景: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境界开阔)心理状态:悠悠乎;洋洋乎。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陶醉,身心解脱)(四)整体把握文章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比较提问:1、通过对于游玩过程、所见之景、心理状态的分析比较,分析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手法运用。

11、心情苦闷景色幽深失意而归;积极主动境界开阔陶醉忘归、物我合一(联系“悠悠乎而不知其所穷。”)可见作者之前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而后浏览西山的豁然开朗、欢喜愉悦。这里运用到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手法的运用。(1)被贬后的忧惧、苦闷的心情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给“山水之乐”定下一个悲凉的情调。(2)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3)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见到西山的惊喜(4)万物的渺小,西山的“特立”2、其他景色的游览与西山之游构成了对比,那么,我们对于,“作者为何花如此多篇幅来写其他之景?”这一问题就很好解答了。(1)衬托西山的与众不同;(2)引出下文西山之游;(3)说

12、明他徜徉于山水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被贬的苦闷,并非全身心的投入,衬托下文浏览西山之景后,物我合一的不同的精神状态。构思之妙。曲折入题。3、再次看标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知道这个标题交代了地点、事件,那么这个“宴”字又写出了什么,交代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呢?宴:快乐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言笑 : 1.谈笑说说笑笑。 2.声音笑貌。言通音。 晏晏 : 温柔,和悦表现出作者心情的愉悦、平和,可见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心境的变化。4、再谈“始得”的涵义即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1)起贯穿全文的作用。(2)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3)这篇游记是“永州

13、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4)(游感角度)作者希望游览奇山异水聊以忘忧,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但是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带给他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

14、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5)(心境角度)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 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 所有,标题强调了这次浏览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5、机动题:比较小石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异同如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来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摹。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日光

15、下澈,影步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诗情画意。 以乐写哀,表现了自己被贬谪的凄凉痛楚。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却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缕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五)总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写它山也好,写西山也罢,都是为了抒写作者面对逆境

16、仍然特立独行的思想,表达了“不与培塿为类”的志向和决心,所以文章重点突出的是西山的“特立”二字。 如果说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的苏东坡,那么游西山后的柳宗元也应该是释怀的柳宗元。西山之游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此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山水,远不只是观赏或排遣的对象,更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此种境界,使得柳文除了慨叹不遇,还有体悟山水的幽怀。精神的契合,使得人认识了山的精神,山也引发了人的胸襟,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这里,山与人、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达到了统一,这也正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超出于众人的地方。始

17、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点朗读课文,品析文章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探讨,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点2、分析探讨,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会见一位老朋友,柳宗元。之所以说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些作品。(学生说学过的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写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同属“永州八记”,且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之首。解题:始得,刚发现。宴游,宴,安闲。二、整体感知 提示语:要会老朋友,不能见其人,只能通过细读其文才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诵

18、读,积累字词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教师点评)刚才有些字音有些同学读错了,哪位同学来纠正一下?(学生纠正读音,教师补充)附易错字音:僇人、施施、更、趣/茅茷、衽席、岈然、垤、攒蹙、培塿、引觞除了以上读音外,还有一些重要词语的大家要注意:穷回溪:极、尽。 披草而坐:拨开。更相枕以卧:互相。 意有所极:至。凡是州之山水:凡,凡是;是,这。 外与天际:交会。引觞满酌:拿起。再读课文(巩固读音,熟悉课文,教师点评)三、文本研读(一)接下来我们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请一位同学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朗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大意:游众山。(学生朗读,并概括)一个重要的修辞现象:顶真 大家一起诵

19、读顶真句从顶真句中,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随性而为,但无意趣。朗读第二段,概括第二段大意:游西山。(学生朗读,并概括) 3、问: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为什么写游众山?对比以突显西山的怪特。 4、西山的怪特表现在哪几句?朗读之,说一说这几句分别写出了西山的什么特征从“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可以看出西山之开阔。从“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可以看出西山的高竣。本句补充释义:其高,岈然,若垤;其下,洼然,若穴。以此推断,岈然,当解释为山崖高耸的样子。从“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可以看出西山的秀丽。登上这样的高山,你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心胸为之

20、开阔,俗虑涤荡一空。 写作技法:衬托,以登西山所见之景来表现西山的怪特。(二)翻译这两句话。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以来,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目的地出游。b、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译文: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时才开始的。1、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1)第一个游是游众山,是“形游”,虽然游了很多地方,但作者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放松。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形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2)

21、第二个游是游西山,是“神游”,在游西山时,惴栗之情得以排遣,精神得到了彻底的解脱。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神游”?)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小结:作者出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除郁于胸中的“惴栗”之情,游众山并没有让他达到这一目的,游西山时,作者的心情才得到自被贬永州以来的第一次放松,达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神游之妙境。作者也因此名其文曰“始得西山宴游记”。2、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提示: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而悟山之寂寞如己之寂寞,此时的敬亭山就如

22、诗人的一位老朋友,诗人从敬亭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柳宗元又从西山身上读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之特立恰是作者精神人格的写照,作者在西山这一自然景观中看到了自己傲然独立的人格,从而摆脱“惴栗”之情,与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明乎此,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位老朋友。五、结语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当一个人的精神屡受打击而惊惧不安时,或感到精神的苦闷时,可以到自然中去寻找精神的慰藉,到自然中去找回真正的自我。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神游:与万化冥合从自然中得到慰藉找回自我 形游:犹怀惴栗之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3、。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

24、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三、研读课文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教师范读:补充注释。斫(zhu):砍伐。遁(dn)隐:躲避、隐藏。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

25、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集体解疑,教师点拨。复述主要内容。3三读课文,把握总体。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小结:文章过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4四读课文,难点突击。(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文章中心内

26、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

27、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28、,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

29、连。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5五读课文,欣赏品味本文虽记写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却句句写景,字字见情,真正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的描写。(2)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幽泉怪石

30、,无远不到。到则披苹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后文写西山之貌给作者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作铺垫。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平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

31、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作者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归,流连忘返,更表明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真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会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泯灭了主客之差异,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因此把西山之游视为真正的游览。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

32、与天际,四望如一。作者将主观感受融人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可见柳宗元写景之传神,文笔之幽丽,用词之精致。6训练巩固,拓展迁移(1)完成课后练习二,并背诵妙语佳句。(2)词语古今用法比较,完成练习三。(3)分析“为”、“穷”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4)试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在写景时的不同之处。(5)翻译句子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我自从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这个永州常惊恐不安。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深青的夜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是不想回家。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凝住了什么都不想了,形体散开不复存在了,与万物暗暗合成一体。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3、这之后才知道我自己从前还没有开始游览。7课堂小结,强化能力(1)学生谈学习收获。(2)教师再小结。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很容易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风光之中,今天我们仿佛也和作者一起消融在万物之中,领会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达的自己的人格与情操。作者在游览之中得到了解脱以至醉而忘归。我们不仅要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也要学习本文比照映衬写景的特点。四、布置作业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并加以体会。2背诵全文。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记,文体的一种。(2)余自为僇人:僇(l)人,受刑的人,罪人。

34、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6)则施施而行:施施(y),缓慢行走的样子。(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拨开。(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

35、也就到了那里。极,到。趣,通“趋”,往。(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1)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2)缘染溪:缘,沿着。(3)斫榛莽:斫(zhu),砍。榛(zh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4)焚茅筏:焚,烧。茅筏(f),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5)箕踞而邀:箕踞(jj),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6)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7)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8)岈(xi)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9)若垤若穴:垤(

36、di),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10)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11)攒蹙累积:攒(cun),聚集。蹙(c),缩小。累积,重叠积压。(12)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13)萦青缭白:青山和绿水萦绕在一起。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4)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15)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17)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ul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8)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

37、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19)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20)引觞满酌:引觞(shng),拿起酒杯。引,拿起。(21)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22)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23)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2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25)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26)故为之文以志:为,写。志,记,记叙四词语小结(1)古今异义。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今义积累

38、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程度副词,更加。披古义拨,拨开。到则披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今义就是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朝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今义志气、志向。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2)一词多义。异A称奇始指异之。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B作,写。故为之文以志。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B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

39、,则耻师焉。C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5与A动词连接外与天际。B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C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C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D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而A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B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3)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趣,通“趋”,往,到。意有所极,梦亦同趣。(4)词类活用:1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

40、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省略句“志”后省宾语。2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4皆我有也。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山人合一 物我两忘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浙江省青田中学 颜碧伟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设想: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写的著名的“永州八记”的首篇,它被誉为“游记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极写西山之“怪特”,登西山壮观天地,把自然与个体情感完全融为一体,西山的景物特征与作者志趣相互映照,浑然天成。该文被编排在苏教版必修一最后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的第二篇。它的前面有本板块的赤壁赋和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两篇散

41、文:郁达夫的江南的冬天和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它的后面为第三板块“湖山沉思”的两篇美国作家的散文:梭罗的神的一滴和奥尔多利奥波德的象山那样思考。本专题的“写作指导”为“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写作实践”是以“大自然的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专题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根据此文的特点和苏教版教材编者的意图,笔者以为,此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领会西山之怪特美与作者遭遇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及二者是如何相互映照的,继续引导学生像山那样思考、感悟自然。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如“惴栗”、“隙”、“趣”、“徒”“缘”、“斫”、“箕踞”、

42、“际”、“志”以及“而”、“乎”、“其”等;2、疏通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第一段不直接写西山的妙处;3、领会西山之怪特美与作者遭遇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及二者是如何相互映照的,感悟“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教学重点:即目标3。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景物和作者情感的关系。课前准备:学生上网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被贬永州的情况。老师做好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当年还是穷乡僻壤的黄州,“驾一叶之扁舟”夜游赤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感悟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终于从被贬谪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同样是被贬谪的柳宗元,游览山水时是否也有感悟呢?若有,那他又有什么感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跟随作者去看看,他当年看到了永州什么样的山水?看到这些山水后会有什么感悟?二、听师范读,整体感知听老师范读,把握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思考首段写了什么?是否写西山的山水?若不是,文章哪些文字是写西山的山水?(PPT)僇(l)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